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回答

夏枯草
2023-07-18 13:54:34
中醫(yī)治療嘔吐的方法可以使用重要的方式來進(jìn)行改善當(dāng)出現(xiàn)這些癥狀的時候,一般還會出現(xiàn)失眠,多夢身體乏力的癥狀,所以應(yīng)該及時的進(jìn)行服用口服藥物來進(jìn)行緩解當(dāng)前的癥狀十分已得到有效的改善的,如果得不到改善的話,對于你來說也會受到影響,和心理來說也是不利于恢復(fù)的
最新回答共有5條回答
-
杭州-毛**
回復(fù)【中醫(yī)治法】
[主治]滋養(yǎng)胃陰,降逆止嘔。
[方名]麥門冬湯加減。
[處方]黨參12克,麥冬15克,半夏6克,竹茹6克,粳米20克,天花粉12克,知母9克,甘草3克,大棗5枚。
[方義]人參、麥冬、粳米、甘草滋養(yǎng)胃陰,半夏降逆止嘔。
[用法]每日1劑,水煎,分早、晚兩次服。
[加減]口干明顯者,可加石斛15克,以清熱生津;大使干結(jié)者,可加火麻仁15克、桃仁9克,以潤腸通便;兼郁熱者,可加黃連3克,以清熱除煩。
-
廣東熊**
回復(fù)一、中獸醫(yī)將嘔吐分為胃熱嘔吐、虛寒嘔吐、和傷食嘔吐三種證型。
1、胃熱嘔吐:發(fā)熱,乏力,不食;嘔吐反復(fù)發(fā)作,吐物為白色泡沫或黃色液體,甚至帶血;時有腹痛,口感色紅,喜飲冷水,苔黃。
2、虛寒嘔吐:消瘦,怕冷,耳鼻俱涼;常在食后嘔吐,吐物氣味不濃;口津滑利,口色淡白。
3、傷食嘔吐:不食,肚腑脹滿;吐物酸臭,吐后減?。豢谏⒓t。
/web/uploadimg/20210120/1611133583144420.jpg
二、中獸醫(yī)治療狗嘔吐的總則是和胃降逆,胃熱者兼清熱養(yǎng)陰,虛寒者兼溫中健脾,傷食者兼消食導(dǎo)滯。
1、中藥處方一:柿蒂、半夏、陳皮各10g,茯苓、桂枝各6g,生姜5g。胃熱嘔吐去生姜、桂枝;加石膏、知母各10g,柴胡、黃芩各6g。虛寒嘔吐加附子5g、丁香2g。腎陽虛者加山萸3g、枸杞6g。傷食嘔吐加焦三仙各10g、白術(shù)5g、萊菔子5g。水煎去渣取汁內(nèi)服,日服3次,連用2天。
2、中藥處方二:旋覆花、代赭石各30g,竹茹20g,生姜、半夏、生石膏、丹皮、黨參、棗仁各15g,生地10g,甘草5g。水煎取汁,分2-4次灌服,每天2次,連用1-2劑。適用于狗狗胃熱嘔吐。
3、中藥處方三:砂仁、白術(shù)、山楂、麥芽、柿蒂、陳皮各2g,上藥炒焦研末,用開水調(diào)勻分上、下午兩次灌服,連用2天。適用于狗狗傷食、厭食嘔吐。
/web/uploadimg/20210120/1611133597756147.jpg
4、中西醫(yī)合療法:木香、公丁香、藿香各15g,加水煎至20-40ml,待溫時直腸深部灌注,每天1次,連用1-3天。同時后海穴注射0.1%愛茂爾1-2ml。適用于狗狗因幽門、腸管痙攣,胃擴(kuò)張、胃機(jī)能障礙等引起的頑固性嘔吐。
5、狗狗誤食毒物中毒引起的上吐下瀉可選用下列方法治療:
(1)仙人掌30-60g,搗爛取汁灌服。
(2)綠豆30g,煎煮后喂服。
(3)甘草30g,水煎取汁服。
注意:嘔吐物液體pH在7以下為酸性,pH4以下為強(qiáng)酸性,可內(nèi)服碳酸氫鈉(小蘇打)。如果pH7以上為堿性,pH11以上為強(qiáng)堿性,可內(nèi)服食醋。再配合其他療法。
-
武漢-嚴(yán)**
回復(fù)①脾胃虛弱:孕后惡心嘔吐,或食入即吐,嘔吐清液或食物,體倦乏力,神疲思睡,舌質(zhì)淡、苔薄白,脈細(xì)滑無力。治宜健脾和胃、降逆止嘔。
方藥:黨參、白術(shù)、茯苓各15克,陳皮、蘇梗各10克,砂仁(后下)、炙甘草各6克,生姜3片。中成藥:香砂六君子丸。
②肝胃不和:孕后惡心嘔吐劇烈,不能進(jìn)食,嘔吐酸水或苦水,心煩口干、口苦,胸脅脹痛,舌質(zhì)紅、苔薄黃,脈弦滑。治宜抑肝和胃、降逆止嘔。
方藥:蘇葉、黃連、陳皮、竹茹各10克,白術(shù)、茯苓、白芍各15克,砂仁(后下)6克。中成藥:左金丸。
③痰濕阻滯:孕后惡心、嘔吐、痰涎,不思飲食,口淡黏膩,腹脹便溏,舌質(zhì)淡、苔白膩,脈濡滑。治宜化痰除濕、和胃止嘔。
方藥:陳皮、制半夏、藿香、佩蘭各10克,白術(shù)、茯苓、薏苡仁、扁豆各15克,炙甘草6克,生姜3片。中成藥:二陳丸。
④氣陰兩虛:孕后嘔吐劇烈,神疲乏力,形體消瘦,目眶下陷,口干咽燥,尿少便干,舌質(zhì)紅、苔薄黃而干或花剝,脈細(xì)數(shù)無力。治宜益氣養(yǎng)陰、和胃止嘔。
方藥:太子參、生地、麥冬、白術(shù)、沙參、茯苓、蘆根各15克,五味子、陳皮各10克,砂仁(后下)6克,生姜3片。中成藥:生脈飲。
-
xuzhujun728
回復(fù)【中醫(yī)治法】
[主治]溫化痰飲,和胃降逆。
[方名]小半夏湯合苓桂術(shù)甘湯。
[處方]半夏12克,生姜3片,茯苓15克,桂枝6克,白術(shù)15克,甘草6克,隨癥加減。
[方義]方中生姜、半夏和胃降逆,茯苓、桂枝、白術(shù)、甘草溫牌化飲。
[用法]水煎,每日1劑,分2次服。
[加減]脘腹脹滿者,去白術(shù),加厚樸9克、大腹皮9克,理氣除滿;嘔吐清水痰涎多者,加牽牛子、白芥子各2克,研未裝膠囊,每日分3次吞服,可增強(qiáng)化痰蠲飲之力;痰濁上蒙,癥見眩暈嘔吐者,可加天麻10克、代赭石12克、權(quán)實(shí)9克,以化痰降逆;痰郁化火者,可加黃連3克、全瓜萎12克,以清熱化痰,和胃止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