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一冷腳就腫,用什么中藥泡會好
時間:
閱讀:5490
天一冷腳就腫
,用什么中藥泡會好
最佳回答

夏枯草
2023-07-25 21:28:10
天一冷就出現(xiàn)腳部發(fā)腫,那么針對于出現(xiàn)這種情況的時候
,一般考慮跟血液循環(huán)是有一定的關(guān)系的,出現(xiàn)這種狀況的時候
,您可以使用艾草去泡腳,對于身體狀況來說是有調(diào)節(jié)和幫助的作用的時候也建議在平常的時候多去泡泡腳
最新回答共有5條回答
-
西安-杜*
回復(fù)
-
艾江
回復(fù)腳寒涼用什么藥材泡腳效果最好
?為什么?一到冬天,不少人就會出現(xiàn)手腳冰涼的現(xiàn)象,因為手腳冰涼,許多人備受煎熬,漫漫冬夜躺在被窩里,怎么焐得嚴嚴實實的都沒用。那么該如何調(diào)理這種現(xiàn)象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我們要想知道手腳冰涼該如何調(diào)理,就必須知道手腳冰涼的起因。其實造成手腳冰涼的原因多數(shù)是經(jīng)絡(luò)不通暢造成的
,而造成經(jīng)絡(luò)不通暢的方式通常都是現(xiàn)代社會年輕人的壓力過大,生活當中的不良習慣等造成的手腳冰涼。老年人則是因為上了年紀,各方面的功能衰退,造成的手腳冰涼。既然知道手腳冰涼的原因,那么最好的方式那就是泡腳了,泡腳可以促進人體的血液循環(huán),刺激足部穴位,去除人體內(nèi)的濕氣,改善睡眠,身體排毒等等。泡腳可以用溫水進行
,但是要想緩解腳寒涼等癥狀我們可以適當加一些藥材來進行泡腳,以下四種藥材可謂最佳。1
、艾葉;為了能排出身體多余的水份,最好多吃有利尿作用的食物。艾葉可以治療多種疾病,我們可以泡腳前
,加入艾葉30克進行煮水,待達到泡腳的適宜溫度后,開始我們的泡腳環(huán)節(jié)。2、生姜
生姜同樣是有散寒祛濕的功效
,具體用法我們先準備一塊生姜,把它排扁拍碎,然后放進水中煮開,煮開后可加入適量冷水泡腳即可。3
、紅花說到紅花的功效那真的是比較廣,但紅花的主要功效是舒筋活絡(luò)
,祛瘀止痛。所以我們在泡腳的時候,可以將水燒開加入一點紅花,泡腳的時候先熏后泡。4
、黨參黨參有補氣虛的作用,我們可以泡腳前加入黨參煮開
,當然我們泡腳的最佳溫度不宜過高也不能過低,最好的泡腳溫度是40°左右,然后泡個半小時左右,這樣有利于我們補充氣血。-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情況嚴重,而無法痊愈時,必須接受醫(yī)師的診斷。
若要服用利尿的藥,必須經(jīng)過醫(yī)生診斷。利尿成藥,要避免使用為佳。
紅豆有很好的利尿效果
紅豆有很強的利尿作用,對于各種浮腫,效果很好。
若以藥效為優(yōu)先考慮時,不加調(diào)味是很重要的。將不加任何調(diào)味煮熟的紅豆當飯吃,浮腫就會消失,對于營養(yǎng)失調(diào)造成的浮腫,尤為有效。不加調(diào)味的紅豆湯也可治療浮腫。
青脆有效的小黃瓜
成熟的小黃瓜對治療浮腫也有效果。去除種子的小黃瓜300公克煎汁,一日飲用2~3次,對于初期浮腫,效果不錯。
若要生吃,就須取新鮮的小黃瓜,用布包著榨汁飲用。
不過,小黃瓜屬于較生冷的食物,胃腸易冷衰弱者,最好不要多吃。
玉蜀黍亦有利尿效果
玉蜀黍的果實中央部份及須須部份都有利尿作用。浮腫時,飲用須部的煎汁,可促進排尿、消除浮腫、須部在中藥上又稱玉米須,市面上皆當作中藥販賣。干燥的須部15公克加600公克的水,煎成半量,分3次在飯前或空腹時飲用。
西瓜的果肉及種子皆有利尿效果
吃西瓜有利于排尿。但有水分限制的腎臟病患者,需注意攝取量。
西瓜種子的煎汁也有同樣效果,將8公克的種子加600公克的水,煮成半量,一天分3次在空腹時飲用。
治療腹水的特效藥中,最有名的西瓜黑霜
從西瓜蒂的部分切開,挖空內(nèi)部,只余外皮。將大蒜塞入西瓜內(nèi)部,再將切開的部份蓋上,用紙包好,涂了泥土,將周圍固定好。然后丟入火的灰燼中持續(xù)一整天,最后加入干燥的大蒜磨的粉末即可使用。早、晚1.5公克配白開水服用,極有療效。
其他推薦食物
·魚類中,鯉魚最有利尿效果,又可治浮腫。將鯉魚切成塊狀,以小火煮,再加點味噌,是最常見的吃法。不過,鹽發(fā)的限制也是很重要的,控制味噌的量,味道清淡些是重點。鯽魚可代替鯉魚。
·蛤蜊或田螺吐砂后,做成湯汁飲用。
·碗豆或黑豆等可加佐料煮湯食用。治療浮腫很有效。
