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回答

百薇
2023-07-18 02:08:47
肝炎的病因有很多不能按摩的穴位來緩解癥狀,需要及時去肝病?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茩z查肝臟B超
最新回答共有5條回答
-
逍遙子
回復《黃帝內經》曰:“春養(yǎng)肝
、夏養(yǎng)心、秋養(yǎng)肺、冬養(yǎng)腎”, 意指人們要順應天時,根據不同的季節(jié)來養(yǎng)護我們的臟腑,以達到 養(yǎng)生 的目的。
中醫(yī)五行理論中人體的五臟與四季相對應,春天屬肝
,肝外應春天,肝臟在五行中屬木,肝臟具有條達疏暢、升發(fā)生長和生機盎然的特性,春天正是萬物復蘇、陽氣漸生的季節(jié),與肝相呼應,春氣與肝氣相通,春季養(yǎng)肝即是應季 養(yǎng)生 。木遇春而旺
,而肝臟屬木,故春季易使肝旺,若肝氣過于旺盛,則可能出現頭暈、耳鳴、目眩、煩躁易怒等不適,同時一些慢性肝病患者也易在春季癥狀加重,因此春季要重視養(yǎng)肝護肝。陳醫(yī)生給大家推薦幾個穴位
日常就可以按揉起來養(yǎng)肝護肝
一、期門穴
【定位】
位于胸部
當乳頭直下
第6肋骨間隙
前正中線旁開4寸
【功效】
期門穴是足厥陰肝經上的募穴
相當于肝的幕僚
肝遇到麻煩了
它就會站出來幫“將軍之官”排憂解難
【操作】
按摩時以手掌置于期門穴
沿肋間隙做前后搓動
以局部發(fā)紅發(fā)熱為度
按摩3~5分鐘
二
、太沖穴【定位】
在足背側
第一
、二跖骨間跖骨底結合部前方凹陷中
或觸及動脈搏動
【功效】
平肝息風,清熱利濕
,通絡止痛太沖穴是肝經的原穴
是肝的原氣輸注之處
按之可培補肝之原氣
【操作】
正坐垂足或仰臥位
,太沖穴位于足背側當第1跖骨間隙的后方凹陷處
(第一
、二趾跖骨連接部位中)以手指沿拇趾、次趾夾縫向上移壓
壓至能感覺到動脈映手
用拇指點揉2-3分鐘
以局部酸脹為度
三
、太溪穴【定位】
位于足內側
足內踝(高點)后方與腳跟骨筋腱
之間的凹陷處
(即:腳內踝后緣的凹陷當中)
【功效】
滋陰益腎
,壯陽強腰太溪為腎經原穴,按之可培補腎之原氣
中醫(yī)講肝腎同源
,肝屬木,腎屬水,水能涵木按揉太溪穴可起到滋水涵木
、補腎養(yǎng)肝的作用【操作】
按摩時取坐位
,用拇指點揉2-3分鐘以局部酸脹為度
-
匿名用戶
回復6個穴位肝脾不合
1、大敦穴——瀉肝火
位置:位于大拇趾(靠第二趾一側)甲根邊緣約二毫米處
。作用:調理肝腎
、熄風開竅、安神定癇、理血。按摩手法:指壓時強壓7-8秒,才慢慢吐氣
,每日就寢前重復10次左右。2、足三里——調理脾胃
位置:在小腿前外側
,距離脛骨前緣一橫指(中指)。作用:可調節(jié)身體免疫力、降低血脂
、助消化、調節(jié)脾胃、補中益氣、通經活絡等。按摩手法:每天按揉足三里30-50次,有酸脹感
。3
、中脘穴——舒肝養(yǎng)胃位置:位于上腹部,胸骨下端和肚臍連接線中點(當臍中上4寸)
作用:舒肝養(yǎng)胃
、消食導滯、和胃健脾、降逆利水可緩解胃痛、腹痛等。按摩手法:伸出雙手的食指、中指四根手指
,四指并攏,點到中院穴上,用力向下點,力度以自己能夠承受為準,堅持10秒鐘,松開,一般3-5分鐘。4、行間穴——疏肝理氣
位置:位于足背側
,當第1、2趾間,趾璞緣的后方赤白肉際處,稍靠大拇趾邊緣。作用:緩解頭痛
、目眩、目赤腫痛、宿醉不適、肝臟疾病等。按摩手法:用大拇指指尖掐,按壓行間穴5秒鐘,壓倒有酸感后
,休息5秒鐘再按壓,一共20次。5
、中脘穴——舒肝養(yǎng)胃位置:位于足背側,第一
、二趾跖骨連接部位中。以手指沿拇趾、次趾夾縫向上移壓,壓至能感覺到動脈映手。作用:可給心臟供血
,對情緒壓抑,生悶氣后產生的反應可疏泄,起消除肝臟郁結的作用。按摩手法:用左手拇指指腹揉捻右太沖穴
,有酸脹感為宜,1分鐘后再換右手同樣按揉。6
、行間穴——疏肝理氣位置:位于足背側
,當第1、2趾間,趾璞緣的后方赤白肉際處,稍靠大拇趾邊緣。作用:緩解頭痛
、目眩、目赤腫痛、宿醉不適、肝臟疾病等。按摩手法:用大拇指指尖掐,按壓行間穴5秒鐘
,壓倒有酸感后,休息5秒鐘再按壓,一共20次。二
、養(yǎng)肝護目宜多吃1、決明子:第一
,清肝明目;第二,潤腸通便。決明子是來源于《神農本草經》中使用了很多年的老藥,屬于藥食同源的品種,既可以作為食用,也可作為藥用。2
、綠豆:青色入肝,含有的球蛋白和多糖,可以促進體內膽固醉在肝臟分解成膽酸,加快膽汁里膽鹽的分泌,降低小腸對膽固醉的吸收。3
