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回答

半楓荷
2023-07-20 15:57:43
您好!從您描述的情況來看,從中醫(yī)的角度來說,紫蘇這個藥物主要是有發(fā)散風(fēng)寒,解魚蟹毒的作用。如果用來治療疝氣這個疾病的話,可以配合荔枝核,柴胡來進行綜合治療,當(dāng)然還可以結(jié)合溫針灸來進行治療。
最新回答共有5條回答
-
寧吉兒
回復(fù)今天給各位分享紫蘇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的知識,其中也會對紫蘇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蘇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xiàn)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收藏本站,現(xiàn)在開始吧!
本文目錄一覽:1、紫蘇的功效與作用及注意事項2、紫蘇的功效與作用禁忌紫蘇子功效的介紹3、紫蘇子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你不能不知道紫蘇的功效與作用及注意事項紫蘇氣味芬芳,所以很多人在烹飪的時候都會加一點紫蘇,可是人們對于紫蘇的功效與作用卻知之甚少從而有所忽略,那么,下面我們一起了解下紫蘇的功效與作用吧。
紫蘇的功效與作用
1、紫蘇具有行氣寬中,和胃止嘔功效,可以緩解脾胃氣滯,胸悶,嘔吐的癥狀。
偏寒者,每與藿香同用;偏熱者,可與黃連同用。
偏氣滯痰結(jié)者,常與半夏、厚樸同用。
又用于妊娠嘔吐,胸腹?jié)M悶,常與陳皮、砂仁配伍,以加強其止嘔、安胎的效果。
用于進食魚蟹而引起的腹痛、吐瀉,單用或配生姜,白芷煎服。
2、由于紫蘇具有發(fā)汗和松弛的效果,當(dāng)患上風(fēng)寒感冒、咳嗽、疼痛時,喝上一杯暖乎乎的紫蘇茶能有效緩解癥狀;當(dāng)感到有壓力、身心疲憊時,沖泡一杯紫蘇茶,它特殊的香味能讓人輕松、鎮(zhèn)靜。
這種特殊的香味其實來源于紫蘇醛,它與紫蘇油都有補充血液營養(yǎng)、提高血糖含量的作用,可以減輕貧血,讓身體恢復(fù)活力。
3、此外,紫蘇還能減輕胸腹脹滿的癥狀,亦能治療牙周炎、抑制花粉過敏癥。
4、紫蘇可以用于感冒風(fēng)寒,發(fā)熱惡寒,頭痛鼻塞,兼見咳嗽或胸悶不舒者。
5、紫蘇具有解表散寒,行氣和胃的作用,可以用于風(fēng)寒感冒、咳嗽嘔惡、妊娠嘔吐、魚蟹中毒。
紫蘇的食用注意事項
紫蘇與鯽魚一起食用后容易生毒瘡,要慎服。
紫蘇和大閘蟹一起食用容易引起腹痛,需慎服。
紫蘇茶里含有大量草酸,草酸在人體內(nèi)遇上鈣和鋅便生成草酸鈣和草酸鋅,在人體沉積過多會損傷人體的神經(jīng)、消化系統(tǒng)和造血功能,所以紫蘇茶不宜過多長期飲用,容易上火又氣虛體弱者也不宜飲用。
孕婦可以吃紫蘇,解毒安胎、減輕貧血,但要注意不可過量。
