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回答

推拿按摩助人為樂
2023-07-19 02:51:30
寶寶出現(xiàn)胃陰虛,可以通過一些益生菌來調(diào)理腸胃,對于胃陰虛有一些改善的作用,除了用藥以外,飲食一定要多加注意謹記辛辣刺激性食物不要吃煎炸燒烤之類的食物,飲食一定要清淡,多吃新鮮的蔬菜和水果,也可以通過一些理療推拿的方式來進行緩解。
最新回答共有4條回答
-
江蘇-吳**
回復
-
廣東熊**
回復中醫(yī)認為,腎為先天之本,為生氣之根。脾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
脾為后天之本, 強調(diào)的是脾胃在運化谷食、運化水飲方面發(fā)揮的作用。
脾主運化、胃主受納。所以,一旦脾胃虛弱,營養(yǎng)物質(zhì)難以被好好消化吸收,五臟六腑得不到好的滋養(yǎng),人變得消瘦也是比較常見的癥狀。
脾胃虛弱的原因脾胃虛弱是中醫(yī)上的一系列病機的統(tǒng)稱,所包含的范圍很廣,包括有脾氣虛、脾陰虛、脾不統(tǒng)血、中氣下陷、胃陽虛、胃氣虛、胃陰虛、脾胃虛寒等。
臨床典型癥狀: 氣短乏力、容易疲倦、胃腹冷痛、食欲不振、大便稀溏、身體消瘦、消化不良、面色暗黃、脈虛無力、舌苔發(fā)白等。
出現(xiàn)脾胃虛弱的情況,大多數(shù)情況下是由于以下幾個原因造成的:
1、先天稟賦不足或后天過度勞累: 這都是脾胃虛弱的常見原因,從字面意義也很好理解,先天不足是客觀因素,只能好好養(yǎng)護脾胃。后天勞累則屬于主觀因素,多見于體力勞動或者運動量過大,導致肌肉過于疲勞,此類人群改變生活習慣就可以緩解癥狀。
2、外邪入侵: 也會影響脾胃的消化功能,使得脾胃消化功能失調(diào),長此以往出現(xiàn)脾胃虛弱的情況。
3、飲食不節(jié)、飲食不規(guī)律: 可以說是造成脾胃虛弱比較常見的原因,特別是現(xiàn)在許多年輕人的飲食習慣不好,暴飲暴食、過饑過飽、三餐不定時是許多人的常態(tài)。
5、亂用藥物或者保健品: 用錯藥物或保健品,導致患者出現(xiàn)長時間的腹瀉、長時間的嘔吐等,也會出現(xiàn)脾胃虛弱的情況。
脾胃虛弱怎么調(diào)理?脾胃虛弱吸收差,說明脾胃功能已經(jīng)不太好了,需要通過飲食、運動、中藥等綜合方式進行調(diào)理。
飲食調(diào)理
黃帝內(nèi)經(jīng)云:是藥三分毒,過食九分毒。脾胃虛弱的人,飲食切忌暴飲暴食,飲食要限量,保持脾胃無負擔的正常運轉(zhuǎn)工作狀態(tài)。
避免助脾胃濕熱的食物或會對脾胃產(chǎn)生刺激的食物,如辛、辣、涼或者刺激性的食物,同時飲食習慣要好,不要飽一頓饑一頓,要三餐定時定量,飯在嘴里嚼10次以上等,好的生活習慣有助于調(diào)整脾胃,使得脾胃功能達到正常。
建議脾胃虛弱的人,多吃健脾養(yǎng)胃的食物或易于消化的溫熱食物,比如面條、饅頭、小米粥、大米粥等五谷,西紅柿、大棗、木瓜、荔枝、菠菜等新鮮蔬菜或水果。
脾胃虛弱的人,還可以多吃一些溫熱的食物,例如羊肉、生姜、大蒜、韭菜、芡實、山藥等,可以用來煲湯或熬粥吃。
適量運動
