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回答

蒼耳子
2023-07-20 14:35:34
一般情況下中藥是可以調理坐骨神經痛的,具體藥物需要根據病情癥狀來判斷,平時還可以用針灸治療,在治療期間可以多吃一些肉蛋奶等營養(yǎng)膏,可以緩解坐骨神經痛的癥狀。
最新回答共有5條回答
-
xuzhujun728
回復坐骨神經痛是指坐骨神經病變,沿坐骨神經通路即腰、臀部、大腿后、小腿后外側和足外側發(fā)生的疼痛癥狀群。坐骨神經是支配下肢的主要神經干。坐骨神經痛又屬于腰腿痛的范疇,有部分是由腰椎突出壓迫坐骨神經所致。坐骨神經痛患者首先要注意改變生活方式,平時應多做康復鍛煉;日常生活中應臥硬板床,取平臥位,保持脊柱的穩(wěn)定,減少椎間盤承受的壓力。
坐骨神經痛的中醫(yī)治療方法
1、按摩:病人俯臥,施術者用手掌按揉其腰骶部、臀部、下肢后側數(shù)次,再用拇指沿坐骨神經的行走路線做撥筋法數(shù)次。最后讓病人仰臥,下肢屈曲做髖關節(jié)上下?lián)u動數(shù)次。
2、中藥:坐骨順古安玉貼,可以祛風散寒、解痙通絡,活血化淤為目的。因此使用外用中藥是最佳的選擇。
3、刮痧:繼發(fā)性坐骨神經痛,刮拭患側腰夾脊、環(huán)跳、殷門、委中、承山等穴3~5分鐘;原發(fā)性坐骨神經痛則不刮腰夾脊,從患側環(huán)跳穴刮拭至昆侖穴,重手法3~5分鐘。
4、拔罐:取腎俞、大腸俞、環(huán)跳、承扶,殷門、委中、陽陵泉、志室、涌泉穴,每次選3~5穴,留罐10分鐘左右,每日或隔日一次。
5、刺血:取腰俞、委中、懸鐘、殷門、委陽、陽交、環(huán)跳、正墟;下肢痛取承扶、殷門、委中、委陽、陽交、懸鐘、跗陽、丘墟、昆侖穴,常規(guī)針刺放血。
6、針刺:較適于慢性期的患者??扇∧I俞、八髂穴、承扶、足三里、委中、陽陵泉、昆侖、懸鐘、阿是穴等。
7、鍛煉:加強鍛煉,經常做保健操,矯正不良姿勢。鍛煉最好在晨起和長期時間低頭工作后進行,動作要輕柔,前后左右都要活動到。
-
武漢-嚴**
回復坐骨神經痛的中醫(yī)治療,可以采取中醫(yī)中藥、按摩、小針刀、藥浴、熏蒸等中醫(yī)特色療法進行治療。坐骨神經痛除了少數(shù)外傷引起的肌肉粘連、卡壓以外,多因為椎間盤突出壓迫神經根引起。在中醫(yī)看,疼痛有三種原因:1、先天不足,因為先天的勞損、年齡增加和先天骨質不足、腎氣不足引起腰椎病變。2、外傷、外邪的入侵,比如寒濕邪氣和坐骨神經痛以及腰椎的病變有關系、中醫(yī)的治療藥物主要是針對坐骨神經痛的原因,可以采取活血化瘀、補中益氣的藥物,比如用六味地黃丸、六味地黃湯等改善腎氣。用補骨的骨碎補、補骨脂等強筋壯骨,還可以用藥物、藥浴和熏蒸的療法,比如用中醫(yī)的伸筋草、透骨草等進行藥浴,還可以請有經驗的醫(yī)師進行手法針灸等,可以緩解疼痛,解除肌肉疲勞,治療坐骨神經疼痛。
-
北京-梁**
回復發(fā)生本病應上醫(yī)院就診以明確病因,積極治療使神經受到壓迫或刺激的原發(fā)疾?。ㄈ缪甸g盤突出)。對癥治療可選用解熱鎮(zhèn)痛藥,如布洛芬、雙氯酚酸等。輔助治療
疼痛發(fā)作時,可用冰敷患處30-60分鐘,每天數(shù)次,連續(xù)二至三天,然后以同樣的間隔用熱水袋敷患處,也可服用消炎痛等非處方止痛藥。每日睡前用熱毛巾或布包的熱鹽熱敷腰部或臀部,溫度不可太高,以舒適為宜。飲食調養(yǎng)
可常吃以下食物:
1、川斷25克,杜促30克,與1條豬尾共煮,調味服用。2、桑寄生15克與1個雞蛋,煲熟服用。3、老桑枝6克,與500克重的雌雞共燉,飲湯食用。注意事項
硬板床休息,可堅持做床上體操。要勞逸結合,生活規(guī)律化,適當參加各種體育活動。運動后要注意保護腰部和患肢,內衣汗?jié)窈笠皶r換洗,防止潮濕的衣服在身上被焐干,出汗后也不宜立即洗澡,待落汗后再洗,以防受涼、受風。在急性疼痛期,不要拾起超過10磅(1磅=0.9072市斤)的重物和不要用腿、臂和背部用力上舉重物,可推但不要拉重物。為了避免牽拉坐骨神經,以減輕疼痛,患者常有一些特殊的減痛姿勢,如睡時喜向健康一側睡,病側下肢的髖膝部微屈。坐下時以健康側的臀部著力。站立時身體重心移在健康側,彎腰拾物時,患肢膝部屈曲,時間一久便造成脊柱側彎,大都彎向病變一側。對繼發(fā)性坐骨神經痛,首先必須查明病因,有否結核、外傷、腫瘤等病史,并去醫(yī)院,全面地進行全身檢查,婦女應作婦科檢查。
-
艾江
回復坐骨神經痛是指坐骨神經病變,沿坐骨神經通路即腰、臀部、大腿后、小腿后外側和足外側發(fā)生的疼痛癥狀群。下面我準備了治坐骨神經痛的中藥方,希望對您有幫助!
