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藥能抗骨結(jié)核桿菌嗎

">

国产尤物精品自在拍视频首页,国产尤物精品自在拍视频首页,亚洲精品制服丝袜综合资源网,女人高潮娇喘抽搐喷水视频,久久精品这里精品,99久久ER热在这里只有精品99,天天狠天天透天干天天怕,ΑV一卡二卡三卡免费,午夜福利男女XX00动态图片,久久亚洲日韩精品,高清白嫩偷拍视频,中文字幕日韩在线视频综合网,噜噜噜66网站,亚洲日本va一区二区三区,欧美特级AAAAAA视频免费观看,亚洲日本va一区二区三区 ,男人深夜精品网站

登錄

中草藥能抗骨結(jié)核桿菌嗎

時間: 閱讀:9642

中草藥能抗骨結(jié)核桿菌嗎


最佳回答

夏枯草

夏枯草

2024-05-01 12:16:29

你好

,部分中草藥要是可以用來治療骨結(jié)核的
,但是從根本上的抗結(jié)核藥需要采用西醫(yī)治療
,比如異煙肼,利福平
,乙胺丁醇,鏈霉素
,卡那霉素
,卷曲霉素等
。另外
,骨結(jié)核如果嚴(yán)重需要考慮手術(shù)治療的。

最新回答共有5條回答

  • 成都-陳**
    回復(fù)
    2024-05-01 15:15:20

    一般護(hù)理: 病人結(jié)核中毒癥狀明顯

    ,咯血或病灶處于急性活動期
    ,應(yīng)臥床休息。癥狀緩解逐漸增加活動量
    。酌情加強營養(yǎng),如增添動
    、植物蛋白質(zhì)及含有維生素的蔬菜
    、水果
    。適當(dāng)?shù)娜展庠∫灿幸婵祻?fù)


    抗癆藥物的選擇: 1. 雷米封(異煙肼
    、INH
    ,H):有抑制和殺滅結(jié)核菌的作用,是抗癆首選第一線藥物
    。成人0.3克,1次或分3次口服
    ,也可靜脈或氣管內(nèi)給藥
    ,對急性粟粒性肺結(jié)核
    ,劑量可加大到0.6克/日
    ,同時加用維生素B6,以防周圍神經(jīng)炎的發(fā)生
    。療程為6~12個月。本藥副作用小
    ,但也偶有精神興奮
    、周圍神經(jīng)炎
    、男性乳房增生
    、肝損害等副作用發(fā)生,故用藥期間應(yīng)注意觀察
    ,有副作用發(fā)生應(yīng)停止用藥,另選它藥。
    2. 鏈霉素(streptomycin SM):有抑制結(jié)核菌繁殖作用
    ,適用于活動性肺結(jié)核
    ,也是第一線抗癆藥
    ,成人每日1.0克
    ,肌肉注射,老人
    、兒童及體瘦小者應(yīng)酌減。也可氣管內(nèi)滴注或霧化吸入
    ,肌肉注射療程為2~6個月
    。也可在1~3個月短程治療后
    ,改用間歇療法
    ,每周肌肉注射2次,每次1克
    ,療程為2~6個月。本藥副作用為第8顱神經(jīng)損害引起的耳鳴
    、耳聾
    、前庭功能障礙
    ,導(dǎo)致眩暈,平衡失調(diào)
    ,如不及時減少劑量或停止用藥,則常形成不可逆性失聽和眩暈癥

    3. 對氨基柳酸鈉(para-aminosalicylic acid
    ,NaPAS):對結(jié)核菌抑菌作用弱,但耐藥性小
    ,成人每日8~12克,分2~4次口服
    ,或加入5%葡萄糖液500毫升靜脈滴注
    ,因此藥遇光易分解變性而失效
    ,故滴注時必須用黑紙或布包繞輸液器以避光
    。副作用有納呆、惡心
    、腹瀉等
    ,如在飯后服用,或加用蘇打
    ,可減少胃腸道的不良反應(yīng)

    4. 利福平(rifampicin RMP)利福定(rifadin RFD)是廣譜抗菌素,但對結(jié)核菌作用較強
    ,故近來作為抗結(jié)核首選藥物。RMP劑量為每日450~600毫克
    ,清晨空腹口服
    。副作用為胃腸道反應(yīng)及肝功能損害,故用藥前應(yīng)測肝功能
    ,有肝疾病者慎用。 RFD作用與RMP同
    ,但劑量為RMP的1/3即可,即每日150毫克
    ,空腹頓服。由于劑量小
    ,副作用亦減輕
    ,也為抗癆首先聯(lián)合用藥之一

    5. 乙胺丁醇(ethambutol EMB):殺結(jié)核菌作用較強,成人每日600毫克
    ,分2~3次口服
    ,副作用為可引起球后視神經(jīng)炎
    ,表現(xiàn)為視敏感度降低
    ,中心盲點
    ,綠色視覺減退

    6. 卡那霉素(kanamycin):其作用同SM,遇SM過敏者可選用
    。成人劑量每日1克肌肉注射,但注射局部常有吸收不全或疼痛較重的反應(yīng)。副作用是第8對顱神經(jīng)和腎臟損害

    7. 吡嗪酰胺(pyrazinamide PZA):有抑制腎對尿酸的排泄作用
    ,促使尿酸向關(guān)節(jié)組織沉積
    ,引起關(guān)節(jié)疼痛
    ,而RMP有促進(jìn)尿酸清除作用,故常與RMP合用
    ,以減少以上副作用。成人劑量每日1.5~2克,分3次口服,副作用有肝損害

    8. 胺硫脲(TB1):劑量為成人每日75~100毫克
    ,分3次口服,副作用是胃腸道反應(yīng),白細(xì)胞減少,肝損害


    抗癆藥物使用注意事項: 以上抗癆藥物
    ,作用準(zhǔn)確
    ,效力可靠,使用方便
    ,治療中應(yīng)首先選用。為增加療效
    ,減少耐藥性形成
    ,多采用三聯(lián)治療
    ,即SM加H加RMP
    ,或乙胺丁醇
    。病情輕者,也可用二聯(lián)法
    ,即H加SM
    。為預(yù)防性用藥或防止復(fù)發(fā)者也可用H單種藥物。 用藥要早
    ,劑量要足。早期病變以滲出為主,當(dāng)結(jié)核菌代謝旺盛時
    ,藥物制菌力發(fā)揮較強
    ,同時早期病變
    ,肺組織破壞輕
    ,及早用藥,組織吸收較好
    ,修復(fù)也快。當(dāng)病變成干酪壞死
    ,空洞形成后
    ,破壞的肺組織修復(fù)也差
    ,因此應(yīng)及早足量用藥
    。 抗癆藥物多有對肝、腎
    、顱神經(jīng)等副作用故在用藥前應(yīng)詢問既往肝、腎
    、視力方面有無疾病
    ,用藥后注意觀察
    ,定期復(fù)檢肝腎等功能
    ,以免發(fā)生合并癥。 國際防癆協(xié)會主張將雷米封(H)
    、利福平(R)
    、吡嗪酰酶(Z)、鏈霉素(S)
    、氨硫脲(TB1)和乙胺丁醇(E)列為主要抗結(jié)核藥,我國將其中:H
    、E
    、R、S列為一線抗癆藥
    。 1. 初治菌陽性活動性肺結(jié)核病人應(yīng)用方案: ①2SHRZ/4RH(指4個月后減去SZ)
    ;②6RHE;③2SHP/IOHP
    。 2. 初治菌陰性活動性肺結(jié)核病人使用方案: ①痰菌陰性
    ,但有空洞或病變范圍廣泛者
    。可參考選用初治菌陽性病人使用方案治療
    。②6RH;③RHP
    。 本方案中阿拉伯?dāng)?shù)字表示藥物使用月數(shù):P代表PAS
    ,即對氨柳酸
    。各地可根據(jù)當(dāng)?shù)厮幵垂?yīng)和經(jīng)濟(jì)情況
    。將方案中R改用D(利福定)
    ,將P改用E
    。 劑量:S:0.7克/日
    ;H:0.3克/日
    ;P:10克/日
    ;Z:1.5克/日
    ;E:體重<55公斤,0.75克/日
    ,體重>55公斤,1克/日
    ;R:凡體重<55公斤
    ,0.45克/日
    ,體重≥55公斤
    ,0.6克/日
    ;D:體重<55公斤
    ,0.2克/日
    ,體重≥55公斤
    ,0.3克/日。 3. 復(fù)治方案: 復(fù)治是指:①初治失?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ㄒ?guī)律化療6個月痰菌仍陽性
    ,或病變惡化)
    。②不規(guī)則化療超過3個月
    。③初治后復(fù)發(fā)
    。復(fù)治方案有:①REH
    ;②K(卡那霉素)ZH;③T(TBI)ECP(卷曲霉素)
    ;④I3, I4THECP。 4. 繼發(fā)性肺結(jié)核: 痰菌陽性或有空洞者用:①2SHP/4S2H2P2(4個月后每周2次聯(lián)用SHP)
    ;②3SHP(或T)/9I5HP(或T)
    ;③2SH或2SH/7HR
    ;④2SHRZ/4HR
    。 痰菌陰性,無空洞者用:①2SH/IOH2P2
    ;②2SH/IOHP(或T);③I2HP(或T)
    ;④2SHR?/FONT>3HR