此外,在選購紫蘇的時候,盡可能挑選色紫、葉大不碎、沒有枝梗、香氣濃郁的,放在陰涼干燥處,密封保存,以防香氣散失。
如果你選擇把紫蘇曬干做四紫蘇茶,那么,可以曬干再用保鮮袋裝好,或洗凈晾干報紙包裹放冰箱,又或是或洗干凈后在太陽下曬干,然后放些鹽拌勻,保存在通風(fēng)的地方。
這樣儲存的紫蘇可以保存很長一段時間,在紫蘇時節(jié)已經(jīng)過去的時候,也可以隨時拿出來食用,十分的方便。
紫蘇的食用方法
1、紫蘇炒田螺
材料:田螺、紫蘇葉、沙茶醬、蒜蓉、豆豉、精鹽。
制法:放油燒開,把蒜蓉、紫蘇葉、沙茶醬、豆豉等倒入鍋中,爆香。
加入田螺不停地炒,放適量滾水,用精鹽調(diào)味,炒至熟透。
勾芡并澆上熟油即可。
特點:防治感冒。
2、紫蘇泡菜
材料:30片鮮的青紫蘇葉,泡菜、辣椒粉、蒜泥、鹽和糖適量。
制法:把泡菜及所有調(diào)料置于盤中,把紫蘇交叉放在泡菜上;然后在葉子上面再蓋一層泡菜及調(diào)料;腌一夜,味道就進去了。
特點:這是一道可口的佐餐小菜,適于冬季經(jīng)常體寒、食欲不振的人。
泡菜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還含有能補充體力的營養(yǎng)物質(zhì),緩解疲勞的效果不錯。
3、紫蘇生姜紅棗茶
需要準(zhǔn)備原料
鮮紫蘇葉10克,生姜3塊,紅棗15克,先將紅棗放在清水里洗凈,然后去掉棗核,再把姜切成片。
制作方法
第一步:將鮮紫蘇葉切成絲、姜片、紅棗一起放入盛有溫水的砂鍋里用大火煮,鍋開以后改用文火燉30分鐘。
第二步:30分鐘之后,要將紫蘇葉、紅棗和姜片都撈出來,然后再把棗挑出來放回鍋里繼續(xù)用文火煮15分鐘,15分種之后,湯就做好了。
主要功用
具有暖胃散寒,助消化行氣的作用。
猜你喜歡:
1.如何種植紫蘇
2.紫蘇葉的食用方法
3.艾葉和紫蘇葉有哪些區(qū)別
4.孕婦吃紫蘇有什么好處食用禁忌
5.紫蘇葉煮水的功效作用與方法
紫蘇的功效與作用禁忌紫蘇子功效的介紹1、紫蘇的功效與作用有:(1)解表散寒功效:主要用于治療外感風(fēng)寒所致感冒、咳嗽、頭痛等癥狀,但氣虛者最好不要服用。
(2)健脾益胃功效:臨床上可用于治療脾胃氣滯、惡心嘔吐、胸悶等癥狀,常與藿香配合使用。
(3)行氣安胎功效:可用于胎動不安等癥狀。
常與砂仁、陳皮等配合使用。
2、紫蘇的禁忌有:(1)溫病、氣弱表虛者不可使用紫蘇。
(2)有陰虛、發(fā)寒熱、惡寒等癥狀的患者也不可使用。
(3)不可長期使用。
紫蘇子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你不能不知道1、中藥紫蘇子,別名蘇子、黑蘇子等。
本品為唇形科植物紫蘇的干燥成熟果實。
秋季果實成熟時采收,除去雜質(zhì),曬干。
壓碎有香氣,味微辛。
2、降氣消痰,平喘,潤腸。
用于痰壅氣逆,咳嗽氣喘,腸燥便秘。
解表散寒,行氣和胃。
用于風(fēng)寒感冒,咳嗽氣喘,妊娠嘔吐,胎動不安。
又可解魚蟹中毒。
3、紫蘇全株均有很高的營養(yǎng)價值,它具有低糖、高纖維、高胡蘿小時素、高礦質(zhì)元素等。
4、禁忌:《本草逢原》:性主疏泄,氣虛久嗽、陰虛喘逆、脾虛便滑者皆不可用。
