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回答

溪黃草
2023-07-18 08:46:00
溫膽湯的話,有治療痰濕體質(zhì)的功效當出現(xiàn)這些癥狀的時候,應該及時的進行緩解執(zhí)行一定的幫助如果得不到改善對鋅的時候也會受到影響,最深最幾年是沒有任何的好處的,建議根據(jù)目前的情況來進行針對性的治療和改善,使身體得到有效的調(diào)整,如果能夠改善對身體來說沒有任何的好處
最新回答共有5條回答
-
江蘇-吳**
回復核心功效
清熱除煩、潤肺化痰、抗菌消炎
簡介
溫膽湯,為祛痰劑,具有理氣化痰,和胃利膽之功效。主治膽郁痰擾證。膽怯易驚,頭眩心悸,心煩不眠,夜多異夢;或嘔惡呃逆,眩暈,癲癇。苔白膩,脈弦滑。臨床常用于治療神經(jīng)官能癥、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慢性支氣管炎、梅尼埃病、更年期綜合征、癲癇等屬膽郁痰擾者。
功效與作用
1、清熱除煩,溫膽湯中多是清熱解毒的中藥材,服用以后能清理身體內(nèi)的熱毒,對人們因熱毒過重引起的心煩焦慮,有良好調(diào)理作用。
2、潤肺化痰,溫膽湯還有潤肺化痰的重要作用,對肺熱肺燥、咳嗽痰多以及氣喘等癥都有一定的緩解作用。另外,人們出現(xiàn)膽虛、痰熱郁結(jié)以及煩悶不寧時,及時服用也能起到開郁滌痰的重要作用,很快減輕不適。
3、抗菌消炎,抗菌消炎也是溫膽湯的重要功效,因為溫膽湯中含有的陳皮和半夏等中藥材中都含有多種功效,出色的抗菌成分能阻止傷寒桿菌和白色葡萄球菌和金黃色鏈球菌以及大腸桿菌在人體內(nèi)滋生繁殖。
適宜人群
一般人群均適宜
禁忌人群
體寒者、痰濕體質(zhì)人群
不宜同食
無特殊同食禁忌
食用方法
1、溫膽湯
準備半夏、竹茹、枳實各60g,陳皮90g,甘草30g,茯苓45g,加生姜5片,大棗1枚,用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減。
-
逍遙子
回復溫膽湯主要作用如下:
1、清膽和胃
溫膽湯是由二陳湯加上枳實、竹茹兩味藥組成的。二陳湯主化中焦痰濕,但痰濕受膽火內(nèi)擾,就會上逆而致膽胃不和,從而達到清膽和胃的效果。
2、燥濕化痰
二陳湯的基礎(chǔ)上加上行氣化痰的枳實,配合燥濕化痰的法半夏以降逆和胃;再加上清熱化痰的竹茹,配合理氣燥濕的陳皮以止嘔和中。效果非常明顯。
3、清熱瀉火
溫膽湯可以通過藥性來推穴性,可以在健脾利濕化痰的二陳湯——陰陵泉和豐隆之上,加上在心俞、膈俞、肝俞、膽俞、脾俞、胃俞上刮痧或走罐,以清熱瀉火。
擴展資料
凡用溫膽湯,一定要掌握其加減變化的基本規(guī)律,這是臨床上運用本方治療多種病證而取效的關(guān)鍵。
1、柴芩溫膽湯:
治療少陽氣郁化火,經(jīng)氣不利比較嚴重,如胸脅苦滿或疼痛,口苦,目赤,偏頭疼痛或氣竄作痛等,加柴胡、黃芩,布達少陽氣郁,發(fā)越少陽火郁,而能利少陽樞機。若脅下痞硬,加生牡蠣、川楝;胸脅疼痛引背者,則加片姜黃、南紅花。
2、黃連溫膽湯:
治療痰熱擾心而熱勢較重,以心煩不安或失眠為主。火熱重者再加黃芩,以清泄膽腑火熱之邪。
——溫膽湯
人民網(wǎng)——身體自備“溫膽湯” 和胃利膽,讓你的火氣降下來
-
廣東熊**
回復痰濕體質(zhì)的幾個典型特征,你是否中招了呢?