    注意:在抗癆藥應(yīng)用期間
    ,應(yīng)定期作有關(guān)肝功能
    、白細(xì)胞計數(shù)等檢查,以觀察它們的毒副反應(yīng)


    中醫(yī)辨證分型治療: 1. 肺陰虧損型: 癥狀:干咳、聲音嘶啞
    、痰中帶血絲
    、胸部隱痛
    ,骨蒸潮熱與手足心熱
    ,兩顴發(fā)紅午后更著,盜汗
    ,形體消瘦,口干喜冷飲
    ,舌紅脈細(xì)數(shù)
    。(血沉常增速
    ,血紅蛋白偏低
    。) 證候分析:肺為嬌臟
    ,喜潤惡燥,肺陰不足
    ,失于清肅,氣逆作咳
    ,但陰虧肺燥
    ,故無痰
    。燥熱傷絡(luò)而咯血
    ,陰虛內(nèi)熱則過午低燒,因此有口干喜冷飲以清內(nèi)熱之需
    。盜汗為睡中不動而汗出,為陰虛之象
    。陰虛陽盛
    ,迫汗外溢而有盜汗
    ,舌紅脈細(xì)數(shù)也是陰虛之候
    ,此證多見于疾病初起階段。 治法:養(yǎng)陰潤肺
    ,清熱殺蟲。方藥:月華丸加減
    。沙參12克
    ,麥冬12克,天冬10克
    ,生地18克,百部15克
    ,白芨20克
    ,山藥30克
    ,云苓15克
    ,川貝12克,菊花10克
    ,阿膠15克(烊化)
    ,三七3克(沖服)。水煎服
    ,1日1劑
    ,早晚分2次口服?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榆绮荩?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小薊、三七
    。盜汗加糯稻根
    。虛火盛加黃芩
    、知母
    ,遺精加鍛牡蠣。 2. 陰虛火旺型: 癥狀:咳嗽
    、氣急、痰粘而少
    、顴紅
    、潮熱、盜汗少寐
    、胸疼、咯血
    、遺精
    、月事不調(diào)
    、消瘦乏力
    、舌絳苔剝、脈沉細(xì)數(shù)
    。(血紅蛋白與紅細(xì)胞偏低。) 證候分析:癆邪客肺
    ,日久傷陰
    ,肺傷咳甚,邪久化熱
    ,更損肺陰,故痰少而粘稠
    ,不易咯出
    ,甚至絡(luò)傷而咯血痰。輕者量少可為痰中帶血
    ,色鮮紅
    ,重則大口咯血,挾有血塊
    ,視為危候。若有脾虛
    ,水濕失布
    ,聚濕為痰貯于肺
    ,而癥見咳嗽
    ,多痰,則多見于肺脾兼虛者
    。潮熱為慢性定時發(fā)熱,多由內(nèi)傷所致
    ,陰傷則火旺
    ,水不制火,陽氣升騰
    ,證見兩顴潮紅而內(nèi)熱重,心煩而少寐
    ,逼津外泄而盜汗重
    。脈絡(luò)不和
    、氣血瘀滯而胸疼
    ,相火偏亢而遺精,沖任失養(yǎng)而月事失調(diào)
    。子盜母氣,肺病及脾
    ,生化失養(yǎng)
    ,而見形體消瘦,肌肉疲倦少動
    。舌絳苔剝,脈沉細(xì)數(shù),是久病傷陰
    ,臟氣虧虛之象
    。多見于病發(fā)日久的結(jié)核病患者
    。 治法:滋陰降火
    ,抗癆殺蟲。方藥:百合固金湯合青蒿鱉甲散加減
    。龜板10克,阿膠12克(烊化)
    ,冬蟲夏草12克
    ,胡黃連10克
    ,銀柴胡10克,百合30克
    ,生地20克
    ,麥冬12克
    ,桔梗12克
    ,貝母12克,當(dāng)歸12克
    ,青蒿15克,知母12克
    。 水煎服
    ,1日1劑,早晚分2次口服
    。 3. 氣陰耗傷型: 癥狀:面色晄白,神疲體軟
    ,咳語聲微
    ,納呆便溏
    ,痰多清稀
    ,畏風(fēng)自汗與顴紅盜汗并見,舌淡苔白有齒痕
    ,脈沉細(xì)而少力。(血紅蛋白及紅細(xì)胞顯著降低。) 證候分析:久病之體
    ,陰病損陽
    ,致使氣陰兩傷,主要累及肺脾兩臟
    。肺不主氣,脾失運化
    ,則見體弱聲微
    、面晄白
    ,納呆便溏諸證
    ,脾虛水失輸布,聚而多痰
    。肺虛衛(wèi)外不固,故而汗出畏寒
    ,陽氣衰則神疲體軟
    ,倦怠乏力,皮毛不固易發(fā)感冒
    ,加之肺癆固有的陰傷顴紅盜汗等證,從而形成氣陰兩傷證候
    ,舌淡苔白有齒痕及脈沉細(xì)少力
    ,皆為陰耗氣傷之象
    。此多見于久病不愈的結(jié)核病患者
    。 治法:益肺健脾,殺蟲補虛
    。方藥:參苓白術(shù)散加減。太子參15克
    ,云苓15克
    ,白術(shù)15克
    ,山藥30克
    ,桔梗12克,百合30克
    ,大棗10個
    ,黃芪20克,蓮子15克
    ,當(dāng)歸12克
    ,白芨20克
    ,功勞葉12克
    。水煎服,1日1劑
    ,早晚分2次口服。 4. 陰陽兩虛型: 癥狀:少氣無力
    ,消瘦面黃
    ,聲喑音啞,潮熱盜汗
    ,骨蒸癆熱,泄溏便急
    ,痰白沫狀或血痰
    ,心悸氣短
    ,寡言少欲,納呆
    ,自汗
    ,滑精
    ,閉經(jīng)
    ,苔黃燥,脈微細(xì)或虛大無力
    。 證候分析:臟腑之間有互相資生、制約的關(guān)系
    ,因此在病理情況下
    ,肺臟局部病變也必然會影響其他臟器和整體,故有“其邪展轉(zhuǎn)
    ,乘于五臟”之說,肺癆與脾腎兩臟關(guān)系最為密切
    ,脾為肺母
    ,肺虛則耗奪脾氣以自養(yǎng),則脾亦虛
    ,脾虛不能化水谷為精微上輸以養(yǎng)肺
    ,則肺虛更重,互為因果
    ,終致肺脾同病,見神疲乏力
    、納呆
    、便溏、畏寒
    、倦怠等癥。 腎為肺之子
    ,肺虛腎失滋生之源
    ,或腎虛相火灼金
    ,子盜母氣
    ,致使肺氣更為耗竭,而不能滋養(yǎng)于腎
    ,終致肺腎兩虛,腎陰虧虛
    ,相火偏亢
    ,擾動精室,則見夢遺
    ,女子則月經(jīng)不調(diào)等腎虛癥狀。 若肺虛不能制肝
    ,腎虛不能養(yǎng)肝
    ,肝火偏旺,上逆侮肺
    ,可見性急善怒,脅肋掣疼等癥
    。如肺虛心火乘克
    ,腎虛水不濟(jì)火
    ,還可伴見虛煩不寐
    、盜汗
    、骨蒸癆熱等癥。 久延而病重者
    ,可演變發(fā)展至肺脾腎三臟同病?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蛞蚍尾〖澳I
    ,腎虛不能納氣
    ,或因脾虛及腎
    ,脾不能化精以資腎,由后天而及先天
    ,甚則肺虛不能佐心治節(jié)血脈運行,而致氣虛血瘀
    ,出現(xiàn)氣短
    、喘急、心悸
    、唇紺
    、肢冷、浮腫等癥
    ,即肺源性心臟病的發(fā)生
    。 此證見于肺脾腎三臟俱虛的患者
    ,為氣陰耗損發(fā)展而成
    ,見于重癥肺結(jié)核晚期
    。 綜上所述,肺癆以陰虛為先
    ,繼可導(dǎo)致氣陰兩虛
    ,陰陽俱虛。以臟腑辨證而言
    ,病之初起,為肺陰虧損
    ,繼之肺脾同病
    ,氣陰兩傷,后期肺脾腎三臟交虧
    ,陰損及陽
    ,而致陰陽俱虛,并見心肝臟腑功能損害的嚴(yán)重證候
    。 治法:滋陰補陽,固本殺蟲
    。方藥:補天大造丸加減
    。太子參15克,白術(shù)15克
    ,山藥30克,茯苓20克
    ,黃芪30克
    ,紫河車15克,當(dāng)歸15克
    ,鹿角10克,龜板12克
    ,白芍12克
    ,白芨30克
    ,功勞葉12克
    。水煎服,1日1劑
    ,早晚分2次口服。

