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兩漢文學·先秦歷史散文·《尚書》和《逸周書》先秦兩漢文學的內(nèi)容·先秦歷史散文·《尚書》和《逸周書》
《尚書》意為上古之書,后世又稱《書經(jīng)》
《尚書》已是成熟的散文
一、不再是片斷
二
三、其題目已顯示文體的區(qū)別
。全書標題有典、謨、訓、誥、誓、命等,是后世某些公文的始基。下面略舉數(shù)篇
,稍加分析。《商書·盤庚》篇
,記商王盤庚打算遷都,為了說服反對派而對他們進行訓示。文中運用一系列比喻,有的后來濃縮為成語,如“有條不紊”、“星火燎原”,至今沿用《周書·無逸》篇
,為周公告誡成王之辭,勸成王勤勞政事,勿貪圖安逸。文中引用殷中宗、高宗、祖甲、周太王、文王、武王等正面典范以及殷紂王等反面事例,列舉成功經(jīng)驗與失敗教訓加以對照,勸戒成王不可“生則逸,不知稼穡之艱難,不聞小人(指農(nóng)民)之勞,唯耽樂之是從”。全文以史為鑒,引古喻今,生動形象,層次分明,首尾連貫,感情強烈,可能出自周公本人之手。《周書·金縢》篇是《尚書》中唯一一篇有曲折情節(jié)和完整故事的記敘文
。文章說:武王得病,周公愿代武王死,武王病愈,周公也沒有死。后來成王即位,周公攝政,管叔等挑撥《尚書》有少數(shù)文章用韻語
。如《洪范》之九疇第五:“無偏無陂,遵王之義。無有好作,遵王之道。無有作惡,遵王之路。無偏無黨,王道蕩蕩。無黨無偏,王道平平。無反無側(cè),王道正直從文字技巧看
《逸周書》又稱《汲冢周書》
注釋
① 參見譚家健《先秦散文藝術(shù)新探》中的《逸周書與先秦文學》部分,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1995年版。
逸周書與尚書哪個早應該是逸周書更早
具體的范文模板
鏈接:/s/1Jgh1h7oJ-cICH0y0zlFeJA
?pwd=3y7r 提取碼: 3y7r ?
先秦史籍《逸周書》的內(nèi)容是什么
?《逸周書》先秦史籍。本名《周書》,隋唐以后亦稱《汲冢周書》。今本全書10卷,正文70篇,其中11篇有目無文,42篇有晉五經(jīng)博士孔晁注。各篇篇名均贅“解”字。又序一篇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ici/5828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
上一篇:
《清代詩歌·顧炎武》鑒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