1、體型肥胖,大肚皮,腹部松垮肥大
2、胸悶,痰多,容易困倦,感覺身重
3、大酒大肉,油膩的食物吃的比較多
4、舌頭較平常人比較胖大,舌苔是白膩的,像上邊沾了一層油那種感覺
5、發(fā)病傾向:易患糖尿病、中風、肺部等呼吸道疾病、脂肪肝等,對梅雨及濕氣重的環(huán)境適應力差。
1、降脂通脈膠囊
功效: 降脂化濁,化痰祛濕,活血通脈。用于痰瘀阻滯所致的高脂血癥。防治動脈粥樣硬化。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2 4粒,一日3次。
2、二陳丸
功效: 燥濕化痰,理氣和胃。用于痰濕停滯導致的咳嗽痰多,胸脘脹悶,惡心嘔吐。 常與平胃丸一同服用效果更好。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9 15克,一日2次。
3、平胃丸
功效: 燥濕健脾,寬胸消脹。本品用于脾胃濕盛,不思飲食,脘腹脹滿,惡心嘔吐,吞酸噯氣。 常與二陳丸一同服用效果更好。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6克,一日2次,飯前服用。
4、參苓白術(shù)散
功效: 具有補脾胃,益肺氣的功效。用于脾胃虛弱,食少便溏,氣短咳嗽,肢倦乏力。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6-9g,一日2-3次。
5、三子止咳膠囊
功效: 具有降氣止咳,化痰消食的功效。用于痰濕阻肺證,證見咳嗽氣喘,或咳嗽時喉中痰鳴音,咯吐白色沫狀或粘稀痰,痰多胸悶,食欲差,腹部悶脹等;可用于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fā)作期、單純型)見有上述證候者。
用法用量: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2粒,一日3次。療程10天。
6、半夏天麻丸
功效: 健脾祛濕,化痰熄風。用于脾聚濕生痰。眩暈,頭痛,頭蒙,頭部緊促感,胸腹部滿悶。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6g(1袋),一日2 3次。
小喜有話說俗話說“病從口入”,良好的飲食習慣對于痰濕體質(zhì)的人尤其重要,對于油膩食品如大魚大肉,以及油膩的素菜也應該少吃,清淡飲食為主;不要吃生冷的食物,戒煙限酒,平時可以多吃點生姜,多吃點蔬菜、水果等富含纖維、維生素的食物,保持大便順暢正常。適當參加 體育 鍛煉,鍛煉到微微出汗最好,有助于氣血順暢。
一、 痰濕體質(zhì): 是指人體由于痰濕內(nèi)蘊而導致體質(zhì)偏頗,以形體偏胖、黏滯重濁等痰濕表現(xiàn)為主要特征的體質(zhì)狀態(tài)。
二、病因病機:
1、飲食不節(jié): 嗜食肥甘厚味,容易化為痰濕。酗酒,酒為濕熱之品,飲酒過多,加重痰濕。
2、脾虛: 中醫(yī)上講“脾胃生痰之源”,脾虛,運化水谷功能下降,水谷在脾的運化下不能升清,變?yōu)樘禎?;脾虛不能運化水濕,水濕增多,變?yōu)樘禎瘛?/p>
3、腎陽虛: 腎主水,主水液開關(guān),開闔不利,則水濕內(nèi)聚為痰。腎陽虧虛,不能蒸騰氣化水濕,聚液為痰濕。
三、臨床表現(xiàn):
1、特征: 形體特征多見于形體肥胖,腹部肥滿松軟。
2、主要表現(xiàn)為: 頭重如裹(如戴帽子或圍圍巾的感覺),頭沉頭暈,大便溏薄,口角流涎,口黏或甜,多汗且粘,胸悶痰多,喜食肥甘,四肢浮腫,女子帶下量多,月經(jīng)推后,不孕,舌苔白膩,脈滑。相當于現(xiàn)代醫(yī)學中的乳腺增生癥,子宮肌瘤,甲狀腺瘤,甲狀腺結(jié)節(jié)等。
3、心理特征: 性格偏溫和,穩(wěn)重恭謙,豁達,善于忍耐。
4、治則: 此體質(zhì)應健脾祛濕。
5、方藥: 參苓白術(shù)散、蒼附導痰湯。
