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標題:探訪閩東霞浦:尋找金庸筆下的“明教”真身 柏洋鄉(xiāng)地處霞浦西北的偏遠山區(qū),平均海拔440米,是霞浦最大的一個鄉(xiāng),下轄28個行政村,212個自然村。其中上萬村的林瞪,是一個傳奇人物。 據(jù)明萬歷年間的《福寧州志》,宋朝嘉佑年間,閩縣前津門失火,火勢甚猛,人們聚集起來觀望,隱隱約約看見半空中有一個白衣人,手持巨型鐵扇大力撲火,火很快就滅了。那白衣人在空中遙遙地對眾人說:“我就是上萬村的林瞪。” 金庸的《倚天屠龍記》中元末一干明教好漢抗擊朝廷的橋段,許多人以為只是小說家之言,不可盡信。然而,中國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陳進國等專家最近發(fā)現(xiàn),因金庸的小說而蜚聲一時的明教,從北宋到明朝數(shù)百年間,一直在閩東霞浦一帶有活動,對我國社會有著深刻的影響。
閩東摩尼教傳奇人物 這個神仙般的林瞪(1003-1059)便是宋代閩東明教活動的關鍵人物。陳進國說:“林瞪在北宋摩尼教徒的階層中具有較高的品級,其法脈在福建‘明教門’的形成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促使摩尼教走向‘脫夷化’,從而演變?yōu)橐粋€具有地方特色的‘明教門’,林瞪也被不斷地‘神化’為明教神明?!痹诖迕竦膫髡f中,林瞪法力超強,能夠呼風喚雨。 據(jù)上萬村林氏宗譜記載,林瞪25歲時已育有二女,但仍“棄俗入明教”,比宋末的方臘早近百年。他“齋戒嚴肅”,經過22年的苦修才成功。霞浦閭峽村有一山洞,村中流傳這里曾經是林瞪修煉之地。而在上萬村現(xiàn)存的樂山堂遺址則是他傳教布道的地方。 與金庸小說里神秘的圣姑一樣,林瞪的兩個女兒也終生未嫁,追隨父親修行。但是當?shù)厝瞬环Q之為圣姑,而是尊稱她們?yōu)椤褒堷P姑婆”。離樂山堂數(shù)百米遠的姑婆宮遺址,其后石墻尚存一倒壓的蓮花座就是專門供奉她們的,世世代代,香火不絕。 然而,這些都只是林氏宗譜上“一面之詞”,以及一些村民守了近千年的心照不宣的秘密。直到去年,林瞪29代孫林由京返鄉(xiāng)探親,這個秘密才逐漸為外人所知。 林一直樂善好施,捐資助學,村里的“戶頭”(管理林瞪公遺物及林氏宗譜的人)出于信任,便將一貫秘不示人的林公遺物,有分別刻著“圣明凈寶”和“五雷號令”的印章兩枚、以及民間俗稱“蛤蟆爐”的小爐子等五件法器出示給他看。 這些法器平時由村民民主選出來的10個人專門保管,但哪件東西具體在誰手上,連村主任都不知道。每年農歷二月十五日,上萬村舉行一年一度的祭祀活動,來紀念他們心目中的神―林瞪公。儀式有戲班演出、祭祖、許愿還愿、拜宗譜、交換法器、跳神等,以后三個儀式最為神秘。二月十七日,祭祀活動結束了,5件法器會被請出來―只有10個保管人聚齊了才能拿出來,如數(shù)交給下屆首事。村民們以近乎固執(zhí)的虔誠守護著祖宗的秘密,從來不去破壞祖宗的規(guī)矩。很多人當?shù)乩先艘惠呑記]有見過它們,雖然很想見一見,但祖宗有這種規(guī)定,也就算了。只有做過“戶頭”的人,才有幸得見。 林被眼前所見震撼了,直覺告訴他,這些物件一定有重要歷史價值。隨后他請來霞浦縣文物局、博物館相關人員來鑒定,認為它們可能與明教有關系。今年1月,林便邀請中國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副所長鄭筱筠、副研究員陳進國等一行6人來柏洋鄉(xiāng)上萬村等地考證。他們初步確定為明教遺物后,便著手尋找宮廟文獻來佐證,宮廟、族譜、民間傳說等等,一個都不能少。
金庸筆下“明教”真身 今年3月,明教普查組在柏洋鄉(xiāng)神洋村的一本民國壬申年(1932年)編的 《孫氏家譜》中發(fā)現(xiàn)了記載摩尼教(明教)的重要史料,按《孫氏族譜》記載,林瞪加入明教時,是拜孫綿大師為師。而且孫綿于宋乾德四年(966年)在上萬村創(chuàng)建龍首寺,即后來樂山堂、蓋竹堂,現(xiàn)遺址尚存,有一棵數(shù)百年歲的檜樹,宋元明清歷代有重修?!拔母铩逼陂g樂山堂被拆毀過,后來補蓋木屋頂,2006年已倒塌,現(xiàn)僅存石板基址、蓮花式柱座,以及梁架構件等。專家還根據(jù)群眾的提示,找到了樂山堂開山地主孫綿墓的位置。 4月,專家們又發(fā)現(xiàn)了飛路塔和科儀書。飛路塔位于霞浦鹽田畬族鄉(xiāng)北洋村,于明洪武年間由村民募款建造,刻有八字明教教義:清凈光明,大力智慧。