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回答

蒼耳子
2023-07-17 06:53:06
風熱感冒的話,首先會有頭暈鼻塞以及流清鼻涕的癥狀,并伴有一定的無力以及咳嗽的癥狀,建議出現這種情況時,只單純的使用貼敷藥物,一般并不能得到有效的緩解,主要貼敷于腮部或者是脖頸處或者是鼻咽部,建議最好還是應到線下醫(yī)院進行藥物治療。
最新回答共有5條回答
-
根河-李**
回復
-
常州-薛**
回復??????用艾灸治感冒是一種方便實惠,且有效的養(yǎng)生方法,如果是對艾灸比較熟悉的朋友,還可以自己在家里用艾灸進行調理治療。那么,感冒艾灸哪里效果最好呢?下面為大家圖解感冒艾灸哪個部位。
??????感冒可艾灸頸后大椎穴
??????大椎是督脈與諸陽經之會,主一身之陽氣,用艾灸溫和灸頸后大椎穴20分鐘,配穴可選擇風門穴,艾灸3到5分鐘。
??????大椎穴取穴:當低頭時,脖子后方最突出的,左右轉動時,隨頭選擇的棘突骨就是第七頸椎,其下方的凹陷處就是大椎穴。艾灸大椎穴能有效提
??????高機體免疫力,預防流感,主治發(fā)熱、感冒癥狀。
??????風門穴取穴:在大椎穴往下數兩個脊椎處,棘突旁開1.5寸。風門穴是風邪進出的門戶,艾灸這個穴位,可以疏風散寒,治療風寒感冒。
??????感冒可艾灸合谷穴
??????合谷穴即我們俗稱的虎口,感冒的時候艾灸合谷穴能夠有效緩解鼻塞流清鼻涕的癥狀。
??????艾灸的時候要注意,如果是左邊鼻塞則艾灸右手合谷穴,如果是右邊鼻塞,則艾灸左手,每次艾灸五分鐘即可。
??????感冒可艾灸風池穴
??????人耳后骨突下緣,向后摸的時候可以摸到一個凹陷,這個部位即是風池穴,左右各有一個,這個穴位是人體足少陽膽經上的重要腧穴,艾灸此穴
??????位,可以解表散寒,治療感冒引起的頭痛,頸部酸痛等癥狀。
??????感冒可艾灸風府穴
??????順著后腦勺向下摸到凹陷處,這個部位就是風府穴,這個穴位是人體督脈上的重要穴道,感冒的時候艾灸這個穴位,可以解表散寒,緩解感冒引
??????起的頭痛眩暈,頸項強直等癥。
??????不同感冒癥狀的艾灸部位
??????一、風寒感冒
??????1、選百會穴,大椎穴,風門穴和肺俞穴溫和艾灸,灸至局部皮膚出現溫熱泛紅現象,可以緩解惡寒癥狀,每天艾灸一到兩次。
??????2、選大椎,合谷,肺俞,列缺穴溫和艾灸,每穴灸15分鐘,灸至皮膚溫熱泛紅,惡寒癥狀緩解。
??????二、風熱感冒
??????1、選大椎,曲池,尺澤,合谷穴用艾條雀啄灸,每個穴位灸10到15分鐘,每天一到兩次,癥狀消失后再艾灸一到兩次即可停止。
??????2、選太陽穴,印堂穴,曲池穴,合谷穴,用艾條雀啄灸,每個穴位灸10到15分鐘,每天一次,癥狀消失后再艾灸一到兩次即可停止。
??????三、暑濕感冒
??????1、選肺俞,至陽,陰陵泉,足三里穴溫和灸,每個穴位灸15分鐘,以局部出現溫熱紅暈為宜,每天一次,灸至退熱,頭暈,頭痛,胸悶等癥消失
??????后,加灸1到2次即可。
??????2、選肺俞,心俞,膈俞,天突,膻中,神厥等穴位,用艾柱隔姜灸,即將生姜切成2毫米厚的姜片,在生姜上扎出小孔,上至艾柱,待艾柱要燃
??????盡,皮膚有灼熱感時移除,每個穴位五至七柱,每天一到兩次,感冒痊愈后即止。
??????用艾灸治感冒是一種方便實惠,且有效的養(yǎng)生方法,如果是對艾灸比較熟悉的朋友,還可以自己在家里用艾灸進行調理治療。那么,感冒艾灸哪里效果最好呢?下面為大家圖解感冒艾灸哪個部位。
