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回答

柳華
2023-07-30 03:25:08
你好,輸卵管堵塞是可以喝大薊根泡酒的
最新回答共有4條回答
-
西安-杜*
回復
-
匿名用戶
回復小孩鼻子不通氣常常由小孩感冒或者是身處的房間環(huán)境過于干燥引起的
。那么當發(fā)現(xiàn)寶寶鼻子不通氣的時候應該怎么做呢?下面就由我給大家推薦幾種有效的小妙招,希望能夠給各位家長和寶寶帶來幫助!寶寶鼻子不通氣原因
嬰幼兒本身的呼吸通道
,如鼻孔、鼻腔比較狹窄,故稍有分泌物或粘膜腫脹就易阻塞。但是隨著寶寶的成長,鼻子不通氣的癥狀會慢慢減弱。下面為大家介紹日常生活中寶寶鼻子不通氣的兩種主要原因。1、感冒引發(fā)的鼻塞:表現(xiàn)為鼻塞
、流鼻涕,有的伴有發(fā)熱癥狀。對這樣的情況首先要注意保暖,另外可以用溫濕毛巾放在寶寶的鼻部進行熱敷(不能太燙),每天兩次,每次15分鐘左右。2
、急性鼻竇炎引發(fā)的鼻塞:寶寶反復上感可累及鼻竇黏膜,使其充血腫脹,分泌物增多,引起急性鼻竇炎。表現(xiàn)為除了有鼻塞、流膿鼻涕、張口呼吸等鼻部癥狀外,較重的還有發(fā)熱、頭痛、咽喉腫痛、煩躁不安等癥狀。若寶寶患了上感,家長首先應積極進行治療。及時帶寶寶到耳鼻喉科看醫(yī)生,在醫(yī)生指導下合理選用抗菌素,以徹底治愈,防止復發(fā)。寶寶鼻子不通氣小妙招之食療
1.喝蔥白水
取蔥5根
,取下蔥白洗凈,加入40毫升水,煮沸后改用小火煮3分鐘,加入少量白糖,裝入奶瓶,等到溫度適合時讓寶寶喝。2.辛夷花煮蛋
準備辛夷花15克
,雞蛋2枚。把辛夷花、雞蛋加水適量同煮,蛋熟后去殼再煮片刻即可,一般情況下是飲湯吃蛋,若是寶寶年齡太小,可只飲湯。3.鮮大薊根煮蛋
準備鮮大薊根60克
,雞蛋3枚,加水同煮至蛋熟即可。寶寶每日飲湯1次,連服1周。4.米醋蛋清
準備米醋適量,雞蛋1枚
。將雞蛋打碎,去黃留蛋清在蛋殼內(nèi),注入醋,放在一個預先備好的鐵絲架上。置火上煮至微沸,取下放涼,再置火上煮微沸,如此3次,乘熱服之。寶寶鼻子不通氣小妙招之直接作用鼻子
1.芝麻油滴鼻
取芝麻油適量
,每側鼻腔滴2滴,每日2次。2.鹽水滴鼻
把1小勺鹽放入240毫升溫水中
,裝在用過的眼藥水空瓶里,把寶寶抱正,向兩個鼻孔里各滴1滴,然后讓寶寶躺一下,用洗鼻器把分泌物吸干凈。3.蒼耳子油滴鼻
準備蒼耳子30-40個
,輕輕捶破,放入小鋁鍋內(nèi),加入麻油50克,文火煎炸蒼耳子,待蒼耳子炸枯時,濾取藥油裝入清潔瓶內(nèi)備用。用時以消毒小棉球沾藥油少許涂于鼻腔內(nèi),每日2-3次,兩周為一療程。4.孩兒茶末吹鼻
取孩兒茶適量,研為細末
,吹鼻,每日3次。5.龍井茶吹鼻
取上等龍井茶30克
,川黃柏6克,共研細末,吹鼻,每日多次。6.濕巾擦鼻
準備1條小毛巾,用溫水浸濕
,然后在寶寶的鼻子上輕輕地一按一擦,重復多次,鼻涕或鼻塞物被水軟化后就很容易被擦掉。如果在寶寶臨睡前用溫的濕毛巾擦完鼻子,再往枕頭上滴1~2滴清涼油或薄荷水,睡覺時他的鼻子會更舒服些。7.蒸汽熏鼻子
準備一個暖水瓶
,裝滿熱水,記住水是不會燙臉的溫度,然后揭開蓋子讓寶寶靠近蒸汽,熏一熏鼻子,可以讓鼻子通氣。一般情況下,每次熏十分鐘左右,熏幾次就能夠有效了。8.按摩鼻子
