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秦帝嬴政駕崩之后,于是不計其數(shù)人的被迫殉葬在他的陵墓中,如今我們看到的兵馬俑規(guī)模已經(jīng)甚是驚人,而在他的墓穴中是否也有這般數(shù)目的真人陪葬,就實在是難以揣測了。相比較于他,朱元璋的陵墓中才不過有幾十人殉葬,說起來簡直算不上什么,那么嬴政到底安排了多少人為自己殉葬呢?因為他的陵墓至今未重見天日,所以具體數(shù)目我們不得而知,但是我們可以憑借正史中的相關記載,也能夠推測出一二。
首先,作為一國之君,三宮六院算是標配,而他又不是一般的皇帝,六國都覆滅在了他的手里,那他們國家中的美人貴妃自然也難逃他的魔爪,全都歸入了他的后宮之中,可以說他即統(tǒng)一了六國,又統(tǒng)一了六國的后宮,單純的作為一個男人來說,他的人生已然圓滿了。重要的是,這些女人到死都沒能再分開,等到他駕崩的時候,全都被押入了秦始皇陵之中,集體殉葬而死。
再說秦始皇陵本身,要建造這樣一座諾大的宮殿,能工巧匠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其中還安裝了各種各樣的機關密道,如果說沒有一個強大的團隊,這些事無法實現(xiàn)的,但是作為陵墓建造的參與者,他們相當于在不知不覺中了解到了一個天大的秘密——秦始皇陵的位置及內(nèi)部構造。沒有一個統(tǒng)治者愿意讓自己的陵墓大白于天下的,畢竟誰都不想死后還不安寧,所以陵墓的建造師往往都難以存活下來,等到陵墓建好的那天,也就是他們身死之時,而那些秦始皇陵的工匠們自然也沒有例外。
實際上逼生人為死人殉葬的制度,并非是封建社會才出現(xiàn)的,當然也就更不能說是嬴政發(fā)明的,只不過秦朝時期的人殉制度在整條歷史長河中都比較出名而已。當初秦武公死的時候就曾安排六十六人為自己殉葬,更多的是秦穆公,他的陵墓中足足發(fā)現(xiàn)來180多位殉葬者,規(guī)模是現(xiàn)在已經(jīng)發(fā)掘出來的秦朝陵墓中是最多的。那么這種非常不人道的人殉制度是從何時興起的呢?
說起來的話,恐怕要追溯到很久之前的原始社會,盡管當時人類還處于未開化的狀態(tài)。我國的歷史專家曾關于這個問題說起過,最早時期的人殉制度,應該并非是以罪犯和奴隸為對象的,而是妻妾夫人。1974年的時候,我國考古學家在內(nèi)蒙古發(fā)現(xiàn)了一處原始社會的文化遺址,他們在那里發(fā)現(xiàn)了一座男女合葬的墓穴,其中墓穴中的女性面朝男子,身體呈屈肢狀。經(jīng)過分析討論,大家一致認為這個女子就是殉葬者,兩人的關系應該是夫妻,而這也是后世帝王們喜歡讓自己生前寵幸過的妃子陪葬的參照模板。
經(jīng)過考古發(fā)現(xiàn),人殉現(xiàn)象最為突出的應該是殷商時期,而到了周朝開始,才出現(xiàn)了消減的態(tài)勢,等到秦朝滅亡之后,這種制度徹底衰敗了。當時漢朝始建,天下剛剛太平,百姓對于人殉制度恐懼還沒有退散,加上人口稀少的壓力,所以才選擇取消人殉制度,并且提倡婦女生育,從而加快人口數(shù)量的積累。不過當時仍舊沒有出臺相關的硬性制度禁止人殉,直到漢武帝時期,董仲舒提出了這一條建議,希望朝廷能夠通過法令來禁止人殉。而這也的確收到了漢武帝的重視,在隨后的漢朝了歷代中,凡是實行人殉制度的都受到了相應的懲罰,例如趙繆王,他曾因逼迫手下十幾名婢女為自己殉葬而失去了封國稱號。
當然禁止人殉制度只是在劉姓皇帝之中提倡而已,在后世的歷朝歷代,其他統(tǒng)治者明顯與他們的觀點不一致,尤其是少數(shù)民族,在他們的國度中人殉制度非常流行,后來蒙古人崛起橫掃天下,鐵木真本人死后被送往阿爾泰山的時候,凡是路上遇到送葬大軍的皆死于非命,蒙古人美其名曰是讓他們?nèi)リ庨g繼續(xù)侍奉他們的大王,然后他們就一路這樣,將近兩千位無辜的人,就這樣不明不白的死去。
近代以來,雖然人殉制度風采不再,但卻始終無法徹底取締,直到解放前夕,還有的地主階級逼迫賣身于自己丫鬟婢女為自己殉葬,在當時的窮苦人家里,為了生存,他們不得不將自己的親身骨肉賣給有錢人,而那些被買來的小孩,得到善待的少之又少,有的買來直接被殺掉送進了地主的墓穴中殉葬,兇殘程度不比封建社會時減弱多少。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yeshi/14284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