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甘為戎首 (gān wéi róng shǒu)
簡拼 : gwrs

近義詞 : 戰(zhàn)爭販子
反義詞 :
感情色彩 : 褒義詞
成語結(jié)構(gòu) : 動賓式
成語解釋 : 甘:情愿
,樂意;戎首:發(fā)動戰(zhàn)爭的禍?zhǔn)住8试缸鲬?zhàn)爭的主謀
。指發(fā)動戰(zhàn)爭的人
出處 : 西漢·戴圣《禮記·檀弓》:“毋為戎首,不亦善乎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p>
成語用法 : 作謂語;用于處事
例子 :
產(chǎn)生年代 : 古代
常用程度 : 一般
劉喬的《晉書·劉喬傳》
劉喬字仲彥
,南陽人也
。其先漢宗室,封安眾侯
,傳襲歷三代
。祖暠,魏侍中。父阜
,陳留相
。喬少為秘書郎,建威將軍王戎引為參軍
。伐吳之役
,戎使喬與參軍羅尚濟(jì)江,破武昌
,還授滎陽令
,遷太子洗馬。以誅楊駿功
,賜爵關(guān)中侯
,拜尚書右丞。豫誅賈謐
,封安眾男
,累遷散騎常侍。
齊王冏為大司馬
,初
,嵇紹為冏所重,每下階迎之
。喬言于冏曰
;“裴、張之誅
,朝臣畏憚孫秀
,故不敢不受財物。嵇紹今何所逼忌
,故畜裴家車牛
、張家奴婢邪?樂彥輔來
,公未嘗下床
,何獨(dú)加敬于紹?”冏乃止
。紹謂喬曰:“大司馬何故不復(fù)迎客
?”。喬曰:“似有正人言
,以卿不足迎者
。”紹曰:“正人為誰
?”喬曰:“其則不遠(yuǎn)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苯B默然。頃之
,遷御史中丞
。冏腹心董艾勢傾朝廷,百僚莫敢忤旨
。喬二旬之中
,奏劾艾罪釁者六。艾諷尚書右丞茍晞免喬官
,復(fù)為屯騎校尉
。張昌之亂,喬出為威遠(yuǎn)將軍
、豫州刺史
,與荊州刺史劉弘共討昌,進(jìn)左將軍
。
惠帝西幸長安
,喬與諸州郡舉兵迎大駕。東海王越承制轉(zhuǎn)喬安北將軍
、冀州刺史
,以范陽王虓領(lǐng)豫州刺史。喬以虓非天子命
,不受代
,發(fā)兵距之。潁川太守劉輿昵于虓
,喬上尚書列輿罪惡。河間王颙得喬所上
,乃宣詔使鎮(zhèn)南將軍劉弘
、征東大將軍劉準(zhǔn)、平南將軍彭城王釋與喬并力攻虓于許昌
。輿弟琨率眾救虓
,未至而虓敗,虓乃與琨俱奔河北
。未幾
,琨率突騎五千濟(jì)河攻喬,喬劫琨父蕃
,以檻車載之
,據(jù)考城以距虓,眾不敵而潰
。
喬復(fù)收散卒
,屯于平氏,河間王颙進(jìn)喬鎮(zhèn)東將軍、假節(jié)
,以其長子祐為東郡太守
,又遣劉弘、劉準(zhǔn)
、彭城王釋等率兵援喬
。弘與喬箋曰:“適承范陽欲代明使君。明使君受命本朝
,列居方伯
,當(dāng)官而行,同獎王室
,橫見遷代
,誠為不允。然古人有言
,牽牛以蹊人之田
,信有罪矣,而奪之牛
,罰亦重矣
。明使君不忍亮直狷介之忿,甘為戎首
,竊以為過
。何者?至人之道
,用行舍藏
。跨下之辱
,猶宜俯就
,況于換代之嫌,纖介之釁哉
!范陽國屬
,使君庶姓,周之宗盟
,疏不間親
,曲直既均,責(zé)有所在
。廉藺區(qū)區(qū)戰(zhàn)國之將
,猶能升降以利社稷,況命世之士哉
!今天下紛紜
,主上播越
,正是忠臣義士同心戮力之時。弘實(shí)暗劣
,過蒙國恩
,愿與使君共戴盟主,雁行下風(fēng)
,掃除兇寇
,救蒼生之倒懸,反北辰于太極