陳進國表示,當時朱元璋已經開始禁明教了,能公開募款建塔,可見當?shù)孛鹘讨d盛。 而科儀書則是由當?shù)胤◣熕来鄠鞯纳褡V,用于請神之用??苾x書跟林氏家族的法器一樣,法師一般不輕易給人看。柏洋鄉(xiāng)的陳培生法師在陳進國等人多次拜訪之后,終于對他們產生信任,才肯讓他們閱覽科儀書。陳培生的科儀書中保存了較為完整的明教教義,內有涉及上萬村龍首寺(樂山堂)之內容,以及摩尼教史料若干,有助于厘清林瞪與摩尼教的關系,以及入閩后摩尼教融匯三教及法(巫)教,演化為“明門”的過程。 陳進國說,霞浦找到的資料還有力地佐證摩尼教是從“陸路”而非“海路”傳入福建的。晚唐以來,進入閩地的摩尼教的傳播路線圖,當以福州地區(qū)為中心,順沿著濱海區(qū)域,向南北兩翼地區(qū)傳播和擴散,從而形成了環(huán)閩浙濱海地區(qū)的明教“信仰扇”。一是經莆仙而南下進入泉州地區(qū),諸如莆田涵江發(fā)現(xiàn)的元代明教十六字石刻,晉江草庵元代的明教十六字字刻等文物史跡。二是經閩東(霞浦)北上進入浙東的路線。 摩尼教(Manichaeism)是三世紀在巴比倫興起的世界性宗教,主要吸收猶太教-基督教等教義而形成自己的信仰,同時也采納了不少瑣羅亞斯德教的成分,傳播到中國以后又染上了儒、釋、道的色彩。它的主要教義是二宗三際論,有自己的戒律和寺院體制。二宗指明暗,也即善惡。三際指初際、中際、后際。初際階段,明暗是分開的。中際階段,黑暗侵入光明,光明與黑暗斗爭,兩者混合。后際階段,明暗重新分開。對僧侶有五戒的要求:真實,不害,貞潔, 凈口和安貧。不害是禁止從事任何可能傷害光明分子的工作,即不要從事耕田、采集、收獲和殺害任何動植物的事情。貞潔是指禁止性交,因為性交被視為模仿惡魔通奸,會導致人類生生不息,繼續(xù)不斷囚禁光明分子。凈口是指禁止吃肉和飲酒。安貧是要求不蓄私產,靠施舍和乞討為生,年一易衣,日一受食。
如詩如畫的攝影圣地 霞浦有480公里的海岸線,曲折而綿長。在中國,福建的海岸線最為曲折,直線距離總共不超過535海里的海岸線,卻繞了3051公里,曲折比例為1:5.7,而霞浦的海岸線更夸張,達到1:10。往往,繞過一個山頭,是碧波萬里的海天,再拐個彎,便看到一個安靜的漁村躺在海灣的懷抱里。正是長長的海岸線成就了霞浦灘涂的風光無限好。漲潮時它和大海渾然一體,有著水天一色的遼闊,有著驚濤拍岸的壯美。退潮時,它裸露出經年的風霜,那彎彎曲曲的汊港,星星點點的漁舟,綿延無際的掛蠣,在風中飄搖的紫菜,在碧波上蕩漾的漁排,在金色海灘上晾曬著碧綠的漁網(wǎng),還有低鳴著掠過水面的海鳥…… 據(jù)說,這里灘涂養(yǎng)殖業(yè)超級發(fā)達。一二月拾蟶苗,三四月插掛蠣,五六月晾海帶、撈魚苗,九十月掛紫菜,還有經年不息的漁排養(yǎng)殖和討小海。所以,村民們總是很忙,東方剛拂曉,便有村民駕著小型機帆船、頭戴礦燈穿行在灘涂間。等到天亮,錯落有致的大小魚網(wǎng)便擺滿了海灘。漁民們不分男女老幼穿梭在深藍魚網(wǎng)與潔白沙灘之中;有的光著膀子靜坐著修補魚網(wǎng),遠遠望去脊背上的汗水在逆光下晶瑩閃爍。有的抬著一筐筐小魚蝦分攤在魚網(wǎng)上晾曬,白色透明的小魚蝦與旁邊彩色的籮筐形成對比。灘涂的一邊是海,另一邊就是漁村。 為了抵御臺風的侵襲,房子一般用石塊砌成,屋頂?shù)耐咂級荷鲜^,五顏六色的石塊及瓦片,美輪美奐,猶如一幅幅色彩凝重的油畫。村里一些老房子已爬滿青草,小賣部里擠滿了看電視老人和玩耍的小孩。霞浦的很多漁村里都有教堂,顯得特別醒目。 小漁村并不總是這般安靜。在明代長期與倭寇的抗擊中,沿海的漁民也付出了熱血。在長安鎮(zhèn)的大京村和呂峽村,有兩座背山面海的古堡,歷經600多年風雨,屹立不倒,便是那段歷史的見證。 這里有熱烈而寧靜的色彩,有簡單而錯落的線條,有廣闊而細膩的場面,注定要吸引攝影發(fā)燒友的注意。 以上內容由國學頭條網(wǎng)整理發(fā)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部分內容來源于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yeshi/14400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李世民有沒有碰過武則天,為何武則天沒···
下一篇:
高澄與父親高歡小妾通奸危急關頭如何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