    對癥治療: 1咯血:中小量咯血
    ,可用十灰丸
    、白艾粉、三七粉
    、仙鶴草素、安絡(luò)血
    、6氨基己酸等藥物
    。大量咯血,可用腦垂體后葉素10單位加10%葡萄糖溶液20毫升
    ,靜脈推注或滴脈滴注,但有高血壓及冠心病患者忌用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獣r采用患側(cè)臥位,以防咯血淹肺的發(fā)生
    ,或急作氣管切開術(shù)吸除血液
    ,以防窒息。必要時可輸血
    ;如僅為痰中少量帶血,不必特殊治療
    。 2發(fā)熱:高熱者物理降溫
    ,酌情給予退熱劑與皮質(zhì)激素,繼發(fā)感染用抗菌劑
    。 3盜汗:睡時服止盜汗片或顛茄酊0.3~0.6毫升(或片劑)
    。中藥用浮小麥、糯稻根各30克
    ,碧桃干15克
    ,紅棗5~7個
    ,水煎服
    。 4咳嗽咯痰:干咳用咳必清、可待因
    ;痰多粘稠用氯化銨、蒸氣或α糜蛋白酶霧化吸入
    ,也可用復(fù)方桔梗片
    ,每次0.3克、每日3次
    ,必要時加服撲爾敏。 激素的應(yīng)用: 一般不用激素
    ,但病情較重者,為減輕毒性反應(yīng)可加用
    。成人劑量為強的松30毫克/日,分1~3次口服
    ,長期使用激素者
    ,癥狀減輕后
    ,劑量應(yīng)逐周遞減
    ,至4~6周停服
    ,更重者,可用促腎上腺皮質(zhì)激素(ACTH)
    ,維持腎上腺皮質(zhì)功能,劑量為25~50單位
    ,肌肉注射或靜脈滴注


    手術(shù)治療: 對經(jīng)系統(tǒng)抗癆治療,病灶仍較大且不愈合或空洞形成經(jīng)治療不閉合
    ,痰菌仍陽性,或結(jié)核球形成
    ,或有大量咯血危及生命者
    ,都可考慮肺葉切除、氣胸
    、氣腹等手術(shù)治療。

    精神心理治療: 精神心理治療是抗癆綜合治療的一項重要內(nèi)容
    ,也是調(diào)動病人本身抗癆能力
    ,促使病情好轉(zhuǎn)的積極措施。要使病人掌握治病防病的基本知識
    ,做到自我調(diào)治,主動配合治療
    。方法有疏導(dǎo)法
    、暗示法
    、生物反饋等治療方法


    營養(yǎng)治療: 這是扶植正氣的重要途徑。合理調(diào)配膳食
    ,增強體質(zhì),以促使病情好轉(zhuǎn)
    。中醫(yī)學(xué)認(rèn)為“藥補不如食補”
    ,是有道理的。 體質(zhì)鍛煉: 適當(dāng)?shù)捏w育鍛煉
    ,呼吸運動
    ,有益于改善全身癥狀,促進(jìn)肺臟功能恢復(fù)
    。但不可過量
    ,以防損害體質(zhì)。如簡單的氣功
    、呼吸操、散步等等


    單方驗方: 1. 蒜白芨:紫皮蒜20克
    ,去皮搗爛,加白芨3克與米汁同服
    ,每日2劑。 2. 芩部丹:黃芩9克
    ,百部18克
    ,丹參9克
    ,共為細(xì)未
    ,每日1劑。 3. 白黃四味散(《千家妙方》):適于肺結(jié)核咯血患者
    。白芨12克
    ,生大黃9克
    ,兒茶6克
    ,白礬3克,共為細(xì)未
    ,分30包,每日3次
    ,每次1包
    。對肺結(jié)核有小量咯血者常有很好療效。 4. 鐵包金
    、穿破石各30~60克
    ,阿膠
    、白芨
    、瓜蔞、杏仁
    、杷葉、紫菀
    、百部
    、貝母各10克,水煎服
    ,每日1劑,分2~3次服下
    。適用于各型肺癆
    。 5. 冬蟲夏草、麥冬
    、沙參各9克,瘦豬肉100克
    ,加水共煮湯
    ,每日1次,連服10~15天
    。適用于肺癆肺陰虧損者。 6. 生地
    、桃仁
    、麥冬
    、山藥
    、百部各9克,白花蛇舌草
    、仙鶴草各30克
    ,凌霄花根
    、丹參各12克
    ,水煎服,每日1劑
    。適用于肺陰虛型。 7. 秦艽
    、銀柴胡
    、北沙參、麥冬、川楝子
    、生地、地骨皮
    、白薇
    、青蒿
    、石斛
    、白芨、馬兜鈴
    、黃芩
    、百部各9克,白花蛇舌草
    、仙鶴草各30克,凌霄花根
    、丹參各12克
    ,加水煎服。適用于肺癆陰虛火旺型
    。 8. 鱉肉250克,百部
    、地骨皮
    、北芪各15克,生地20克
    ,加水煎服,每日1劑
    ,連服7~10天
    。適用于肺癆氣陰兩虛型
    。 9. 炙黃芪
    、黨參、懷山藥
    、茯神
    、麥冬(米炒)
    、炒棗仁
    、蒸薏米
    、玉竹
    、百合
    、阿膠珠(蛤粉炒)、當(dāng)歸
    、枇杷葉各70克
    ,熟地黃100克
    ,山萸肉、川貝
    、川斷、紫菀
    、款冬花各50克
    ,炙甘草30克,白蜜1000毫升
    ,冰糖500克,將蜜
    、冰糖
    、阿膠珠之外諸藥加水浸泡24小時后,濃煎3小時取汗
    ,再煎濃縮加入阿膠珠
    、白蜜、冰糖收膏
    ,裝瓶備用,每日3次
    ,每次1湯匙
    。適用于肺癆各型。 10. 牛胎盤1個
    ,甜杏仁15克,苦杏仁12克
    ,生姜3片
    ,紅棗3個,酒適量
    ,牛胎盤清水洗凈
    ,浸泡幾小時后,再用開水焯透
    ,切塊
    ,炒鍋燒熱
    ,加少量油再燒熱
    ,下胎盤塊翻炒,泡適量白酒
    、姜汁然后加棗仁、姜片
    、棗及適量清水
    ,倒入砂鍋,煲至熟爛食用
    。適用于肺癆久嗽不愈者。 11. 浮小麥50克
    ,黑豆(或豆衣)50克
    ,烏梅2個,水煎
    ,傍晚服,連服1周
    。適用于肺癆盜汗者
    。 12. 石決明12克,地骨皮10克
    ,銀柴胡6克,石決明碾碎
    ,與其他2味共煎湯服
    。適用于肺癆低熱。 13. 蛤粉
    、阿膠,炒后研細(xì)末
    ,每日9克
    ,分2次服。適用于肺癆咯血