適當運動可以增加身體抵抗力,增強新陳代謝,促進胃腸道蠕動,也有利于脾胃的消化和吸收功能,運動要根據(jù)自身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切不可過度勞累消耗身體的能量,需要避免劇烈運動。
建議脾胃虛弱的人,選擇瑜伽、慢跑、快走等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運動強度以微微出汗為宜。
心態(tài)調(diào)整
情緒對于脾胃、肝臟、心臟等器官的影響也比較大,良好的情緒對于身心 健康 都是有益的。
建議脾胃功能不好的人,要避免過度緊張焦慮的情緒,避免大怒大喜,學會釋放壓力,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
中藥調(diào)理
如果長期脾胃虛弱,吸收很差,體型消瘦沒精神,就應該去看中醫(yī),通過望聞問切的方式根據(jù)患者自身癥狀用藥調(diào)理。
常見的健脾益氣的中藥有人參歸脾丸、健脾丸、啟脾丸、補中益氣丸、香砂養(yǎng)胃丸、大山楂丸、木香順氣丸、參苓白術散等,需要在醫(yī)生辯證下合理的應用,
以上藥物,可起到溫中和胃、健脾益氣等作用,緩解胃寒脾虛導致的食欲下降、胃部脹滿癥狀。
對于胃腸動力不佳以及消化能力不足的人,建議在醫(yī)生指導下選用消化酶、加用益生菌來治療,可以調(diào)節(jié)胃腸動力藥及并改善消化。
理療方式
調(diào)理脾胃可以通過理療的方式,包括艾灸、針灸、按摩、刮痧等。
建議每天晚上睡覺前,自己做一下腹部的順時針按摩,也有助于脾胃順利運行。
小結(jié):脾為后天之本,脾胃功能長期不好的人,身體就容易出現(xiàn)各種各樣的疾病,所以當出現(xiàn)脾胃虛弱的相關癥狀時,建議患者及時進行飲食、運動、藥物等綜合方面的調(diào)理,同時也可以配合進行艾灸、針灸、按摩等理療方式,養(yǎng)好脾胃。引起脾胃虛弱的因素有很多,有飲食不規(guī)律,飲食過于刺激,不衛(wèi)生,生活壓力大,遺傳因素,情緒波動,作息不規(guī)律,運動量較大、腸胃疾病,服用藥物等都有可能引起。吃飯不宜過飽,避免食用過于生冷刺激,油膩,煎炸的食物,適當舒壓等。平時多吃易消化食物,如稀飯,粥等;少吃有刺激性和難于消化的食物,如酸辣、油炸、干硬和粘性大的食物。常見健脾養(yǎng)胃的食物有:粳米、白扁豆、大棗等。 適當?shù)?體育 鍛煉能增加人體的胃腸功能,使胃腸蠕動加強,消化液分泌增加,促進食物的消化和營養(yǎng)成分的吸收,并能改善胃腸道本身的血液循環(huán),促進其新陳代謝,推遲消化系統(tǒng)的老化。
吃不胖與平時的飲食結(jié)構(gòu)不合理,喜歡偏食,挑食,以及胃腸道吸收不良等有一定的關系,平時還應注意改變不良的飲食習慣,只有當能量攝入大于消耗時,才能增加熱量的儲藏,但增重最主要的是增加肌肉的量,而不是脂肪。
體重的增長是一個能量的攝入大于能量輸出的過程,如果攝入熱量少,消耗的多,體重是不會增長的。
所以建議平時可以適當增加優(yōu)質(zhì)蛋白質(zhì)的攝入,如雞蛋,牛奶,瘦肉等,同時還應增加一定的運動,以幫助肌肉的形成,讓身體達到理想的狀態(tài)
