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回答

艾灸師小愛
2023-07-17 22:43:37
患有天皰瘡癥狀是可以使用清熱解毒類的藥物,清熱解毒的藥物,本身對于天皰瘡癥狀有治療的作用,另外建議在平時應多注意休息,注意飲食的清淡,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的食物。積極配合當?shù)蒯t(yī)生進行治療。
最新回答共有5條回答
-
逍遙子
回復您好,現(xiàn)在回答您提出的問題.
帶狀皰疹吃什么 中藥好?
本人身上出現(xiàn)帶狀皰疹,用西藥已經(jīng)控制,有小三陽,和第九血因子缺少,和
胃求炎病史.現(xiàn)在面色紅潤,早上起來輕微頭昏.舌淡白,邊緣有紫癜,和齒印,
腰酸軟,氣短無力.是否屬于脾腎陽虛加腎氣虛.是否要等帶狀皰疹治愈再服
中藥調理,還是現(xiàn)在吃,中西合并.
治療帶狀皰疹應用具有清熱解毒的藥品,比如大青葉,板藍根,貫眾,還可以用
青黛,這些藥物主要是治療熱毒盛型的.現(xiàn)在體虛,但顏面紅潤,早上起來有輕
微頭昏,舌淡苔白,邊緣有紫癜,和齒印,說明還有氣虛,并有腰酸腿軟,氣短乏
力等等癥候,說明氣虛血瘀存在,不通則痛.故舌淡苔白,舌邊有齒印,是脾腎
氣虛癥候,并有血瘀.根據(jù)這種證型.早上起來,清陽不振則感到輕微頭暈.
{治則} 益氣活血,清解余毒.
{方藥}四君子湯合桃紅四物湯化裁加減.這樣應用補益氣血藥,加之適當活血
化瘀藥物,以及清熱解毒藥物,如銀花藤,雞血藤,即能補氣血虛由能達到活血
解毒的目的.對肝,脾胃均有治療作用.脾氣不虛,腎氣也就強起來了.治病不能等待時間,這樣病好了,再治療那樣病.方中適當加點溫腎藥物也是可以的.
如少許的附,桂也是可以的,以陰中球陽.現(xiàn)在看主要還是氣虛為主,故重點
補氣活血,有了抵抗力,脾氣健運濕熱蘊結之毒邪也得以清除.
您提出的問題回答完畢,謝謝.
-
周口-李**
回復病情分析:你好,天皰瘡是一種慢性、復發(fā)性、嚴重性表皮內皰性皮膚病,可能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臨床上可分四型:尋常型、增殖型、落葉型、紅斑型。建議可以支持療法.皮質激素,免疫抑制劑,.血漿交換療法。.局部治療,其次也可以掛個中醫(yī)科,根據(jù)你的癥狀體征及時的給予清熱解毒,透疹止癢的藥物口服。
天皰瘡的病情較為嚴重,在急性發(fā)作期間,最好采用中西綜合治療措施。中醫(yī)辨證論治如上述。西藥首選為皮質類固醇激素,開始劑量宜大,以強的松計算,一般開始劑量為60~80毫克/日(必要時可用至90~120毫克/日);也可換算為地塞米松或氫化可的松注射液,加入5%一10%葡萄糖溶液500~1000毫升中靜脈滴注。待病情控制后,再逐漸減量,并改為口服。如有必要,也可與免疫抑制劑(如硫唑嘌呤、環(huán)磷酰胺等)聯(lián)合使用。有繼發(fā)感染者,宜并用抗生素。此外,支持療法也甚為重要,如給予高蛋白營養(yǎng)豐富的飲食,補充維生素,輸液,給予能量合劑,注意水、電解質平衡,必要時輸血或輸血漿,或使用人體血清白蛋白及丙種球蛋白等。采取中西綜合治療措施,有利于提高療效,降低死亡率。
這種情況考慮是病毒感染所致的
指導意見:
治療以消炎抗病毒為主,口服萬乃洛韋、強的松配合外用阿昔洛韋軟膏來治療
指導意見:
治療以消炎抗病毒為主,例如口服泛昔洛韋片、萬乃洛韋、強的松或涂阿昔洛韋軟膏治療。祝您早日康復!
