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27 18:18:05
目錄1拼音2英文參考3概述4癥狀5分類6治療措施 6.1手法復位 6.1.1足蹬法(Hippocrate's法)6.1.2科氏法(Kocher's法)6.1.3牽引推拿法 6.2手術復位6.3陳舊性肩關節(jié)脫位的治療6.4習慣性肩關節(jié)前脫位的治療 7病因學8臨床表現(xiàn)9參考資料附:1治療肩關節(jié)脫位的穴位 1拼音
jiān guān jíe tuō wèi
2英文參考
scapular dislocation [中醫(y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yī)藥學名詞(2004)]
3概述
肩關節(jié)脫位(scapular dislocation[1])為病名[2]。是指肱骨頭與肩胛盂發(fā)生脫移位[2][1]
。 4癥狀
以肩關節(jié)疼痛
,功能障礙,局部變形為主要表現(xiàn)[2]
。 5分類
肩關節(jié)脫位可分前脫位和后脫位
,前者多見。
肩關節(jié)前脫位者很多見
,常因間接暴力所致
,如跌倒時上肢外展外旋,手掌或肘部著地
,外力沿肱骨縱軸向上沖擊
,肱骨頭自肩胛下肌和大園肌之間薄弱部撕脫關節(jié)囊,向前下脫出
,形成前脫位
。肱骨頭被推至肩胛骨喙突下,形成喙突下脫位
,如暴力較大
,肱骨頭再向前移致鎖骨下,形成鎖骨下脫位
。
后脫位很少見
,多由于肩關節(jié)受到由前向后的暴力作用或在肩關節(jié)內收內旋位跌倒時手部著地引起。后脫位可分為肩胛崗下和肩峰下脫位
,肩關節(jié)脫位如在初期治療不當
,可發(fā)生習慣性脫位。 6治療措施6.1手法復位
脫位后應盡快復位
,選擇適當麻醉(臂叢麻醉或全麻)
,使肌肉松弛并使復位在無痛下進行。老年人或肌力弱者也可在止痛劑下(如75~100毫克杜冷?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M行
。習慣性脫位可不用麻醉
。復位手法要輕柔,禁用粗暴手法以免發(fā)生骨折或損傷神經等附加損傷
。常用復位手法有三種
。 6.1.1足蹬法(Hippocrate's法)
患者仰臥,術者位于患側
,雙手握住患肢腕部
,足跟置于患側腋窩,兩手用穩(wěn)定持續(xù)的力量牽引
,牽引中足跟向外推擠肱骨頭
,同時旋轉,內收上臂即可復位
。復位時可聽到響聲
。 6.1.2科氏法(Kocher's法)
此法在肌肉松弛下進行容易成功,切勿用力過猛
,防止肱骨頸受到過大的扭轉力而發(fā)生骨折
。手法步驟:一手握腕部,屈肘到90度
,使肱二頭肌松弛
,另一手握肘部,持續(xù)牽引
,輕度外展
,逐漸將上臂外旋,然后內收使肘部沿胸壁近中線
,再內旋上臂
,此時即可復位。并可聽到響聲
。 6.1.3牽引推拿法
傷員仰臥
,一助手用布單套住胸廓向健側牽拉,第二助手用布單通過腋下套住患肢向外上方牽拉
,第三助手握住患肢手腕向下牽引并外旋內收
,三方面同時徐徐持續(xù)牽引。術者用手在腋下將肱骨頭向外推送還納復位
。二人也可做牽引復位
。
復位后肩部即恢復鈍園豐滿的正常外形、腋窩
、喙突下或鎖骨下再摸不到脫位的肱骨頭
,搭肩試驗變?yōu)殛幮裕琗線檢查肱骨頭在正常位置上。如合并肱骨大結節(jié)撕脫骨折
,因骨折片與肱骨干間多有骨膜相連
,在多數(shù)情況下,肩關節(jié)脫位復位后撕脫的大結節(jié)骨片也隨之復位
。
復位后處理:肩關節(jié)前脫位復位后應將患肢保持在內收內旋位置
,腋部放棉墊,再用三角巾
,繃帶或石膏固定于胸前
,3周后開始逐漸作肩部擺動和旋轉活動
,但要防止過度外展
、外旋,以防再脫位
。后脫位復位后則固定于相反的位置(即外展
、外旋和后伸拉)。 6.2手術復位
有少數(shù)肩關節(jié)脫位需要手術復位
