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禮制規(guī)定,男子二十歲「冠而列丈夫」表示成年;女子則十五歲為「及笄」是為成年。事實上,在絕大多數(shù)的歷史朝代中,古代的妻妾制度都是「一夫一妻多妾制」,即便是擁三宮六院的皇帝,后宮也只有一位正妻,其他嬪妃都是妾室。在古代,妾的地位不像是「小老婆」,更像是貼身丫鬟,在家中的地位相當?shù)停視艿礁鞣N各樣的限制。
像是家族祭祖,元配正房才有資格參與,妾完全被排除在家譜之外;除此之外,妾所生的庶子、庶女,必須稱沒有血緣關系的正房為「嫡母」 ,稱自己的親生母親為「庶母」或是「姨娘」。因古人看重血緣,所以庶子、庶女的地位,雖然不及嫡子嫡女,但仍是家族中的小姐、少爺,相比之下,妾室則更加凄涼,非但不能叫自己的子女「兒子、女兒」,還得尊稱其為少爺、小姐。
在古代,庶母子之間的關系,在傳統(tǒng)倫理道德規(guī)范中并不得到認同,兩者更像是主仆,實際上,古代的妾就是妻的一種「替代品」,也就是生育工具。就算是元配正房過世,妾亦沒有上位的機會,如果讓妾來取代妻,這種情況會受到世人指責,還有僭越法度之嫌。在一個家庭里,妻的地位要明顯高于妾,妻子可以隨意指使或打罵小妾,妾則不能有任何反抗。
雖然妾室誕下子女,其家庭地位能夠有所提高,但提高的程度很有限,地位仍不及其他主子。除非是特殊狀況,就是妾的出身比較高,在這種情況下,妾的地位亦會提高,但卻屬鳳毛麟角,畢竟除了私奔之外,高門大戶基本不會將女兒許配給人做小妾。另外,古代禮法中還有這樣的規(guī)定,若正房元配不在家中,妾就不得與丈夫睡在一起,兩人在行房結束后,丈夫必須回到主臥就寢,禁止留宿。
因此,在絕大多數(shù)的朝代,都有妾終生不得為妻的規(guī)定。例如在唐朝,有一位叫杜佑的名士,在晚年喪妻后,將自己的小妾扶正,卻遭到了士林的排擠和指責。哪怕在過世以后,妻妾之間的地位仍無法平等,妻子有權力與丈夫合葬且同槨,但妾就不能享受到這樣的待遇。由此可見,古代的妾跟現(xiàn)在的「小老婆」完全不一樣,在封建社會,講究的是階級與等級,妻是正房元配,妾只是替代品,二者之間的關系不容僭越。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yeshi/14110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