治坐骨神經痛的中藥方1.拳頭大小的石英數(shù)塊(以紅色的為佳),放爐火中燒紅,投入裝有熱水的盆中,用產生的熱氣熏患處。熱氣不足時再投進幾塊燒紅的石英石。每次半小時,然后用該水洗患處。石英石可反復使用。一般三五次見效。
2.制乳否12 克,制沒藥12克,當歸20克,川芎15克,丹參30克,玄胡15克,杜仲15 克,川斷15克,雞血藤30克,獨活12克,威靈仙15克,川牛膝15克,地龍15克,甘草10克。每日1劑,水煎兩遍混勻,早晚分服。
3.鱉甲粉50克,放茶杯中,倒入半杯開水,調成糊狀,加入適量白糖,趁熱喝下。接著用一暖瓶開水沖泡花茶50克,連續(xù)喝下,上炕蓋被子發(fā)汗,一般1次即愈,也有少數(shù)不見效者。
4.生杭芍50克,木瓜30克,生甘草25克,威靈仙、白芷、川牛膝各15克,元胡、獨活各10克,細辛3克。水煎,加熱黃酒50毫升攪勻,分先人成3等份,每5小時服溫熱的藥液1份。此方也可治療腰椎間盤突出。
5.川烏、草烏、玄參、牛膝各9克,白糖125克,白酒(高度為好)500毫升。將4味藥與白糖投入酒中,浸泡一星期。每日晚飯后飲1小盅。
6.桑寄生、全蟲各15克,川牛膝、川斷、五味子、伸筋草各30克,水煎至1碗藥液,待涼后倒入白酒500毫升,早晚服用,每次50毫升。
7.黃芪、桑寄生、川斷各30克,當歸、木瓜、牛膝各15克,澤瀉、制川烏、制草烏、甘草各10克。水煎服。另外可加乳香、沒藥各10克。重癥者10-15劑可愈。
8.蜈蚣、乳香、沒藥、赤芍各6克,全蝎、僵蠶各5克,穿山甲、當歸各9克,麻黃、大黃、芒硝各3克,黃酒500毫升。以酒煎藥,取汁,早飯前、晚睡前2次分服。(隨癥加減:腰痛加杜仲、狗脊;膝關節(jié)以下痛加牛膝。一般情況下7-12劑可痊愈。)
9.炙馬前子3克,補骨脂、甘草各10克。共研細末,分成10包,每服1包,日服2次。
10.附子、川芎、炒杜仲各9克,川牛膝13克,桂枝15克,豨薟草31克,細辛1.5克。水煎服,每日2次。
11.側柏葉500克,老鸛草30克,五香茶100克。加水1000毫升濃煎至400毫升,再加黃酒500毫升,熬成膏狀,3次分服。第一二次出汗。
12.狼毒、雞血藤、青風藤、追地風、天麻、川烏頭、草烏頭、細辛、穿山甲各10克,牛膝15克。共搗為粗末,用65度白酒浸泡4晝夜,將酒濾出后,每次飲5毫升,每日2次,飯后服。痛甚者可日服3次。
13.穿山龍30克,威靈仙、花椒根各15克,鉤藤、五加皮根各20克,3-5年的母雞1只。共放入2000毫升水中燉,取其湯分3-5次服。每周服1劑,一般連服3-5劑即可見效。
坐骨神經痛保守治療方法1、臥床休息:特別是椎間盤突出早期臥硬床休息3-4周,有的患者癥狀自行緩解。
2、理療:急性期可用超短波療法,紅斑量紫外線照射等治療。慢性期可用短波療法直流電碘離子導入。
坐骨神經痛的鍛練方法一、左右擺腿。站立位,可雙手扶墻,輪流向左右方向擺腿,擺動時足部不觸地面。
二、交替直腿上抬運動。仰臥位,輪流將在、右腿伸直后抬起,經常鍛煉可逐漸提高抬舉角度。
三、正坐舉腿。坐位,兩腿緊靠或夾上一本厚書,直膝,腳跟著地,手握凳邊,抬腿過臍,隨即放下。開始時患腿未必抬得很高,堅持鍛煉后患腿的抬高程度會逐漸增加。
四、平坐推腿。坐位,足跟著地,足尖蹺起,兩手平放大腿上,隨即向前彎腰,兩手同時推向足部。初練時兩手很難推到足部,堅持一段時間會收到良好的效果。
五、踏自行車運動。仰臥位,兩下肢像騎車般輪番踩踏,踩踏幅度可逐漸增加。
六、蹲跳。雙手扶凳,左腿屈膝下蹲,右腿盡量向右側伸直,如此左右交替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