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回答

蒼耳子
2023-07-18 21:20:54
兒童出現(xiàn)脾陰虛,多數(shù)是不良的飲食習慣,比如經常挑食偏食,暴飲暴食,或者性格內向,精神壓力大,都會容易出現(xiàn)陰虛的情況,出現(xiàn)脾虛可以服用一些藥物來緩解改善,可以服用參苓白術散,可以健脾祛濕日常,一日三餐一定要規(guī)律,不要暴飲暴食,多吃新鮮的蔬菜和水果,葷素搭配。
最新回答共有5條回答
-
周口-李**
回復山藥是一種營養(yǎng)價值極高的食物,山藥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食物纖維等營養(yǎng)物質,都適用于脾虛的癥狀。孩子脾虛可以通過吃山藥來調理,但是不需要天天食用,山藥不易消化,食用過多會導致消化不良、脹氣等現(xiàn)象。所以媽媽們可以經常給孩子用山藥炒菜、煮粥食用來調理脾虛,但不用天天食用。
但是怎么做山藥孩子才愛吃呢?下面推薦幾種山藥的做法:
1、糖醋山藥
食材:山藥、黑芝麻、白芝麻、番茄醬、生抽、白糖、白醋、食用、雞精、淀粉
做法:1、把山藥洗凈去皮,切成長條狀泡入清水中,以免氧化發(fā)黑。2、起鍋燒水,水煮沸后下入山藥段焯水,焯熟后撈出控干水分備用。3、調一碗糖醋汁,取一只干凈的小碗,碗中加入一勺白糖、一勺生抽、兩勺番茄醬、兩勺白醋、半碗清水,攪拌均勻備用。4、調一碗水淀粉,碗中加入一勺淀粉、再加入適量清水,攪拌均勻備用。5、起鍋燒油,油熱后下入山藥段翻炒十秒鐘,再倒入調好的糖醋醬汁,轉至大火倒入水淀粉勾芡收汁,再放入少量雞精調味,撒上適量黑芝麻、白芝麻翻炒均勻即可出鍋。
2、山藥枸杞粥
食材:山藥、枸杞、大米、紅糖、白醋
做法:1、將山藥洗凈削皮,切成小圓塊放入清水中,水中可以加入幾滴白醋,搓洗山藥塊,使山藥不會那么黏,再用清水沖洗干凈,枸杞洗凈備用。2、把大米淘洗兩次淘洗干凈備用。3、起鍋燒水,水煮沸后下入淘洗好的大米,轉至小火燜煮,煮至大米軟糯時放入山藥塊,山藥塊煮熟時加入一片紅糖,煮至紅糖融化再加入清洗干凈的枸杞,攪拌均勻即可出鍋。
在回答這個問題前,我想先問你一個問題,為什么剛出生的嬰兒只能喝奶,后面慢慢才可以吃輔食,想要和大人一起吃飯,差不多得到2歲多。這個現(xiàn)象,說明了什么呢?
那就是孩子的脾胃消化吸收功能是在一天天慢慢發(fā)育成長起來的。
在中醫(yī)里,關于孩子的生理特點,有這樣一個描述,那就是“脾常不足”,意思就是孩子本身就有脾胃虛弱的特點,需要后天慢慢培育才行 。
所以,對于小孩子來說,喂養(yǎng)格外重要,如果飲食不節(jié),那么很容易損傷脾胃,像積食、嘔吐、泄瀉、沒有胃口、長不高、肚子大、流口水都是常見的脾出現(xiàn)問題后的癥狀。
分清孩子是哪種脾虛?那么對于孩子脾氣不足出現(xiàn)異常癥狀了,大人確實應該對孩子進行調理,但是調理之前,需要分清楚,孩子究竟是哪種脾虛。因為脾虛可以分為兩類——脾陽虛、脾陰虛,它們對應的表現(xiàn)不同,調理方法自然也不相同。
脾陰虛?其實現(xiàn)在脾陰虛的孩子更多一些,所謂陰虛,就是吃進去的陽性(大多熱性)東西過多,而陽傷陰,所以陰虛。
表現(xiàn):
