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回答

望月砂
2023-07-20 10:27:21
目前沒有對(duì)于治療疝氣具有明顯效果的中草藥,疝氣是屬于外科性疾病,通常需要手術(shù)治療的方法才能達(dá)到一定的治療效果,使用草藥目前來說并不要對(duì)疝氣造成明顯的功效。
最新回答共有5條回答
-
太原`趙**
回復(fù)
-
艾江
回復(fù)慈竹:藥材基源為禾本科植物慈竹。
一、典籍摘要
1、《中藥大辭典》:“慈竹根下乳?!?/p>
“慈竹花治癆傷吐血?!?/p>
“慈竹茹味甘,性微寒,無(wú)毒。入肺、胃、肝等經(jīng)。清熱涼血,除煩止嘔。治胃熱嘔逆,上焦煩熱,吐衄,崩中及胎動(dòng)不安。”
2、《中華本草》:“慈竹根下乳。主乳汁不通?!?/p>
“慈竹花止血。主癆傷吐血?!?/p>
“慈竹茹甘;微寒。除煩止嘔;清熱涼血。主胃熱嘔逆;上焦煩熱;吐血;衄血;崩漏;胎動(dòng)不安。”
“慈竹筍主脫肛;疝氣;瘡瘍?!?/p>
“慈竹籜止血;解毒。主吐血;惡瘡;犬咬傷。”
“慈竹葉甘;苦;微寒。清心利尿;除煩止渴。主熱病煩渴;小便短赤;口舌生瘡?!?/p>
3、《分類草藥性》:“慈竹筍燒灰研細(xì),搽小兒肥瘡?!?/p>
4、《重慶草藥》:“慈竹筍調(diào)氣,治脫肛,疝氣?!?/p>
“慈竹葉心代茶飲,解煩熱,止煩渴,對(duì)腸胃燥結(jié)、熱瀉、墜脹、小便黃痛等癥初起有效?!?/p>
5、《本草綱目》:“慈竹籜治小兒頭身惡瘡,燒散和油涂之,或入輕粉少許。”
6、《民間常用草藥匯編》:“慈竹籜治吐血?!?/p>
“慈竹葉清心熱,治頭昏?!?/p>
7、《四川中藥志》:“慈竹籜治犬(咬)傷?!?/p>
8、《草木便方》:“慈竹葉治熱淋、尿血?!?/p>
二、現(xiàn)代研究
無(wú)
慈竹氣筍:藥材基源為為禾本科植物慈竹受病害之嫩苗。
一、典籍摘要
1、《中藥大辭典》:“慈竹氣筍清熱,解毒,止血。治消渴,小便熱痛,脫肛,小兒頭身熱瘡,刀傷?!?/p>
2、《草木便方》:“慈竹氣筍煅搽腎風(fēng)癢,小兒頭身惡瘡?!?/p>
3、《民間常用草藥匯編》:“慈竹氣筍清熱解毒,收脫肛?!?/p>
4、《四川中藥志》:“慈竹氣筍治消渴,小便熱赤作痛?!?/p>
5、《重慶草藥》:“慈竹氣筍燒灰研細(xì)敷刀傷,可以止血生肌?!?/p>
6、《中華本草》:慈竹氣筍寒;苦;甘。清熱止渴;解毒;止血。主消渴;小便熱痛;脫肛;小兒頭身熱瘡;刀傷出血。
二、現(xiàn)代研究
無(wú)
-
廣東熊**
回復(fù)這是土圞兒
別名地栗子,土子、土蛋,野涼薯、羅漢參、九連珠、土涼薯、土雞蛋
甘微苦,平。清熱解毒,理氣散結(jié)。治感冒咳嗽,百日咳,咽喉腫痛,疝氣,癰腫,瘰疬。治疝氣:土圞兒一兩,小茴香二錢。煎水服。(《貴州民間藥物》)
-
就是那個(gè)人
回復(fù)疝氣的病例
【病例驗(yàn)證】楊某,男,29 歲。辜丸腫痛,伴夢(mèng)遺1周,前來就診。證見顴紅唇赤,潮熱盜汗,腰脊酸痛,每遇勞累陰囊墜痛,舌質(zhì)紅,脈細(xì)數(shù)。辨證為陰虛火動(dòng),水不涵木。治宜滋水涵木,潤(rùn)燥消炎。用本方去肉桂加生地、山萸肉各15克,白芍10克,黃柏、知母、牛膝各8克,桅子、川楝子、丹皮、地骨皮各10克,溫水煎。服5劑,小腹仍有脹痛,照上方加木香、元胡各10克,服7劑痊愈。