作為一名老醫(yī)生忠告您,調(diào)整脾胃虛弱用中藥調(diào)整有奇效。西醫(yī)一般給予增加胃動力藥嗎丁啉、依托必利等,只是改善臨時癥狀,治標不治本。脾胃功能已經(jīng)下降,不從根本上治療,只會越來越重。
那么脾胃虛弱有什么癥狀?怎么判斷自己是否虛弱呢?脾氣虛的癥狀有氣短、乏力、頭暈、大便溏,時有便血;
脾陽虛的癥狀是胃腹部冷痛,食入生冷食物立即腹痛,大便稀??;
胃氣虛癥狀是胃脹、胃痛、打嗝,食后胃脹;
胃陰虛癥狀有反酸、容易餓、口干,口腔潰瘍等;
那么知道了自己脾胃虛弱的情況,我們就可以用藥物調(diào)整了。脾胃氣虛,必須要用補氣健脾的第一要藥,那就是白術,代表的藥物就是參苓白術散,補中益氣,燥濕健脾,這個藥大家應該都很熟悉,如果有癥狀的,不妨一試。
胃陰虛,用麥冬,此藥能補肺陰、心陰、胃陰,還能抑制心肌缺血,增加免疫力,代表方劑沙參麥冬湯;益胃生津,可能有的朋友舌苔干裂,用此藥立竿見影。
脾陽虛,用附子有散寒止痛、回陽救逆之功,代表方劑附子理中丸,胃寒冷痛,喜揉喜按的朋友,可以試一試。
綜上所述,根據(jù)中醫(yī)陰陽、表里、寒熱、虛實的八綱辨證,再配合望、聞、問、切,辨明證型,給予驅(qū)邪扶正的治療,實在瀉之,虛則補之,則藥到而病除,陰陽調(diào)和,邪氣不侵。敢問,這樣調(diào)理,病怎么會不好呢?脾胃虛弱吸收很差,那么確實會影響長肉,具體有以下幾點調(diào)養(yǎng)建議:
1、好好吃飯,養(yǎng)胃還從飲食細節(jié)入手,建議平日三餐定時定量,細嚼慢咽,可以適當加餐,不建議吃宵夜;
2、避免傷胃壞習慣,例如暴飲暴食、吃燒烤煎炸冰凍食物、濫用藥物或喝酒等;
3、平日可以補充益生菌,或者自己做手工酸奶,含有有益菌對腸道微生態(tài)有改善作用,平日我自己也會做,也推薦腸胃不好的朋友堅持食用,反饋效果還不錯;
4、選擇易消化吸收的食物,例如南瓜小米粥等。
如想個性化腸胃調(diào)養(yǎng)飲食方案建議咨詢注冊營養(yǎng)師。
脾胃虛弱吸收差,怎么吃都不胖,該如何調(diào)理?
首先我們來講一下脾胃虛弱:
脾胃虛弱的臨床表現(xiàn)主要有胃脘部脹悶,或有脹痛隱痛、鈍痛等,進食后脹悶加重,或者因為飲食不慎而引發(fā)的胃部不適,或發(fā)作期間食欲差,平時有出現(xiàn)噯氣、泛酸、惡心、缺乏饑餓感、納差乏味等,或者正常進食后出現(xiàn)腹脹、矢氣多,大便不暢。舌質(zhì)淡紅、或淡紅偏暗,苔薄白或薄黃、潤、脈細弱或細滑或細弦。
一般多是因為生活方式不規(guī)律,生活壓力大,情緒緊張等造成脾胃虛弱,脾虛則運化無力,胃弱則失于和降,脾胃氣機因之不利,氣機運行不如平常順暢,欲行而不達,欲降而不順,故而出現(xiàn)上腹脹悶痛、納差等癥。
脾胃虛弱者是脾胃的功能減弱,脾胃的功能是脾主升清、運化水谷,胃主和降,消磨食物,脾胃虛弱則運化不力,水谷就會運化不出去,從而產(chǎn)生阻塞停滯感,所以其主癥以上腹脹悶為主,食后為甚,缺乏饑餓感。運化不力者則常兼氣滯、兼濕郁、胃病的根本病機為脾虛胃弱,脾虛都兼有氣機不利,脾胃虛弱中的氣機不利,是脾胃虛弱、脾運不足、胃失和降所致,但未達到氣機郁滯的程度,脾虛兼氣滯者,在補脾健胃時都要適當加上理氣之品,以疏通氣機,補中有疏,以此增強胃的排空能力,促進消化。
如何調(diào)理?
