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客觀事實與本質規(guī)律的諺語、民諺:
● 水不是酒。(德國)
● 月亮不怕狗叫。(英國)
● 黑馬洗不成白馬。(蘇聯(lián))
● 煤兜里取不同粉來。(歐洲)
● 黑雞生的都是白蛋。(英國)
● 針刺螃蟹不會出血。(老撾)
● 用扇子驅不散大霧。(英國)
● 用扇子撲不滅烈火。(朝鮮)
● 用匙子飲不飽駱駝。(蘇聯(lián))
● 水車攪不渾大海。(阿拉伯)
● 狗叫不倒山崗。(馬來西亞)
● 餅再大,也長不過腳。(朝鮮)
● 風再大,也刮不倒山。(日本)
● 石頭里擠不出黃油。(阿富漢)
● 羊怕寒霜,霜怕太陽。(蘇聯(lián))
● 露水不能與太陽共事。(非洲)
● 本性總是要表現(xiàn)出來的。(英國)
● 天亮不是雄雞啼出來的。(丹麥)
● 脖子再長,高不過腦袋。(非洲)
● 縛雞的繩子捆不住大象。(緬甸)
癡人過江------刻舟求劍。
刻舟求劍------看問題片面, 不動腦筋,
成語出處
編輯?語音
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敝壑?,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戰(zhàn)國·呂不韋《呂氏春秋·察今》)?[1]?
譯文:
楚國有個渡江的人,他的劍從船中掉到水里。他立刻在那船(舷)上刻了記號,說:“這是我的劍掉下去的地方?!贝侥康牡睾笸A讼聛?,這個楚國人從他刻記號的地方跳到水里尋找劍。船已經(jīng)行駛了,但是劍沒有移動,像這樣尋找劍,不是很糊涂嗎?
成語故事
編輯?語音
戰(zhàn)國時,楚國有個人坐船渡江。船到江心,楚人一不小心,隨身攜帶的一把寶劍滑落江中,他趕緊伸手去抓,可惜為時已晚,寶劍已經(jīng)落入江中。船上的人對此感到非常惋惜。
但那楚人似乎胸有成竹,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個記號,并且對大家說:“這是寶劍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個記號?!?/p>
大家都不理解他為何要這樣做,也不再去問他。
船靠岸后,那楚人立即在船上刻有記號的地方下水,去撈取掉落的寶劍。楚人撈了半天,始終不見寶劍的影子。他覺得很奇怪,自言自語地說“我的寶劍不就是從這里掉下去的嗎?我還在這里刻上了記號,現(xiàn)在怎么會找不到呢?”
聽他這么一說,那些人紛紛大笑起來,說道:“船一直在行進,而你的寶劍卻沉入了水底,不會隨船移動,你又怎能找得到你的劍呢?”?[2]?
成語寓意
劍落水中只會沉底,這是普通常識。船走遠了,還要在船底下找那早掉下水去的劍,真是愚蠢可笑。假使船是靜止的,劍沉水底,在船的落劍處刻上記號順著記號下水找劍,自然有可能找到。無奈劍沉水底就不動了,船卻在不斷移動。這個客觀事實沒在求劍的人的頭腦里得到反映。他一心以為劍從哪里落下去,就從哪里去找,必能找到。他的認識同客觀事實不一致,結果自然只有失敗。用這樣一個比喻來諷刺死抱著教條的人,非常有力。
一、成語
1.天壤之別
【拼音】: tiān rǎng zhī bié
【解釋】: 壤:地。天和地,一極在上,一級在下,比喻差別極大。
【出處】: 《抱樸子·內(nèi)篇·論仙》:“趨舍所尚,耳目之欲,其為不同,已有天壤之覺(較),冰炭之乖矣。”
【舉例造句】: 按照一般人的生理機能來說,聰明與不聰明雖有差別,但并不存在天壤之別。
2.大相徑庭
【拼音】: dà xiāng jìng tíng
【解釋】: 徑:小路;庭:院子;徑庭:懸殊,偏激。比喻相差很遠,大不相同。
【出處】: 《莊子·逍遙游》:“吾驚怖其言,猶河漢而無極也。大有徑庭,不近人情焉?”
【舉例造句】: 雖然結果一樣,其“因”卻大相徑庭。
3.天差地遠
【拼音】: tiān chā dì yuǎn
【解釋】: 比喻兩者相差極大。
【出處】: 清·李寶嘉《文明小史》第57回:“我的老人家雖說也是個監(jiān)司職分,然而比起來,已是天差地遠了。”
【舉例造句】: 他們是弟兄,所見的又是同一的東西,想到的用法卻有這么天差地遠。
二、俗語
癩蛤蟆想吃天鵝肉
2.理想很豐滿,現(xiàn)實很骨感。
3.相差十萬八千里。
三、諺語
空想一百年,不值一分錢。
2.癩蛤蟆想吃天鵝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yanyu/9363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關于少年的諺語、民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