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回答

過山龍
2023-07-27 23:12:17
遺尿是由于腎氣不固腎虛而導致的,可以應用補腎的藥物來進行調(diào)理,比如說六味地黃丸,縮泉丸等等,也可以應用中藥貼敷,針灸。理療的方法來進行治療
最新回答共有5條回答
-
太原`趙**
回復
-
根河-李**
回復? ?遺尿癥就是我們常說的尿床,通常指小兒在熟睡時不自主地排尿。它的癥狀為夜間尿床,白天也有尿頻、尿急或排尿困難、尿流細等。分為原發(fā)性遺尿和繼發(fā)性遺尿。原發(fā)性遺尿是指沒有明顯尿路或神經(jīng)系統(tǒng)器質(zhì)性病變者。繼發(fā)性遺尿是指繼發(fā)下尿路梗阻、膀胱炎、神經(jīng)源性膀胱等疾病。這個病的發(fā)生與大腦皮層發(fā)育延遲、心理因素、遺傳等有關(guān)。
遺尿癥的治療:
1.一般治療
養(yǎng)成良好的作息制度和衛(wèi)生習慣,避免過勞,掌握尿床時間和規(guī)律,夜間用鬧鐘喚醒患兒起床排尿1~2次。白天睡1~2小時,白天避免過度興奮或劇烈運動,以防夜間睡眠過深。在整個治療過程中要樹立信心。逐漸糾正害羞、焦慮、恐懼及畏縮等情緒或行為,照顧到患者的自尊心,多勸慰鼓勵,少斥責、懲罰,減輕他們的心理負擔,這是治療成功的關(guān)鍵。
2.兒童尿床的行為療法擴張,增加容量,從而減少夜間排尿的次數(shù)。
?。?)定時訓練在以往晚間經(jīng)常尿床的時間提前半小時用鬧鐘結(jié)合人為叫醒,讓其在室內(nèi)來回走動,或者用冷水洗臉,使在神志清醒狀態(tài)下把尿排盡,目的也是有助于建立條件反射。
家長要及時發(fā)現(xiàn)孩子尿床,督促孩子自己排空殘余尿、擦干局部、更換內(nèi)褲及干床處理。
3.藥物治療
4.物理療法
可采用鬧鐘定時促醒、針灸、按摩等方法。
-
武漢-嚴**
回復中藥敷臍治療操作很簡單,清洗肚臍后平臥,取配制好的藥末適量,用生姜汁或黃酒、蜂蜜、醋調(diào)成糊狀,納入臍孔,用紗布覆蓋,透氣膠布固定。一般保留6~12小時。
皮膚敏感者可縮短時間,皮膚耐受性好的人可適當延長,但最好不超過24小時,一般可連用2~7天。急性病變、體內(nèi)有濕熱、肚臍有炎癥或皮膚嚴重過敏的人不宜使用這種方法治療。另外空腹或餐后也不宜馬上實施中藥敷臍。
五更瀉
可選用補骨脂、附子、肉豆蔻、五味子等藥材混合,研成細末,用醋調(diào)成糊狀,敷于臍孔,連用7日為一療程,可重復2~3個療程。
呃逆
選用橘皮、半夏、丁香等,研成細末后用生姜汁調(diào)成糊狀敷于臍孔,連用2~7天。
脾胃虛寒型胃痛
可選用胡椒、干姜、香附等,用黃酒調(diào)成糊狀,連用2~7天。
小兒大多不愿服藥,害怕打針,特別是嬰幼兒給藥尤為困難。
而小兒肌膚柔嫩,敷臍療法作用迅速,無損傷,因此在兒科應用廣泛。治小兒腹瀉、消化不良、腹痛等,可將藥粉用黃酒或茶水調(diào)勻,貼于臍部,1~2天即可見效,有的甚至數(shù)小時內(nèi)即可好轉(zhuǎn)。遺尿的患兒,也可將藥物同時敷于肚臍和關(guān)元穴,可以減少遺尿次數(shù)。經(jīng)常感冒的兒童,用中藥裝袋后敷臍,堅持一段時間可以提高抵抗力,減少感冒的發(fā)生。
敷臍治療婦科?。?br>
▲月經(jīng)不調(diào):取當歸9克,肉桂、白芍、紅花、干姜、川芎各6克,鹿茸3克,共研為細末,貯瓶備用,敷貼時取上藥適量,加醋調(diào)成糊狀,敷于臍中,以紗布覆蓋,膠布固定,兩天換藥一次,10次為一療程。本法可適用于月經(jīng)提前、推后或先后不定期者。
▲痛經(jīng):取肉桂、炒茴香、干姜、元胡、炒靈脂、沒藥、川芎、當歸、生蒲黃、赤芍各6克,共研為細末,貯瓶備用,每次月經(jīng)前兩天,先用鹽水清洗肚臍,再取上藥粉適量,加醋調(diào)成糊狀,敷于臍中,以紗布覆蓋,膠布固定,兩天換藥一次,連用三次,5個月為一療程。