健脾和胃,理氣助消。
香砂六君子湯加減 :主要成分:木香、砂仁、人參、茯苓、白術(炒)、甘草(炙)、陳皮、半夏(制)、生姜。
主要作用為脾胃氣虛,痰阻氣滯證。表現(xiàn)為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打飽嗝、胃部及腹部脹悶不舒或者疼痛、嘔吐泄瀉,舌質(zhì)淡,舌苔厚膩,脈虛弱。
食療方:
1、粳米山藥粥
粳米50g,淮山藥25g,白糖適量,粳米洗凈、山藥去皮切段,放入鍋中煮至軟爛,即可食用。粳米山藥粥補脾益氣,安神滋陰,用粳米有補益脾胃、清熱安神的作用,山藥健脾胃,補陰氣,利尿益腎。
2、兩米粥
小米50g,大米25g,將大米、小米洗凈放入鍋中,加入適量清水煮沸至熟爛,即可食用。可以健脾和胃,滋陰生津,大米含有人體所必須的淀粉、蛋白質(zhì)、脂肪、維生素等物質(zhì),其味甘,性平,有健脾胃、補中氣,養(yǎng)陰生津的作用。小米含有蛋白質(zhì)及脂肪量較多,有健脾和胃、益腎的作用。
美好生活源于 健康 之初, 健康 之初, 健康 科普專業(yè)媒體!
這孩子,脾胃虛弱3年了,吃不胖,不長個兒!一個小方,長期吃,竟然改善了!最近我小閨女開始上幼兒園了,她是11月的生日,按理說,應該明年上。
但故意讓她早上了一年,提前熟悉學校的環(huán)境。
班里的同學都比她大,但她在班級里面算是又高又壯,很多家長很驚訝,我家孩子竟然還小一歲!
今天正好周六,新學期開家長會,有個寶寶個子很矮,又瘦弱。
聊天中知道我是中醫(yī),就問我有什么辦法能讓孩子更高一些,免疫力更好一些嗎?我拉過他孩子來一看, 個頭小,瘦弱,尤其是四肢特別瘦,張開嘴,嘴里舌苔很厚,膚色黃,頭發(fā)黃。這孩子,脾胃虛弱的癥狀 ,他幾乎都占了!
我跟他家人說,脾胃虛弱,吃不胖,不長個,有辦法!一個小方子長期吃,就能改善。這個方就是:四君子湯——人參、白術、茯苓、甘草。
這是中醫(yī)里非常經(jīng)典的調(diào)脾胃的方子,從宋朝就開始用了,當然也有很多加減方,比如四君子丸,香砂六君子等等。
其實我家寶寶剛出生,體質(zhì)也比較差。
你看這個圖,這就是我孩子小時候的頭發(fā),又黃又少。
再對比現(xiàn)在的!烏黑濃密。
這就是調(diào)節(jié)脾胃虛弱的作用。
孩子從一歲多開始,我就給她用四君子湯,這個方子已經(jīng)比較溫和了,小孩子只要注意劑量就可以。
堅持吃了一年多,孩子胃口也大了,個頭也比同齡人更好一些。當然,四君子湯也有一些局限,對于有熱證,實證的人不適用。但對于胃潰瘍,胃氣虛,經(jīng)常脹肚子,消化不好,脾胃虛弱導致的四肢瘦弱,頭發(fā)黃,便溏,或者大便先干后軟,四肢無力,面色發(fā)黃或發(fā)白,都是有一定改善作用的。
所以如果脾胃吸收不好,或者吃不胖,可以試試四君子湯。
生活中見到的那些長不胖的面黃肌瘦的人,我們稱他們?yōu)槠⑽柑撊?。但?strong> 脾胃虛弱的人,有的能夠吃飯,有的不能吃飯,這里面是有很大差別的 。
要了解這里面的差別,我們先說說中醫(yī)所講的脾和胃的區(qū)別:中醫(yī)認為胃具有主腐熟水谷的功能,也就是消化水谷的功能。脾具有主運化功能,也就是吸收營養(yǎng)的功能。
問題在于他的胃,中醫(yī)認為這類人的胃中有火也就是說胃火過于旺盛,過度的消化了人體的能量,使他特別容易感受到饑餓,同時吃進去的食物,被他們胃中的火熱迅速的消耗,以至于沒有多余的能量來供給我們?nèi)梭w,當然他們就長不胖了。其中比較嚴重的,甚至會感覺到胃中火燒感,平時特別喜歡喝涼水。
而那些脾與胃都不好的人,通常表現(xiàn)為既不愛吃飯也不能夠正常的吸收,經(jīng)常大便稀溏,營養(yǎng)物質(zhì)都從大便排出去了。對于這樣的人,我們要雙補脾胃。
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
在現(xiàn)實生活中確實有一些人就是吃的也不少,味口也不錯,就是怎么吃也不長肉,瘦高瘦高的,那么這些人是不是全部都脾胃虛弱,吸收不好呢?