,其適應癥為:肩關節(jié)前脫位并發(fā)肱二頭肌長頭肌腱向后滑脫阻礙手法復位者
;肱骨大結節(jié)撕脫骨折,骨折片卡在肱骨頭與關節(jié)盂之間影響復位者
;合并肱骨外科頸骨折
,手法不能整復者;合并喙突
、肩峰或肩關節(jié)盂骨折
,移位明顯者;合并腋部大血管損傷者
。 6.3陳舊性肩關節(jié)脫位的治療
肩關節(jié)脫位后超過三周尚未復位者
,為陳舊性脫位。關節(jié)腔內充滿瘢痕組織
,有與周圍組織粘連
,周圍的肌肉發(fā)生攣縮,合并骨折者形成骨痂或畸形愈合
,這些病理改變都阻礙肱骨頭復位
。
陳舊性肩關節(jié)脫位的處理:脫位在三個月以內,年輕體壯
,脫位的關節(jié)仍有一定的活動范圍
,X線片無骨質疏松和關節(jié)內、外骨化者可試行手法復位
。復位前
,可先行患側尺骨鷹嘴牽引1~2周;如脫位時間短,關節(jié)活動障礙輕亦可不作牽引
。復位在全麻下進行
,先行肩部 *** 和作輕輕的搖擺活動,以解除粘連
,緩解肌肉痙攣
,便于復位。復位操作采用牽引推拿法或足蹬法
,復位后處理與新鮮脫位者相同
。必須注意,操作切忌粗暴
,以免發(fā)生骨折和腋部神經血管損傷
。若手法復位失敗,或脫位已超過三個月者
,對青壯年傷員
,可考慮手術復位。如發(fā)現(xiàn)肱骨頭關節(jié)面已嚴重破壞
,則應考慮作肩關節(jié)融合術或人工關節(jié)置換術
。肩關節(jié)復位手術后,活動功能常不滿意
,對年老患者
,不宜手術治療,鼓勵患者加強肩部活動
。 6.4習慣性肩關節(jié)前脫位的治療
習慣性肩關節(jié)前脫位多見于青壯年
,究其原因,一般認為首次外傷脫位后造成損傷
,雖經復位
,但未得到適當有效的固定和休息。由于關節(jié)囊撕裂或撕脫和軟骨盂唇及盂緣損傷沒有得到良好修復
,肱骨頭后外側凹陷骨折變平等病理改變
,關節(jié)變得松弛。以后在輕微外力下或某些動作
,如上肢外展外旋和后伸動作時可反復發(fā)生脫位
。肩關節(jié)習慣性脫位診斷比較容易,X線檢查時
,除攝肩部前后位平片外
,應另攝上臂60~70°內旋位的前后X線片,如肱骨頭后側缺損可以明確顯示
。
對習慣性肩關節(jié)脫位
,如脫位頻繁宜用手術治療
,目的在于增強關節(jié)囊前壁,防止過分外旋外展活動
,穩(wěn)定關節(jié)
,以避免再脫位。手術方法較多
,較常用的有肩胛下肌關節(jié)囊重疊縫合術(PuttiPlatt氏法)和肩胛下肌止點外移術(Magnuson氏法) 7病因學
肩關節(jié)脫位最常見
,約占全身關節(jié)脫位的50%。這與肩關節(jié)的解剖和生理特點有關
,如肱骨頭大
,關節(jié)盂淺而小,關節(jié)囊松弛
,其前下方組織薄弱
,關節(jié)活動范圍大,遭受外力的機會多等
。肩關節(jié)脫位多發(fā)生在青壯年
、男性較多
。其關節(jié)由肩盂和肱骨頭構成
,肩盂小而淺,肱骨頭呈半球形
,其面積為盂的4倍
。肩關節(jié)囊薄弱松弛,活動范圍大
,易發(fā)生脫位
。當?shù)箷r,掌或肘著地
,上肢內旋后伸
,由于傳導暴力或杠桿外力的作用,隨暴力大小可分別造成盂下
、喙突下或鎖骨下前脫位
。 8臨床表現(xiàn)
外傷性肩關節(jié)前脫位均有明顯的外傷史,肩部疼痛
、腫脹和功能障礙
,傷肢呈彈性固定于輕度外展內旋位,肘屈曲
,用健側手托住患側前臂
。外觀呈“方肩”畸形,肩峰明顯突出
,肩峰下空虛
。在腋下、喙突下或鎖骨下可摸到肱骨頭。傷肢輕度外展
,不能貼緊胸壁
,如肘部貼于胸前時,手掌不能同時接觸對側肩部(Dugas征
,即搭肩試驗陽性)
。上臂外側貼放一直尺可同時接觸到肩峰與肱骨外上踝(直尺試驗)。X線檢查可明確脫位類型和確定有無骨折情況
。
應注意檢查有無合并癥
,肩關節(jié)有脫位病例約30~40%合并大結節(jié)骨折,也可發(fā)生肱骨外科頸骨折
,或肱骨頭壓縮骨折
