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回答

白斂
2023-06-29 20:38:29
根據身體患有乳房出現(xiàn)的臨床病變表現(xiàn)情況,乳腺局部組織早期會出現(xiàn)紅腫疼痛的身體損傷的臨床表現(xiàn),所以在乳腺科進行治療下,積極查明原因以后通過抗感染清熱解毒通氣下乳的方法進行綜合治療。
最新回答共有3條回答
-
平淡之
回復急性乳腺炎是乳房的急性化膿性感染,為細菌(金黃色葡萄菌等)經乳頭皸裂處或乳管口侵入乳腺組織所引起。本病以初產婦為多見,好發(fā)于產后第3~4周。發(fā)病前常有乳頭皸裂,乳頭隱畸形,乳房受擠壓,乳汗淤積等誘因。本病初起乳房腫脹、疼痛,腫塊壓痛,表面紅腫,發(fā)熱;如繼續(xù)發(fā)展,則癥狀加重,乳房搏動性疼痛。嚴重者伴有高燒,寒戰(zhàn),乳房腫痛明顯,局部皮膚紅腫,有硬結、壓痛,患側腑下淋巴結腫大,壓痛。炎癥在數天內軟化,形成乳房腫,有波動感,膿腫深的皮膚發(fā)紅及波動感不明顯。形成本病的主要原因有乳腺管阻塞,乳汁淤積;或因嬰兒吸乳時損傷乳頭所導致。本病的臨床特點為發(fā)病急,可伴有發(fā)熱、畏寒,病側乳房紅腫熱痛,出現(xiàn)硬塊,最后形成膿腫等。該病屬中醫(yī)學“乳癰”范疇,乳汁郁積是最常見病因,感受外邪也是重要病因。
【方一】瓜蔞牛蒡湯
【組成】瓜蔞、牛蒡子、天花粉、黃芩、陳皮、生梔子、皂角刺、金銀花、青皮、柴胡、甘草、連翹。
【功用】疏肝清胃,通乳消腫。
【主治】乳汁瘀積結塊,皮色不變或微紅,腫脹疼痛,伴周身酸楚,惡寒發(fā)熱者。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二】透膿散
【出處】《外科正宗》
【組成】黃芪、當歸、川芎、穿山甲、皂角刺、酒少許。
【功用】清熱解毒,托里透膿。
【主治】乳房紅腫熱痛,腫塊變軟應指。
【方解】黃芪長于大補元氣而托毒排膿,當歸養(yǎng)血活血,川芎活血行氣,化瘀通絡。穿山甲、皂角刺善于消散穿透。酒助藥力。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三】托里消毒散
【出處】《外科正宗》
【組成】黨參、黃芪、白術、茯苓、當歸、白芍、川芎、金銀花各5克,甘草、白芷、皂角刺,桔梗各3克。
【功用】益氣和營脫毒。
【主治】潰膿后,乳房腫痛變輕,瘡口膿水不斷,膿汁清稀。
【方解】方中黃芪、黨參、白術、茯苓、甘草補氣健脾;當歸、白芍、川芎補血活血;白芷、皂角刺潰瘍排膿。諸藥合用,共奏補益和血,托里排膿之功效。臨床應用:本方是治療瘡瘍因氣血虛弱、膿成不潰的方劑。以膿成不潰,膿毒不易外達為據。體弱者,去白芷,倍用黨參。用于多種化膿性疾病屬氣血不足者。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四】解表通乳湯
【出處】《實用外科手冊》
【組成】瓜蔞15克、銀花20克、連翹10克、牛蒡子10克、柴胡10克、香附10克、王不留行10克、蒲公英30克、花粉10克、皂角刺5克、甘草5克。
【功用】解表疏肝,解毒通乳。
【主治】乳房結塊,自覺疼痛,皮膚微紅或不紅,伴畏寒發(fā)熱,頭痛胸悶者。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五】解毒通乳湯
【出處】《實用外科手冊》
【組成】蒲公英30克,草河車10克,地丁30克,皂角刺30克,穿山甲10克,牡丹皮10克,赤芍10克,黃芩10克,梔仁10克,甘草5克。
【功用】清熱解毒,透膿通乳。