四、痰濕體質(zhì)中成藥的選擇,要根據(jù)具體的痰濕表現(xiàn)選擇用藥。
1、 痰濕與氣互結(jié)于咽部形成慢性咽炎,可選擇咽炎片、清咽滴丸、慢嚴舒檸膠囊、藏青果顆粒、黃氏響聲丸、喉舒寧片等。
2、 痰濕與氣互結(jié)于甲狀腺形成甲狀腺瘤、甲狀腺結(jié)節(jié),可選用夏枯草顆粒等。
3、 痰濕與氣互結(jié)于乳腺形成乳腺小葉增生癥,可選用夏枯草顆粒、逍遙丸、丹梔逍遙丸、加味逍遙丸、柴胡疏肝散、乳癖消顆粒等。
4、 痰濕在肺形成痰,引起咳嗽,可選用止咳川貝枇杷滴丸、急支糖漿,蜜煉川貝枇杷膏、潤肺膏、蛇膽川貝液、復發(fā)鮮竹瀝等。
5、 痰濕在脾胃,引起食欲不振,納呆,腹脹腹瀉,可以選用參苓白術(shù)丸、啟脾丸、人參健脾丸、健脾丸等。
6、 痰濕、氣、瘀互結(jié)于腹部,女子形成卵巢囊腫,子宮肌瘤,可以用桂枝茯苓丸、血府逐瘀片等。
7、 痰濕阻于胞宮,引起月經(jīng)量少、閉經(jīng)、不孕,可以選用蒼附導痰丸、桂枝茯苓丸等。
五、痰濕體質(zhì) 養(yǎng)生 注意事項:
1、 少吃肥甘厚味,少飲酒,以免痰濕內(nèi)生。
2、 積極鍛煉身體,運動主陽,脾陽旺盛,祛濕功能增強。3、 少吃生涼,少喝冰飲料,以免寒邪直中脾陽,脾陽虛衰,運化痰濕功能下降,痰濕內(nèi)生。
4、 少觸冒寒濕之邪,如冒雨行進、久居寒濕之地,寒濕之邪入體,加重痰濕。
以上淺談痰濕體質(zhì)的臨床表現(xiàn)、調(diào)理與中成藥選擇,希望能幫助到朋友們!祝愿美女們遠離痰濕,做個苗條的靚女!中醫(yī)認為痰的含義可分為廣義和狹義兩種。狹義的痰指咳嗽時吐出的痰涎;廣義的痰除由肺咳吐之痰外,還包括由于痰流注在體內(nèi)其他臟器或體表而形成的各種痰證,我們所說痰濕體質(zhì)一般是指廣義的痰。痰濕由脾不健運所致,與肺腎也有密切關(guān)系。一般是由于脾不健運,水液不能正常運化,水濕停聚而形成的。所以有“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之說。另外,腎陽不足,水汽上泛或腎陰不足,內(nèi)熱灼津也可形成痰飲。一般痰濕體質(zhì)者往往體型較胖,飲食不振,身倦嗜臥,胸脘痞悶,舌苔厚膩。
二陳丸是燥濕化痰的代表方劑,也是很多人調(diào)理痰濕體質(zhì)的首選方劑,該方主要用于治療濕痰。方中半夏、陳皮燥濕化痰為主,配合茯苓健脾利濕,甘草健脾和中。主治脾濕痰飲,咳嗽痰多,脘痞納呆。該方有很多衍生方,可以辯證選擇使用。二陳丸去烏梅加竹茹、枳實、大棗稱溫膽丸,主治膽虛痰熱上擾,虛煩不眠,驚悸不安,口苦嘔吐涎沫等證;二陳丸去甘草,加黃芩、瓜蔞、枳實、杏仁、膽南星稱清氣化痰丸,治痰熱內(nèi)結(jié),咳嗽痰黃,胸膈痞滿,驚悸,小便短赤等,屬清熱化痰方。二陳丸加白術(shù)、天麻治風痰上擾,眩暈頭痛,嘔吐,惡心煩悶,身重,四肢厥冷等。指迷茯苓丸可以治痰停中脘,兩臂酸痛,兩手疲軟等。
二陳丸中半夏、陳皮、茯苓不但能健脾燥濕化痰,還能化痞止嘔。所以二陳丸除用于化痰外,還常用于理氣和中、消痞除滿。
很高興回答
痰濕是中醫(yī)中致病最多的一種因素,造成的原因有諸多,主要以肺,脾,腎,三臟功能失常為主,濕為水聚,痰為濕聚,所以痰濕及時致病因素,也是病理產(chǎn)物。
痰濕體質(zhì)吃什么中成藥:
一、二陳丸
二陳丸由陳皮、半夏、茯苓、甘草組成
具有燥濕化痰,理氣和胃的功效
用于痰濕停滯導致的咳嗽痰多,胸脘脹悶,惡心嘔吐
二、六君子丸
六君子丸由陳皮,半夏,白術(shù),茯苓,黨參,甘草組成
具有補脾益氣、燥濕化痰的作用
用于脾胃虛弱,食量不多,氣虛痰多,腹脹便溏。
三、平胃散
平胃散由蒼術(shù),厚樸,陳皮,甘草組成
具有燥濕運脾,行氣和胃之功效
用于濕滯脾胃證。脘腹脹滿,不思飲食,口淡無味,惡心嘔吐,噯氣吞酸,肢體沉重,怠惰嗜臥
具體用藥還需根據(jù)醫(yī)生辯證論治,或者藥師知道下使用!