    外治法: 1. 敷藥法:五靈脂
    、白芥子、白鴿糞
    、大蒜(去皮)各30克
    ,甘草12克,白鳳仙草l株
    ,豬脊髓60克,麝香1克
    ,醋適量
    ,先將醋倒鍋內(nèi)加熱,入麝香溶化
    ,再將五靈脂、白芥子
    、鴿糞、甘草共研細(xì)未
    ,過篩,和豬脊髓
    、風(fēng)仙花全草
    、大蒜,放在醋內(nèi)搗成膏
    ,炒布包裹,敷于肺俞
    、脾俞
    、腎俞、膏肓俞
    ,2日換藥1次,15日為1療程
    ,中間休息3
    ,繼續(xù)使用。適用于肺癆陰虛肺熱型
    。 2. 敷臍法:五倍子、辰砂各2克
    ,共研細(xì)粉
    ,水調(diào)成糊狀
    ,涂于塑料薄膜上
    ,敷于臍窩
    ,膠市固定,24小時1次
    。適用于肺癆盜汗。 3. 摩擦法:鳳仙根
    、姜
    、桂皮、樟腦
    。姜、桂同搗
    ,摻入樟腦
    ,以鳳仙根蘸藥擦前胸、后背
    ,日2~3次
    ,每次30分鐘。適用于肺癆氣喘
    、盜汗、咯血
    。 4. 吸入法:將紫皮大蒜50克搗爛
    ,蒜泥攤于玻璃瓶內(nèi),瓶口置于口鼻
    ,吸其揮發(fā)氣
    ,1~2小時
    ,1日2次
    。適用于肺癆形成空洞之證。

    針灸療法: 毫針療法: 1.肺陰虧損型: 取穴:肺俞BL13
    ,尺澤LU5
    ,中府LU1
    ,膏肓俞LB43
    。咯血配孔最LU6
    ,魚際LU10
    。膏肓俞用補法,其余各穴用平補平瀉法
    。 2.陰虛火旺型: 取穴:大椎GV14
    ,太溪KI3,孔最LU6
    ,三陰交SP6。經(jīng)閉配血海SP10
    ,遺精滑泄配關(guān)元CV4
    ,心煩不寐配神門HT7、復(fù)溜KI7
    。大椎用瀉法,其余各穴用平補平瀉法
    。 3.氣陰耗傷型: 取穴:肺俞BL13
    ,脾俞BL20,足三里ST36
    ,太溪KI3。潮熱配大椎GV14
    、間使PC5,盜汗配陰郄HT6
    、后溪SI3,便溏配天樞ST25
    、氣海CV6
    。太溪用平補平瀉法,其余各穴用補法
    。 耳穴療法: 取穴:肺、腎
    、神門
    、屏間。便溏配大腸
    。毫針直刺行平補平瀉,中強度刺激
    ,留針20分鐘
    ,隔日1次
    。 穴位注射: 取穴:肺俞、大椎
    、結(jié)核穴、中府
    、膏肓俞
    、足三里、曲池
    。用維生素B1注射液100毫克或鏈霉素0.2克,每次選用2個穴位
    ,常規(guī)消毒后刺入穴位
    ,待局部有酸麻脹重感后,回抽無回血
    ,再緩慢注入藥液。每日或隔日注射1次
    ,10次為1療程
    ,休息5~7天后,進(jìn)行下一療程
    。 灸療法: 取穴:肺俞BL13,膏肓俞BL43
    ,太溪KI3
    ,足三里ST36,三陰交SP6
    。潮熱盜汗配陰郄HT6、照海KI6
    ,咯血配孔最LU6
    ,遺精配志室BL52,經(jīng)閉配血海SP10
    ,便溏配天樞ST25。用艾條懸灸
    ,每穴5~10壯
    ,每日1次。

    拔罐療法: 取穴:肺俞、膏盲俞
    、結(jié)核穴,以閃火法拔罐
    ,每次15~20分鐘
    ,每日1次。

    推拿療法: 處方:肺俞
    、膏肓俞
    、脾俞、足三里
    、三陰交
    、太溪等穴
    。施按
    、揉、推等法
    。加減:若肺氣不足
    ,癥見喘促短氣
    ,乏力汗多者
    ,加禪推法于定喘穴,并按揉腦中
    、中脘等穴
    ,補肺益氣
    、培土生金
    ;若見呼吸淺短難續(xù),聲低氣怯
    ,甚則張口抬肩
    ,不能平臥者
    ,乃肺腎兩虛,不能主氣納氣
    ,加按
    、揉法于關(guān)元
    、氣海
    、百會
    、印堂、太陽等穴
    ,以補肺納腎
    ;若陰虛火旺
    ,潮熱顯現(xiàn)者
    ,用拇指按揉法,施術(shù)于尺澤
    、天突
    、曲池
    、大椎
    、腎俞、太溪
    、三陰交等穴
    ,以滋陰降火
    ,潤肺兼清熱


    預(yù)防: 結(jié)核病防治的根本在于治療患者的同時,切斷結(jié)核病的蔓延傳播
    。為減少結(jié)核病的發(fā)病率,應(yīng)搞好預(yù)防接種
    ,并加強社會性的宣傳管理工作


    卡介苗(BCG)接種:BCG是一種滅活的牛型結(jié)核疫苗,接種卡介苗
    ,是預(yù)防結(jié)核病傳播的有效辦法。

    治療原發(fā)?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含F(xiàn)已證明糖尿病
    、塵肺、肝硬化
    、病毒性疾病(麻疹
    、流感等)可促進(jìn)肺結(jié)核發(fā)病
    。肺動脈狹窄時,肺尖部肺動脈壓低,局部抵抗力弱
    ,也是結(jié)核的易發(fā)部位。因此治療原發(fā)病是預(yù)防治療肺結(jié)核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 某些藥物
    ,如腎上腺皮質(zhì)激素、抗癌藥物等
    ,能促使結(jié)核發(fā)病,使用時應(yīng)予注意
    ,尤其是長期使用激素的患者(如哮喘病人等)
    ,應(yīng)加服抗癆藥物,以避免靜止的結(jié)核病感染趨向活動性結(jié)核病發(fā)作


    加強結(jié)核病預(yù)防宣傳:除健康人掌握預(yù)防受感染的知識以外
    ,還要使病人學(xué)會不散布病菌,病人家屬學(xué)會隔離
    ,處理病人痰液等知識
    。 對易染人群的定期體格檢查:既往一向認(rèn)為結(jié)核病好發(fā)于年輕人。但近幾十年的調(diào)查證明
    ,青年人的發(fā)病率下降迅速,而老年人的發(fā)病率相對地在上升
    ,可能與老年人免疫功能減低
    ,易發(fā)生再感染或靜止病灶再燃有關(guān)。吸煙
    、酗酒、營養(yǎng)減低等可促使結(jié)核病發(fā)作
    。老年人發(fā)病后
    ,癥狀常不典型,OT皮試常呈陰性
    ,胸片也可無陽性所見,易與衰老相混淆
    ,尤其是有其它病變時(如腫瘤,貧血等)
    ,更難發(fā)現(xiàn)
    ,故作定期的體格檢查更為重要,遇有干咳
    、潮熱
    、盜汗者,可給以診斷性治療
    ,即給予抗結(jié)核治療
    ,如果癥狀改善
    ,應(yīng)全程治療
    ,以達(dá)治療目的。

  • xuzhujun728
    回復(fù)
    2024-05-01 15:15:20

    具有殺菌抑菌作用的中草藥
    1.皮膚癬菌:如防風(fēng)

