家中四威儀之三
慈受懷深
家中坐,一室寥寥是什么?
靈光一點甚分明,何必青山尋達摩?
《慈受懷深禪師廣錄》卷二,
卍續(xù)藏第一二六冊頁五六七下
【白話新唱】
獨自坐在家里
一室寂寂寥寥
那空虛的是什么?
如果心頭那一點靈光,十分清楚
那就不必跋山涉水去尋找達摩祖師了!
【分析與鑒賞】
有一座寺廟香火鼎盛,整天訪客不絕,難免人聲喧擾,破壞了那份寧靜。徒弟們?yōu)榇顺瀽灢粯?,有時忍不住就向師父抱怨:“這么吵鬧,怎么修行呢?”
師父總是笑笑,對徒弟的抱怨置若罔聞,并且,仍然一副自得其樂的模樣,似乎無視于寧靜或喧嘩。
有一天,徒弟們私下聚會,決定對師父下最后通牒:如果廟里還是這么人聲鼎沸,我們要集體出走!
第二天,他們告訴師父這個決定。
“你們這些儍瓜!”師父終于開口了,“我從沒見過比這里更棒的道場,有這么多學習的機會!一心一意想走的人,我尊重你們的意愿,就請吧!別忘了多帶幾個饅頭。”
“不過,”師父話鋒一轉,溫和地說,“難道你們不知道,寧靜并不是寂靜無聲,而是無我之境!”
世上的事情往往吊詭莫名,許多在家人拼命想遠離紅塵,出家人偏偏又向名利靠攏過去;有些人出家的目的是想在世界上找到一塊清凈的棲身之處,沒想到出了家之后,反而入了一個是非更多的家。
眼前之境就是清涼地。
讓我們放棄一個業(yè)已根深蒂固的毛病吧!不要把希望寄托于未來。避免這樣的思考模式:“如果出家了,我就能……”“如果更安靜一點,我的禪定就會更上一層樓……”
這些“如果”,對此時此刻毫無幫助。
慈受懷深說:“靈光一點甚分明,何必青山尋達摩?”這不只適用于面對一室寥寥,也適用于每一個當下。
每一個當下,都是無我。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ici/5740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隋唐五代·徐鉉撰李煜神道碑
下一篇: 詩詞研究·重要詩人·朱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