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詩學研究·中古文學史論
論文集。今人王瑤著。北京大學出版社1986新版印刷。本書是作者在清華大學講授中國文學史分期研究課程的講稿,撰于1942年至1948年間。1951年曾以《中古文學思想》、《中古文人生活》、《中古文學風貌》三書由上海棠棣出版社出版。1956年,作者又將三書刪削幾半,改題《中古文學史論集》,由上海古典文學出版社出版。上海古籍出版社于1981年又據1956年紙型重印一次。北京大學所印此書,實棠棣版三書之合訂者,故其內容大致可分為“文學思想”、“文人生活”、“文學風貌”三個部分,由十四篇獨立的論文組成。首篇為《政治社會情況與文人地位》,介紹了東漢士族形成的背景,華素之隔的遠源以及他們在政治經濟方面所享有的特權和在文化方面的積極貢獻?!缎W與清談》從魏晉學術思想的轉變著眼,指出玄學源于漢代所尊尚之《易》、《老》之學,馬融實為魏晉學術思想的先驅。劉表博求儒士,改定五經章句,注意《易》及《太玄》,實為兩漢至魏晉學術轉變的樞紐。《玄言·山水·田園》用世情和時序解釋永嘉以后至晉末宋初一百馀年間玄言詩的流行情形,論述玄言詩與山水詩源于同樣的地理文化及學術背景,頗為精辟?!段娜伺c藥》、《文人與酒》兩文從思路到方法都可以看出受魯迅啟迪。作者通過深入考察,揭示出了漢魏兩晉文學中的兩個重要現象:一是漢魏文人的生死觀,一是漢末文人、竹林七賢、西晉士人以及陶淵明飲酒的不同內涵。《隸事·聲律·宮體》一文拈出齊梁文風中最明顯的三個特征,深入論述了齊梁文風產生的社會條件;《小說與方術》論小說是“醫(yī)巫厭祝之術”觀念通行于漢魏六朝;《論希企隱逸之風》對上古到漢末魏晉的隱逸進行了系統(tǒng)的分析;《曹氏父子和建安七子》就建安文學“慷慨悲涼”的時代特征作了確切的闡述;《潘陸和西晉文士》以潘陸為例論西晉文學的基本傾向是注重輕綺和過分追求辭采;《徐庾與駢體》從對偶發(fā)展的歷史入手,辯證地分析駢文這一文體的利弊;《文論的發(fā)展》論魏晉文論以作家論為主的特點;《文體辨析與總集的成立》從當時政治上品評人物,校核名實的風氣著眼,解釋魏晉文學批評何以注意于文體的分類和體性風格的說明,從而把握住魏晉人思維的一般方式,進而推及中國文論從開始起就和人物識鑒保持密切關系的特點。所有這些論述,不僅引證史料豐富,而且在研究方法上也對后人多有啟示。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ici/5742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梅堯臣《魯山山行》古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