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觀刈①麥
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
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
婦姑荷②簟食③,童稚攜④壺漿⑤。
相隨餉田⑥去,丁壯在南岡。
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
力盡不知熱,但惜⑦夏日長。
復有貧婦人,抱子在其傍。
右手秉遺穗⑧,左臂懸敝筐⑨。
聽其相顧言,聞者為悲傷。
家田輸稅盡,拾此充饑腸。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桑。
吏祿⑩三百石(11),歲晏有馀糧。
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
【注釋】
①刈(yì):割(草或谷類)。
②荷:背著。
③簟食:竹籠里的饃饃。
④攜:提著。
⑤壺漿:壺里的水。
⑥餉田:給田間的家人送飯。
⑦惜:珍惜。
⑧秉遺穗:拾(別人)遺落的麥穗。
⑨懸敝筐:掛著破筐。敝:破舊。
⑩吏祿:官吏的俸祿,古代的官員薪資多以糧食付給。
(11)石(dàn):中國市制容量單位,十斗為一石。
賞析
元和元年(公元806年),白居易任蓋厔(zhōu zhì,今陜西周至)縣尉。三夏大忙,他下鄉(xiāng)視察,有感于農民的忙碌和艱辛,作此敘事詩。全詩共分為四部分。第一部分,詩人緊扣主題,先在我們眼前描繪出一幅南風吹拂、麥浪翻滾的場景,并告訴我們農民終年勞碌,龍口奪食,五月更甚的事實,為下文的敘述作了很好的鋪墊。第二部分,詩人描繪了一個關中農村緊張的勞動場景。只見家家戶戶的婦女小孩,挑著饃饃,提著水壺,送到田間地頭。田地里,那些青壯男子,只管埋頭收割。地上的暑氣蒸騰,背上的烈日暴曬,即使累得筋疲力盡,他們也全然不顧。他們趁著夏日天長,要抓緊一分一秒來收割。因為他們知道,老天是不會給你足夠的收割時間的。早收晚收,或者一場大雨,都可能造成顆粒不滿、熟透落粒或收成銳減的巨大損失。此處的描寫與《賣炭翁》中的“心憂炭賤愿天寒”有異曲同工之妙。第三部分,詩人刻畫了一個懷抱嬰孩、手提破筐的農婦,她正在撿拾別人遺落的麥穗。仔細詢問,才知道原來她為了交賦稅連田地都抵押出去了,她現(xiàn)在無田可種,無麥可收,只好抓緊時間,拾點麥穗來充饑。這里詩人借用婦人之口將農民痛苦生活的根源一語道破,直刺當時社會繁重的賦稅制度。第四部分,詩人結合自身,發(fā)出感慨。將官員的安逸生活和農民的痛苦遭遇兩相對照,心里感到萬分愧疚,表達出一種對勞苦人民深深同情的思想感情。詩人是帶著一顆愛民的心去“觀”收麥的,因為有了這份愛心,他才會深入底層人民的生活,他才會體恤人民的痛苦,他才會有愧疚之感,他才會直指社會的弊端。即使我們現(xiàn)在來看,這首詩依然有強烈的現(xiàn)實意義。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ici/5892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薩都刺《芙蓉曲》詩詞選鑒賞
下一篇: 《早發(fā)白帝城》詩詞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