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
,在盛行多種婚姻制度的蒙古人和滿洲人看來,這種彼此沒有血緣關(guān)系的婚姻既考慮到了經(jīng)濟利益,又照顧到了未亡人的生活寄托,是再好、再正常不過的了。他們不理解的倒可能是漢族人——什么三從四德!什么貞節(jié)牌坊!自己給自己的生活找了那么多麻煩和苦難,怎么還能自我感覺這么好?當年,三貝勒莽古爾泰死后
,他的妻子分別由侄子豪格與岳托娶去做了夫人;努爾哈赤的第十個兒子德格類死后,其妻子又嫁給了德格類的弟弟阿濟格;豪格死后,除了十四叔多爾袞迎娶了他的一位夫人之外,他的另外一位夫人則嫁給了多爾袞的哥哥阿濟格。這些堂堂正正地記載在清代官方史書中的,只不過是一種與漢民族農(nóng)耕文化具有重大差異的文化現(xiàn)象而已。那些在孔孟之道熏染下,既缺少人文情懷網(wǎng)絡(luò)配圖
我們無法知道多爾袞的這個舉動
,對孝莊皇太后有些什么樣的心理影響。從常識和常情推測,她恐怕很難感覺愉快。如果她與多爾袞之間有夫妻之實,“皇父攝政王”又使二人有了夫妻之名,多爾袞卻還要再娶豪格夫人為妻,顯然對她的皇太后之尊是一種蔑視和傷害。假如多爾袞和她之間不是事實上的夫妻,她只是想通過“皇父攝政王”這個頭銜給多爾袞這匹野馬套上一個籠頭的話,她就勢必會在此舉中,感受到多爾袞深切的不滿與敵意。因此,無論如何多爾袞死后,對他的清算表面上是由順治皇帝發(fā)動的
濟爾哈朗是努爾哈赤同胞弟弟舒爾哈齊的第六子
盡管擁有崇高的軍功、威望和地位
多爾袞對于豪格的處置
網(wǎng)絡(luò)配圖
這一切,都是在小皇帝和孝莊皇太后眼皮底下發(fā)生的
,人們完全有理由認為是皇太后縱容和支持了多爾袞兄弟。事實上,為了福臨的皇位,孝莊皇太后確實在很長一個時間段里,無條件地支持著多爾袞,直到他成為“皇父攝政王”為止。因此,對于多爾袞所做的一切,皇太后不可能不面臨人們疑慮的目光,從而陷入尷尬順治五年,代善老病而死
。順治六年,輔政豫親王多鐸死于天花。順治七年,多爾袞病死。努爾哈赤時期的八大和碩貝勒只剩下了濟爾哈朗與阿濟格,皇太極的四大親王則只剩下了一個濟爾哈朗。面對阿濟格的桀驁不馴
,面對兩白旗將士失去最高統(tǒng)帥的惶恐,面對多爾袞留下的諸多不平與動蕩不安,只有濟爾哈朗具有足夠的威望與能力擺平這一切,只有濟爾哈朗能夠讓孝莊皇太后母子擺脫尷尬的局面。這應(yīng)該是孝莊皇太后迅速起用濟爾哈朗,殺死地位崇高卻不得人心的阿濟格,并將一切惡行統(tǒng)統(tǒng)堆到多爾袞頭上、嚴酷對待死后多爾袞的唯一原因。在這個意義上說十年后
,孝莊皇太后的兒子順治皇帝死時,他的遺詔是在孝莊皇太后的一手主持下定稿并布告天下的。在這篇遺詔中,用皇帝的口吻,列舉了福臨自己生前的十四項罪過,基本可以看成是一份皇帝的罪己詔。網(wǎng)絡(luò)配圖
這位皇太后真夠可以的
。當年,為了兒子和自己的地位,她不惜降尊紆貴、自貶身價以取媚于多爾袞。多爾袞死后平心而論,這樣的遭際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yeshi/14130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