其實這種情況有的確實存在,脾為后天之本,脾和胃相表里,所以脾胃虛弱,功能就有所改變,造成脾的運化功能下降,無論是水谷精微還是水液,都會出現(xiàn)代謝失常的改變,再加上胃的腐熟能力下降等,這些方面的因素都會造成人體的吸收布散功能下降,所以就可以認為這些人就會光吃不長肉。這種情況是可以用一些健脾的方法來改善,如果沒有其他癥狀,那么可以飲食上改善,比如規(guī)律的實用一些山藥粥、薏米粥、豆蔻燉羊肉湯、茯苓糯米粥等等,還要避免著涼或者吃一些冷飲等,在這些基礎上增加 體育 鍛煉,多方面進行調(diào)理。如果說還有其他癥狀,那就可以用中醫(yī)中藥的方法進行整體調(diào)理了。再就是如果有胃炎、消化道潰瘍、結(jié)腸炎等器質(zhì)性疾病,還是需要積極治療的。
但是有一部分人確實就是這種瘦人的體質(zhì),父母都這樣,那么這種就可以考慮是不是和遺傳有關系,并沒有其他不適的癥狀,那么這一部分人我認為是不需要調(diào)理的,只是平時注意不要感受濕邪,不著涼就可以了!
脾胃虛弱的人,一般吸收消化功能較差,除了怎么吃都不會胖之外,還常常伴有食欲一般,脘腹脹滿,少氣懶言,四肢倦怠,面色萎黃,消瘦、皮膚容易過敏,易長痘,大便糖稀,月經(jīng)異常、痛經(jīng)等癥狀,此外,有些脾胃虛弱的人往往會出現(xiàn)虛胖、脫發(fā)等癥狀。
為什么脾胃虛弱會有這些癥狀呢?那是因為,在人體五臟六腑之中,“脾主運化,胃主受納”,脾胃的主要功能在于消化吸收飲食水谷所化生的水谷精微,將其轉(zhuǎn)化為氣血輸送到身體其它各臟器之中,此外,脾胃的另一大作用是運化體內(nèi)的水液,避免體內(nèi)生濕生痰,若脾胃不健,運化無力,則面色萎靡,易長斑長痘。
脾開竅于口,《黃帝內(nèi)經(jīng)》中指出:“口唇者,脾之官也”,所以,若脾氣健則食欲旺,口唇紅潤有光澤,脾虛則食欲不佳,脘腹脹滿,易腹瀉或便秘,大便糖稀,舌苔黃膩或白膩,出現(xiàn)胖大舌、齒痕舌或裂痕舌等表現(xiàn)。
脾又主肌肉,若脾失健運,則易四肢倦怠,少氣懶言,睡不夠,睡不醒。
導致脾胃虛弱的原因都有哪些?導致脾胃虛弱的原因有很多,除了先天稟賦不足素體虛弱者外,多由后天因素所致,比如飲食不節(jié)、疲勞過度、思慮太多以及其它疾病等。
在中醫(yī)辯證中,脾胃病主要有脾氣虛、脾陽虛、中氣下陷、脾不統(tǒng)血、寒濕困脾、濕熱蘊脾、胃陰虛、食滯胃脘、胃寒證、胃熱證十種類型。
(1)脾氣虛
若飲食不節(jié),比如過食肥甘厚味;疲勞過度;外感濕邪;思慮太多,如常常郁思怒傷等, 可導致脾運化失職,而脾為后天之本,為氣血生化之源,脾失健運,則氣血生化不足,水濕泛濫,從而表現(xiàn)為納少、脘腹脹滿、便溏、少氣懶言、四肢倦怠、面色萎黃、消瘦、浮腫,舌淡苔白,脈呈緩弱之象。
治療上需健脾益氣。比如“四君子湯”的使用。屬于這類型的人日??梢远嗍骋恍┙∑⒀a氣的東西,如紅棗、薏米、山藥、黃芪等。
(2)脾陽虛
脾陽虛多由脾氣虛發(fā)展而來,因脾氣虛失于調(diào)治,或過食生冷,或者過用寒涼的藥物而損傷脾陽所致。該類型常見表現(xiàn)有手腳冰涼,腹痛喜暖喜按,納少腹脹,便溏,或者浮腫,小便不利,寒濕下注,女性還可表現(xiàn)為帶下清稀量多,男性陰囊潮濕,有舌淡苔白滑,脈沉遲無力之象。
治療需溫中健脾,代表方劑有“理中丸”,常用藥有干姜(溫脾胃)、炙甘草(益氣和中)、人參(補氣)、白術(健脾燥濕)。
(3)中氣下陷
