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園春
孤館燈青,野店雞號
漸月華收練
世路無窮
,勞生有限,似此區(qū)區(qū)長鮮歡。微吟罷
,憑征鞍無語,往事千端。當時共客長安
,似二陸初來俱少年。有筆頭千字
,胸中萬卷;致君堯舜,此事何難。用舍由時
,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閑處看。身長健
,但優(yōu)游卒歲,且斗尊前。沁園春(孤館燈青) 詞意圖 顧炳鑫 繪
【題解】
這首詞一本有副題《赴密州早行馬上寄子由》
。熙寧七年(1074),蘇軾杭州三年任滿,改任密州(今山東諸城)知州。九月,離杭赴任。當時其弟蘇轍在濟南任職,蘇軾原打算繞道前去看望,但沒能如愿。十月,他在去密州的途中寫下此詞以寄蘇轍。句解
孤館燈青
,野店雞號,旅枕夢殘這三句交代了作者在途中動身時的情景。黎明時分
,萬籟俱寂,荒村小店突然傳來陣陣雞鳴,將作者驚醒。北方的十月,天亮得較晚,他點上了一盞燈。此時,館舍孤清,燈光微弱,枕上殘夢依稀,看上去一切都是冷冷的。詞一開頭,就渲染出凄清的氛圍,烘托出作者孤寂的情緒。這和唐代詩人溫庭筠筆下“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商山早行》)的意境十分相似,但這里的感傷情緒更重。漸月華收練,晨霜耿耿
;云山摛錦,朝露漙漙天上,殘月一點一點收起潔如絲帛的清輝
,落了下去;地上,晨霜鋪地,映現(xiàn)著微弱的光芒。隨著早行人的腳步,天色漸漸亮了起來。遠處這四句寫早行途中所見
世路無窮
,勞生有限,似此區(qū)區(qū)長鮮歡連日起早摸黑,奔波于赴密州的路上
,但山高水長,總不見終點。作者觸景生情微吟罷,憑征鞍無語
面對自己目前的境況
當時共客長安,似二陸初來俱少年
想當年
有筆頭千字,胸中萬卷
想當年,自己文采飛揚
作者化用杜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中的詩句“甫昔少年日,早充觀國賓
用舍由時
被任用或棄置取決于時運
作者年輕時雄心勃勃
此三句的特點是純以議論為詞
身長健
,但優(yōu)游卒歲,且斗尊前結(jié)尾是作者與弟弟共勉:希望彼此身體健康
,但求快快樂樂、悠閑自得地度過一生。理想和現(xiàn)實的矛盾依然是無解的
,作者似乎在說服自己,暫時從壯志難酬的苦悶中擺脫出來,獲得內(nèi)心的平靜和安慰。但一方面立志“致君堯舜”,一方面又要袖手“閑處看”,入世與出世兩種相對立的處世哲學(xué)匯集于一身。因此,這最后幾句的說法,不過是矛盾心理的外在表現(xiàn)“斗”,這里作戲樂解
評解
離杭赴密
《沁園春》屬于比較難駕馭的詞調(diào)
。上闋八個四言句,下闋四個四言句,中間還穿插著多個長短句,適合以賦體入詞,但又最忌板滯。兩宋許多名家,如柳永、李清照、周邦彥、姜夔等都不見填制。著名詞論家夏承燾先生對《沁園春》詞牌有過精辟的論述:“此調(diào)格局開張,掌握得好,卻可造成排山倒海之勢,收到良好的藝術(shù)效果。”這首詞正如此。其突出特點是以議論入詞,大量用典、用事,將詩、文、經(jīng)、史融入詞中,同時善于將寫景、抒情、議論三者合為一體,充分體現(xiàn)了蘇軾的藝術(shù)才能《沁園春》已露東坡本色,但在藝術(shù)上仍有某些不足之處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ici/5911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