    、辛夷、沒藥
    、山茱萸
    、透骨草等。

    2.陰道滴蟲:如生姜
    、苦參、薄荷
    、白頭翁
    、鴉膽子等。

    3.廣譜抗菌:如梔子
    、黃芩
    、黃連、黃柏
    、金銀花、厚樸
    、白芍等


    4.肝炎病毒:如茵陳、姜黃等


    5.白喉桿菌:如丁香、蘇木
    、決明子
    、高良姜、花椒
    、大薊
    、黃芪、莪術(shù)等


    6.腸炎桿菌:如黃藥子、五味子等


    7.痢疾桿菌:如桂枝
    、紫蘇葉
    、防風(fēng)
    、白芷、細(xì)辛
    、蔥白、大黃
    、菊花、知母
    、夏枯草
    、馬齒莧
    、木通
    、丹皮、赤芍
    、秦皮
    、地丁
    、白頭翁
    、遠(yuǎn)志、黃精等


    8.大腸桿菌:如白芷
    、紫蘇葉
    、連翹
    、紅藤、虎杖
    、石葦
    、瞿麥
    、川芎
    、丹參
    、皂角、當(dāng)歸
    、麥冬
    、萊服子
    、竹茹、百部
    、烏梅等


    9.結(jié)核桿菌:如薄荷
    、羌活
    、升麻、柴胡
    、澤瀉
    、遠(yuǎn)志、蜈蚣
    、白芨、仙鶴草
    、五靈脂
    、豐滑脂、冬蟲夏草
    、石榴皮、白礬等


    10.百日咳桿菌:如知母
    、連翹等。

    11.腦膜炎球菌:如滑石
    、大青葉、蚤休
    、大薊
    、貫眾等。

    12.肺炎雙球菌:如大黃
    、大戟
    、芫花
    、知母
    、丹皮
    、地丁、枇杷葉
    、茜草、艾葉
    、側(cè)柏葉等


    13.人型結(jié)核桿菌:女口茵陳、良姜
    、沉香
    、海藻
    、雄黃等


    14.白色葡萄球菌:如大青葉、紅藤
    、茜草等


    15.溶血性鏈球菌:如菊花
    、大戟
    、芫花、赤芍
    、連翹
    、虎杖
    、蚤休
    、花椒、當(dāng)歸等


    16.抑制流感病毒:如麻黃
    、桂枝
    、防風(fēng)
    、菊花、常山
    、佩蘭
    、石葦
    、桑寄生
    、蛇床子、何首烏等

  • 北京-梁**
    回復(fù)
    2024-05-01 15:15:20


    紫河車
    (《綱目》)
    【異名】胞衣(《梅師集偏方》)

    ,混沌皮
    、混元丹(《本草蒙筌》),胎衣
    、混沌衣(《綱目》)
    【來源】為健康人的胎盤

    【藥材】干燥的胎盤為不規(guī)則的類圓形或橢圓形碟狀,直徑9~16厘米
    ,厚薄不一。紫紅色或棕紅色
    ,有的為黃色,一面凹凸不平
    ,有多數(shù)溝紋
    ,為絨毛葉;一面為羊膜包被
    ,較光滑,在中央或一側(cè)附有臍帶的殘余
    ,四周散布細(xì)血管
    。每具重1~2兩
    。質(zhì)硬脆
    ,有腥氣。以整齊
    、黃色或紫紅色、潔凈者為佳

    【化學(xué)成分】胎盤的成分較復(fù)雜
    。胎盤球蛋白制品中含有多種抗體,在臨床上長期來用于被動免疫
    。人胎盤中還含有干擾素(商品胎盤球蛋白中多半含有),有抑制多種病毒對人細(xì)胞的作用
    ,以及有能抑制流感病毒的巨球蛋白
    ,稱β-抑制因子。
    胎盤含有與血液凝固有關(guān)的成分
    ,其中有類似凝血因子Ⅷ的纖維蛋白穩(wěn)定因子
    ;尿激酶抑制物(能抑制尿激酶活化纖維蛋白溶酶元的作用)和纖維蛋白溶酶元活化物
    。通常情況下纖維蛋白溶酶元活化物的作用遠(yuǎn)低于抑制物

    人胎盤中含有的激素有:促性腺激素A和B
    ,催乳素,促甲狀腺激素
    ,催產(chǎn)素樣物質(zhì),多種甾體激素如雌酮
    、雌二醇
    、雌三醇、孕甾酮
    、雄甾酮
    、去氧皮質(zhì)甾酮
    、11-去氫皮質(zhì)甾酮(化合物A)
    、可的松(化合物E)、17-羥皮質(zhì)甾酮(化合物F)等
    。人胎盤催乳素與垂體生長激素的化學(xué)機(jī)構(gòu)上相關(guān)
    ,有免疫交叉反應(yīng)
    ,在垂體切除大鼠與生長激素也有明顯的協(xié)同作用
    ,所以也稱催乳素-生長激素;或謂胎盤催乳素有生長激素的作用
    ,也有說胎盤激素在垂體切除大鼠沒有生長激素作用的

    從人胎盤的酸性抽提物中還得到較多量的松弛大鼠十二指腸和降大鼠血壓的成分,其性質(zhì)同前列腺素E1

    人胎盤中含有多種有應(yīng)用價值的酶,如溶菌酶
    、激肽酶
    、組胺酶、催產(chǎn)素酶等
    。另含紅細(xì)胞生成素、磷脂(其中卵磷脂占45.5~46.5%
    、多種多糖

    【藥理作用】①抗感染作用
    胎盤γ-球蛋白含有麻疹、流感等抗體以及白喉抗毒素等
    ,可用于預(yù)防或減輕麻疹等傳染病
    。因系蛋白質(zhì),故口服無效
    ,必須注射
    。胎盤γ-球蛋白中還含干擾素,臨床上可用于預(yù)防或控制病毒感染
    。胎盤中還含有溶菌酶
    ,可防止小鼠(腹腔注射)由腸炎引起的死亡
    ;對內(nèi)毒素對大鼠的傷害也有一定的保護(hù)作用
    ;但對大腸桿菌引起的內(nèi)毒素血癥無作用。
    ②增強機(jī)體抵抗力
    給小鼠口服胎盤粉
    ,能減輕結(jié)核病變
    ,而在試管中反能促進(jìn)結(jié)核桿菌的生長
    ,故認(rèn)為其作用主要在于增加機(jī)體抵抗力
    。脫脂后胎盤的鹽酸水解產(chǎn)物,給大鼠腹腔注射
    ,對四氯化碳及乙硫基丁氨酸引起的肝脂肪沉著,有明顯的抑制作用
    。給小鼠皮下注射人胎盤提取物,可使其游泳時間延長
    ;對大鼠肌肉注射
    ,對某些實驗類型(利血平性、緊張性
    、結(jié)扎幽門下部等)的實驗性潰瘍
    ,也有一定的預(yù)防及治療效果

    ③激素樣作用
    胎盤在生理上能產(chǎn)生絨毛膜促性腺激素
    ,對卵巢作用很小,但對睪丸則有興奮作用
    ;此外
    ,也能產(chǎn)生雌激素及孕激素
    。胎盤中可能含有這些激素
    。因而具有這些激素的藥理作用。絨毛膜促性激素是蛋白質(zhì)類物質(zhì)
    ,口服無效
    ,需要注射。哺乳期幼兔注射胎盤提取物似有促進(jìn)其發(fā)育的作用
    ,對胸腺
    、脾臟、子宮
    、陰道
    、乳腺等能顯著促進(jìn)其發(fā)育,對甲狀腺
    、睪丸等也有促進(jìn)作用,對腦垂體
    、腎上腺
    、卵巢、胰腺
    、肝、腎等幾無影響

    ④對血凝的影響
    胎盤中含有所謂"尿激酶抑制物"
    ,能抑制尿激酶對纖維蛋白溶酶元的"活化"作用;此可解釋妊娠纖溶活性之降低
    。據(jù)測定
    ,妊娠時子宮肌層中纖維蛋白溶酶元活化物與尿激酶抑制物的比例為1:3.4
    ,而胎盤中二者之比例則高達(dá)1:1197
    。人胎盤中含有低分子量的凝血因子ⅩⅢ(一種糖蛋白),因此可用來治療因ⅩⅢ因子缺乏的出血患者
    。此種凝血因子不僅能穩(wěn)定纖維蛋白凝塊
    、促進(jìn)創(chuàng)傷愈合
    ,在動物實驗中還有抗組織胺的作用