紫蘇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的介紹就聊到這里吧,感謝你花時間閱讀本站內(nèi)容,更多關(guān)于紫蘇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蘇、紫蘇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的信息別忘了在本站進行查找喔。
-
根河-李**
回復(fù)疝氣的病例
【病例驗證】楊某,男,29 歲。辜丸腫痛,伴夢遺1周,前來就診。證見顴紅唇赤,潮熱盜汗,腰脊酸痛,每遇勞累陰囊墜痛,舌質(zhì)紅,脈細數(shù)。辨證為陰虛火動,水不涵木。治宜滋水涵木,潤燥消炎。用本方去肉桂加生地、山萸肉各15克,白芍10克,黃柏、知母、牛膝各8克,桅子、川楝子、丹皮、地骨皮各10克,溫水煎。服5劑,小腹仍有脹痛,照上方加木香、元胡各10克,服7劑痊愈。
【病例驗證】劉某,男,18 歲。素患疝氣,過勞則發(fā),脹痛甚則肢厥而冷汗出,且睪丸脹痛,某醫(yī)院診為?腹股溝斜疝?,久治無效。經(jīng)診:少腹結(jié)滯不舒,陰囊腫脹墜痛,脘脅不適,食欲不振,舌淡苔薄,脈弦。此因素體虛弱,過勞耗損中氣,氣虛下陷,寒濕內(nèi)生,凝滯肝經(jīng),致少腹、睪丸墜脹痛而成疝氣。法宜疏肝理氣,散寒止痛。按此方服藥6 劑,諸癥消失而愈,追訪10年,未見復(fù)發(fā)。
治療疝氣的中醫(yī)偏方1.當(dāng)歸茯苓湯治疝氣
【功能主治】溫經(jīng)散寒,清熱利濕,活血益氣,補腎益肝。主治疝氣。
【偏方組成】當(dāng)歸、茯苓、枸杞各15克,肉桂、烏藥、小茴香各10克,海沉香5克。
【用法用量】每日1劑,水煎服。7日為1療程。
2.檳榔佛手湯治疝氣
【功能主治】疏肝理氣,散寒止痛。主治疝氣。
【偏方組成】檳榔、佛手各18克,吳茱萸、香附、荔枝核、黃芪各15克,小茴香、橘核各12克,干姜10克,肉桂、甘草各6克。
【用法用量】每日1劑,水煎服。
3.檳榔佛手湯治疝氣
【功能主治】疏肝理氣,散寒止痛。主治疝氣。
【偏方組成】檳榔、佛手各18克,吳茱萸、香附、荔枝核、黃芪各15克,小茴香、橘核各12克,干姜10克,肉桂、甘草各6克。
【用法用量】每日1劑,水煎服。
【病例驗證】劉某,男,18 歲。素患疝氣,過勞則發(fā),脹痛甚則肢厥而冷汗出,且睪丸脹痛,某醫(yī)院診為?腹股溝斜疝?,久治無效。經(jīng)診:少腹結(jié)滯不舒,陰囊腫脹墜痛,脘脅不適,食欲不振,舌淡苔薄,脈弦。此因素體虛弱,過勞耗損中氣,氣虛下陷,寒濕內(nèi)生,凝滯肝經(jīng),致少腹、睪丸墜脹痛而成疝氣。法宜疏肝理氣,散寒止痛。按此方服藥6 劑,諸癥消失而愈,追訪10年,未見復(fù)發(fā)。
4.茯苓白術(shù)桂枝湯治小兒疝氣
【功能主治】溫經(jīng)通脈,燥濕健脾。主治小兒疝氣。
【偏方組成】茯苓、白術(shù)、臺烏藥各9克,桂枝6克,炙甘草3克。
【用法用量】每日1劑,水煎服。
