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字的媒介是漢字,因此還必須弄清楚漢字的一些基本知識。
文字是由語言發(fā)展的需要而產生的,中國文字最初起源于圖畫,現(xiàn)存最早的文字是公元前14——前11世紀的晚商甲骨文,因刻在龜甲和獸骨上而得名。
甲骨文逐漸發(fā)展演變成為金文,時代大約在秦統(tǒng)一中國以前,因主要是刻寫在青銅器上而得名。這時字形的結構已有一定的安排。從形體結構而言,象形、會意字大為減少,形聲字大增。
第三種書體是小篆,取材于漢代許慎編寫的《說文解字》中記錄的字形。在此之前,因諸侯分裂割據,字體很不相同,一個字甚至有七、八種寫法,這給全國統(tǒng)一帶來了一定的阻力。秦統(tǒng)一中國后,除了實行其他統(tǒng)一措施外,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實行“書同文”,即把字體在秦篆體的基礎上加以統(tǒng)一。許慎《說文解字》正是以研究秦朝統(tǒng)一后的文字為基礎的。秦統(tǒng)一時規(guī)定用的文字,其結構、筆畫、位置已差不多固定,以后的文字在筆勢上雖有所變化,但基本的構架已少變動,從絕大部分篆體字體中,我們仍然可以知道它是什么字,這也是文字逐漸走向成熟的一個標志。
小篆書體在快速寫下就變成隸書,隸書跟小篆比較起來已經起了很大變化,這大約發(fā)生在漢代。由于字體的劇變,出現(xiàn)了很多隨意拆解字體結構、解釋字義的現(xiàn)象?!稘h書·藝文志》上說:“后世經傳既已乘離,博學者又不思多聞闕疑之義,而務碎義逃難,便辭巧說,破壞形體。”比如“馬頭人為長,人持十為斗”等等,顯然都是隨心所欲地解釋字義的方法,這種隨意拆解字體的現(xiàn)象,雖然不是測字,實際上已跟測字很接近了。
另一種書體就是我們今天所通用的楷書,它通過隸書演變而來,但比隸書更容易書寫,更有法則。
楷書的出現(xiàn),也終于使?jié)h字脫離最初的具體而形象的圖形,變成由點畫組成的抽象形體。
從以上主要書體的演變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漢代是文字逐漸成熟的時代,許慎的《說文解字》主觀上也是為了對文字作一總結,澄清當時一些俗儒鄙夫對字形的隨意破壞和對字義的隨便解釋。但許慎生活在那個時代里,也難免會犯同樣的錯誤,如“一貫三為王”、“推十合一為士”、“甲象人頭”、“乙象人頸”等等,都帶有拆字的意味在內。印度著名詩人泰戈爾的名句說道:“錯誤是真理的鄰居,因此它欺騙了我們。”(《流繭集》)任意肢解文字形體和胡亂解釋字義的做法,混雜在對文字形義科學的分析之中,而為人們深加接納,這就為拆字術的出臺作了鋪墊,再者,《說文解字》是我國的第一部字典,也是中國文字學史上的經典著作。它歸納總結的成熟與固定的文字,客觀上為拆字術的出現(xiàn)提供了物質基礎,漢代也就成為測字術的濫觴時期。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xyxs/45009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讖緯學與拆字術的產生來源
下一篇: 崇禎皇帝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