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知道順治為何選擇康熙做皇帝嗎?接下來小編為您講解。
順治與董鄂妃,是很多當代人限中的皇家”恩愛夫妻”,大家都以為順治一生除了董鄂妃以外再沒愛過別人。可實際上,順治在短短的九年婚姻生活中,先后和數(shù)十名后妃生下了十四個子女。
順治皇帝和董鄂妃,在很多當代人眼中是皇室恩愛夫妻的典型,史書上關(guān)于二人“秀恩愛”的記載,那更是數(shù)不勝數(shù)。我們前面也講過,董鄂妃死后,順治皇帝痛不欲生,為此更是做出了很多乖張的事情,鬧得朝野不寧。
但即便如此,我們在埋葬孝惠章皇后的孝東陵里卻驚奇地發(fā)現(xiàn),這里埋著的除了孝惠皇后,還有二十八位等級高低不一的后妃,她們也都是順治的女人。其中十一個人,先后給順治生下了十三個皇子和公主。
這件事情放在我們現(xiàn)在看,是相當不可理解的:你順治不是說只愛董鄂妃一個人嗎,那你怎么“口嫌體正直“,還到處往別的女人那邊跑?甚至和別人生了一堆孩子呢?這個問題的答案,說起來讓人唏噓,那就是:順治雖然貴為一國之君,但娶什么樣的女人、封什么樣的女人當皇后,這件事情他是決定不了的。而且對于順治而言,生孩子和談戀愛,甚至也并不算是一碼事。
因為順治這個皇帝的位置,來的并不穩(wěn)當,他能登上皇位,主要是因為當時的兩大實力派:多爾袞和皇太極的長子豪格勢均力敵,誰也搞不定誰,所以把順治扶上了皇位。在順治長大成人的過程中,豪格被多爾袞陷害而死,而多爾袞在順治七年的時候也因病而死,這樣順治才逐漸有了掌握大權(quán)的機會。
可是因為當時的清朝,還不像后來那樣強大,皇帝的權(quán)力也并不夠集中,所以很多的事務,順治既要考慮和外部勢力的合縱連橫,也要看朝中實力派的顏色一一娶媳婦這件事,自然也包含在內(nèi)。
順治的第一個皇后,是多爾袞做主訂婚的,對方是蒙古親王的女兒博爾濟吉特氏,也是孝莊太后的侄女。據(jù)說這位皇后不光長得漂亮,而且頭腦聰明,可順治卻并沒因此而喜愛她,相反還很討厭她,最后甚至不顧朝中大臣們的反對,把她的皇后頭銜拿掉,降為普通的妃子。順治之所以這么做,最核心的原因很簡單,就是這樁婚事是多爾袞安排的,而多爾袞又是他執(zhí)掌大權(quán)路上最大的絆腳石。雖然后來多爾袞死了,但在順治眼里,每次看到博爾濟吉特氏,都會讓他想到多爾袞的存在,您想想,順治這心里頭能得勁嗎?更悲催的是,從史料記載來看,我們看不到除了董鄂妃外,順治還對哪個后妃有特別明顯的寵愛行為,對于他而言,和那些個后妃生孩子,可能更多還是出于延續(xù)香火的需要。
至于生下來的那些個皇子和公主,要說哪個能讓他特別青睞的吧,也沒有。不然的話,他為什么在董鄂妃生了兒子之后欣喜若狂,在詔書里說這是他的第一個兒子呢?按理說,董鄂妃的孩子是他的第四個兒子,刨掉死去的皇長子不算,前面還有福全和玄燁兩個活得婦好的兒子呢啊!這就足以說明,順治當時從心底里就沒太在乎和其她后妃生的子女。只可惜,上天有意拆散他和董鄂妃這對苦命鴛鴦,先是讓他們的孩子沒活幾個月就夭折了,連名字都沒來得及取;后來體弱多病的董鄂妃又在順治十七年八月香消玉殞,徹底斷了順治立董鄂妃的孩子為太子的念想。
那么在董鄂妃的這個孩子死后,因為她身體不好啊,古代婦女因為生孩子而死的幾率又很高,順治和她也沒有再要第二個孩子。在這種情況下,順治就不得不把注意力放在了其他的皇子身上。
但從史料記載的篇幅來看,這種關(guān)注因為順治死得太早,沒來得及著手培養(yǎng)繼承人,以及當時天花肆虐,玄燁等皇子都被送到宮外撫養(yǎng)這些原因,可能也不是太多。據(jù)近代的清史專家金梁記載,康熙成年后,在談到和父親的關(guān)系時,曾說自己是在“父母膝下,未得一日承歡”,就是說他的童年記憶里,和父母之間的互動是非常少的。
如果說順治在董鄂妃死后,沒有很快就隨她而去,那可能他和玄燁、福全這些皇子之間的互動會多一些,他在繼承人的選擇上,也可能會考慮孩子的母親是不是討他的喜歡。但是歷史沒有假設,我們都知道順治后來也感染了天花,老天爺不給他再尋找第二個董鄂妃的機會了。在這樣的情況下,順治就不得不考慮從現(xiàn)有的幾個皇子中選出他的繼任者。
在順治十八年正月的時候,順治一病不起,隨時可能撒手人寰。這時可供他選擇的皇子,一共有六名,分別是老二福全、老三玄燁、老五常寧、老六奇綬、老七隆禧和老八永干。
他們當中最大的福全和玄燁八歲,最小的永干還沒滿月,而且這六個兒子的生母,都是沒什么地位的庶妃,所以對順治而言,從感情角度出發(fā)的話,選誰可能都沒什么差別。
那為什么他最后選擇了第三子玄燁,也就是后來的康熙皇帝呢?原因主要有兩點一一
第一,康熙的志向遠大。據(jù)《清史稿》記載,有一次皇子們向順治請安,順治問自己的兒子們長大后的志向,康熙的哥哥福全說,自己當一個賢明的王爺就足夠了,但康熙則回答說“愿效法父皇”,就是想要成為順治的接班人,這次對話給順治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第二,第二點,也是最關(guān)鍵的一點,就是康熙小的時候得過天花,而且活了下來,這意味著康熙對于天花這個當時的不治之癥,是擁有免疫力的,順治就不用擔心繼承人會像自己一樣,因為身染暴疾而英年早逝。要不是這一條,順治當時很有可能就會把皇位傳給自己的政治盟友、安親王岳樂。
據(jù)德國人魏特的《湯若望傳》記載,順治死之前曾和湯若望討論過岳樂是否合適,湯若望當時就以康熙對天花有免疫力、且皇位的傳承還是留給自己的親生兒子更合適為理由,說服了順治。
不知道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確定了皇位的傳承后,順治有沒有慶幸自己是個處處留種的“大豬蹄子”呢?畢竟如果他真的專一到底,沒有和其他后妃生下兒子,那清王朝未來的走向,很可能是兇多吉少的。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yeshi/14444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