,有時合并關節(jié)囊或肩胛盂緣自前面附著處撕脫,愈合不佳可引起習慣性脫位
。肱二頭肌長頭肌腱可向后滑脫
,造成關節(jié)復位障礙。腋神經或臂叢神經內側束可被肱骨頭壓迫或牽拉
,引起神經功能障礙
,也可以損傷腋動脈。
-
2023-07-27 18:18:05
我的情況跟你的一樣啊
,我是練散打的
,由于之前打擂臺的時候不做熱身運動造成了肩關節(jié)脫位,一直到現(xiàn)在
,已經有3
、4年時間,我也很煩
,我是一名武術愛好者
,由于習慣性脫位而不能打擂臺,心里很不是滋味
,我也準備通過做手術來解決它
,我朋友知道后叫我不要做,我同學是學運動創(chuàng)傷學的
,他說手術做不好會落下后遺證的
,叫我加強肩部肌肉鍛練和注意保養(yǎng)就可以了。據(jù)我現(xiàn)在的所了解的資料
,從以下方面去做應該不錯
,我現(xiàn)在也是這樣做的。關鍵是幾個方面:吃
、鍛練肩部肌肉還有中藥治理
。吃方面的
,多點吃強筋壯骨的食物,比如肉皮
、豬蹄
、雞爪、黑豆等等都可以
。鍛練肩部肌肉的可以多擔啞鈴
,多做負重的鍛練,想要詳細了解可以在網上搜索一下
。至于中藥方面的可以吃補肝補腎
、強筋壯骨的中藥,等一下我復印那些中藥方給你
,還有一方面的就是定期去做針灸和按摩推拿
。
肩關節(jié)脫位的藥物治療
初期
【治法】 活血祛瘀,消腫止痛
。
【方藥】
1.主方 活血祛瘀方(廣東省中醫(yī)院《四肢骨折和脫臼治療圖解》)
處方:當歸10克
,赤芍10克,紅花12克
,梔子10克
,桃仁10克,澤蘭10克
,生地黃15克
,三七末3克(沖服)
。水煎服
,每日l劑。
2.外用方消腫止痛膏(廣東中醫(yī)學院《外傷科學》)
處方:姜黃
、羌活
、干姜、梔子
、乳香
、沒藥各150克。共研細末
,用凡士林調成60%軟膏
,外敷患處。
中期
【治法】 舒筋活血
,強筋壯骨
。
【方藥】
主方壯筋養(yǎng)血湯(錢秀昌《傷科補要》)
處方:當歸9克,川芎6克
,白芷9克
,續(xù)斷12克
,紅花5克,生地黃12克
,牛膝9克
,牡丹皮9克,杜仲6克
。水煎服
,每日1劑。
后期
【治法】 補肝腎
,壯筋骨
。
【方藥】
1.主方補腎壯筋湯(錢秀昌《傷科補要》)
處方:熟地黃12克,當歸12克
,牛膝10克
,山茱萸12克,茯苓12克
,續(xù)斷12克
,杜仲10克,白芍10克
,青皮5克
,五加皮10克。水煎服
,每日l劑
。
2.外用方骨科外洗一方(廣東中醫(yī)學院《外傷科學》)
處方:寬筋藤30克,鉤藤30克
,忍冬藤30克
,王不留行30克,劉寄奴15克
,防風15克
,大黃15克,荊芥10克
。解除固定后
,煎水熏洗患肢。
至于你所問的保守治療能否得到康復
,我現(xiàn)在也是到處查相關資料啊
,我過幾天準備去我?guī)煿抢铮規(guī)煿莻€名老中醫(yī)
,我想在他那里應該會得到答案的
。你加我Q吧,我們有時間交流一下
。QQ:912906917
-
2023-07-27 17:17:55
病史敘述不夠清楚:1
、粉碎性骨折部位不明
??
2
、損傷時X線與保守治療后X線的報告或片子未見到
;
3、肩關節(jié)脫位一般分為前脫位和后脫位
,必須要有近期的X線片子才好做出處理意見
;
4、如果骨折線已愈合
,可行手法復位
,前提條件是你母親的肩關節(jié)周圍的肌肉力量要強,起碼別剛復位進去就讓自身重力條件給拉了出來
,其實形成的肩手綜合癥更難解決
。
建議:前期比較痛的情況下,可給予一定的止痛治療
,比如溫熱療法(在家)
;也可進入正規(guī)的醫(yī)療場所進行針灸、理療方面的止痛治療
;期間一直得保持肌力訓練
,等長收縮即可,疼痛緩解后
,可進行被動的關節(jié)活動范圍的訓練
,但得堅持范圍有小到大的原則。另手法復位以后
,可行三角巾懸吊
。
謝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