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相篇》是我國古代五代和北宋之間的道教學者陳希夷所著
。它不同于普通的相術,是從人的心地出發(fā)的心者貌之根
,審心而善惡自見;行者心之表,觀行而禍?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出納不公平,難得兒孫長育
;語言多反復消沮閉藏,必是奸貪之輩
心和氣平
轉眼無情
重富欺貧,焉可托妻寄子
輕口出違言
——《心相篇·第一章》
《心相篇》的第一段:“心者貌之根
特別提請注意開篇的前兩句話
中國文化的儒釋道三家
下面,我們逐句講解
。“心者貌之根
,審心而善惡自見;行者心之表,觀行而禍?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芍?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這已經(jīng)是宋朝的白話文,再把它白話一下:“心地是相貌的根本罕言不是不言,讀讀孔子的《十翼》
、子思的《中庸》就會明白,儒家談的“天”其實就是性,否則《中庸》上怎么會說“天命之謂性”呢?性是宇宙的本體
,是形而上的道;心則是形而下的心理活動,是心念(念頭)的生滅什么是善惡呢?真要給善惡下個定義很不容易
。生物都是以自我為本位的,符合我的利益、我們的共同利益的叫做善,反之就是惡。凡是侵犯人類利益的我們統(tǒng)稱為“害蟲”,必欲除之而后快,但以自然界的觀點,人類這個裸蟲才是無惡不作、自私無比、罄竹難書的大“害蟲”。再者以發(fā)展的觀點看,善惡的標準一直都在變化,昨日的朋友會變成今日的敵人,過去的仇敵可能已成今日的伙伴,可見善惡是非只有相對標準,沒有絕對標準。站在中國文化的立場
,什么是善、什么是惡呢?首先凡是為自己考慮的,利益箭頭向內的,叫做惡;凡是為他人考慮的,利益箭頭外指,濟世利人的統(tǒng)稱為善。第二,凡有能力、有機會作惡而不作惡的為善;有能力、有機會為善而不為的,稱惡行善不能著善相
心既是指人的心念
、思想活動,行自然就是指人的行為舉止,言語動作。行為科學表明,動物的行為受本能支配,人類的行為被思想支配。除精神病人以外,人類的全部行為都是有目的的,稱作“心行”。善惡描述心行的動機,禍福則是心行產(chǎn)生的結果。什么是禍
?什么是福?福與禍是相對的,福是福報,禍是惡果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tixiang/496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
下一篇:
腳相算命(男面相算命圖解大全)
?)">
,早晚會飛黃騰達?)" onerror="nofind(this)" >
?有什么好的嗎?)" onerror="nofind(thi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