【加減】伴咳嗽者,加桔梗、川貝母各6克;疝痛甚者,加木香、元胡各6克;體質(zhì)虛者,加黃芪、當(dāng)歸各6克。
【病例驗證】治療小兒疝氣病32例,服藥4~40劑,痊愈20例,好轉(zhuǎn)8例,總有效率為86.1%。
其它治疝氣的藥方
1方
[藥物] 紫蘇30克,艾20克,防風(fēng)15克。
[制法] 上藥煎滾。
[用法] 放腳盆內(nèi),先熏四面護緊,挨溫洗之,重者兩次根除。用于小腸氣、腎囊堅硬,小便不通者。
[出處] 《良方集腋》。
2方
[藥物] 花椒30克,大蔥7個,全瓜蔞1個,陳醋250毫升。
[制法] 將上藥和勻,白布包好加水煎熬。
[用法] 熏洗患處,每天1次。用于疝氣偏墜。
[出處] 《中醫(yī)外治法奇方妙藥》。
3方
[藥物] 苦椿樹葉250克。
[制法] 煮滾放壇內(nèi)。
[用法] 先熏后洗,每日數(shù)次,甚效,用于治療疝氣偏墜。
[出處] 《外治壽世方》。
4方
[藥物] 鮮生姜汁1小杯。
[制法] 先用熱水洗澡,待全身汗出時再將陰囊泡浸于杯中的生姜汁中,10多分鐘后陰囊縮小如常。用于小腸疝氣。
[出處] 《中醫(yī)外治奇方妙藥》。
5方
[藥物] 昌蒲適量。
[制法] 煎水。
[用法] 水洗思處。用于治療小兒疝氣,偏墜,陰部濕瘡。
-
北京-梁**
回復(fù)注意:以下偏方轉(zhuǎn)自網(wǎng)上,其真實有較性沒有經(jīng)過任何驗證,僅供網(wǎng)友參考。有病最好還是要去正規(guī)的醫(yī)院治療。1.瓜瓤治疝氣 到中藥店買絲瓜瓤2根,剪成數(shù)段, 每次用幾段放在藥鍋中煎熬半小時,每日當(dāng)水飲用(不加任何東西),兩周后即可治愈。以后曾有幾個小孩照方治療都除了根,大人病情較頑固,治療時間要長些。
2.西紅柿治疝氣
聽鄰 居介紹:生吃西紅柿治疝氣。生吃了一星期的西紅柿,每天吃兩斤,未吃任何藥,也未做手術(shù)治療,疝氣就治好了,后來一直未再犯病。
3.荔枝冰糖治小兒疝氣 其法是:每天用干荔枝(鮮荔枝也行)5至6個去 殼用水煮20分鐘,加冰糖(小粒的5至6塊)再煮10分鐘( 可以連煮3 次)。每天當(dāng)水飲用,3至4個月后可治愈。 4.牡蠣粉治疝氣 用牡蠣粉調(diào)成糊涂在陰囊上,一天涂一次到好為止。5.烤麻雀治疝氣 將捕來的麻雀去毛開膛。將買來的干茴香子放入膛里,
把麻雀用紙包好放在火上烤酥,然后把烤酥的麻雀弄成末放上黃酒和黑糖服下,
連吃5-6只。
食療偏方:
驗方自療法(1)小茴香10克、荔枝核10克、桔核6克、吳茱萸6克、木香3克、用水煎服,每日1劑。(2)向日葵1棵,水煎后紅糖沖服。(3)烏藥、升麻各10克,用水煎服,每日1劑。用于疝氣腫痛。(4)杉樹球8個,用水煎服,每日1劑。飲食自療法(1)羊睪丸、雞蛋各4個,水煮后吃蛋喝湯,每日1劑,連服數(shù)日。用于本病氣虛者。(2)補骨脂50克,鹽炒研末,加入黑芝麻25克,每次服9克,每日2次。(3)全蝎一個研末,裝入雞蛋孔內(nèi)蒸熟食之。(4)豬肉120克、梧桐樹根,八月瓜根、蒼耳子各10克。燉服,每日1次。(5)蒜頭皮20克,熬水,每日服用數(shù)次。蒜頭皮即粘貼蒜肉之衣,約1000克的蒜頭,可剝皮20克。本方適用于小兒疝氣者。