給寶寶按摩鼻子時輕輕的用拇指和食指從寶寶的眼角處從下往上反復按摩
,或直接用手指輕揉“迎香穴”,這樣可以促進鼻子周圍的血液循環(huán),減輕鼻子堵塞的癥狀。寶寶鼻子不通氣小妙招之不直接作用鼻子
1.貼腳心
寶寶鼻塞時可以將生姜剁碎放在鍋里炒熱,然后包在紗布里,把紗布貼在寶寶的腳底板
。2.熱敷囟門
媽媽們可用厚毛巾在暖氣片或者在盛沸水的容器外周放熱
,然后熱敷在寶寶囟門處,不斷熱敷直到寶寶額頭出細汗為止,如不能分辨寶寶是否囟門受涼,也不妨一試,這樣做對寶寶是沒有傷害的。3.吸鼻器吸出鼻涕
若是因鼻涕堵塞而造成寶寶鼻子不通氣
,這時候爸媽可以用吸鼻器幫助寶寶吸出鼻子,但是要注意的是吸的時候不要太用力,要輕輕的`慢慢的吸,一般吸出鼻子之后寶寶都會感到鼻子通常了。寶寶鼻子不通氣具體方法
1
、 用蒸汽熏鼻子寶寶鼻子不通氣可能是感冒引起的
,父母要注意寶寶身體保暖,避免寶寶身體著涼,根據(jù)氣候的變化適當增添衣物。就把暖瓶打開蓋,然后讓寶寶慢慢的靠近蒸汽,以不燙臉為好,讓蒸汽熏一下鼻子,這樣能起到讓鼻腔通氣的作用,每次大概熏10分鐘左右,就可以見效。2
、用吸鼻器吸出鼻涕如果寶寶比較小
,不會擤鼻涕,可以用吸鼻器幫助寶寶吸,注意吸的時候不能太用力,擤出鼻涕后寶寶會感到鼻子通暢一些了。媽媽要將寶寶鼻腔內(nèi)的分泌物清除干凈,這樣能讓寶寶感覺鼻子通暢些,注意吸的時候不要太用力,否則會對寶寶的鼻黏膜造成損傷,及時清理掉寶寶鼻腔分泌物,可有效緩解寶寶鼻子不通氣的問題。3
、濕敷如果是感冒引發(fā)的鼻塞
,可以讓寶寶喝紅糖姜水,以不辣為準,喝完了讓寶寶睡覺,用被子捂出汗最好,有利于感冒好轉,鼻子也通氣了。也可以用溫濕毛巾放在寶寶的鼻部進行熱敷,每天兩次,每次15分鐘左右,鼻塞可以得到臨時的緩解。4
、按摩鼻子寶媽可以用大拇指和食指從下向上反復按摩寶寶的鼻子
,可以促進鼻子的正常血液循環(huán),能夠減輕鼻塞癥狀。通常導致寶寶鼻塞的原因比較復雜、老虎刺、草鞋刺、刷把頭(《廣西中藥志》),土紅花(《四川中藥志,),最好了解具體原因采取相應的措施,對癥治療能取得好的治療效果,同時需要做好全面的護理工作。-
姜齊
回復大薊
,刺薊、山牛蒡(《日華子本草》),雞項草(《本草圖經(jīng)》),雞腳刺(《滇南本草》),野紅花(《綱目》),茨芥(《本草述》),牛觸嘴、鼓椎(《醫(yī)林纂要》),雞姆刺(《質問本草,),惡雞婆(《草木便方》),大牛喳口、山蘿卜(《貴州民間方藥集》),豬姆刺、六月霜、蟻姆刺(《福建民間草藥》),牛口刺(《浙江中藥手冊》),老虎喇(《廣西中獸醫(yī)藥植》),刺蘿卜(《民間常用草藥匯編》),驢扎嘴、馬刺刺(《山西中藥志》),刺秸子,馬刺草(《中藥材手冊》),?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本草經(jīng)集注》)
【異名】馬薊(《范汪方》),虎薊(陶弘景)
,野刺菜(《藥材學》),牛不嗅、豬媽菜(《閩東本草》),牛刺竻菜、剪菜、鳥不撲(《江西民間草藥偏方》)。
【來源】為菊科植物大薊的全草或根。
【植物形態(tài)】大薊