脾陰虛的孩子大多有這些表現(xiàn),比如五心煩熱(即手心、腳心、心),還有盜汗(夜里睡覺不自覺出汗)、舌頭鮮紅瘦小、特別好動。
那些不愛吃蔬菜,只吃肉的孩子比較容易出現(xiàn)脾陰虛。
調理方法:
藥補不如食補呀,這些孩子的飲食中可以增加一些能補脾陰的東西,比如題目中提到的山藥 ,它白色滋潤,可以滋陰潤肺,對脾陰虛來說非常合適。還有蓮子肉、麥冬 等食材也都可以補脾陰。家長可以平時用這些食材煮水給孩子飲用,或者將這些食材磨粉,制作孩子可以接受的輔食進行調理。
還有一部分孩子是脾陽不足,因為脾土為肺金之母,所以脾陽不足的孩子肺金也比較弱,所以這些孩子比其他孩子更容易感冒。
表現(xiàn):
陽主動,脾陽不足的孩子和脾陰不足的孩子最大的區(qū)別就是,他們更懶,不愿意動,一動就出汗,而且四肢力量不足,舌頭是白胖的,而且身體也容易虛胖。
調理方法:
對于這些孩子的調理主要是補脾陽,比如可以選擇白術、茯苓這些藥食兩用的東西,同時也要注意補脾陰,因為陽是由陰化生而來,所以前面提到的山藥、蓮子肉、麥冬也最好一起補進去。
山藥作用分享既然今天主要是說山藥,那么我們來一起仔細看看吧。
讀完上面的內容,很多家長可能會有這樣的想法,既然調養(yǎng)孩子的脾胃很重要,那我是否可以讓孩子長期吃這些藥食同源的好東西呢?
我的建議是這樣的,類似山藥這些健脾補脾的藥材,雖好但是也不能長期補 。因為小孩子的身體處于蓬勃發(fā)育階段,他雖然小時候“脾常不足”,但是隨著年齡增長,他總有脾足的那一天。
我們人體的身體是非常聰明的,如果家長總是依靠外力來幫助孩子補脾,那身體就不愿意發(fā)展自己脾的功能了,總是依靠外力來運化食物,長期以往,孩子的脾胃功能就沒法繼續(xù)發(fā)展,甚至有可能過分依賴外界,出現(xiàn)停止發(fā)展或者退化也不一定 。
所以我的建議是,當孩子脾胃虛弱的時候,是可以通過外力來給孩子調理的,但是當孩子恢復了,一定要停用,讓孩子自身的力量發(fā)揮出來。
你好,我是全科呂醫(yī)生,我來幫您回答這個問題。
1.首先您的孩子為什么會脾虛?
兒童脾虛最多見的原因是積食導致的,小孩吃東西容易吃的過飽,而且貪涼,父母長輩看小朋友胃口好就使勁喂,各種好的營養(yǎng)高的都給他吃,這樣導致脾胃難以運化過多的食物,非常容易影響孩子的脾的功能,容易導致肚脹、腹瀉、嘔吐等,導致孩子生長緩慢,免疫力低下。
2.您知道山藥也分不同種類嗎?
山藥分為普通山藥(平時食用)、鐵棍山藥、淮山藥(藥用)?;瓷剿幯a益的作用相對來說是最大的,以河南焦作的山藥最為地道。山藥可以補脾益腎,色白入肺,在近代中醫(yī)張錫純的醫(yī)案里有很多用山藥力挽狂瀾的案例。
3.孩子補脾您要這樣做:
平時吃的山藥效果不大,可以長期食用,如果脾虛比較嚴重還是建議用藥用的淮山藥。平時要注意避免過飽、生冷飲食等,不吃零食,食物合理搭配,營養(yǎng)均衡,多活動少待在家里,同時保持積極樂觀的情緒也很重要。
孩子脾虛原因有很多種,單純靠每天吃山藥并不一定能改善情況,而且每天都吃山藥,長時間下去孩子還不得吃膩了,時間久了孩子更不愛吃飯,脾虛沒改善反而還有可能會加重。
孩子正處在生長發(fā)育階段,每天的營養(yǎng)應均衡搭配,家長適當加一點健脾開胃消食的食物是可以的。但不建議同一種食物長期吃,就是成年人也受不了!