·蒲公英可煎可生吃,效果都不錯。用干燥的蒲公英葉或根10公克(若是生葉則需30公克),加600公克的水,煮至半量,一日分3次在空腹時飲用。容易浮腫的人在平?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啥喑云压⑷~子做的沙拉、涼拌或配菜。-
就是那個人
回復(fù)在寒冷的冬天也是人們?nèi)菀子X得疲勞的時期
,冬季人的新陳代謝會減弱,而在冬天就是泡足浴養(yǎng)生的最好時節(jié),在泡腳水里面加些中藥材,能夠活血,驅(qū)寒,還能夠提神,那么,冬季怎么用中藥泡足浴養(yǎng)生?用哪些中藥足浴好??下面來看看文章是怎么說的。
1、中藥泡足浴養(yǎng)生
冬季天氣漸涼、陽氣減弱,中醫(yī)師表示,人體氣血循環(huán)易因此受影響而變慢,除了有手腳冰冷、水腫、疲倦等問題,情緒也易感覺低落,不妨泡個溫熱的足浴,加入小茴香、車前子、黃耆、玫瑰等藥材,促進末梢血液循環(huán)外還有暖體、消腫、益氣、解郁等效果,泡腳時則可按壓太溪穴、涌泉穴等穴位,幫助活血行氣、消除疲勞。
藥材置5~10分鐘
以下足浴皆加約1000c.c.水,水溫較體溫稍高,放入藥材待5~10分鐘后再泡,每次25~30分鐘,高血壓、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患不建議泡。
泡完擦乳液保濕
因藥汁帶顏色,足浴宜洗澡前進行,泡完在洗澡時用沐浴乳將雙腳洗凈,洗完澡后要于足部擦乳液保濕,補充皮膚流失水分,以免干澀、搔癢。
暖身體
茴香生地肉桂浴
材料:
小茴香50克、生地50克、肉桂10克。
功效:
小茴香理氣散寒、溫腎暖肝,生地養(yǎng)陰生津,肉桂溫經(jīng)通脈、活血暖體。
太溪穴
位置:
腳踝骨內(nèi)側(cè)斜下約1公分凹陷處。可促循環(huán)、暖體。
按法:
以指腹揉按帶酸脹感,5~10下為1回合、休息1~2分鐘再按,回合不限。
消水腫
車前子生姜片浴
材料:
車前子50克,以及生姜3片。
功效:
車前子利尿排水、滲濕消腫,生姜助發(fā)汗、散寒解表、促進血液循環(huán)。
三陰交穴
位置:
小腿內(nèi)側(cè)、足內(nèi)踝骨往上約4指橫幅處。可改善下肢浮腫、月經(jīng)不順。
按法:
以指腹揉按帶酸脹感,5~10下為1回合、休息1~2分鐘再按,回合不限。
增體力
桂枝黃耆活力浴
材料:
桂枝以及黃耆各50克。
功效:
桂枝助陽化氣、溫通經(jīng)脈,黃耆益氣升陽、強壯補虛、增抵抗力。
涌泉穴
位置:
腳趾第2、3趾間下方、腳掌心前端凹陷處。可消除疲勞。
按法:
以指腹按5~10下為1回合、休息1~2分鐘再按,回合不限。
緩情緒
玫瑰荊芥郁金浴
材料:
玫瑰、荊芥、郁金各50克。
功效:
玫瑰疏理肝氣、解郁,荊芥祛風解表、促循環(huán),郁金行氣活血、解郁清心。
太沖穴
位置:
腳背大拇趾和第2趾間趾縫往后約3指寬處。可疏肝解郁。
按法:
以指腹按5~10下為1回合、休息1~2分鐘再按,回合不限。
飲食少冷做運動
冷飲、生菜等冷食應(yīng)少吃,以免不利身體循環(huán)及代謝;可做快走、太極拳等和緩運動促進循環(huán)、紓壓及增體力,每周3~5次,每次15分鐘以上。
2、足浴治療小偏方
1、川烏草烏足浴方
原料:制川烏、制草烏各30克,紅花、木瓜、五靈脂各25克,艾葉15克。
制法:將上述藥材放人鍋中,加水適量煮沸,去渣取汁,將汁液倒入浴盆中,待水溫適宜時浸泡雙腳。每日2次,每次30分鐘。
功效:此方具有溫經(jīng)散寒、化瘀止痛的功效。
2、雞血藤足浴方
原料:雞血藤30克,麻黃、制川烏、制草烏、制沒藥、制乳香各25克,紫丹參、桂枝各20克,白芍、赤芍、地龍、延胡索各15克。
制法:將上述藥材放入鍋中,加入適量水煎煮,將藥液倒入浴盆中,待藥液溫度適宜時足浴。每日2次,每次30分鐘。
功效:此方具有溫經(jīng)通絡(luò)、活血行氣的功效。
3、透骨草足浴方
原料:透骨草30克,赤芍、川芎、雞血藤、五加皮、海桐皮各25克,白芷、紅花、伸筋草各15克。
制法:將上述藥材放入鍋中,加入適量水煎煮,待藥液溫度適宜時足浴,每日2次,每次20分鐘。
功效:此方具有舒筋活絡(luò)、祛風祛濕的功效。
4、威靈仙足浴方
原料:威靈仙、當歸25克,陳皮、桅子、乳香、沒藥各20克。
制法:將上述食材加入適量清水煎熬,將汁液倒人浴盆中,待溫度適宜時浸泡雙腳。每日2次,每次30分鐘。
功效:此方具有活血止痛的功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