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回答

食養(yǎng)人
2023-07-27 17:27:51
遺尿的中藥配方必須規(guī)定的時間去喝嗎?盡量的去規(guī)定的時間去和既然醫(yī)生已經(jīng)告知了你這個時間段要去喝這個藥物,那么就是想告訴你的是在這個時間段,他的一個藥物吸收和發(fā)揮的速度是最大的一個時候
最新回答共有5條回答
-
逍遙子
回復[通治方]
何任:加味桑螵散,治療腎氣不固遺尿。
黨參15克 桑螵蛸15克 遠志4.5克 茯神9克 五味子6克 烏藥6克 山藥12克 石菖蒲6克 龜甲12克 當歸9克 菟絲子12克 益智仁15克 補中益氣丸30克(包) 鍛龍骨12克 鍛牡蠣12克
水煎服,每日1劑。
--《千家妙方》上冊
董智良:加糖遺尿散,治膀胱失約遺尿。
浮小麥60克 黃荊子60克 白(紅)糖適量
曬燥,炒至爆,共研為粉(糖后加入)。每日2次,每次20克,連用3B5效不著時,繼續(xù)用之,用量加大。
--《千家妙方》上冊
[辨證方]
1、寒 證
陳士鐸:人有夜臥遺尿者,其人畏寒喜熱,面黃鵲怯,大便溏泄,小水必勤,人以為小腸之虛,誰知腎氣之虛乎。方用溫泉飲。
白術30克 巴戟天30克 益智仁9克 肉桂3克
水煎服。
--《辨證奇聞》卷五
陳士鐸:人有年老遺尿者,不必夜臥而遺也,雖日間不睡而門遺,此命門寒極不能制水也。方用八味地黃湯。
熟地30克 山茱萸30克 山藥15克 茯苓9克 澤瀉3克 丹皮3克 附子3克 肉桂3克
水煎服。
--《辨證奇聞》卷五
梁子材:固脬丸,治小便不禁,遺尿不覺。
菟絲餅30~60克 桑螵蛸(炙)15克 戎鹽3克 茴香30克 制附子15克
研末。酒和為丸,梧子大。每服30~40粒,米飲下。
--《不知醫(yī)必要》卷三
劉炳凡:小兒遺尿。
雞腸l具(燒灰存性) 牡蠣 茯苓 桑螵蛸各16克 肉桂 龍骨各8克
共為細末。每服3~4克。
--《中醫(yī)兒科學》
2、虛 證
梁子材:菟絲子飲,治小便不禁,或遺,或過多者。
菟絲餅9克 牡蠣(鍛)3克 北味(杵)1.5克 益智仁(鹽水炒)3克 熟地6克
--《不知醫(yī)必要》卷三
徐蔚霖:素有遺尿,溲清肢冷,面色不華,是為腎氣不足,下元虛冷之表現(xiàn),方用溫補腎陽,固澀腎氣,往往行之有效。
黨參9克 沙參9克 白術 白芍各9克 黃芪4.5克 生地9克 菟絲子9克 金櫻子9克 覆盆子9克 桑螵蛸9克 石菖蒲9克 蠶繭5只 扁豆9克 陳皮4.5克 縮泉丸9克(包)
水煎服。
林某,男,8歲,1975年3月25日初診。素有遺尿,每夜1~2次,溲清肢冷,胃納欠馨,面色少華,四肢不溫,舌淡苔薄,脈儒,處以上方加減42劑,遺尿未發(fā)。
--《上海老中醫(yī)經(jīng)驗選編》
[食療方]
龔自璋:夢泄遺尿。
韭菜子30克 糯米120克
水1大碗煮粥,分作3次服。
--《家用良方》卷一
蒲輔周:用雞腸子剖開,去掉糞便,放在瓦器上焙至干脆,研成細末。每服4.5克,日服2次,白開水送下。
--《浦輔周醫(yī)療經(jīng)驗》
劉炳凡:小兒遺尿,脾肺氣虛,膀胱失約。
芡實 蓮子各適量
煮羹,作點心服。
--《中醫(yī)兒科學》
-
周口-李**