??????感冒可艾灸頸后大椎穴
??????大椎是督脈與諸陽經之會,主一身之陽氣,用艾灸溫和灸頸后大椎穴20分鐘,配穴可選擇風門穴,艾灸3到5分鐘。
??????大椎穴取穴:當低頭時,脖子后方最突出的,左右轉動時,隨頭選擇的棘突骨就是第七頸椎,其下方的凹陷處就是大椎穴。艾灸大椎穴能有效提
??????高機體免疫力,預防流感,主治發(fā)熱、感冒癥狀。
??????風門穴取穴:在大椎穴往下數兩個脊椎處,棘突旁開1.5寸。風門穴是風邪進出的門戶,艾灸這個穴位,可以疏風散寒,治療風寒感冒。
??????感冒可艾灸合谷穴
??????合谷穴即我們俗稱的虎口,感冒的時候艾灸合谷穴能夠有效緩解鼻塞流清鼻涕的癥狀。
??????艾灸的時候要注意,如果是左邊鼻塞則艾灸右手合谷穴,如果是右邊鼻塞,則艾灸左手,每次艾灸五分鐘即可。
??????感冒可艾灸風池穴
??????人耳后骨突下緣,向后摸的時候可以摸到一個凹陷,這個部位即是風池穴,左右各有一個,這個穴位是人體足少陽膽經上的重要腧穴,艾灸此穴
??????位,可以解表散寒,治療感冒引起的頭痛,頸部酸痛等癥狀。
??????感冒可艾灸風府穴
??????順著后腦勺向下摸到凹陷處,這個部位就是風府穴,這個穴位是人體督脈上的重要穴道,感冒的時候艾灸這個穴位,可以解表散寒,緩解感冒引
??????起的頭痛眩暈,頸項強直等癥。
??????不同感冒癥狀的艾灸部位
??????一、風寒感冒
??????1、選百會穴,大椎穴,風門穴和肺俞穴溫和艾灸,灸至局部皮膚出現溫熱泛紅現象,可以緩解惡寒癥狀,每天艾灸一到兩次。
??????2、選大椎,合谷,肺俞,列缺穴溫和艾灸,每穴灸15分鐘,灸至皮膚溫熱泛紅,惡寒癥狀緩解。
??????二、風熱感冒
??????1、選大椎,曲池,尺澤,合谷穴用艾條雀啄灸,每個穴位灸10到15分鐘,每天一到兩次,癥狀消失后再艾灸一到兩次即可停止。
??????2、選太陽穴,印堂穴,曲池穴,合谷穴,用艾條雀啄灸,每個穴位灸10到15分鐘,每天一次,癥狀消失后再艾灸一到兩次即可停止。
??????三、暑濕感冒
??????1、選肺俞,至陽,陰陵泉,足三里穴溫和灸,每個穴位灸15分鐘,以局部出現溫熱紅暈為宜,每天一次,灸至退熱,頭暈,頭痛,胸悶等癥消失
??????后,加灸1到2次即可。
??????2、選肺俞,心俞,膈俞,天突,膻中,神厥等穴位,用艾柱隔姜灸,即將生姜切成2毫米厚的姜片,在生姜上扎出小孔,上至艾柱,待艾柱要燃
??????盡,皮膚有灼熱感時移除,每個穴位五至七柱,每天一到兩次,感冒痊愈后即止。
-
平淡之
回復1 按摩療法按摩風池穴
取穴位置:風池穴,該穴位于當枕骨之下,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上端之間的凹陷處。
操作方法:以拇指指腹按在風池穴上,作順時針按揉100—200下,出現酸脹感為宜。
功效:該穴位是風邪蓄積的地方,按摩該穴可有效緩解風熱感冒頭痛,目赤痛,鼻塞等癥狀。
按摩迎香穴取穴位置:迎香穴位于鼻翼外緣中點與鼻唇溝的中間。
操作方法:將食指指尖揉搓迎香穴,采用鼻吸口呼的呼吸方式,吸氣時向外、向上揉搓,呼氣時向里、向下揉搓,連做8次-64次,看效果自行決定。
功效:按摩該穴位克疏風散熱,通鼻利竅的作用,適用于風熱感冒鼻塞癥狀。
2 熏洗療法操作手法:該方法簡單,倒一杯熱開水,加點白醋,直接靠近,做深呼吸,進行2分鐘即可。