。此功未立
,不宜乖離。備蒙顧遇
,情隆于常
,披露丹誠,不敢不盡
。春秋之時
,諸侯相伐,復(fù)為和親者多矣
。愿明使君回既往之恨
,追不二之蹤,解連環(huán)之結(jié)
,修如初之好
。范陽亦將悔前之失,思崇后信矣
。
東海王越將討喬
,弘又與越書曰:“適聞以吾州將擅舉兵逐范陽,當(dāng)討之
,誠明同異
、懲禍亂之宜。然吾竊謂不可
。何者
?今北辰遷居
,元首移幸
,群后抗義以謀王室,吾州將荷國重恩
,列位方伯
,亦伐鼓即戎,戮力致命之秋也
。而范陽代之
,吾州將不從
,由代之不允,但矯枉過正
,更以為罪耳
。昔齊桓赦射鉤之仇而相管仲,晉文忘斬祛之怨而親勃鞮
,方之于今
,當(dāng)何有哉!且君子躬自厚而薄責(zé)于人
,今奸臣弄權(quán)
,朝廷困逼,此四海之所危懼
,宜釋私嫌
,共存公義,含垢匿瑕
,忍所難忍
,以大逆為先
,奉迎為急
,不可思小怨忘大德也。茍崇忠恕
,共明分局
,連旗推鋒
,各致臣節(jié),吾州將必輸寫肝膽
,以報所蒙
,實(shí)不足計(jì)一朝之謬,發(fā)赫然之怒
,使韓盧東郭相困而為豺狼之擒也
。吾雖庶姓,負(fù)乘過分
,實(shí)愿足下率齊內(nèi)外
,以康王室,竊恥同儕自為蠹害
。貪獻(xiàn)所懷
,惟足下圖之?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庇稚媳碓唬骸胺蛾柾跆嵱ブ荽淌穯?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喬舉兵逐虓,司空
、東海王越以喬不從命討之
。臣以為喬忝受殊恩
,顯居州司,自欲立功于時
,以徇國難
,無他罪闕,而范陽代之
,代之為非
。然喬亦不得以虓之非,專威輒討
,誠應(yīng)顯戮以懲不恪
。然自頃兵戈紛亂,猜禍鋒生
,恐疑隙構(gòu)于群王
,災(zāi)難延于宗子,權(quán)柄隆于朝廷
,逆順效于成敗
,今夕為忠,明旦為逆
,翩其反而
,互為戎首,載籍以來
,骨肉之禍未有如今者也
。臣竊悲之,痛心疾首
。今邊陲無備豫之儲
,中華有杼軸之困,而股肱之臣不惟國體
,職競尋常
,自相楚剝,為害轉(zhuǎn)深
,積毀銷骨
。萬一四夷乘虛為變
,此亦猛獸交斗,自效于卞莊者矣
。臣以為宜速發(fā)明詔
,詔越等令兩釋猜嫌
,各保分局。自今以后
,其有不被詔書擅興兵馬者
,天下共伐之?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对姟吩疲骸l能執(zhí)熱,逝不以濯
?’若誠濯之
,必?zé)o灼爛之患,永有泰山之固矣
。”
時河間王颙方距關(guān)東
,倚喬為助,不納其言
。東海王越移檄天下
,帥甲士三萬,將入關(guān)迎大駕
,軍次于蕭
,喬懼,遣子祐距越于蕭縣之靈壁
。劉琨分兵向許昌,許昌人納之
。琨自滎陽率兵迎越,遇祐
,眾潰見殺
。喬眾遂散
,與五百騎奔平氏
。帝還洛陽
,大赦,越復(fù)表喬為太傅軍諮祭酒
。越薨,復(fù)以喬為都督豫州諸軍事
、鎮(zhèn)東將軍
、豫州刺史。卒于官
,時年六十三
。愍帝末
,追贈司空
。 子挺
,潁川太守。挺子耽
。
耽字敬道。少有行檢
,以義尚流稱,為宗族所推。博學(xué)
,明習(xí)《詩》、《禮》
、三史
。歷度支尚書,加散騎常侍
。在職公平廉慎
,所蒞著績
。桓玄
,耽女婿也
。及玄輔政,以耽為尚書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