、菊花:味道辛、甘、苦,性微寒,主要歸肝、肺經?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墒枭L熱、平肝明目、清熱解毒。4
、豬肝:含有的豐富的維生素,其中的維生素B2可(V增強肝臟的功能,提高肝臟的解毒代謝能力因此豬肝對肝臟也起到保護的作用。5、西紅柿:內部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以及番茄紅素
,中醫(yī)認為能夠達到滋陰護肝的效果。-
太原`趙**
回復肝臟是人體中一個很重要的器官,當肝臟受損時,就會影響其正常的解毒功效
,進而引發(fā)多種疾病,因此人的 健康 離不開肝臟。保護肝臟
,除了改善日常生活中的不良飲食生活習慣,怎么能忽略人體的三大保肝穴位呢?一
、三陰交穴取穴: 在內踝尖上三寸
,脛骨后緣處。按法: 盤腿做好
,以左手按揉右腿此穴,左旋按壓15下,右旋按壓15下,再以右手拇指按揉左腿此穴,按法同上。1
、晚上17~19點:按揉三陰交補腎人體的任脈、督脈
、沖脈與子宮相連,晚上17~19點為腎經當令時,此時按壓兩腿的此穴各15分鐘左右,要用力,可促進沖脈、督脈、任脈的通暢,養(yǎng)護子宮與卵巢。2
、晚上21~13點:按揉三陰交暢三焦三焦為人體氣血運行的大通道
,三焦通暢才利于氣血滋潤各個器官, 因此晚上21~13點三焦經當令時,按揉兩腿的三陰交各15分鐘左右,可有效調理月經、祛斑、祛痘。但要每天堅持按壓,一個月后效果會出現。3、中午11點:按揉三陰交健脾
三陰交屬脾經要穴,脾的最大功效之一是排出人體的水濕濁毒
。中午11點是脾經當令時
,此時按壓兩腿的此穴各20分鐘左右,可促進體內濕氣與濁氣的排出,對于因濕氣而引發(fā)的濕疹、皮膚過敏、蕁麻疹等有較好的預防功效。使皮膚更光滑細膩。按揉此穴還可防治脾胃虛弱
、腹脹腹瀉、消化不良以及中年女性白帶過多、子宮下垂等。按揉法: 以一只手的4根手指握住足外踝,大拇指屈曲垂直按在此穴上
, 以拇指端用力按壓,但松緊要均衡。以有陣陣酸脹麻感為佳。一側按好后,換另一側。二
、太沖穴取穴: 在腳背第2
、1趾骨間。按法: 盤腿坐好
,以左手拇指按揉右腳此穴,順著骨縫的間隙按壓,并前后滑動,按20下,再以右手按揉左腳此穴,手法和前面一樣。三
、大敦穴取穴: 在腳大趾甲根部外側部位。
按法:盤腿坐好
,腳光著,以左手拇指按揉右腳此穴,左旋按壓10~20下,右旋按壓10~20下。再以右手按壓左腳的此穴,手法和前面一樣。-
艾江
回復日常養(yǎng)肝應該經常按摩大敦穴、太沖穴、行間穴、肝俞穴、太溪穴等多個穴位,按摩時注意力度和手法,堅持按摩有很好的養(yǎng)肝作用。
肝臟是人體內最重要的解毒器官也是最重要的代謝器官
,身體內的毒素多數都會通過肝臟分解代謝并排出體外,如果它出現病變就會嚴重危害人們的身體健康,所以平時要注意肝臟的養(yǎng)護,按摩是養(yǎng)肝護肝的有效方法,但按摩時要找對穴位,只有這樣才會有好的養(yǎng)肝效果出現。一、大敦穴
大敦穴是一個能養(yǎng)肝護肝的穴位
,適合人們在平時生活中經常按摩,它位于人類腳趾內側的甲縫邊緣,經常按摩這個穴位能提高肝功能加快身體新陳代謝,并能起到清肝明目的作用,會讓人類頭腦保持清醒,能緩解肝臟壓力,防止有害物質在肝臟部位堆積,避免一些常見肝病發(fā)生。二、太沖穴
平時想養(yǎng)肝護肝的時候,可以按摩自己的太沖穴
,太沖穴是人體最重要的一個穴位,這個穴位對存儲人體肝經元氣有什么積極的作用?在平時經常按摩這個穴位可以調動人體內的肝經的元氣,會提高肝功能,防止肝功能減退也能增強人類肝臟細胞的活性,提高它解毒功能,防止它出現功能減退和病變。三、行間穴
從中醫(yī)理論上看
,行間穴是一個火穴,肝臟數目木又能生火,所以人們在出現肝火過旺的時候就需要瀉火,這時按摩行間穴就是清肝瀉火的有效手段,能讓人們肝火旺盛的癥狀很快減輕,特別是在每年春天,人們出現肝火旺盛,目赤腫痛或者頭暈目眩等不適癥狀是堅持按揉行間穴就能讓不適癥狀減輕,養(yǎng)成霸州行間學的好習慣還能防止這些不適癥狀出現。四、肝俞穴
經常按揉肝俞也能起到很好的養(yǎng)肝護肝作用
,它能提高肝臟功能,并能養(yǎng)肝柔肝滋陰補肝,會讓人類肝臟維持健康狀態(tài),另外在平時生活中還可以多按揉一下太溪穴,這個穴位是能調動腎臟功能的穴位,經常按揉這個穴位,能促進人體內肝臟滋陰病,能提高肝腎功能,防止肝腎功能出現減退,對維持人類肝腎健康有很明顯的好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