多年生宿根草本。莖高100~150厘米,直立,有縱條紋,密被白軟毛。葉互生;根生葉倒卵狀長橢圓形,長15~30厘米,羽狀分裂,裂片5~6對,先端尖,邊緣具不等長淺裂和斜刺,基部漸狹,形成兩側有翼的扁葉柄,被毛;莖生葉向上逐漸變小,形狀與根生葉相似,基部抱莖,下表面密被白綿毛。頭狀花序,單生在枝端;柄短;著生披針狀葉片1~2;總苞球形,徑15~20毫米,苞片6~7列,披針形,在基部外面的較短,內(nèi)面的較長,銳頭,有刺,全緣;全部為管狀花,紫紅色,兩性,長約20毫米,先端5裂,裂片線形;雄蕊6,花藥相連呈管狀,先端分離,基部左右各有一下垂尖尾;雌蕊1,子房下位。瘦果扁橢圓形.花期5~6月。果期6~8月。
生于山野、路旁。全國大部分地區(qū)有分布。
【采集】全草于夏秋兩季當花盛開討采割,除去老莖,曬干,以秋季采者為佳;根于8~10月采挖,除去泥土、殘莖,洗凈曬干。
【藥材】①干燥全草,莖圓柱形,粗約4~10毫米,表面紫褐色或褐色,有縱皺紋,密被灰白色絲狀絡毛;質松而脆;折斷面黃白色,中央有白色疏松的髓卻。葉片多數(shù)脫落,殘留的葉綠褐色或焦褐色,多破碎皺縮,邊緣具不等長的針刺,質脆而易脫落。頭狀花序存留于枝端,管狀花多萎落不存,總苞枯黃色,表面微帶紫黑色,白色羽毛狀冠毛外露。氣微弱,味淡。以色灰綠、無雜質者為佳。
②干燥塊根呈長圓錐形,或微彎曲,表面黑褐色,具細密的縱紋,有時有屈曲的縱槽;頂端和根莖相連部分帶纖維性,末端細瘦部分通常切除,長6~10厘米,直徑5~15毫米。質稍硬而脆,折斷面較整齊,黃白色,略帶顆粒狀。以粗壯、無須根、蘆頭者為佳。
全國大部分地區(qū)均產(chǎn)。華北地區(qū)及山東、江蘇、安徽、四川、浙扛、福建等地多用全草;中南及西南地區(qū)多用根。考諸古代本草書籍亦以用根為主,故有"土人參"、"土洋參"之名。
【炮制】大薊:揀去雜質,清水洗凈,潤透,切段,曬干。大薊炭:取凈大薊置鍋內(nèi)用武火炒至七成變黑色,存性,過鐵絲篩,噴灑清水,取出曬干。
《本草通玄》:"酒洗或童便拌,微炒。"
【性味】甘,涼。
①《別錄》:"根,味甘,溫。"
②《藥性論》:"味苦,平。"
③《日華子本萃》:"葉,涼。"
④《本草匯言》:"味甘微苦,氣寒,無毒。"
【歸經(jīng)】入肝、脾經(jīng)。
①《滇南本草》:"入肝、脾、腎三經(jīng)。"
②《本草新編》:"入肺、脾二經(jīng)。"
【功用主治】涼血,止血,祛瘀,消癰腫。治吐血,衄血,尿血,血淋,血崩,帶下,腸風,腸癰,癰瘍腫毒,疔瘡。
①《別錄》:"根,主養(yǎng)精保血。主女子赤白沃,安胎,止吐血鼻衄。"
②《藥性論》:"根,止崩中血下。"
③《唐本草》:"根,療癰腫。"
④《日華子本草》:"葉,治腸癰,腹藏瘀血,血運撲損,可生研,酒并小便任服;惡瘡疥癬,鹽研窨敷。"
⑤《滇南本草》:"消瘀血,生新血,止吐血、鼻血。治小兒尿血,婦人紅崩下血,生補諸經(jīng)之血,消瘡毒,散瘰疬結核,瘡癰久不收口者,生肌排膿。"
⑥《玉楸藥解》:"治金瘡。"
⑦《醫(yī)林纂要》:"堅腎水,去血熱,泄逆氣。治腸風,腸癰。"
⑧《福建民間草藥》:"涼血止血,消炎退腫。治肺熱咳血,熱結血淋,疔癤瘡癌,漆瘡,湯火燙傷。"
【用法與用量】內(nèi)服:煎湯,1.5~3錢(鮮者1~2兩);搗汁或研末。外用:搗敷或搗汁涂。
【宜忌】脾胃虛寒而無瘀滯者忌服。
①《品匯精要》:"忌犯鐵器。"
②《本草經(jīng)疏》:"不利于胃弱泄瀉及血虛極,脾胃弱不思飲食之證。"
【選方】①治心熱吐血、口干:刺薊葉及根,搗,絞取汁,每服一小盞,頻服。(《圣惠方》)