大家好,我是一名醫(yī)務工作者,一名執(zhí)業(yè)醫(yī)師,工作之余一直在做中醫(yī) 健康 知識的普及,痰濕體質(zhì)是我們中醫(yī)說的九大種體質(zhì)其中的一種,它主要是指當人體的臟腑功能失調(diào)之后,容易引起的氣血津液運化失調(diào),水濕停聚,聚濕成痰,而造成的一系列痰濕內(nèi)蘊的表現(xiàn),主要跟我們?nèi)梭w的脾,肺,腎三個臟器有直接的關(guān)系。中醫(yī)說,腎主水,脾主運化水濕,主代謝,這三個臟腑功能弱了,自然就會出現(xiàn)一些問題。
痰濕較重的人,主要有以下的癥狀和表現(xiàn):
1:形體比較肥胖,尤其是腹部比較肥滿,很難減肥,平時容易胸悶氣短乏力
2:容易感到困倦疲倦,沒有力氣,身重不爽,痰多
3:平時喜歡吃一些肥甘厚膩的食物,喝酒也比較多。舌苔比較厚膩,舌體比較胖,大邊有齒痕。
4:大便可能不成形,偏粘膩,沖不干凈,小便有氣味渾濁,有些人小便有泡沫
5:頭面部容易出油粘膩。還容易長粉刺痤瘡
6:女性白帶清稀量多質(zhì)黏等
痰濕也分很多種,每種情況對應的藥物也是不一樣的,下面我給大家介紹幾種去痰濕最常見的中成藥
1、二陳丸
二陳丸主要是二陳湯的組成,主要是半夏,陳皮,茯苓,甘草等,這個丸藥的主要的功用是燥濕化痰,理氣和中。針對痰濕癥的一些表現(xiàn)效果比較好。
最常見的有咳嗽痰多,痰比較白,不容易咳出,平時容易惡心嘔吐,胸膈痞悶,四肢困重無力,或者出現(xiàn)一些頭暈眩暈心悸,舌苔比較白膩偏滑。這種情況下主要是因為脾失健運,聚濕成痰。脾為生痰之源,肺為儲痰之器,造成的一些癥狀。
二陳丸滲濕健脾,杜絕了生痰之源,而且又用了一些祛痰之劑,這樣的話就可以達到治療的目的。
2、溫膽湯
溫膽湯主要是理氣化痰,清膽和胃,主要用于膽胃不和,痰熱內(nèi)擾證。
臨床很多中焦不暢造成的上熱下寒可以使用,也可以用溫膽湯泡腳。很多人因為痰濕造成的失眠多夢,虛煩不寧,還有眩暈等問題都可以使用。
3、參苓百術(shù)丸
我們知道痰濕體質(zhì)跟脾的功能有直接的關(guān)系,所以祛濕一定要健脾,參苓白術(shù)丸主要就是健脾益氣,滲濕為主的。
主要就是針對脾虛夾濕證,平時可能會覺得氣短乏力,形體消瘦,胸脘痞悶,飲食不消化,腸鳴泄瀉,面色偏黃等癥狀和表現(xiàn)。這個丸藥是補脾和利濕并用。痰濕體質(zhì)的人可以根據(jù)自身情況來選擇。
總結(jié)
除了藥物調(diào)理,日??梢远噙\動,吃點健脾的食物,茯苓、陳皮等都是健脾的好食物,我們上面說的3個中成藥,建議在醫(yī)生的指導下進行服用,千萬不要自行服用。
痰濕體質(zhì)吃什么中成藥治療比較好?