生活道公益 健康 認為,給孩子每天吃點山藥是可以的,沒有什么不好的。山藥味甘,平,歸脾、肺、腎經,補脾胃而質潤,能平補脾、肺、腎三臟之陰。
孩子用的時候,最好是每天少量食用就可以了,每天大概在15克到30克就可以了。
除了吃山藥,讓孩子適量活動一下,別總坐著,久坐傷脾的。
就是人參鹿茸也不能天天吃啊,適量科學進步才行,千萬不能說某樣東西可以有什么功效,就可勁的一直吃,不僅不會有作用,還可能會帶來一些副作用。
山藥是一種藥食同源的食物,平時煮一下沾著白糖吃,挺好的,炒炒吃也不錯。但是天天吃也會吃膩的,除非你能每天變著花樣的做。
山藥入藥,需要和其他一些成分搭配效果才更好。
首先來說山藥是可以健脾肺腎三臟之氣的,所以有健脾胃的效果,補氣的效果,但同時也有物極必反的,所以對癥的用藥,需要的就是一個缺什么補什么,缺多少補多少的狀態(tài),而不是做太過和不及之事,太過就是天天吃吃到膩吃到煩吃到產生抵抗力,所以有一些煩和膩他不是心理的而是生理上也會產生的.
所以可以吃但不必天天吃,可以時常地吃一些就行了,換著方法的吃,炒著吃,燉著吃,這樣就可以達到補鈣補氣健脾胃的效果,比如和一些骨頭湯排骨這些一些燉就可以達到補氣補鈣的效果,炒了吃也可以是一個味道不錯的配菜.這樣小孩也愛吃.把菜做精美味道好一些,本身也可以起到開胃的效果同時也可以讓小孩多運動一下.
增加戶外運動的量和時間,這樣小孩會更 健康 一些有消耗就會有補充,有需要就可以達到滋補吸收的效果,所以健脾胃的同時可以結合運動,這樣就可以讓小孩健脾胃的同時還增加一些能力所以可以學一些技巧的運動的活動.不要天天吃會膩會煩會產生抵觸.
我家孩子也是脾虛,聽醫(yī)生建議多吃山藥,剛開始給吃了,以后就不給吃了,我覺得只要他能吃得下,可以天天吃
凡事有利就有弊,可以吃,也要作為正常飲食,天天吃肯定不可以。
不可以,尤其是愛便秘的寶寶,天天吃山藥會加重便秘的。再好的食物也要遵循適度原則。
-
姜齊
回復脾虛多由飲食失調、寒溫不適、過于疲倦等原因引起,脾虛主要包括脾氣虛、脾陽虛、脾血虛、脾陰虛四個方面,若想要讓脾虛盡快恢復,需要根據(jù)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對因治療。
1、脾氣虛:脾氣虛患者可以在醫(yī)生的指導下使用參苓白術散等中成藥治療,參苓白術散主要由白術、茯苓、人參、山藥等物質組合而成,能夠促進身體的新陳代謝,有效緩解脾氣虛的情況。
2、脾陽虛:若患者出現(xiàn)脾陽虛,可以遵醫(yī)囑服用真武湯治療,能夠有效緩解脾陽虛衰、陰寒內生的情況,去除身體寒氣。
3、脾血虛:若出現(xiàn)的是脾血虛,一般可以在醫(yī)生的指導下使用歸脾湯、四物湯等治療,能夠起到補脾養(yǎng)血的作用,同時還可以有效改善面部萎黃以及神情疲乏等。
4、脾陰虛:脾陰虛一般是指脾的陰液不足,可能會出現(xiàn)飲食不化,食后腹脹,大便干結,口干等情況,出現(xiàn)脾陰虛的患者可以在醫(yī)生的指導下服用益胃湯進行治療。
除了藥物治療以外,患者還可以進行針灸、按摩、推拿等治療,能夠有效緩解脾虛的情況。平時需要注意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多吃新鮮的蔬菜水果,適當進行體育運動。
-
姜齊
回復兒童脾虛 ,為中醫(yī)名詞術語。 指因脾氣虛損引起的一系列脾臟生理功能失常的病理現(xiàn)象及病證。脾虛分3種,脾陰虛,脾陽虛,脾氣虛。
兒童的生理特性就是“脾常虛”。除此之外, 先天不足、后天喂養(yǎng)不當 ,也是脾虛的原因。脾為后天之本,脾虛的孩子厭食、消化差、體質差,長期反復生病,影響生長發(fā)育。常見的脾虛表現(xiàn)為:
面色蒼白
鼻梁青筋
舌苔白厚
地圖舌
腹痛腹脹
便干
容易積食
肌肉松軟
夜間盜汗
生活中我們應該如何給孩子調理呢?