(6)大蔥、紫蘇各適量,石灰袋1個,大蔥、紫蘇加水煮開后,待溫?zé)釙r浸坐15-20分鐘,然后以石灰袋置于患處入睡。本方對于疝氣脹痛有一定效果,一般應(yīng)用15-30分鐘,然后以石灰袋置于患處入睡。本方對于疝氣脹痛有一定效果,一般應(yīng)用15-30分鐘即愈。(7)生姜15克、當(dāng)歸15克、羊肉100克,同煮熟,吃肉飲湯,每日1次。本方用治寒疝,具有補血活血、解氣止痛,溫暖下元之功效。(8)紅皮蒜2只、柑核50克、金橘2個、白糖50克,蒜去皮,同其他三味用水2碗,煮成1碗,頓服。本方用治疝氣疼痛異常,具有消腫、止痛之功效。(9)鮮生姜適量,洗凈,搗爛絞取其汁,去渣,將汁貯于碗內(nèi),陰囊浸入姜汁內(nèi)片刻即成。本方用治疝氣,具有解肌散寒之功效。(10)蔥衣(系蔥白的外衣)90克,稍加水煮,1次吃完,連服7次。本方用治疝氣,具有解肌散寒之功效。外治自療法(1)吳萸、川楝子、小茴香各10克,烘干研末,醋調(diào)成膏,紗布包裹,敷神闕、氣海、中極穴。(2)肉桂10克、研末醋調(diào),紗布包后敷臍部。(3)蓖麻仁7粒研碎,面粉適量,水調(diào)成膏,敷健側(cè)涌泉貼在右側(cè)腰部,右側(cè)疼痛貼在左側(cè)腰部。其他自療法(1)熏藥:燈籠草30克,煎湯熏洗,每日1-2次。(2)藥墊法:川椒30克、小茴香30克、灶心土500克。將川椒、小茴香研為細末,灶心土打碎,三味和勻,棉布包裹,制成坐墊,坐其上。---------------------
方1
【組成】生姜連皮120 克、大茴香60 克、食鹽30 克。
【用法】共搗爛,置于砂鍋浸24 小時,文火炒干,研為細末,水泛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50 粒,空腹溫酒送下。
【主治】小腸疝氣(指小腸墜入陰囊,時上時下,似有物狀,立則入囊,如狐之出入無常,故又稱“狐疝”)
方2
【組成】鮮生姜搗汁1 茶杯。
【用法】去渣將汁貯瓶中。洗澡,待周身出汗,將姜汁倒入碗中,以陰囊侵入姜汁中,囊部微覺針刺樣感,即漸收縮。
【主治】小腸瘋氣。
【說明】通常治療10 余分鐘后縮小如常。
方3
【組成】蔥衣(蔥白的外皮)60~90 克。
【用法】煮熟吃。
【主治】小腸疝氣。
方4
【組成】大生姜1 塊。
【用法】切薄片,6~10 片敷于患側(cè)陰囊,用紗布兜之。每日更換1 次。
【主治】卒疝(相當(dāng)于急性睪丸炎)。
【說明】通常敷藥2~3 天緩解。敷藥后有灼熱刺痛感,個別起小皮疹。
方5
【組成】蓮須10 克、蔥白60 克、灶心土適量。
【用法】共搗爛作餅敷患處。
【主治】水疝,證見陰囊腫痛,陰汗或癢出黃水。
方6
【組成】大蒜每歲1 瓣、黃酒120 克、燒酒60 毫升。
【用法】將大蒜同酒放一個碗內(nèi)蒸熟,1 日分3 次服完。
【主治】卒疝。
方7
【組成】蔥白2 根、食鹽少許。
【用法】共搗爛如泥狀,涂于患處。
【主治】卒疝。
方8
【組成】蔥白、乳香各適量。
【用法】共搗爛如泥狀,涂于患處。
【主治】卒疝。
方9
【組成】蔥汁、白面?zhèn)溥m量。
【用法】將上藥混合調(diào)如糊狀,涂于陰囊上。