    ⑤其他作用
    在離體試驗中,胎盤提取物能促進(jìn)受抑制心臟的恢復(fù)
    。胎盤蛋白中
    ,含有"腎素樣"的升壓物質(zhì)
    ,在血液循環(huán)的調(diào)節(jié)上
    ,其意義尚待進(jìn)一步闡明。人胎盤尚含某種糖蛋白成分
    ,在體外試驗中
    ,能抑制淋巴細(xì)胞中DNA的合成,但不影響細(xì)胞的活力
    。胎盤提取物大量時能抑制去氧麻黃堿引起的發(fā)熱
    。冷藏胎盤的胃蛋白酶消化液、水提取液及70%丙酮提取物用瓦氏呼吸器測知
    ,能促進(jìn)肝
    、心
    、腦等數(shù)種組織的呼吸及酵母菌的呼吸
    ,冷藏者較非冷藏者作用強。胎盤血清對離體豚鼠子宮有興奮作用
    ,類似垂體后葉激素
    。胎盤絨毛膜抽出液對癌癥患者皮內(nèi)反應(yīng)較健康人為顯著,有一定診斷價值
    ,可繼續(xù)研究,提高其特異性

    【毒性】大鼠皮下注射人胎盤提取液3~6個月
    ,體重的增加與對照組相比無明顯差異,中等以上劑量應(yīng)用到14天左右
    ,則見全身震顫
    、豎毛
    、注射局部腫脹,對食欲
    、血及尿檢查均未見異常
    。應(yīng)用臨床量的300倍以上,可見肝細(xì)胞萎縮
    、脂肪沉著及郁血,腎近曲尿管上皮空泡化
    ,脾血量增加
    ,腦下垂體嗜酸細(xì)胞減少。應(yīng)用臨床量的150倍以下
    ,則沒有引起特殊變化。妊娠小鼠及大鼠皮下注射胎盤提取物沒有致畸胎的作用。新生仔鼠的發(fā)育且超過對照組

    胎盤(或連同臍帶)的鹽水浸出液給家兔靜脈注射
    ,可見呼吸困難、口唇青紫
    、大小便失禁、抽搦及間隙性痙攣而死亡
    。反復(fù)靜脈注射有急速耐受現(xiàn)象
    ,此有毒物質(zhì)可因透析、吸著
    、消化而消失

    妊娠3~4個月的牛胎盤提取物
    ,毒性很低
    ,但無明顯的藥理作用。
    【炮制】制紫河車:用新鮮的紫河車
    ,橫直割開血管
    ,用水反復(fù)漂洗干凈。另取花椒裝入布袋中加水煎湯
    ,去渣,將洗凈之紫河車置花椒湯中煮2~3分鐘
    ,及時撈出
    ,瀝凈水,以黃酒適量拌勻
    ,再置籠屜中蒸透
    ,取出
    ,烘干
    。(每紫河車100個,用花椒4兩
    ,黃酒3斤)
    ①吳球:"紫河車
    ,取得,以清米泔水?dāng)[凈
    ,竹器盛,于長流水中洗去筋膜
    ,再以乳香酒洗過
    ,篾籠盛之
    ,烘干研末。亦有瓦焙研者
    ,酒煮搗爛者,甑蒸搗曬者
    ,以蒸者為佳
    。"
    ②《本經(jīng)逢原》:"人胞取厚小色鮮者,挑去血絡(luò)
    ,漂凈血水
    ,入椒一握
    ,沸湯泡去腥水
    ,以蜂蜜和長流水,于舊錫器內(nèi)
    ,隔水文火煮爛如糜
    ,綿絞去滓,代蜜糊丸藥良
    。"
    【性味】甘咸,溫

    ①《本草蒙筌》:"味甘
    ,氣大溫,無毒
    。"
    ②《綱目》:"味甘咸
    ,溫,無毒
    。"
    ③《醫(yī)林纂要》:"甘苦咸,溫
    。"
    【歸經(jīng)】入肺、肝
    、腎經(jīng)

    ①《雷公炮制藥性解》:"入心、脾
    、腎三經(jīng)
    。"
    ②《本草經(jīng)解》:"入足厥陰肝經(jīng)
    、足太陰脾經(jīng)
    、足少陰腎經(jīng)
    。"
    ③《本草再新》:"入肝、肺
    、腎三經(jīng)
    。"
    【功用主治】補氣
    ,養(yǎng)血
    ,益精。治虛損
    ,羸瘦
    ,勞熱骨蒸,咳喘
    ,咯血,盜汗
    ,遺精
    ,陽痿,婦女血氣不足
    ,不孕或乳少

    ①《本草拾遺》:"主血氣羸瘦
    ,婦人勞損
    ,面鼾皮黑,腹內(nèi)諸病漸瘦悴者
    。"
    ②吳球:"治虛損勞極
    ,癲癇,失志恍惚
    ,安心養(yǎng)血,益氣補精
    。"
    ③《本草蒙筌》:"療諸虛白損
    ,勞瘵傳尸,治五勞七傷
    ,骨蒸潮熱
    ,喉咳音啞,體瘦發(fā)枯
    ,吐衄來紅
    。"
    ④《會約醫(yī)鏡》:"凡骨蒸盜汗
    ,腰痛膝軟
    ,體瘦精枯
    ,俱能補益。"
    ⑤《本草再新》:"大補元氣
    ,理血分
    ,治神傷夢遺。"
    ⑥《現(xiàn)代實用中藥》:"用于神經(jīng)衰弱
    、陽痿、不孕
    ,又為陣痛催進(jìn)劑及促進(jìn)乳汁分泌劑
    。"
    ⑦《山東中草藥手冊》:"預(yù)防麻疹。"
    【用法與用量】內(nèi)服:研末
    ,0.8~1.5錢
    ;或入丸劑

    【選方】①治勞瘵虛損
    ,骨蒸等癥:紫河車一具(洗凈,杵爛)
    ,白茯苓半兩
    ,人參一兩,干山藥二兩
    。上為末
    ,面糊和入河車,加三味
    ,丸梧子大
    。每服三、五十丸
    。空心米飲下
    ,嗽甚
    ,五味子湯下。(《婦人良方》河車丸)
    ②治五勞七傷
    ,吐血虛瘦:初生胞衣
    ,長流水洗去惡血,待清汁出乃止
    ,以酒煮爛
    ,搗如泥
    ,入白茯神末
    ,和丸梧子大,每米飲下百丸
    ,忌鐵器(《朱氏集驗醫(yī)方》)
    ③治無子
    ,月水不調(diào)
    ,小產(chǎn)
    ,難產(chǎn),其補陰之功極重
    。久服耳聰目明
    ,須發(fā)烏黑:紫河車一具(米泔洗凈,新瓦焙干
    ,或以淡酒蒸熟,搗曬研末)
    ,敗龜版(童便浸三日
    ,酥炙黃)二兩,黃柏(去皮
    ,鹽酒浸炒)一兩半
    ,杜仲(去皮,酥炙)一兩半
    ,牛膝(去苗
    ,酒浸曬)一兩二錢,生地黃二兩半(入砂仁六錢
    ,白茯苓二兩,絹袋盛
    ,入瓦罐酒煮七次
    ,去茯苓、砂仁不用
    ,杵地黃為膏聽用)
    ,天門冬(去心)
    ,麥門冬(去心)
    ,人參(去蘆)各一兩二錢。夏月加五味子七錢
    。各不犯鐵器
    ,為末,同地黃膏入酒
    、米糊丸入小豆大
    。每服八、九十丸
    ,空心鹽湯下
    ,冬月酒下。女人帶下
    ,并加牡蠣粉一兩
    。(《諸證辨疑》大造丸)
    ④治久癲失志
    ,氣虛血偌者:紫河車治凈
    ,煮爛食之。(《劉氏經(jīng)偏方》)
    ⑤治乳汁不足:紫河車一個
    ,去膜洗凈
    ,慢火炒焦,研末
    ,每日晚飯后服五分至一錢。(《吉林中草藥》)
    【臨床應(yīng)用】①治療支氣管哮喘
    取健康產(chǎn)婦之胎盤
    ,洗凈后低溫干燥
    ,研成細(xì)末或制成丸備用。每日6~12克
    ,分3次飯后服
    。試治2例,均獲近期治愈
    。另有用胎盤血行穴位注射者,取穴:膺窗
    、肺俞(主穴)
    、天突、膻中
    、足三里
    、三陰交(配穴)。每次選用3~4個穴位
    ,每穴0.5毫升,每日或隔日注射1次
    。如訴局部疼痛
    ,可在1.6毫升胎盤血中加0.25%普魯卡因0.4毫升,分注4個穴位。試治8例
    ,7例有效;復(fù)發(fā)再用仍有效