中醫(yī)上,人共有八大體質(zhì)。前面的文章里,我們講過陰虛火旺體質(zhì)。今天,我接著給大家普及一下痰濕體質(zhì)的相關(guān)知識。
對于痰濕體質(zhì),很多人容易把目光聚集在 “ 濕 ” 上,而忽略 “ 痰 ” 。因為貌似平常我們談論的 “ 濕 ” 更多一些,所以,對 “ 濕 ” 的印象更深些。其實,從某個角度講, “ 濕 ” 與 “ 痰 ” 是存在著互為因果關(guān)系的。并且它們與 “ 肺、脾、腎 ” 三臟器都密不可分。
由于肺主氣,肺氣不暢,就無法推動津液輸布而致其為痰;脾主濕,脾不健運,會致水濕為痰;腎主水,腎陽不足,會致水液泛濫為痰。因而說,脾肺腎是統(tǒng)治痰的首要臟器。另外,從陰陽角度,痰濕屬陰,所以易傷氣傷陽。這樣看來,要想化解痰濕, 首先得從益氣、健脾、利濕、化痰、瀉濁的角度著眼。
現(xiàn)在我們了解了 “ 痰濕 ” 的成因以及治療原則了,可究竟哪些人易有痰濕體質(zhì)呢?其實,痰濕體質(zhì)又稱 “ 膩滯體質(zhì) ” ,從字面上看,它就能給人 “ 粘膩,臃滯 ” 的感覺。 這也就很容易讓我們想到肥胖、好酒、喜吃甜食者多為此種體質(zhì)類型。 不難理解,甜食是易于留濕的食物;酒是穢濁之物,性熱且助濕,因此易助熱生痰;而肥胖也是因脾運化水濕的功能出了 “ 故障 ”。
那么是不是有此種體質(zhì)的人,就非吃藥不可呢?我并不主張動不動就吃藥。因為,體質(zhì)分兩種:一種是稟賦天成的,另一種是生活習慣導致的。無論哪種,它都是某一類人所具有的特質(zhì)。即使我們以吃藥來干預它,而使它得到暫時的改變,但停藥之后,卻難保它不反跳回原點。 所以,我建議:朋友們從避開體質(zhì)的弊端著眼,管理好自己的生活習慣,這才是調(diào)理自身體質(zhì)的良策。那么痰濕體質(zhì)的人究竟有哪些特征,以及生活中需要注意哪些呢?
一、痰濕體質(zhì)者特征:
多體型肥胖、渾身肌肉松軟、面部易出油、汗多且粘、口甜而黏、痰多、大便不實、中脘易痞滿,舌苔多膩等 。
二、注意事項:
1、 此種體質(zhì)者在飲食上需要注意低脂低糖低鹽、飲食以清淡為主,即以性質(zhì)平和、熱量較低、營養(yǎng)豐富、容易消化的食物為主。少食或者不食各種易于留濕的食物,如面食類、甜食、冷飲、竹筍、蠶豆等 。
2、 另外,痰濕體質(zhì)還與飲食肥甘厚味,及環(huán)境洼地多濕有關(guān),所以建議有此體質(zhì)者要少食肉食、燒烤、大蒜、海鮮等食物,并且避免受潮。
3、 介于痰濕體質(zhì)的痰濁濕氣壅滯的特點,建議此體質(zhì)者多食蘿卜、冬瓜、芹菜、赤小豆等消滯通利之品。
以上是對痰濕體質(zhì)者飲食與環(huán)境選擇上的建議。我們在掌握了此種體質(zhì)正確的生活 “ 要領(lǐng) ” 后,如果覺得自身癥狀還是很嚴重,那么,也可以酌情考慮用點中成藥來緩解。前面我們已經(jīng)提到了其用藥原則是:益氣、健脾、利濕、化痰、瀉濁。
由此,我們想到, 參苓白術(shù)散 對益氣健脾就很有幫助。因為它的成分中 “ 人參、白術(shù)、茯苓、甘草 ” 的組合號稱 “ 四君子湯 ”, 是益氣健脾的經(jīng)典配伍。另外,桔梗辛散苦泄,專走肺經(jīng),能開宣肺氣而化痰;山藥也是能補脾肺腎的要藥。這些恰巧與痰濕的治療原則相對應。這時,或許有朋友眼前一亮,覺得此藥就是為益肺健脾而生的。話雖這么說,但我還是要強調(diào):其實,參苓白術(shù)散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吃的。
濕熱內(nèi)蘊所致的泄瀉、厭食、水腫及痰火咳嗽者,瀉泄兼有大便不通暢、肛門有下墜感者;孕婦、高血壓、心臟病、腎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嚴重者都不宜服用此藥。
痰濕體質(zhì)吃什么中成藥治療比較好?
痰濕體質(zhì)的形成一般由兩個原因, 一個是因為體內(nèi)正氣不足(也就是氣虛),而是喝水太多,液體攝入太多,平時飲食過于肥甘厚膩,這類人體型多肥胖,很難減下來。
痰濕體質(zhì)一般都會有哪些癥狀?