功效,熱氣可以促進鼻腔黏膜血液循環(huán),加強鼻腔局部新陳代謝,還能疏導鼻腔氣流,加上具有殺菌作用的醋,還能對感冒有一定作用,所以該方法適用于風熱感冒鼻塞。
3 蓮藕汁療法材料:新鮮蓮藕適量,脫脂棉適量。
操作手法:將蓮藕洗凈搗碎,用脫脂棉在其中浸透,塞入一方的鼻孔,讓后再換另一鼻孔,反復幾次可以去除鼻塞現象。
功效:蓮藕有使皮膚黏膜收縮的作用,有消除發(fā)炎的作用,對鼻塞很有功效。
4 飲食療法杞菊綠豆湯材料:枸杞子50克,菊花15克,綠豆30克。
做法:
1、將綠豆用水浸泡半小時,入鍋煮沸后,改用小火熬煮;
2、當綠豆已經熟爛時,放入枸杞和菊花,10分鐘后即可?;?,趁熱食用。
功效:綠豆清熱利水、菊花疏風解熱,枸杞子可補肝腎、提高人體免疫力,可見該食療方是適用于風熱感冒鼻塞癥狀的。
薄荷藿香飲材料:薄荷20克,藿香、甘草各3克,白糖適量。
做法:
1、將薄荷、藿香、甘草去雜質洗凈,撈出,瀝干水。
2、鍋中放入適量清水,用旺火煮沸后,將薄荷、藿香、甘草放鍋中、煮15分鐘J濾出汁液,加入白糖即成。早晚分服
功效:薄荷疏風解表,清熱解毒,可桶鼻竅對于風熱鼻塞、流鼻涕是有一定效果的,另外藿香也是疏散風熱的良藥,可輔助治療風熱感冒。
-
就是那個人
回復1、風寒感冒:
癥見:惡寒重、發(fā)熱輕,無汗,鼻塞流清涕,口不渴或渴喜熱飲。
艾灸穴位:風池、風門、列缺、肺俞、合谷、大椎。
2、風寒感冒頭痛較重:
癥見惡寒重,發(fā)熱輕,無汗,頭痛,鼻塞流清涕,口不渴或渴喜熱飲。
艾灸穴位:風門、列缺,肺俞、合谷、大椎、風府、太陽、印堂。
3、風寒感冒兼咳嗽:
癥見:惡寒重,發(fā)熱輕,無汗,頭痛,鼻塞流清涕,咳嗽吐稀白痰,口渴或渴喜熱飲。
艾灸穴位:風府、風池、列缺、外關、尺澤、天突。
4、風寒感冒身痛較重:
癥見:惡寒重,發(fā)熱輕,無汗,頭痛,身痛,鼻塞流清涕,咳嗽吐稀痰,口不渴或渴喜熱飲。
艾灸穴位:風府、風門、列缺、肺俞、大椎、身柱。
5、風熱感冒:
癥見:發(fā)熱,微惡風寒,有汗或少汗,鼻塞,流黃濁涕,咳嗽,咽紅干痛,口干渴,咯痰黃稠,舌尖紅。
艾灸穴位:大椎、曲池、外關、尺澤、風池、合谷。
6、風熱感冒咽痛較重者:
癥見:發(fā)熱,微惡風寒,有汗或少汗,鼻塞,流黃濁涕,咳嗽,咽紅干痛,口干渴,咳痰黃稠,舌尖紅。
艾灸穴位:大椎、曲池、外關、尺澤、風池、合谷、少商、商陽。
7、氣虛感冒:
癥見:惡寒,發(fā)熱,無汗或少汗,頭痛,肢體倦怠乏力,咳痰無力,平素神疲乏力,氣短懶言,反復易感。
艾灸穴位:大椎、肺俞、風門、氣海、足三里。
8、陽虛感冒:
癥見:惡寒重,發(fā)熱輕,四肢欠溫,語音低微,舌淡胖有齒痕。
艾灸穴位:大椎、足三里。
9、流行性感冒:
癥見:突然起病,畏寒高熱,體溫可達39-40攝氏度,多伴頭痛、全身肌肉關節(jié)酸痛、極度乏力、食欲減退等全身癥狀,常有咽喉痛、干咳,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適等癥狀。
艾灸穴位:大椎、委中、肺俞、風府。
10、胃腸型感冒:
癥見:惡寒重,發(fā)熱輕,無汗,頭痛,身痛,鼻塞流清涕,腔腹脹滿,不思飲食,大便稀溏,口不渴或渴喜熱飲。
艾灸穴位:風池、大椎、太陽、列缺、合谷、關元、中脘、足三里。
艾灸方法:手持艾條懸灸或艾灸盒灸,每次選用3~5個穴位,肢體穴位每次灸20分鐘,軀干穴位每次灸30-40分鐘,病重可一天多灸幾次,一個禮拜休息一兩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