-
逍遙子
回復有的人如果出現(xiàn)皮膚表面有水泡的癥狀,可以選擇將水泡膿水排出體外進行治療,患者出現(xiàn)了天包瘡水泡會引起膿黃色液體的產(chǎn)生,也可能會導致水泡局部瘙癢的癥狀,要及時到醫(yī)院檢查和治療,可以選擇外用藥膏來緩解病情,通過口服清熱解毒藥品治療天包瘡水泡效果還是比較好的。治療疾病期間盡量不要吃油膩的食物或者辛辣刺激性的食物,應該多喝水。
-
就是那個人
回復(一)治療
1.支持治療應給予高蛋白高維生素高鈣飲食,注意水電解質平衡,進食困難者應由靜脈補充,貧血者及營養(yǎng)不良顯著者給予輸血。長期用皮質激素者應補充鉀以防低鉀血癥。如有細菌或真菌感染應給予足量敏感抗生素或抗真菌藥物。
2.全身治療
(1)皮質類固醇激素:為目前治療本病的首選藥物。應盡量做到早期治療,足量控制,正確減量,繼用維持量。一般用量為每天80~120mg潑尼松。治療1周后,如無明顯療效,應增加劑量,主要根據(jù)新發(fā)水皰數(shù)、水皰愈合速度和天皰瘡抗體滴度來判斷療效。增加劑量前應排除繼發(fā)感染的可能。皮損控制后繼續(xù)用藥2~3周,然后減量,口腔損害往往不易短期消退,不一定作為減量的標準。維持量一般為每天10~15mg,小劑量時可改為隔天服藥。從控制量到維持量的時間一般為2~3個月,減量過程中如有水皰發(fā)生,可暫停減量,穩(wěn)定一段時間,多數(shù)病人皮質激素需維持數(shù)年,少數(shù)病人完全可撤除。在應用激素過程中,應注意可能伴發(fā)的各種副反應如糖尿病、胃潰瘍,骨質疏松、結核病的復發(fā)及白色念珠菌的感染。
(2)免疫抑制劑:對于病情穩(wěn)定的患者,單用免疫抑制劑部分病例可獲緩解。對于大部分病例,免疫抑制與皮質類固醇合用可減少激素用量,避免或減少大劑量激素的副作片,環(huán)磷酰胺1~2mg/(kg?6?1d)口服或硫嘩嘌呤1~2.5mg/(kg·d)(每天50~100mg)為宜。甲氨蝶呤每周25mg,肌注。免疫抑制劑一般在用藥1個月后出現(xiàn)療效,出現(xiàn)療效后,一般先減激素用量,以后再減免疫抑制劑至維持量,長期連續(xù)使用免疫抑制劑者,可以幾種免疫抑制劑交替使用,以減少副作用。在使用免疫抑制劑過程中,應密切觀察其副作用如貧血、肝腎功能損害、感染及腎功能衰竭等。
(3)金制劑:硫代蘋果酸金鈉(goldsodiumthiomalate)對不能耐受皮質類固醇激素或免疫抑制劑者,可每周肌內注射1次,第1次10mg,第2次25mg,以后每次50mg,直至皮損控制后,用金制劑維持,每2~4周肌內注射50mg。
(4)血漿置換療法:當患者病情進展迅速或血清天皰瘡抗體滴度較高,對大劑量皮質激素治療不敏感時,可考慮血漿置換療法。每周更換一次,每次1000~2000ml。
(5)環(huán)胞素:用量為5~6mg/(kg·d),口服有一定療效。
3.局部治療局部治療的目的為保護創(chuàng)面,預防感染。
(1)對小面積者可用0.1%依沙吖啶(利凡諾),復方硫酸銅溶液或黃柏地榆煎水濕敷。以龍膽紫鋅氧汕,松碘油等制成油紗布外敷。