【主治】陰囊腫痛,疝氣。
方10
【組成】生姜、鮮地骨皮各等量,絲瓜絡(luò)(燒灰存性)60 克。
【用法】生姜、鮮地骨皮共搗爛如膏狀,敷于陰囊處,紗布包扎固定。再將絲瓜絡(luò)研為細未,每服6 克,溫開水送下,每日2 次。
【主治】疝氣初起。
方11
【組成】大茴香(生姜汁浸一宿曬干)、荔枝核(鹽炒)各等量。
【用法】共研為細未,每服6 克,每日3 次,米湯送下。
【主治】疝氣腫痛。
方12
【組成】生姜120 克、蔥10 根、大蒜1 個、麩皮適量。
【用法】前3 味共搗爛如泥,敷于患處,再將麩皮炒熱,于敷藥外烘之。
【主治】諸疝初起。
方13
【組成】蔥白6 根、艾葉15 克。
【用法】艾葉濃煎洗患處,再將蔥白煎湯溫飲。
【主治】陰囊腫痛,疝氣。
【說明】眼藥后令患者覆被取汗,則收效更捷。
方14
【組成】孵出小雞后的蛋殼若干(煅炭存性研未)、酒適量。
【用法】每服9 克,老酒送下。
【主治】小腸疝氣。
方15
【組成】茴香、白酒適量(或黃酒)。
【用法】煮酒服。
【主治】疝氣偏墜,胸脅腰腹脹滿刺痛,腳氣攻心。
方16
【組成】杜茴香500 克、老生姜500 克。
【用法】生姜取汁浸茴香1 夜,待姜汁盡入茴香內(nèi),以好青鹽2 兩同炒赤,取出焙燥,碾羅為末,無灰酒煮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心食前服30 丸或50 丸,溫酒或米湯下。
【主治】小腸疝氣。
方17
【組成】小茴香、桃仁各9 克,黃酒適量。
【用法】前2 味共研末,黃酒送下。
【主治】小腸疝氣。
方18
【組成】橘核,小茵香各等份,黃酒適量。
【用法】分別炒香研未,混勻,每次5~10 克,臨睡前以熱黃酒送服。
【主治】小腸疝氣,睪丸腫痛。
方19
【組成】喜蛋1 只、小茴香3 克、黃酒適量。
【用法】喜蛋火上焙焦同小茵香共研未,用黃酒沖服,然后取汗。
【主治】疝氣。
方20
【組成】熟鐵1 塊、酒一大杯。
【用法】將鐵燒紅,急投酒中,去鐵即成,頓服,隨量飲之。
【主治】疝腫。
【說明】本方兼治耳聾,治療時另需用磁石塞耳中。
方21
【組成】吳茱萸14 克、生姜7 克、黃酒200 毫升。
【用法】將藥研碎,用酒煎沸,溫分服之。
【主治】寒疝往來。
方22
【組成】天花粉18 克、黃酒適量(約1 碗)。
【用法】浸約6 小時后慢火微煎滾,露1 夜,次晨低登坐定,兩手按膝,飲下即愈,若未愈再一服。
【主治】偏疝痛極。
方23
【組成】蘇方木12 克、米酒250 毫升(或黃酒)。
【用法】煮飲,宜熱飲頻飲。
【主治】偏疝腫痛。
-
李雲(yún)松
回復(fù)紫蘇飲子
提醒您:紫蘇飲子 此中草藥名方來源于網(wǎng)絡(luò),使用前請遵醫(yī)囑。
【來源】《醫(yī)學(xué)發(fā)明》卷九。
【組成】紫蘇葉桑白皮青皮五味子杏仁麻黃甘草陳皮各15克人參半夏(湯洗)各9克
【用法】上藥哎咀。每次15克,用水300毫升,加生姜3片,煎至210毫升,去滓溫服。
【主治】脾肺虛寒,咳嗽痰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