▲閉經(jīng):取威靈仙20克、蜣螂10克、焙干后研為細末,敷貼時取藥粉適量,加醋調(diào)成糊狀,敷于臍中,約一小時去藥,每天兩次,連用至愈,適用于血瘀型閉經(jīng)。
▲崩漏:取益智仁、沙苑子各20克,艾葉30克,前兩味藥研為細末,再用艾葉煎汁后調(diào)適量藥粉敷于臍中,每6小時換藥一次,5天為一療程。
▲帶下?。喝≤蛯?、桑螵蛸各30克,白芷20克,共研為細末,取藥粉適量,加醋調(diào)成糊膏狀,敷于臍中,以紗布覆蓋,膠布固定,每天換藥一次,10次為一療程,適用于白帶量多者。
▲妊娠惡阻:取半夏15克、砂仁3克,白蔻3克,生姜汁1小杯,先將前三味藥研成細末,取藥粉適量,以生姜汁調(diào)和藥粉如稠糊狀,敷于臍中,外以紗布覆蓋,膠布固定,每天換藥兩次,7次為一療程。適用于脾胃虛弱型的妊娠惡阻。
▲產(chǎn)后盜汗:取何首烏適量,研為細末,加水調(diào)成糊狀,敷于臍中,以紗布覆蓋,膠布固定,每天一次,連用至愈。
▲乳癖:取蒲公英、木香、當歸、白芷、薄荷、梔子各30克,紫花地丁、瓜蔞、黃芪、郁金各18克,麝香4克,研成細末,貯瓶備用,敷貼時取上藥適量,加醋調(diào)成糊狀,敷臍中,以紗布覆蓋,膠布固定,兩天換藥一次,8次為一療程。適用于肝郁氣滯型乳癖。
▲子宮脫垂:取升麻20克,枳殼25支,黃芪20克,柴胡20克,黨參20克,麝香0.6克,陳醋適量,除麝香另研外,諸藥共研成細末,敷貼時取藥粉適量,以醋調(diào)和成糊狀,囑患婦平臥床上,取麝香0.15 克納入患者臍孔穴中央,再將調(diào)和的膏藥敷于臍部,以紗布覆蓋,膠布固定。兩天換藥一次,10次為一療程
-
姜齊
回復敷臍是中醫(yī)一種獨特的治療方法。肚臍在經(jīng)絡學說中屬任脈的神闕穴,為人體元氣之海。臍部皮膚又有薄且多皺的特點,最利于藥物的吸收,故敷臍療法具有療效好、方法簡單易行等特點。以下介紹幾種常見兒科疾病的敷臍療法。
新生兒臍炎:取云南白藥適量。先用生理鹽水或新潔爾滅等溶液將患兒臍部的分泌物清洗干凈,然后將云南白藥敷在患兒的肚臍部,并蓋上一塊無菌紗布,再用繃帶將其包扎好。隔日換藥一次。
小兒遺尿:取鮮蔥白10段(兩寸長)與硫磺12克搗爛成餅狀,在小兒睡前將藥餅敷在肚臍中,紗布覆蓋固定,兩日換藥一次,可連用兩周左右,遺尿可愈。
小兒盜汗:取五倍子適量,研細成末備用。每晚臨睡前取適量藥末用溫水調(diào)成軟面狀,敷于患兒肚臍處,再蓋上一塊無菌紗布,并用膠布固定,于第二天清晨將藥面餅除掉。每日換藥一次,一般3~5天可見效。
小兒口瘡:取細辛2.5克,將細辛研成細末,然后用適量的面粉及溫開水將細辛末調(diào)成直徑為3~4厘米、厚度為0.5厘米的面餅,并將此藥餅敷在患兒的肚臍處。在藥餅上面蓋一層塑料薄膜,一塊無菌紗布,再用膠布固定好。每日早晚各換藥一次,3天為一療程。多數(shù)患兒經(jīng)過一個療程后即可痊愈。
嬰幼兒腹瀉:取白胡椒兩克,研成細末備用。先將患兒的肚臍(神闕穴)及長強穴(在尾骨尖下0.5寸處,相當于尾骨尖與 *** 的中點)清洗干凈,然后分別將白胡椒粉一克置于肚臍和長強穴上,再蓋上一塊無菌紗布,并用膠布固定好。每天換藥一次,3天為一療程。
小兒便秘:取生大黃適量,將生大黃烘干后研成細末備用。每次取生大黃粉末10克,用適量的白酒將其調(diào)成糊狀,敷于患兒的肚臍上,再蓋上一塊無菌紗布,并用膠布固定好,然后用熱水袋熱敷肚臍處10分鐘,每天換藥一次,一般3~5天可見效。
小兒流涎癥:取益智仁9克,車前子6克,甘草3克,上藥共研細末備用。每次用藥時,將適量的藥末用少許食醋調(diào)成稀糊狀,敷于患兒的肚臍處,再用傷濕止痛膏固定。敷藥期間可間斷用熱水袋熱敷肚臍處。每天換藥一次,一般3~5天即可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