首先要做好保暖,避免受寒,比如不要吃過多生冷食物?,F(xiàn)在天熱了,家長要注意,避免孩子長期呆在低溫空調房里。
其次,脾胃虛弱的孩子非常容易積食,我們要及時的幫助孩子消積。
日??梢酝ㄟ^飲食調養(yǎng),小兒推拿輔助調理。
必要時尋求專業(yè)大夫幫助,通過口服中藥、膏方、貼敷、等等方式綜合調理,一般孩子都會有比較大的改善。
4歲的女孩妍妍,找到我調理時是4歲,身高95cm,矮小癥范疇;體重14kg。
她胃口差不愛吃飯,一整天吃兩個餛飩;
大便干,容易積食上火,扁桃體發(fā)炎發(fā)燒,睡眠質量差,睡覺磨牙。
踢被子,舌質紅,面色黃。
臨床診斷是:脾胃虛弱、生長發(fā)育遲緩
調理方式是通過中醫(yī)中藥綜合調理,口服+外治,健脾和胃、改善胃口,增強吸收;
同時消積通便化熱,改善睡眠,增強體質,做到自然助長。
調理后孩子睡眠、飲食均有改善,長高長肉,82天長高4厘米。
————
往期推薦:
脾胃差的孩子太難帶!主任教你4招,讓娃脾胃“強大起來”
兒童脾胃差,當心影響生長發(fā)育!這些調理方法家長要知道
兒童脾胃的“6大天敵”和“5個喜好”,你家孩子占了幾個?
別急著給孩子打生長激素!這5個問題,看完再做決定
-
成都-陳**
回復有家長朋友問:“為何我的孩子總是感冒呢?”“為何我的孩子個頭一直比別的同齡孩子矮呢?”“為何我的孩子總是臉色臘黃呢?”等等,其實,我們需要向家長介紹的是:這些問題,很可能是脾虛引起的。? ? ?
?我們給大家總結一下,脾虛的孩子,大約有這么多的表現(xiàn)吧:
脾胃是消化食物的器官,如果脾虛,則無力運化食物,孩子就總是不想吃飯,胃口不好。這其中的原因很多,比如,經常積食會導致脾虛,反過來加重積食;另外,經常使用一些藥物,比如抗生素等,也會導致脾胃受傷,出現(xiàn)脾虛的情況。用通俗的說法來講,就是抗生素殺滅了腸道的有益菌,導致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出現(xiàn)問題,現(xiàn)在這樣的孩子特別的多。所以,當孩子常常沒有胃口,不想吃食物,一吃就肚子脹脹的時候,我們要考慮,是否脾虛了。
脾虛的孩子,無力運化,脾氣不足,無力將津液輸送到大腸,所以會導致孩子便秘,尤其是脾陰虛的孩子,便秘的情況特別多,因為毒素蓄積體內,無力排出,反復被吸收,所以這樣的孩子往往身體問題很多。而脾虛,同樣也會引起孩子腹瀉,這是因為脾虛無力運化食物,所以有的孩子會出現(xiàn)一吃就拉的情況,而且,往往大便里會有沒有被消化的食物,這是因為脾虛不能腐熟食物導致的,古人管這叫“完谷不化”,這樣的孩子,吸收功能一定不好,所以會有營養(yǎng)障礙的情況。
中醫(yī)認為,脾屬土,肺屬金,土生金,也就是說,只有脾胃功能正常了,能夠吸收營養(yǎng)物質,才能保證肺的抗邪能力。所以,經常有家長問我:“我的孩子怎么總是感冒呀?”對此我會一再反復地回答:“大家一定要多學中醫(yī)知識啊,這樣的孩子,需要調補脾土,令正氣充足,才能不再經常感冒啊?!边@個道理,估計我還會一直講下去的,希望家長朋友千萬要有一個長遠的目光,不要僅僅希望索取一個感冒的方子,而是要解決根本問題。