②治吐血衄血,崩中下血:大薊一握。搗,絞取汁,服半升。(《本草匯言》)
③治肺熱咳血:大薊鮮根一兩。洗凈后杵碎,酌加冰糖半兩,和水煎成半碗,溫服,日服兩次。(《福建民間草藥》)
④治熱結血淋:大薊鮮根一至三兩。洗凈搗碎,酌沖開水燉一小時,飯前服,日服三次。(《福建民間草藥》)
⑤治婦人紅崩下血,白帶不止:大薊五錢,土艾葉三錢,白雞冠花子二錢,木耳二錢,炒黃柏五錢(如白帶,不用黃柏)。引水酒煨服。(《滇南本草》)
⑥治腸癰、內(nèi)疽諸證:大薊根葉、地榆、牛膝、金銀花。俱生搗汁,和熱酒服。如無生鮮者,以干葉煎飲亦可。(《本草匯言》)
⑦治肺癰:鮮大薊四兩。煎湯,早晚飯后服。(《閩東本草》)
⑧治疔癤瘡瘍,灼熱赤腫:大薊鮮根和冬蜜搗勻貼患處,日換兩次。(《福建民間草藥》)
⑨治跌撲損傷,瘀血作痛:大薊汁,和熱酒飲。(《本草匯言》)
⑩治結核于項左右,或栗子瘡紅腫潰爛出膿久不收口者:獨根大薊,不拘多少,或煮水牛肉,或豬肉,或單用,煨點水酒服。外用新鮮大薊搗爛,入發(fā)灰、兒茶、血竭同拌,敷瘡口,生肌。(《滇南本草》)
⑾治湯火燙傷:大薊新鮮根,以冷開水洗凈后搗爛,包麻布燉熱絞汁涂抹,日二、三次。(《福建民間草藥》)
⑿治婦女干血癆或肝癆,惡寒發(fā)熱,頭疼,形體消瘦,精神短少:新鮮大薊二兩,黃牛肉四兩。共入罐內(nèi)煮爛,天明吃畢后復熟睡。忌鹽。(《滇南本草》)
⒀治漆瘡:大薊鮮根一握。洗凈,加些桐油搗爛,用麻布包燉熱絞汁涂抹,日三、四次。(《福建民間草藥》)
⒁治副鼻竇炎:鮮大薊根三兩,雞蛋二至三個。二味同煮,吃蛋喝湯。忌吃辛辣等 *** 性食物。(《全展選編·五官科》)
⒂治帶狀皰疹:大薊、小薊、鮮牛奶各適量。將大、小薊放在鮮牛奶中泡軟后,搗成膏,外敷。(內(nèi)蒙古《中草藥新醫(yī)療法資料選編》)
【臨床應用】①治療肺結核
用新鮮大薊根,洗凈,每日4兩,加水400毫升,文火煎至200毫升,2次分服;或制成注射劑,每10毫升含生藥10克,作肌肉注射或氣管內(nèi)滴入。先后觀察18例,其中煎劑治療者5例,針劑治療者11例,氣管內(nèi)滴入者2例,用藥15~72天不等。結果,從X線胸片對比來看,治療后病變顯著吸收者3例,吸收者8例,無變化者7例。部分病例的咳嗽、排痰、胸痛及發(fā)熱等癥,也有不同程度的好轉。治程中個別服煎劑者感冒脹不適,若加生姜、陳皮、法半夏等可以減輕。
②治療高血壓病
取新鮮干根加水浸泡約半小時,煎煮三次,每次煮沸半小時,濾液合并濃縮成每100毫升相當于生藥0.5兩的煎劑;早晚各服一次,每次100毫升。亦可用新鮮干根或葉制成浸膏片。根制片每日3次,每次4片,日量相當于干根1兩;葉制片每日3次,每次3片,日量相當于干葉15克左右。臨床觀察102例,除部分頭暈、心悸及失眠等癥較重的患者,適當配合鎮(zhèn)靜藥物如澳劑、眠爾通或利眠寧等外,均單用大薊治療。療程一周至三月不等。其中初用煎劑以后改用根制片治療者72例,結果顯效(收縮壓下降40毫米汞柱以上或舒張壓下降20毫米汞柱以上)17例,有效(收縮壓下降20毫米汞柱以上但不滿40毫米汞柱,或舒張壓下降10毫米汞柱以上而不滿20毫米汞柱,或早期高血壓病6例血壓下降至140/90毫米汞柱)45例,無效10例,有效率8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