【病例驗(yàn)證】劉某,男,18 歲。素患疝氣,過勞則發(fā),脹痛甚則肢厥而冷汗出,且睪丸脹痛,某醫(yī)院診為?腹股溝斜疝?,久治無(wú)效。經(jīng)診:少腹結(jié)滯不舒,陰囊腫脹墜痛,脘脅不適,食欲不振,舌淡苔薄,脈弦。此因素體虛弱,過勞耗損中氣,氣虛下陷,寒濕內(nèi)生,凝滯肝經(jīng),致少腹、睪丸墜脹痛而成疝氣。法宜疏肝理氣,散寒止痛。按此方服藥6 劑,諸癥消失而愈,追訪10年,未見復(fù)發(fā)。
治療疝氣的中醫(yī)偏方1.當(dāng)歸茯苓湯治疝氣
【功能主治】溫經(jīng)散寒,清熱利濕,活血益氣,補(bǔ)腎益肝。主治疝氣。
【偏方組成】當(dāng)歸、茯苓、枸杞各15克,肉桂、烏藥、小茴香各10克,海沉香5克。
【用法用量】每日1劑,水煎服。7日為1療程。
2.檳榔佛手湯治疝氣
【功能主治】疏肝理氣,散寒止痛。主治疝氣。
【偏方組成】檳榔、佛手各18克,吳茱萸、香附、荔枝核、黃芪各15克,小茴香、橘核各12克,干姜10克,肉桂、甘草各6克。
【用法用量】每日1劑,水煎服。
3.檳榔佛手湯治疝氣
【功能主治】疏肝理氣,散寒止痛。主治疝氣。
【偏方組成】檳榔、佛手各18克,吳茱萸、香附、荔枝核、黃芪各15克,小茴香、橘核各12克,干姜10克,肉桂、甘草各6克。
【用法用量】每日1劑,水煎服。
【病例驗(yàn)證】劉某,男,18 歲。素患疝氣,過勞則發(fā),脹痛甚則肢厥而冷汗出,且睪丸脹痛,某醫(yī)院診為?腹股溝斜疝?,久治無(wú)效。經(jīng)診:少腹結(jié)滯不舒,陰囊腫脹墜痛,脘脅不適,食欲不振,舌淡苔薄,脈弦。此因素體虛弱,過勞耗損中氣,氣虛下陷,寒濕內(nèi)生,凝滯肝經(jīng),致少腹、睪丸墜脹痛而成疝氣。法宜疏肝理氣,散寒止痛。按此方服藥6 劑,諸癥消失而愈,追訪10年,未見復(fù)發(fā)。
4.茯苓白術(shù)桂枝湯治小兒疝氣
【功能主治】溫經(jīng)通脈,燥濕健脾。主治小兒疝氣。
【偏方組成】茯苓、白術(shù)、臺(tái)烏藥各9克,桂枝6克,炙甘草3克。
【用法用量】每日1劑,水煎服。
【加減】伴咳嗽者,加桔梗、川貝母各6克;疝痛甚者,加木香、元胡各6克;體質(zhì)虛者,加黃芪、當(dāng)歸各6克。
【病例驗(yàn)證】治療小兒疝氣病32例,服藥4~40劑,痊愈20例,好轉(zhuǎn)8例,總有效率為86.1%。
其它治疝氣的藥方
1方
[藥物] 紫蘇30克,艾20克,防風(fēng)15克。
[制法] 上藥煎滾。
[用法] 放腳盆內(nèi),先熏四面護(hù)緊,挨溫洗之,重者兩次根除。用于小腸氣、腎囊堅(jiān)硬,小便不通者。
[出處] 《良方集腋》。
2方
[藥物] 花椒30克,大蔥7個(gè),全瓜蔞1個(gè),陳醋250毫升。
[制法] 將上藥和勻,白布包好加水煎熬。
[用法] 熏洗患處,每天1次。用于疝氣偏墜。
[出處] 《中醫(yī)外治法奇方妙藥》。
3方
[藥物] 苦椿樹葉250克。
[制法] 煮滾放壇內(nèi)。
[用法] 先熏后洗,每日數(shù)次,甚效,用于治療疝氣偏墜。
[出處] 《外治壽世方》。
4方
[藥物] 鮮生姜汁1小杯。
[制法] 先用熱水洗澡,待全身汗出時(shí)再將陰囊泡浸于杯中的生姜汁中,10多分鐘后陰囊縮小如常。用于小腸疝氣。
[出處] 《中醫(yī)外治奇方妙藥》。
5方
[藥物] 昌蒲適量。
[制法] 煎水。
[用法] 水洗思處。用于治療小兒疝氣,偏墜,陰部濕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