【主治】乳房紅腫熱痛,腫塊變軟應指,壯熱口渴,小便短赤。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六】脫毒回乳湯
【出處】《實用外科手冊》
【組成】黃芪30克,銀花30克,當歸10克,炒麥芽30克,山楂10克,玄參10克,甘草6克。
【功用】補氣養(yǎng)陰,清解余毒。
【主治】膿腫潰破或切開,膿液黃稠,或夾有淤血,腫痛大減,或遲不收口。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七】解毒內消湯
【出處】北京市中醫(yī)院方
【組成】大青葉15克,蜂房10克,焦麥芽30克,草河車15克,蒲公英30克,敗醬草30克,柴胡10克,瓜蔞30克,黃連面1.5克(沖),青皮6克。
【功用】清熱解毒通乳。
【主治】乳汁瘀積結塊,皮色不變或微紅,腫脹疼痛,伴周身酸楚,惡寒發(fā)熱者。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八】通乳散結湯
【出處】《中醫(yī)治法與方劑》
【組成】全瓜蔞20克,青皮、絲瓜絡各10克,蒲公英15克,橘絡、通草、橘葉各6克,白蒺藜12克。
【功用】疏肝清熱,通乳散結。
【主治】治肝氣郁滯,乳汁停滯不暢所致乳房硬滿脹痛,甚則紅腫,時有惡寒發(fā)熱,舌淡苔白,脈弦數。
【方解】本方當疏肝清熱,通乳散結。方中主藥青皮疏肝破氣,解郁散結。瓜蔞清熱散結,解毒消腫;輔以橘葉行氣解郁,消腫散結。橘絡理氣通絡,郁金行氣解郁,祛瘀止痛,助青皮增強疏肝解郁,破氣散結之功;蒲公英清熱解毒,消癰散結,為治乳癰效藥,助瓜蔞以增其效;佐以白蒺藜疏肝散結,絲瓜絡行血通絡,通草下氣通乳,三藥均通乳脈、下乳汁,使乳汁流暢,消解乳房硬滿腫脹。諸藥共奏其效。臨床應用:本方是治療肝郁氣滯,乳汁不暢,乳癰初起的方劑。以乳房紅腫硬滿,惡寒發(fā)熱,舌淡苔白,脈弦數為據。乳癰初起未成膿時,加金銀花、紅藤、當歸、浙貝母,以增消癰散結之功;乳癰已成膿紅腫痛,發(fā)熱者,加金銀花、連翹、赤芍、牡丹皮、黃芪、皂角刺,以涼血解毒,排膿托毒。用于急性乳腺炎初起,乳汁郁積癥屬肝氣郁滯,經絡不通,泌乳不暢者。
【用法】水煎,1日1劑,飯后1小時分3次服
【方九】露蜂房
【出處】流傳民間和醫(yī)界
【組成】露蜂房3~6克。
【主治】急性乳腺炎。
【用法】燒灰存性,黃酒沖服,每日2~3次。
【方十】
【出處】流傳民間和醫(yī)界。
【組成】蒲公英60克,野菊花60克。
【主治】急性乳腺炎。
【用法】共搗爛,敷患處,每日1次。
【方十一】
【出處】《實用外科手冊》
【組成】蒲公英30克,金銀花15克,橘葉10克,鹿角霜6克。
【主治】急性乳腺炎。
【用法】蒲公英金銀花橘葉三味水煎,沖鹿角霜服。
【方十二】
【出處】《實用外科手冊》
【組成】臭牡丹葉30克,蓖麻葉30克,車前草30克。
【主治】急性乳腺炎。
【用法】共搗爛,敷患處。
-
逍遙子
回復乳腺炎俗稱“奶癤”,在初產婦中最為常見,病后全身發(fā)熱,乳房紅、腫、疼痛,常引起化膿。致病菌為急性化膿性細菌(以金黃色葡萄球菌多見)。對于初產婦來說,乳頭易被吸破,病菌就易由此侵入乳房。
病人感到畏寒、發(fā)熱,患側乳房紅、腫、熱、痛,同側腋窩淋巴結腫大、疼痛。如果不及時治療,則易形成乳房膿腫。
中醫(yī)稱之為“乳癰”,一般多由乳兒吮乳吹風,或乳兒含乳而睡感風寒,或因乳汁過多,乳兒少飲,或乳頭破裂疼痛,而不能給乳兒吸盡,或初產婦乳絡不暢,致乳汁壅塞在內,再加上情志刺激,暴怒憂郁等誘因,于是肝氣郁結,胃熱壅盛,宿乳積滯,互結為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