    ②治療慢性氣管炎
    用新鮮胎盤制成20%蒸餾液,每日肌注1次
    ,每次2毫升
    ,10天為一療程。治療久病體弱
    、經(jīng)其他方法治療不效而反復(fù)發(fā)作之患者47例,結(jié)果近愈17例
    ,顯效24例
    ,好轉(zhuǎn)6例。對咳
    、痰
    、喘都有一定的療效,患者體質(zhì)也有不同程度的增強
    。未見副作用

    ③治療皮膚潰瘍
    取新鮮胎盤按無菌操作沖去血塊,除去胎膜
    ,剪成1~2立方厘米的小塊,浸入無菌生理鹽水中
    ,置于1~4℃冰箱內(nèi)
    ,翌日即可用于種植創(chuàng)面。用法:清創(chuàng)后將胎盤組織平鋪于上
    ,包扎固定
    。如系下腿潰瘍
    ,則自足尖至膝部用彈力繃帶纏繞
    。1星期后如胎盤干燥結(jié)痂,或痂面潮濕而局部無壓痛及分泌物
    ,則2~3星期即可痊愈
    。如種植失敗,1星期后可再次施行
    。治療30例,經(jīng)1~2次種植后22例痊愈,4例進(jìn)步
    ,4例無效
    。據(jù)觀察,創(chuàng)面愈合與局部血循環(huán)有重要關(guān)系
    ,血液循環(huán)不良者治愈率低

    ④治療母乳缺乏癥
    內(nèi)服紫河車粉,每次0.5~1.0克
    ,每日3次。給藥時間一般從產(chǎn)后第3天開始
    。共治57例
    ,服藥天數(shù)為1~7天,以2~4天最多
    。結(jié)果服用1天后見效者6天
    ,2天見效者24人,3天見效者6人
    ,4天見效者12人,5天見效者3人
    ,6天見效者5人
    ,7天見效者1人。
    【名家論述】①朱震亨:"紫河車治虛勞
    。當(dāng)以骨蒸藥佐之,氣虛加補氣藥
    ,血虛加補血藥
    ,以側(cè)柏、烏藥葉
    ,俱酒灑,九蒸九曝
    ,同之為丸
    ,大能補益,名補腎丸
    。"
    ②《本草經(jīng)疏》:"人胞乃補陰陽兩虛之藥
    ,有反本還元之功。然而陰虛精涸
    ,水不制火
    ,發(fā)為咳嗽吐血,骨蒸盜汗等證
    ,此屬陽盛陰虛
    ,法當(dāng)壯水之主,以制陽光
    ,不宜服此并補之劑
    ,以耗將竭之陰也
    。胃火齒痛痛
    ,法亦忌之。"
    ③《折肱漫錄》:"有人謂河車性熱有火
    ,此說最誤人。河車乃是補血補陰之物
    ,何嘗性熱
    ,但以其力量
    ,故似助火耳
    。配藥緩服之,何能助火
    。"
    ④《本草逢原》:"紫河車稟受精血結(jié)孕之余液
    ,得母之氣血居多,故能峻補營血
    ,用以治骨蒸羸瘦
    ,喘嗽虛勞之疾
    ,是補之以味也
    。"
    ⑤熊笏《中風(fēng)論》:"中風(fēng)日久,則衛(wèi)氣必衰
    ,欲在表之衛(wèi)氣盛
    ,必須益其腎間動氣,如樹木培其根本
    ,則枝葉暢茂也,然諸藥總不如紫河車之妙
    ,其性得血氣之余
    ,既非草木可比,且又不寒不熱
    ,而為衛(wèi)氣生發(fā)之源
    。蓋以血肉之屬,為血肉之補,同氣相求也
    。"

    提醒您:紫河車 此中草藥來源于網(wǎng)絡(luò),使用前請遵醫(yī)囑

  • 姜齊
    回復(fù)
    2024-05-01 14:14:10

    【中文名】連翹(《本經(jīng)》)
    【類別】果實類連翹
    【異名】旱連子(《藥性論》)

    ,大翹子(《唐本草》),空殼(《中藥志》)

    【來源】為木犀科植物連翹的果實

    【植物形態(tài)】連翹,又名:連
    、異翹(《爾雅》),蘭華
    、軹
    、折根、三廉(《本經(jīng)》)
    ,連草(《爾雅》郭璞注)
    ,大翹(《唐本草》),黃花桿
    、黃壽丹、黃花瓣
    、落翹
    、黃花條。
    落葉灌木
    ,高2~4米
    。枝開展或伸長,稍帶蔓性
    ,常著地生根,小枝稍呈四棱形
    ,節(jié)間中空
    ,僅在節(jié)部具有實髓。單葉對生
    ,或成為3小葉
    ;葉柄長8~20毫米;葉片卵形
    、長卵形
    、廣卵形以至圓形,長3~7厘米
    ,寬2~4厘米
    ,先端漸尖、急尖或鈍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块熜ㄐ位驁A形,邊緣有不整齊的鋸齒
    ;半革質(zhì)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ㄏ热~開放
    ,腋生,長約2.5厘米
    ;花萼4深裂
    ,橢圓形;花冠基部管狀
    ,上部4裂
    ,裂片卵圓形
    。金黃色,通常具橘紅色條紋
    ;雄蕊2
    ,著生于花冠基部;雌蕊1
    ,子房卵圓形
    ,花柱細(xì)長
    ,柱頭2裂
    。蒴果狹卵形略扁,長約15厘米
    ,先端有短喙
    ,成熟時2瓣裂。種子多數(shù)
    ,棕色
    ,狹橢圓形,扁平
    ,一側(cè)有薄翅
    。花期3~5月
    。果期7~8月

    多叢生于山野荒坡間,各地亦有栽培
    。分布遼寧
    、河北
    、河南
    、山東、江蘇
    、湖北
    、江西、云南
    、山西
    、陜西、甘肅等地

    本植物的根(連翹根)
    、莖葉(連翹莖葉)亦供藥用
    ,各詳專條

    【采集】果實初熟或熟透時采收。初熟的果實采下后
    ,蒸熟
    ,曬干,尚帶綠色
    ,商品稱為"青翹"
    ;熟透的果實,采下后曬干
    ,除去種子及雜質(zhì)
    。稱為"老翹"
    ;其種子稱"連翹心"

    【藥材】干燥的果實呈長卵形,長1.5~2厘米
    ,直徑0.6~1厘米
    。頂端銳尖
    ,基部有小柄,或已脫落
    。表面有不規(guī)則的縱皺紋及多數(shù)凸起的小斑點
    ,兩側(cè)各有1條明顯的縱溝。青翹多不開裂
    ,綠褐色
    ,表面凸起的灰白色小斑點較少,種子多數(shù)
    ,細(xì)長
    ,一側(cè)有翅,黃綠色
    。老翹自尖端開裂或裂成兩瓣,表面黃棕色或紅棕色
    ,內(nèi)表面多為淺黃棕色
    ,種子棕色,多已脫落
    。氣微香
    ,味苦。青翹以色青綠
    、無枝梗者為佳
    ;老翹以色黃
    、殼厚
    、無種子
    、純凈者為佳

