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研究:止痛藥恐增加中風風險
更新日期:2010/08/2010:29
(路透紐約19日電)最新的研究顯示,已被認為會增加心臟病發(fā)作風險的一般止痛藥,可能也會增加中風風險。
研究人員調查近3萬8000名中風超過1年的臺灣成人,發(fā)現(xiàn)在發(fā)病前1個月內曾服用非類固醇止痛消炎藥(NSAID)的患者,會提高中風的風險。
調查人員在「中風」(Stroke)醫(yī)學期刊里報告,因個別NSAID造成的風險增加通常并不大。而且這份研究也沒有證明,這些藥物本身會導致一些人中風。
這份研究是由臺大醫(yī)院醫(yī)師張家勛(Chia-HsuinChang,音譯)帶領,研究人員從臺灣健保數(shù)據(jù)庫中找出近3萬8000名20歲以上、在2006年中風的病患,接著比較在中風前1個月內和前3至6個月內使用NSAID的病患狀況。
具體的藥物包括希樂葆(celecoxib)、伊普(ibuprofen)、那普洛仙(naproxen)、待克菲那(diclofenac),以及其它口服、點滴或靜脈注射NSAID,像是克多羅多克(ketorolac,或稱為Toradol)。
總的來說,這份研究發(fā)現(xiàn),在中風前30天之內使用任何NSAID都會造成風險增加,對大部份口服NSAID來說,依藥物種類不同、風險增加則落在20%到90%不等。風險增加最劇烈的是口服克多羅克多的2.6倍。
雖然這些數(shù)據(jù)聽起來很嚴重,不過張醫(yī)師的團隊形容,「影響不大」。
哈佛醫(yī)學院暨波士頓布里翰婦女醫(yī)院(BrighamandWomen'sHospital)主任醫(yī)師艾特曼(ElliottAntman)表示,要記住,這個數(shù)字代表的是相對風險增加,任何使用NSAID的絕對風險則相當小。中央社(翻譯)
評論
這種研究既說止痛藥會引起中風風險,結尾又說其影響不大,真是前后反復,其唯一目的就是想說可以繼續(xù)吃止痛藥,不用管是否會中風,真是會說話。民眾記住,任何的痛多是可以治療的,尤其中醫(yī)的針灸效果最好,絕對不需要去吃止痛藥,哪天你中風后就后悔莫及了。
漢唐中醫(yī)倪海廈謹記于2010年08月21日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bingzhengyanjiu/10440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女性喝咖啡可降低中風機率
下一篇: 高血糖致心腎病、中風率高得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