平時咳嗽痰多,氣喘,痰多色白,早上刷牙容易干嘔,怕風頭疼,肢體困重,脂肪較多,體型肥胖,脂肪較多。 痰濕體質(zhì)的人肚子肥滿松軟,肥滿是指肚子較大,松軟是指肚子柔軟下垂不成性,如果你的大腿內(nèi)側(cè),手臂內(nèi)側(cè),腰腹部也是這樣的情況,可能預示痰濕體質(zhì)。
痰濕體質(zhì)可以吃什么中成藥?二陳丸是治療痰濕證最典型的藥物,可以燥濕化痰,理氣和胃,尤其舌苔厚膩的人,那么在服藥期間也要記住飲食清淡一些,什么辛辣,油膩,甜味的食物還有滋補性的中藥都不要再吃了,因為這些食物都可以大量助濕生痰。
這里的溫膽湯是用來泡腳的,效果更加。取茯苓30g,陳皮6g,法半夏6g,竹茹6g,枳實6g,炙甘草6g,熬水,再開鍋煮30分鐘,濾出藥汁,將藥汁分兩份,早晚兌入溫水泡腳,每次20分鐘,水溫適宜,不宜出大汗,一般痰濕體質(zhì)泡腳出的汗都是發(fā)黏。
這個藥是用于血脂偏高,伴有頭暈,頭重胸悶氣憋,身體虛胖,腹脹,便溏,舌苔厚膩的癥狀,這個藥是由中藥組成的,方中由山楂,黃芩,大黃,木香等7味藥組成,共同起著宣通導滯,通絡(luò)散結(jié),消痰滲濕的作用,對于脾虛痰濕重的患者有很好的調(diào)理效果。
關(guān)注我!帶您正確 養(yǎng)生 ,改善脾虛問題!分享養(yǎng)脾干貨!林大媽一向為人溫和恭謙,心寬體胖,是典型的老好人,還喜歡甜食。但是最近她的臉上有些黃胖還比較油,眼泡總是浮腫。很容易出汗,而且汗很黏??偸怯X得困倦,還會胸悶,痰多。大便比較軟散,小便微濁。特別在梅雨潮濕天氣,會覺得周身不爽,總是“粘粘嗒嗒”的。 經(jīng)過專家診斷為:痰濕質(zhì),建議用平胃散調(diào)理。
平胃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是燥濕祛痰,行氣健脾劑。用于脾土不運,濕濁困中,胸腹脹滿,口淡不渴,不思飲食,或有惡心嘔吐,大便溏瀉,困倦嗜睡,舌不紅,苔厚膩。
大凡脾胃病變,只要屬于所謂脾胃濕滯,呈現(xiàn)胸腹脹滿、口淡食少、舌苔白厚而膩主癥的,都可用它來治療,所以古人說它是“治脾圣藥”。后世有許多健胃方劑,都是從它擴展演變而來。
參苓白術(shù)散參苓白術(shù)散由人參、茯苓、白術(shù)、薏苡仁等藥材組成,有著很好的祛濕補脾胃的功效,主要治療食欲不振,長期腹瀉,四肢乏力以及氣少懶言。能治療脾胃功能失常導致的腹瀉,免疫力低下,營養(yǎng)不吸收。
香砂養(yǎng)胃丸香砂養(yǎng)胃丸主要的組成的是木香、砂仁、白術(shù)、茯苓、陳皮等其他藥物組成,有著祛濕健脾、溫中和胃的功效,對于治療因為濕邪導致的脾胃運化失常引起的胃酸倒流。現(xiàn)代臨床主要用來治療胃炎、消化不良以及呼吸道感染。
那痰濕不及時調(diào)理的后果是什么?1、肥胖,啤酒肚,三高人群往往是痰濕體質(zhì)
2、PCOS,多囊卵巢綜合征,不排卵了,沒月經(jīng)了
3、甲狀腺結(jié)節(jié),相當于中醫(yī)說的瘰疬,往往也是痰濕體質(zhì)
還有子宮肌瘤往往也是痰濕體質(zhì)+瘀血
。。。。。
那痰濕體質(zhì)有什么明顯表征呢?第一條:臉上油膩膩的
第二條:吃的不多,但就是日益變胖
第三條:有時驚悸,有時精神恍惚,有時抑郁,有時亢奮 。。。
第四條:舌頭胖大,舌苔厚膩
第五條:嗜睡,人容易困盹
第六條:大便粘馬桶,有沒消化的菜葉子
第七條:口渴
第八條:胸悶憋氣,喜歡嘆氣,陰雨天會加重
有了這些就要對癥下藥啦!