回復我們?nèi)メt(yī)院看過中醫(yī)以后,可能會抓中草藥就是咱們平時說的湯藥,需要自己用器皿煎煮。很多患者咨詢我這湯藥該怎么服用?飯前喝還是飯后喝,麗麗藥師在這里為大家簡單介紹一下。
一、根據(jù)我們生病的“位置”和疾病的性質(類型)來看
1.病在胸膈以上,如頭痛、眩暈、咽痛、眼部疾病等,宜飯后服,藥效上行。
2.病在胸膈以下,如胃病、肝、腎等疾病,宜飯前用,使藥效下行。
3.滋補類中藥,藥多滋膩宜空腹服用。
4.驅蟲藥、攻下藥,宜空腹服用。
5.峻下逐水藥,宜早晨起來后,空腹服用。
需要注意的是:不管是飯前服還是飯后服,都要與進食間隔1小時左右,以免影響藥物與食物的消化吸收及藥效的發(fā)揮。
二,根據(jù)疾病特殊性,需要在特定的時間服用。
1.治療瘧疾的藥,宜在瘧疾發(fā)作前2小時服用。
2.治療失眠多夢的安神藥,宜睡前1小時服用1次。
3.治療遺尿等固澀藥,宜晚間服1次。
4.緩瀉通便的藥,宜睡前服,有利于第2天早上排便。
5.治療慢病的藥,每日定時服用即可。
6.急性病、嘔吐、驚厥、咽喉病等,煎湯當茶喝,不定時服用。
此外,還有一些藥有中醫(yī)師自身的獨特用藥方式,我們遵照醫(yī)生告知的服用即可。
-
根河-李**
回復喝茶都很講究時間,何況是藥。藥有寒、涼、溫、熱,吃藥對時間有特殊要求,就像棉衣冬天穿,襯衣夏天穿一樣,如果冬天穿襯衣、夏天穿棉衣,那會是什么效果!同樣的道理,吃藥的時間不對,不但藥效會大打折扣,弄不好還好吃出問題來,對身體不利。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記載:“病在胸膈以上者,先食后服藥。病在心腹以下者,先服藥而后食。病在四肢血脈者,宜空腹而在旦。病在骨髓者,宜飽滿而在夜?!彼哉f,“時間不是藥,藥在時間里!”藥在不同的時間會吃出不同的效果,在正確的時間里服藥和服正確的藥同樣重要,特么不能馬虎。
一、服藥的時間
1、空腹服法
飯前也可能是空腹,空腹服法與飯前服法容易混淆,空腹是指早晨起來沒吃東西之前的時間,這是空腹與飯前的根本區(qū)別。
“未食內(nèi)虛,令毒勢易行”,一些驅蟲藥、瀉藥、治療四肢血脈病的藥,特別是治積滯、瘀血、水濕等病證的藥,適合空腹服用,使得藥物迅速進入腸道。有兩類藥通常要求空腹服用:治療胃潰瘍以及胃粘膜糜爛的中藥;瀉下的藥物(如治療便秘的大黃等)。
2、飯前服法
飯前30~60分鐘服藥,叫飯前服法。一些治肝、腰、胃部以下疾病的藥,如肝腎虛損、腸道疾病、胃病等,宜飯前服用,藥性容易下達,能較快地通過胃進入腸道,從而較多地被吸收而發(fā)揮作用。
3、飯后服法
飯后服法一般在飯后30分鐘服藥。身體上部的疾病,如治療咽喉疾病以及頭暈腦脹、治療心肺疾病等方面的中藥,宜采取飯后服法。還有,有些中藥療程很長,長期服用的中藥,也最好在飯后服用,避免因吸收太快而發(fā)生副作用。
4、睡前服法
一般在睡前15~30分鐘服用。安神藥和治遺尿癥藥物的最佳服用時間,就是在睡前,還有鎮(zhèn)靜安眠藥、滋養(yǎng)陰血藥、滋陰進補藥、補心脾的藥,最好在睡前喝。
5、頓服服法
頓服指在病情緊急情況下,需要立即服藥。病情比較急、重的患者,如一般的小兒急癥、高熱性疾病、傳染性疾病、心腦血管急癥等,需要急病急治,不可拘時間,宜采用頓服服法。
二、服藥的溫度
1、溫服