對于孩子來講,因為營養(yǎng)不足,會導致孩子個子比同齡的孩子矮。我見到過很多這樣的孩子,有的孩子比全班其他最矮的同學還要矮一頭,這樣的孩子往往因為營養(yǎng)不足而導致,家長似乎也知道這個問題,于是就拼命給孩子做各種美食,給孩子多吃。這就是不懂中醫(yī)道理的緣故,孩子的脾胃已經虛弱了,無力運化食物,越多吃,越無力運化,結果是堆積在一起,導致積食,然后更加脾虛。所以,此時應該先調補脾胃,令脾胃強壯,然后再吃食物,才能吸收其中的營養(yǎng)啊。
中醫(yī)認為,諸濕腫滿,皆屬于脾,如果孩子脾虛,吃進去的營養(yǎng)無力吸收,廢物無力排出,則非常容易堆積在體內,形成痰濕,所以,這樣的孩子會形成虛胖的狀態(tài),看著很胖,但是一運動就喘,渾身是汗,這樣的孩子,生長和發(fā)育也會出現(xiàn)問題的。而且,濕氣重的孩子,容易出現(xiàn)濕疹等各種皮膚問題,這也是困擾家長的一個重要問題,其實,從根本上看,與脾虛關系密切。
當脾胃虛弱了,脾土不足,則肺金自然也會出問題,這樣,肺臟的抗病能力就會下降。這樣的孩子,往往寒風一吹,就開始咳嗽,而更容易患感冒,感冒好了,咳嗽卻往往纏綿不愈,有的孩子甚至能咳嗽兩三個月,這個時候,家長往往特別著急,就用各種所謂的“止咳”藥物,拼命給孩子服用,可是,我們要知道,脾虛是根本啊,所以,此時應該調補脾胃,增加肺氣,這叫“培土生金”,只有這樣的,才能真正讓孩子的身體恢復。
中醫(yī)認為,肝屬木,脾屬土,肝主疏泄,與情緒相關,肝木出了問題,會影響脾土,反過來,當脾土虛弱,則肝木也容易出問題,這叫“土虛則木搖”?,F(xiàn)在,我們看到因為脾虛導致的情緒疏泄方面的問題非常多,甚至很多患有抽動癥的孩子,在調理脾胃后,病情都獲得很大的改善。
中醫(yī)認為,氣具有固攝作用,可以固攝津液,脾氣虛,肺氣也虛,氣虛無力固攝津液,則稍微一動,就會出汗,現(xiàn)在很多孩子都是剖腹產出生的,在出生的時候,沒有經過產道口的擠壓,肺部就缺了一個重要的鍛煉的一環(huán),所以剖腹產的孩子,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稍微一運動就出汗,這就是肺氣不足的表現(xiàn),此時需要調補脾肺,增加正氣。另外,脾陰不足的孩子,容易夜里睡覺的時候也出汗,這叫盜汗。
中醫(yī)講“脾在液為涎”,孩子脾虛的時候就容易“垂涎三尺”,經常流口水。尤其是睡覺的時候,容易流口水。
同時,如果孩子在睡覺的時候,總是眼睛閉合不嚴,半睜著眼睛,這也是脾虛的表現(xiàn),中醫(yī)兒科的奠基人,宋代名醫(yī)錢乙說這叫“睡露睛”,主要是脾對應眼瞼的緣故。
中醫(yī)認為脾主肉,主四肢,因此,脾虛的孩子,會四肢瘦弱,無力。同時,脾之色為黃,如果脾虛,則土色會泛于體表,所以脾虛嚴重的孩子,臉色萎黃,沒有光澤,我們亞洲人是黃色皮膚,但是是淡淡的紅黃隱隱,不應該是枯萎的黃色,所以家長一旦見到這樣的孩子,就要考慮是否補脾了。
我覺得,小兒推拿的方法,是非常適合我們家長學習操作的,比如捏脊,如果能夠堅持,對孩子的脾胃恢復特別有好處,還有很多方法,比如推脾經、揉四橫紋、揉板門、揉內八卦、揉腹等等,這些方法,都有消食健脾的作用。因為孩子的經絡比較敏感,所以只要孩子家長們學會了,認真去做,對孩子的脾胃的恢復非常有好處的。
總之,孩子是我們家庭的未來,是我們社會的未來,我們希望孩子可以有個健康的脾胃,有個強健的體魄,這需要我們大家一起用心,來想出各種方法,保護孩子,希望在我們的努力下,天下的孩子都越來越健康!
——摘自《讓孩子不發(fā)燒 不咳嗽 不積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