美好生活源于 健康 之初, 健康 之初, 健康 科普專業(yè)媒體!
二陳丸或參苓白術(shù)散
-
寧吉兒
回復1、溫膽湯的 歷史 演變和發(fā)展
溫膽湯,始載于唐《備急千金要方·卷十二·膽腑》篇中:“治大病后虛煩不得眠,此膽寒故也”,為安神方劑。后世增入茯苓并擴大其主治范圍,如宋《三因極一病證方論》,明《景岳全書》均主治“氣郁生涎”,開始轉(zhuǎn)成治痰之方。至清《成方便讀》主治“膽虛痰擾”,正式成為治療痰濁的主方。
經(jīng)陳無擇化裁,將《備急千金要方》溫膽湯原方,減少生姜用量,增入茯苓一味,后人又加入大棗,組成現(xiàn)今治痰濁的“溫膽湯”。其中溫藥三味(半夏、陳皮、生姜),涼藥一味(竹茹),平藥三味(茯苓、甘草、大棗),總以辛溫組方。寒熱并用,辛苦兼施,酸甘相配。辛溫而不熱,清熱而不寒,祛痰而不燥,健脾而不膩。全方性平氣和,由原方的溫復膽氣擴大為溫順膽氣,和胃祛痰,清凈膽腑。由原方主治虛煩不得眠擴大為治痰濁證的主方,解除木郁土壅,痰濁內(nèi)生之證。
溫膽湯為歷代醫(yī)家常用,主要的化裁方有四首:宋《濟生方》加膽星、菖蒲、黨參,名“滌痰湯”,增強益氣祛痰、化濁開竅之力,善治痰迷心竅證;明《證治準繩》加棗仁、熟地、人參、五味子,名“十味溫膽湯”,增大補氣養(yǎng)血寧神之力,善治心虛膽怯氣血不足,痰濁內(nèi)生證;清《六因條辯》加黃連,名“黃連溫膽湯”,加大清熱之力,專治痰熱內(nèi)擾證;清《通俗傷寒論》加青蒿、黃芩、碧玉散,名“蒿芩清膽湯”,增加清膽利濕、和
1/6
胃降逆之力,專治濕溫、嘔逆證。
注:【碧玉散:滑石30克,甘草10克,青黛5克(沖服)。此方見于劉河間《黃帝素問宣明論方》,主治暑濕內(nèi)蘊,小便不利,用六一散通膀胱之腑,泄熱祛濕。加青黛,瀉肝火。于暑熱天,熱毒上攻,目赤腫痛,小便黃赤,投用此方,導熱下行。對暑熱夾濕,身熱心煩,口渴尿少,咽喉腫痛,口腔潰瘍及小兒夏季熱,方簡而立效?!?br>
2、溫膽湯,“苔膩”一錘定音
“溫膽湯”治痰濁化熱證常能獲效。要掌握六個主證:苔膩、脈滑、頭重、胸滿、口粘、納呆。中醫(yī)治病,分外感病和內(nèi)傷病,內(nèi)傷病里面分虛證和實證,實證里面主要是痰和瘀,尤其要重視痰,切勿疏忽。其中尤以苔膩為要,可以“一錘定音”,所謂“但見苔膩一證便是,其余不必悉具”,這是痰濁,就要想到用溫膽湯。
3、沈氏女科對溫膽湯的化裁
溫膽湯里面一共八個藥,前面四個藥必須得用,即:竹茹、枳殼、云苓、陳皮。竹茹清熱祛痰為主藥;云苓、陳皮健脾祛痰,截斷“生痰之源”為輔藥;枳殼理氣行滯,利于痰濁排除,為佐使藥。溫膽湯僅用此四味為基礎(chǔ)藥。
后面4個藥取消:半夏雖可化濕祛痰,但因其燥性不利于“痰濁化熱”之主證;生姜雖能祛痰,但因其辛溫也不利于“痰濁化熱”之主證;炙草味甘,大棗滋膩,均不利于祛痰濁,故此四味
2/6
均刪除不用。
加石菖蒲、郁金:方中痰濁最易閉竅,為利于祛痰,應伍透竅豁痰的石菖蒲,暢行氣血的郁金,對祛痰濁非常有利,又透又行,這樣痰濁就祛除了。
這樣祛痰主方溫膽湯就由竹茹、枳殼、云苓、陳皮、石菖蒲、郁金六味組成。
這六個藥必須得用,而且分量也固定,都是10g。
溫膽湯16則加味法
1.熱痰粘稠-葶藶子、黃芩、魚腥草、膽星、天竺黃、竹瀝水。