(2)對面積較大,結痂及滲液較多者可用高錳酸鉀溶液或0.1%苯扎溴銨(新潔爾滅)清洗創(chuàng)面。用消毒凡士林紗布,維氏油紗布外敷創(chuàng)面,有條件者可行暴露療法。
(3)對黏膜損害,可用2%~3%硼酸溶液,1%過氧化氫(雙氧水),1%明礬溶液漱口,每3~4小時1次,具有消毒收斂作用。含漱后外用2.5%金霉素甘油涂劑,亦可用中藥金銀花、白菊化煎液含漱或用金蓮花片每次2片口含。
4.中醫(yī)療法
(1)毒熱熾盛型:
治法:清熱解毒、涼血利濕。
方藥:羚羊粉0.6g(沖服)、板藍根30g、地丁30g、草河車15g、連翹15g、雙花炭10g、生地炭10g、白茅根30g、赤芍15g、豬苓30g、車前草30g、大黃5~10g。
分析:方中板藍根、羚羊粉、地丁、大黃、草河車、連翹清熱解毒,白茅根、赤芍、雙花炭、生地炭涼血,豬苓、車前草利濕。
(2)心火脾濕型:
治法:瀉心涼血、清脾除濕。
方藥:黃連10g、連翹15g、丹皮15g、梔子10g、生地15g、竹葉10g、蓮子心10g、白茅根30g、生苡仁30g、豬苓15g、茯苓皮15g。
分析:方中黃連、連翹、丹皮、梔子、白茅根、生地、竹葉、蓮子心瀉心涼血,生苡仁、豬苓、茯苓皮清脾除濕。
(3)濕熱熏蒸型:
治法:清熱利濕。
方藥:豬苓15g、茵陳15g、車前草30g、茯苓皮15g、冬瓜皮15g、黃柏10g、黃芩10g、澤瀉10g、枳殼10g。
分析:方中豬苓、茵陳、車前草、茯苓皮、冬瓜皮、澤瀉清熱利濕,黃柏、黃芩清熱燥濕,佐以枳殼行氣導滯。
(4)脾虛濕盛型:
治法:健脾除濕。
方藥:生苡仁30g、白術10g、山藥30g、黨參6g、芡實10g、扁豆10g、豬苓15g、茯苓皮15g、冬瓜皮15g、澤瀉10g。
分析:方中生苡米、白術、山藥、黨參、芡實、扁豆健脾除濕,豬苓、茯苓皮、冬瓜皮、澤瀉利水滲濕。
(5)氣陰兩傷型:
治法:益氣養(yǎng)陰。
方藥:生黃芪30g、黨參5g、太子參10g、沙參15g、麥冬15g、白術10g、生苡米30g、花粉10g、車前草15g、當歸10g。
分析:方中生黃芪、黨參、太子參、白術、生苡米益氣,沙參、麥冬、花粉養(yǎng)陰,佐以當歸養(yǎng)血,車前草除濕。
(二)預后
1.皮質類固醇激素使用前,天皰瘡的預后極差,死亡率極高,預后與以下幾個因素有關。
(1)老年及幼年患者死亡率比中年患者高。
(2)死亡發(fā)生在3年內,如生存超過5年,其預后非常好。
(3)未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者,預后較差。
(4)紅斑性天皰瘡較其他各型天皰瘡預后好。
2.天皰瘡的死亡原因
(1)感染:由細菌或病毒引起的呼吸道感染是重要的死亡原因。
(2)皮質類固醇激素和免疫抑制劑的治療產(chǎn)生的副作用在導致病人死亡方面起一定的作用。如感染、消化道出血、胃穿孔、栓塞、心功能衰竭等。
(3)其次天皰瘡本身和并發(fā)癥如癌癥等亦是致死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