中氣下陷多由脾氣虛以致升清無力所致,脾虛清陽不升,則可致頭暈目眩,脾虛清陽下陷則可致久泄久痢,小便頻繁,脘腹墜脹,胃下垂,面色萎黃,消瘦等。治宜補中益氣升提。代表方劑有“補脾湯”,常用藥有黃芪、人參、當歸、白術、甘草等。
(4)脾不統(tǒng)血
主要由脾氣虛或脾陽虛發(fā)展而來,屬于脾氣不足血失統(tǒng)攝之證,治宜補氣升陽、甘溫補脾、益氣補血,代表方劑有“歸脾湯”。
(5)寒濕困脾
該類型在脾胃虛弱的患者中較為常見,主要為過食肥甘厚味,過食生冷寒涼的食物,或者外感寒濕導致的濕困脾陽,治宜燥濕健脾、滲濕利水溫陽,代表方劑有“二陳湯”。
(6)濕熱蘊脾
該類型在脾胃虛弱的患者中較為常見,主要由于外感濕熱,或過食肥甘厚味,釀成濕熱所致,濕熱蘊結(jié)脾胃,以致運化無力,常見表現(xiàn)有皮膚易出油、易長痘、皮膚暗黃;頭發(fā)易出油、易脫發(fā);口腔則表現(xiàn)為口干口苦口臭、舌苔黃厚、舌質(zhì)發(fā)紅、或齒痕舌等;身體表現(xiàn)有肢體酸困,手腳出汗,體味重,睡不醒,睡不夠;大便不爽干燥,大便黏滯,小便灼熱發(fā)黃,男性可表現(xiàn)為陰囊潮濕,女性可表現(xiàn)為帶下量多色黃。
這些都是濕和熱作用于人體導致的,治宜清利濕熱,代表方劑有“清中湯”。
(7)胃陰虛
胃陰虛多由嗜食辛辣之物以傷陰,或陰精化生不足,或熱病后熱傷津液,或肝火犯胃灼傷胃陰所致,簡單來說,就是在胃的陰陽平衡中,胃陰不足了。
常見表現(xiàn)有胃脘隱隱灼痛,饑餓但不想吃東西,干嘔呃逆,口燥咽干,便秘,尿短赤,舌紅少津。治宜養(yǎng)陰和胃,代表方劑有“清中湯”。
(8)食滯胃脘
多因暴飲暴食,常吃不易消化的食物,或者脾胃虛弱,運化不力所致,主要表現(xiàn)有脘腹脹痛,拒按,噯腐吞酸,厭食,或嘔吐,吐后胃腹脹感會有所減少。治宜消食導滯,代表方劑有“保和丸”。
(9)胃寒證
多由過食生冷寒涼,或外感寒邪,導致寒客胃脘所致,主要表現(xiàn)有胃脘冷痛,痛勢急劇,得熱痛減,嘔惡,吐后痛減;實寒證患者還會有面白肢冷,口淡不渴,或泛吐清水的表現(xiàn)。治宜溫胃散寒,代表方劑有“良附丸”。
(10)胃熱證
多由經(jīng)常吃辛辣肥厚之物,以致化熱生火,或者情志不遂,氣郁化火,或熱邪犯胃所致,主要表現(xiàn)有胃脘熱痛,拒按,口臭,牙齦腫痛,口渴喜冷飲,便秘尿赤,舌紅苔黃等,治宜清瀉胃火,代表方劑有“竹葉石膏湯”。
日常該如何調(diào)理脾胃?除了以上的辯證治療調(diào)理外,日常還應注意飲食和情志的調(diào)節(jié)。
飲食上,少食肥甘厚味及生冷之物,以免內(nèi)生濕邪。如果脾胃虛寒的人,平時可以多食一些辛溫的食物。脾胃虛弱,則可以多食紅棗、山藥、扁豆、芡實、蓮子肉等健脾益氣的東西。如胃熱素盛的人,則應少食熱性的食物。
脾主思,思慮太過則傷脾,所以精神調(diào)理上,避免憂思惱怒、恐懼緊張等不良情志,保持情志舒暢。
日常生活中注意避免外邪入侵,比如冬天注意保暖,保持室內(nèi)干爽,避免長期居住在潮濕環(huán)境中。
總的來說,脾胃調(diào)理,七分靠護理,三分靠治療,日常的調(diào)理很重要,凡脾胃不好,均應慎吃肥甘、生冷、不易消化的食物,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規(guī)律和生活方式,多運動,如需服藥調(diào)理,應在醫(yī)生指導下用藥。
-
武漢-嚴**
回復中醫(yī)說脾胃為先天之本,小兒時期脾虛證是比較常見的。那么脾虛有哪些變現(xiàn)呢?