不冷不熱時服用。大多數(shù)中藥湯劑,均宜溫服,藥煎好后,放到大約三十攝氏度到三十七攝氏度的時候再喝。對于丸、散等固體之類的中成藥,除特別規(guī)定外,那么就應該用溫開水來送服。特別是一些身體虛弱、平素脾胃虛寒的人,吃藥更應該溫服。
2、熱服
溫度較高,但又不燙嘴,叫熱服。具有發(fā)散風寒效果的中藥,傷風感冒的藥,祛寒通血脈的藥,一般采用熱服。治寒癥用熱藥,宜于熱服,不但要熱服,并且最好在服藥后,喝些熱水、吃些熱稀飯,以助藥力。
3、冷服
將藥放涼、冷卻后服用。一般的止吐藥、解毒藥、清熱藥,特別是在夏天的解暑藥,均應冷服。用于治肺炎、支氣管炎、風熱感冒等疾病的寒涼藥,更需要用冷服。
三、服藥的注意事項
1、喝中藥前后一小時左右最好不要喝茶、咖啡、牛奶或豆?jié){,以免影響療效。忌糖、忌蘿卜、忌生冷食物、忌辛辣食物等。
2、吃藥一定要喝水,這個很重要。因為缺水,一些中藥會刺激食管引起表面潰瘍,有些藥缺水還會損傷肝腎,吃藥喝水是常道。
3、情緒也會影響治療效果,服藥期間特別注意避免情緒大幅波動,因為情緒刺激有礙于機體的運化及調整,影響藥效。
4、避免中藥和西藥的沖撞,服用中藥與西藥間隔1~2小時為好,有特殊規(guī)定的除外。
-
太原`趙**
回復吃中藥的最佳時間-揭秘吃中藥最佳的5個階段2017
中藥調理是很多患者的選擇,但很多人對于吃中藥的時間比較迷茫,不知道在什么時候吃中藥才是最佳的時間。下面是我為大家?guī)淼暮戎兴幍淖罴褧r間的.知識,歡迎閱讀。
吃中藥的最佳時間一:睡前
什么時候吃中藥好?一般來說在睡前服用安神藥和治遺尿癥藥物是最佳的時間,中醫(yī)認為:睡前服藥能使藥效及時發(fā)揮作用。
吃中藥的最佳時間二:飯前
中醫(yī)認為飯前服藥易使藥力得到發(fā)揮,從部位上看,它比較適宜于治療人體下部的疾病。東晉時期著名醫(yī)藥學家葛洪說:?未食內(nèi)虛,令毒勢易行?。多用于實證疾病,特別是積滯、瘀血、水濕等病證。
吃中藥的最佳時間三:頓服
頓服一般適宜于病情比較急的患者,也就是煎好后立即服下,稱為頓服,取急病急治之意。目前,一般的高熱性疾病、傳染性疾病、小兒急癥等亦采用頓服法。
吃中藥的最佳時間四:晝夜服
中藥什么時候吃最好?一些急、慢性病可晝夜服藥,才能讓藥效持續(xù)發(fā)揮治療作用。對于慢性疾病患者來說,大多會認為這種服藥方法比較麻煩,不易做到,但是急、重證就必須這樣做。正如丹波元堅在《藥治通義》中所說:?世人服藥,多只日間服之,往往夜間不服,致藥力不相接續(xù),藥不勝病,而冬日夜永,尤非所宜。?
吃中藥的最佳時間五:飯后
適用于人體上部的疾病。中醫(yī)傳統(tǒng)認為:上部的疾病,如耳、目、口、鼻、五官等疾病都宜采取先食后服藥方法,能使藥性留連于上。我國第一部藥物學專著《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即說:?病在胸膈以上者宜先食后服藥?。偏于滋補一類的藥物,也宜飯后服。如葛洪說:?服治病之藥以食前服之,服養(yǎng)身之藥以食后服之。?
綜上所述:掌握服藥時間方面的知識,明確到底該在什么時候吃中藥,合理選擇服藥時間,才能充分發(fā)揮藥物最佳功效,對于病情的幫助自然少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