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士談 (公元?年-1146年)字子文,一字季默,里居及生年均不祥,卒於金熙宗皇統(tǒng)六年??????????????????????????????????????????????????????????????。
晚登遼海亭
登臨酒面灑清風(fēng),竟日憑欄興未窮??????????????????????????????????????????????????????????????。
殘雪樓臺山向背,夕陽城郭水西東??????????????????????????????????????????????????????????????。
客情到處身如寄,別恨他時夢可通?
自嘆不如華表鶴,故鄉(xiāng)常在白云中。
家在湖南瀟湘,身棲關(guān)外異國:對于官居翰林直學(xué)士的宋之降臣高士談來說,這“離亂驚昨夢,漂泊念平生。淚眼依南斗,難忘故國情”(《不眠》)的生涯,也實在是痛苦難捱的。所以,在他參與宇文虛中密謀南歸而被殺前,不是悲嘆于“可憐風(fēng)雨胼胝苦,后世山河屬外人”(《題禹廟》)的故國淪喪,便是沉醉于“功業(yè)本非吾輩事,此身聊復(fù)斗樽前”(《次韻飲嵓夫家醉中作》)的借酒澆愁。即使在登臨賞景之際,也常常喝得醉眼惺忪--用他的話說,就是“急景只教人貌改,滄溟不放酒杯深”(《次伯堅韻》)。
現(xiàn)在他正這樣,帶著酡紅的醉顏,站在高高的遼海亭間。白雪覆蓋的千山山脈逶迤在東南,西南則隱約可見黑山、松山橫亙天邊,腳下是浩瀚的遼河,推蕩著正在融化的冰流,遙接茫茫的遼東灣。因為站在高處,那春日的風(fēng)也格外清新,吹在酣熱的臉上,恰似陣陣灑落的新雨,帶給詩人一種快意的清涼--在這樣的晴日憑欄望遠,連愁苦的詩人也不免開襟放懷,生出了無窮的意興?!暗桥R酒面灑清風(fēng),竟日憑欄興無窮”畫下的,就是這樣一幅憑高覽遠的詩人近景?!熬泼妗倍贮c染著他的微醺醉顏;“清風(fēng)”而形容以“灑”字,又從詩人的主觀感覺上,描摹出了它那飄忽如雨的清暢;“憑欄”徙倚至于“竟日”,也正為詩人意興之“無窮”,作了很好的腳注。還有那畫不盡的醉眼乜斜、衣衫飄灑意態(tài),你也全可從字行間想見。
然后隨著詩人的醉眼,眄向亭欄之外。“殘雪樓臺山向背”,是一幅放眼四顧中的遠景:時令雖已是春暮,這關(guān)外的氣溫卻還剛從冬寒中掙脫;那遠遠近近的山巒間,還披蓋著耀眼的白雪。而在或向或背的山腰,卻可望見層層樓閣榭臺,帶著未盡的殘雪,閃耀在一派晴光申?!跋﹃柍枪鳀|”,則是詩人憑欄“竟日”后俯瞰的暮景:一抹如火的斜陽,輝映著眼底的城郭,那街巷市肆似也在剎那間沉靜了下來,籠蓋在濃濃的暮靄中。唯有交叉的江流,或東或西地曲折而去,帶著一派霞暉,顯得明麗而莊肅。這兩句寫景,從空間上的俯、仰轉(zhuǎn)換,化出時間上的晝、暮交替,并借助于雪光的映襯和夕陽的投射,便使縱橫“向背”的山間樓臺,“西東”交流的城郭江河,帶有了明麗的色澤和動感。這樣的登臨之景,當(dāng)然能激揚詩人的“無窮”意興了!
可嘆的是,關(guān)外的奇景可以聊解詩人的愁腸于一時,卻不能令他忘卻漂泊異國的長痛。當(dāng)眼底的樓臺、城郭,漸次消隱在愈來愈重的暮色之中,詩人那寄身萬里的傷痛,便又如煙如云地涌生在心頭?!翱颓榈教幧砣缂摹?-故國的大半江山已淪于金人之手,詩人登臨所到的清美風(fēng)物,便只能處處勾起他身世如寄的凄惋傷情。正如他在《次伯堅韻》詩中所悲吟的,那清暢的“東風(fēng)”,縱然能“吹散”多年的別“恨”;但蓬勃的“春色”,又把他鄉(xiāng)國萬里的思心“驚回”了!想到“他時”所恨別的故國、故鄉(xiāng),此生再不得回返,詩人甚至懷疑,自己還是否能如《風(fēng)雨宿江上》那樣,期盼著“濤聲午夜喧孤枕,夢入瀟湘落木灣”?--這便是“別恨他時夢可通”所表現(xiàn)的情思。古人敘思念之切,猶有“枕上片時春夢中,行盡江南數(shù)千里”(岑參《春夢》)之望;此句卻一反其意,對夢“通”鄉(xiāng)國的寄望也懷疑起來。情思之哀切,讀來真可令人泫然!
于是從高高的遼海亭上,傳來了詩人一聲蒼涼的嗟嘆:“自嘆不如華表鶴,故鄉(xiāng)常在白云中”!華表乃宮殿、城垣前的石柱,此當(dāng)指亭上的鶴形裝飾。當(dāng)詩人仰見那飾有飛鶴的華表時,再抑制不住心頭的哀慨--飛鶴的家就在高渺的白云,它只要振翮而起,隨時即可飛返云煙飄拂的故鄉(xiāng)。而我的故鄉(xiāng),卻隔在關(guān)山堵塞的萬里之外,縱然想要歸去,也沒有飛鶴那樣的健勁六翮。這樣看來,我的命運竟比那華表之鶴都不如了!詩之結(jié)句正于嗟嘆中的蓬勃傷情,幻出了舉翮云中的飛鶴之影,自由自在地翩翻于霞彩輝映的高天;而在這高天之下、遼海亭中,還久久佇立著翹首鄉(xiāng)關(guān)、腸斷天涯的孤苦詩人!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ici/5885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古詩《袁枚·馬嵬驛》詩詞注釋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