寶寶出現(xiàn)食欲減退,大便不成型、次數(shù)增多或者便秘,面色黃,體型消瘦,肢倦乏力、腹脹等。
脾虛又分脾陽虛、脾胃陰虛、脾氣下陷。脾陽虛主要指胃寒、四肢不溫、消化不良等;脾胃陰虛主要指大便干結(jié)、喜冷飲等;脾氣下陷主要以脫肛或內(nèi)臟下垂為主。
脾虛的寶寶主要吃健脾胃的食品:
比如:山藥、雞肉、牛肉、胡蘿卜、粳米、薏米、熟藕、紅棗、馬鈴薯、雞肉、香菇等。
性寒涼的、味厚滋膩、利氣消積等食品應該少食用:
比如:苦瓜、黃瓜、茄子、空心菜、香蕉、梨、西瓜、鴨肉、蘿卜、香菜等。
那么我們應該如何通過食療來改善呢?
對于消化不良伴有脾虛的娃, 可以食小米紅棗粥,將小米洗干凈,小火炒至略黃后,加水及紅棗大火燒開后小火煮成粥食用。同樣蓮子山藥粥也可,蓮子去皮及芯后,加山藥、粳米及水煮成粥食用。
對于脾胃陰虛型的寶寶,可以煮淮山玉竹瘦肉湯,可隔天飲食。也可以煮烏梅麥冬茶,將烏梅去核切成丁后,加入麥冬、冰糖煮熟??梢造野仔g瘦肉湯,1周2次,以健脾養(yǎng)胃。
對于飲食應該均衡,葷素、粗細搭配。搭配不當反而會影響寶寶的食欲。不僅要吃肉、乳、蛋、豆還要吃蔬菜水果、五谷雜糧。有些水果不宜食入過多,梨吃多了傷脾胃、橘子、芒果、荔枝吃多了上火、柿子吃多了大便不調(diào)。
脾胃對于寶寶來說很關鍵,孩子老生病,脾胃調(diào)理是關鍵。
氣候多變的時候,孩子反復生病,一些家長很著急,認為孩子體質(zhì)弱,給孩子過多的補了,其實有時候反而是因為給孩子吃太多了,導致脾胃失調(diào)。中醫(yī)說“脾土生肺金”,作為基礎的脾出了問題,那么肺也跟著受影響了。
生活中,應該根據(jù)孩子的實際情況,給予孩子適量的營養(yǎng)就夠了,不用總是過多的給孩子燕窩、蟲草等營養(yǎng)品,超過脾胃負荷,脾胃的收納/運化功能受到損傷,就得不償失了。
平時家長看到孩子便秘、口氣重,就認為是上火,給孩子過多的清熱、涼茶,這也是傷脾胃的。應該給孩子多喝水、健脾理氣為主,可用健胃消食片、保濟丸幫助消化。
另外盡量不要夜間加餐,生病的時候也應該吃好消化的食物,而不是過分的補,比如:蟲草花、龍眼肉、白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