    主產(chǎn)山西、河南
    、陜西
    、山東。此外
    ,湖北
    、河北、四川
    、甘肅亦產(chǎn)。
    【化學(xué)成分】果實含連翹酚
    、甾醇化合物
    、皂甙(無溶血性)及黃酮醇甙類
    、馬苔樹脂醇甙等。果皮含齊墩果酸
    。青連翹含皂甙4.89%
    ,生物堿0.2%。
    【藥理作用】①抗菌作用
    連翹濃縮煎劑在體外有抗菌作用
    ,可抑制傷寒桿菌、副傷寒桿菌
    、大腸桿菌
    、痢疾桿菌、白喉桿菌及霍亂弧菌
    、葡萄球菌
    、鏈球菌等。連翹在體外的抑菌作用與金銀花大體相似
    ;為銀翹散中抗菌之主要成分。金銀花對沙門氏菌屬
    ,特別是傷寒桿菌以及溶血性鏈球菌的抑制作用似超過連翹
    ,而對痢疾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之抑制則以連翹似較好
    。二者聯(lián)合使用
    ,在試管中并無協(xié)同作用,與黃連
    ,黃芩組成的復(fù)方
    ,體外抑菌作用比單用連翹時據(jù)云更強
    。連翹中抗菌的有效成分研究不多
    ,連翹酚在試管中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濃度為1:5120;對痢疾桿菌為1:1280
    ;對白喉桿菌及副傷寒(甲)桿菌為1:640
    ,可能為抗菌有效成分?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π∈髮嶒炐越Y(jié)核病有一定療效
    ,對豚鼠則無效。此外
    ,還報告過它在試管中及臨床上的抗結(jié)核桿菌的作用。連翹的醇提取物在體外有抗鉤端螺旋體作用
    ,其強度不及黃連
    、荔枝草或金銀花
    、黃芩,而與黃柏
    、蚤休相似
    。連翹水浸劑(1:5)在試管內(nèi)對星形奴卡氏菌有些抑制作用。朝鮮連翹果實的乙醇
    、丙酮提取物以及從F.intermedia中提出的樹脂有抗真菌作用。
    ②其他作用
    連翹能抑制洋地黃對鴿靜脈注射的催吐作用
    ,減少嘔吐次數(shù)
    ,但不改變嘔吐的潛伏期,其鎮(zhèn)吐效果與注射氯丙嚓兩小時后的作用相仿
    。它又能抑制犬皮下注射阿樸嗎啡所引起的嘔吐
    ,故推測其鎮(zhèn)吐作用原理可能是抑制延腦的催吐化學(xué)感受區(qū)。連翹的果皮中含齊墩果酸(又名洋橄欖葉酸)
    ,故有強心
    、利尿作用

    【炮制】揀凈雜質(zhì)
    ,搓開,除去枝梗

    【性味】苦
    ,涼。
    ①《本經(jīng)》:"味苦
    ,平
    。"
    ②《別錄》:"無毒。"
    ③《醫(yī)學(xué)啟源》:"《主治秘訣》云
    ,性涼,味苦
    。"
    ④《綱目》:"微苦辛
    。"
    【歸經(jīng)】入心
    、肝
    、膽經(jīng)。
    ①《湯液本草》:"手足少陽
    、陽明經(jīng)
    。"
    ②《綱目》:"少陰心經(jīng)、厥陰包絡(luò)氣分
    。"
    ③《雷公炮制藥性解》:"入心
    、肝、膽
    、胃
    、三焦、大腸六經(jīng)
    。"
    【功用主治】清熱
    ,解毒,散結(jié)
    ,消腫。治溫?zé)?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丹毒
    ,斑疹,癰瘍腫毒
    ,瘰疬
    ,小便淋閉。
    ①《本經(jīng)》:"主寒熱
    ,鼠痿
    ,瘰疬,癰腫惡瘡
    ,癭瘤
    ,結(jié)熱
    。"
    ②《別錄》:"去白蟲
    。"
    ③《藥性論》:"主通利五淋,小便不通
    ,除心家客熱
    。"
    ④《日華子本草》:"通小腸,排膿
    。治瘡癤
    ,止痛,通月經(jīng)
    。"
    ⑤李杲:"散諸經(jīng)血結(jié)氣聚
    ;消腫。"
    ⑥王好古:"治耳聾渾渾焞焞
    。"
    【用法與用量】內(nèi)服:煎湯,3~5錢;或入丸
    ,散
    。外用:煎水洗。
    【宜忌】脾胃虛弱
    ,氣虛發(fā)熱
    ,癰疽已潰、膿稀色淡者忌服

    ①《本草經(jīng)疏》:"癰疽巳潰勿服
    ,大熱由于虛者勿服
    ,脾胃薄弱易于作泄者勿服
    。"
    ②《本草通玄》:"久服有寒中之患。"
    【選方】①治太陰風(fēng)溫
    、溫?zé)?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溫疫、冬溫
    ,初起但熱不惡寒而渴者:連翹一兩
    ,銀花一兩,苦桔梗六錢
    ,薄荷六錢,竹葉四錢
    ,生甘草五錢
    ,芥穗四錢,淡豆豉五錢
    ,牛蒡子六錢
    。上杵為散,每服六錢
    ,鮮葦根湯煎
    ,香氣大出,即取服
    ,勿過煮。病重者
    ,約二時一服
    ,日三服,夜一服
    ;輕者三時一服
    ,日三服
    ,夜一服
    ;病不解者
    ,作再服。(《溫病條辨》銀翹散)
    ②治小兒一切熱:連翹
    、防風(fēng)、甘草(炙)
    、山梔子各等分
    。上搗羅為末,每服二錢
    ,水一中盞
    ,煎七分,去滓溫服
    。(《類證活人書》連翹飲)
    ③治赤游癍毒:連翹一味
    ,煎湯飲之。(《玉樵醫(yī)令》)
    ④治乳癰
    ,乳核:連翹、雄鼠屎
    、蒲公英
    、川貝母各二錢。水煎服
    。(《玉樵醫(yī)令》)
    ⑤治瘰疬結(jié)核不消:連翹
    、鬼箭羽、瞿麥
    、甘草(炙)各等分。上為細(xì)末
    ,每服二錢
    ,臨臥米泔水調(diào)下。(《楊氏家藏方》連翹散)
    ⑥治舌破生瘡:連翹五錢
    ,黃柏三錢
    ,甘草二錢。水煎含漱
    。(《玉樵醫(yī)令》)
    【臨床應(yīng)用】①治療急性腎炎
    取連翹6錢,加水用文火煎至150毫升
    ,分3次食前服
    ,小兒酌減
    。視病情需要連服5~10日,忌辣物及鹽
    。8例患者治療前均有浮腫
    ,血壓在140~200/96~110毫米汞柱之間,尿檢有蛋白
    、顆粒管型及紅
    、白細(xì)胞等。治療后6例浮腫全部消退
    ,2例顯著好轉(zhuǎn);血壓顯著下降
    ;尿檢6例轉(zhuǎn)陰
    ,2例好轉(zhuǎn)。
    ②治療紫癜病
    取連翹6錢
    ,加水用文火煎成150毫升
    ,分3次食前服,忌辣物
    。治療血小板減少性出血性紫癜1例
    ,過敏性紫癜2例。經(jīng)2~7日治療
    ,皮膚紫癱全部消退。連翹對本病所起的作用
    ,可能與其中含有多量蕓香甙
    ,具有保持毛細(xì)血管正常抵抗力,減少毛細(xì)血管的脆性和通透性有關(guān)
    ;此外
    ,連翹似乎尚有脫敏作用。
    ③治療肺膿腫
    將連翹制成注射液
    ,每毫升含連翹1克
    。采用氣管滴入法合并肌肉注射。氣管滴入一般用6~10毫升
    ,每日1次;癥狀好轉(zhuǎn)后隔日1次
    ;趨向萎縮或閉合后則每周2次
    。治療25例,治愈14例
    ,好轉(zhuǎn)10例
    ,死亡1例
    ;據(jù)18例統(tǒng)計,平均治療12天退熱
    ,氣管滴注平均26.8次
    ,最多者50次。
    ④治療視網(wǎng)膜出血
    取連翹6~7錢
    ,文火水煎
    ,分3次食前服
    ,2例視網(wǎng)膜黃斑區(qū)出血,服藥20~27天后
    ,均顯著吸收
    ,視力有所增強。

    提醒您:連翹 此中草藥來源于網(wǎng)絡(luò)
    ,使用前請遵醫(yī)囑

筋骨丸能治療腱鞘炎嗎

中藥軟膏能治療腱鞘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