2.寒痰稀沫-白芥子、桂枝、干姜、細辛、法夏。
3.頑痰不化-生龍骨、生牡蠣、海蛤殼、海藻、萊菔子。
4.癲癇-海參腸、白礬、靈磁石、鉤藤、荊芥、野菊花、珍珠母。
5.精神分裂癥-制軍、青礞石、草決明、桃仁、生梔子。
6.神衰失眠-炒棗仁、夜交藤、黃連、肉桂、合歡皮、知母、川芎。
7.眩暈耳鳴-澤瀉、炒白術(shù)、蟬衣、阿膠珠、白菊花、天麻。
8.原發(fā)性高血壓-鉤藤、萊菔子、澤瀉、海藻、夏枯草、生石決明。
9.冠心病-全瓜蔞、薤白、丹參、葛根、蘇木、紅花。
10.胃腸證-木香、砂仁、公英、連翹、焦三仙、生內(nèi)金。
11.功能性發(fā)熱-青蒿、銀柴胡、生芪、桑白皮、車前草。
3/6
12.更年期綜合征-蛇床子、澤蘭、川斷、桂枝、白芍、牡蠣。
13.尿毒癥-白花蛇舌草、王不留行、益母草、丹參、仙鶴草、生薏苡仁、澤蘭。
14.婦女病-雞血藤、香附、伸筋草、丹參、川楝子、益母草、當歸。
15.良性腫瘤-夏枯草、生牡蠣、山慈菇、丹參、萊菔子、生山楂。
16.癌癥-白花蛇舌草、公英、野菊花、仙鶴草、生苡仁、丹參、三七粉。
辨痰的要害不在顏色,在它的質(zhì)量。常規(guī)來講,黃痰主熱;白痰主寒,其實不對,粘稠甭管是白是黃都是熱痰,稀痰甭管白和黃都是寒痰,用質(zhì)量來區(qū)分寒熱。熱痰要加葶藶子、天竺黃;寒痰要加白芥子、法半夏。這是我們所謂的有形的痰,就是咯出來的痰。肺為貯痰之器,看見的痰,是有形的痰或者叫狹義的痰。假如頑痰,苔膩,退不了的叫頑痰,可加三個石頭和海藻,三個石頭:生龍骨、生牡蠣、海蛤殼。
癲癇加海參腸和靈磁石。海參腸就是海參的腸,把它取出來,然后把沙子洗掉,給它陰干以后磨粉。喝溫膽湯的時候,以溫膽湯沖海參腸的粉,每次3g,這是治癲癇非常有效的一個藥;精神分裂癥,加制川軍和礞石,甚至可以用生大黃來通便,精神分裂癥通便癥狀就能緩解,但是必須要中病即止,長時間服用病人會傷正,甚至于會引起不良的后果;神經(jīng)衰弱,這和精神分裂是
4/6
兩個病,一個精神病,一個神經(jīng)病,加炒棗仁和夜交藤,都用30g;尼爾氏綜合征,高血壓引起的眩暈,加澤瀉和白術(shù),高血壓再加萊菔子、生石決明;冠心病加全瓜蔞和葛根;胃的病加木香和公英;低熱加青蒿和銀柴胡,青蒿必須得后下,用15g;更年期綜合征加蛇床子和澤蘭;尿毒癥加王不留行和益母草;婦女病調(diào)經(jīng),加雞血藤和香附;良性腫瘤加山慈菇和浙貝;惡性腫瘤加白花蛇舌草和仙鶴草,白花蛇舌草必須用30g,這就是溫膽湯的16個加味法。
臨床只要看到病人舌苔膩的,想到溫膽湯,然后根據(jù)16個不同的病加不同的主藥,另外根據(jù)病型,隨證再加藥,只要你堅持用,不是百發(fā)百中,肯定有效。但有個前提,也不能以為所有的病用溫膽湯的16個加減法都有效,必須是苔膩。而且里面還有一個關(guān)鍵就是痰瘀互結(jié)。從痰來治,想到的就是沒有瘀,舌質(zhì)不紫,舌下靜脈不怒張,也是加上化瘀的藥,提高療效,既祛瘀又化痰?;鏊幱袃蓚€好藥,最常用的就是丹參,30g的丹參;另外一個藥就是水蛭,其實水蛭沒有毒,水蛭是雙向調(diào)節(jié)的,這樣就明顯的提高療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