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愁腸寸斷 (chóu cháng cùn duàn)
簡拼 : cccd
近義詞 : 愁腸九轉(zhuǎn)、心事重重、憂心忡忡
反義詞 : 稱心如意、歡欣鼓舞、喜笑顏開
感情色彩 : 貶義詞
成語結(jié)構(gòu) : 偏正式
成語解釋 : 愁腸:憂思縈繞的心腸。愁得腸子都斷成一段段的。形容憂愁到了極點。
出處 : 唐·張鷟《游仙窟》:“淚臉千行,愁腸寸斷,端坐橫琴,涕血流襟?!?/p>
成語用法 : 主謂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形容極端憂愁苦惱
例子 : 這個壞消息對她的打擊太大了,她傷心地哭了,從沒有這種愁腸寸斷的感覺。
產(chǎn)生年代 : 古代
常用程度 : 常用
全詩頭兩句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就給人造成一種冷落暗淡的氣氛,又顯示出一種清新幽靜的境界,這里的枯藤老樹給人以凄涼的感覺,昏,點出時間已是傍晚,小橋流水人家,給人感到幽雅閑致。12個字畫出一幅深秋僻靜的村野圖景。古道西風(fēng)瘦馬,詩人描繪了一幅秋風(fēng)蕭瑟蒼涼凄苦的意境,為僻靜的村野圖又增加一層荒涼感。夕陽西下使這幅昏暗的畫面有了幾絲慘淡的光線,更加深了悲涼的氣氛。詩人把十種平淡無奇的客觀景物,巧妙地連綴起來,通過枯,老,昏,古,西,瘦六個字,將詩人的無限愁思自然的寓于圖景中。最后一句斷腸人在天涯是點睛之筆,這時在深秋村野圖的畫面上,出現(xiàn)了一位漂泊天涯的游子,在殘陽夕照的荒涼古道上,牽著一匹瘦馬,迎著凄苦的秋風(fēng),信步滿游,愁腸絞斷,卻不知自己的歸宿在何方,透露了詩人懷才不遇的悲涼情懷。(347字)
一、首先,曲中之人所見之景都展現(xiàn)出了憂傷,衰敗,哀思;
其次,曲中之人精神狀態(tài)也是悲苦的孤獨的。要知道,處在幸福中的人首先想到家鄉(xiāng)時,往往是和朋友游玩,為家人朋友帶去一些地方特產(chǎn),分享快樂,或是寄回一些家書讓親人不要擔(dān)心;最后,由景傷情,因情傷景,曲中之人便有了斷腸之感。
二、作品簡介:
《天凈沙·秋思》是元曲作家馬致遠創(chuàng)作的小令,是一首著名的散曲作品。
此曲以多種景物并置,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圖,讓天涯游子騎一匹瘦馬出現(xiàn)在一派凄涼的背景上,從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調(diào),它抒發(fā)了一個飄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鄉(xiāng)、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這支小令句法別致,前三句全由名詞性詞組構(gòu)成,一共列出九種景物,言簡而意豐。全曲僅五句二十八字,語言極為凝練卻容量巨大,意蘊深遠,結(jié)構(gòu)精巧,頓挫有致,被后人譽為“秋思之祖”。
三、附原文如下:
天凈沙·秋思
【元】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fēng)瘦馬。
夕陽西下,
斷腸人在天涯。
【譯】
枯萎的藤蔓,垂老的古樹,黃昏時的烏鴉,撲打著翅膀,落在光禿禿的枝椏上。纖巧別致的小橋,潺潺的流水,低矮破舊的幾間茅屋,愈發(fā)顯得安謐而溫馨?;臎龅墓诺郎?,一匹消瘦憔悴的馬載著同樣疲憊憔悴的異鄉(xiāng)游子,在異鄉(xiāng)的寒冷、蕭瑟的秋風(fēng)里躊躇而行。夕陽漸漸落山了,但是在外的游子,何處是歸宿?家鄉(xiāng)在何方?念及此,天涯漂泊的游子怎能不愁腸寸斷!
四、作者簡介:
馬致遠,字千里,晚號東籬,元代雜劇家、散曲家。大都(今北京)人。名不詳,以字行于世。晚號“東籬”,以示效陶淵明之志。與關(guān)漢卿、白樸、鄭光祖同稱“元曲四大家”。青年時期熱衷功途。中年中進士,曾任江浙行省官吏,后在大都任工部主事。晚年不滿時政,隱居田園。死后葬于祖塋。早年即參加雜劇創(chuàng)作,從事創(chuàng)作的時間很長,名氣也很大,是“貞元書會”的主要成員,與文士王伯成、李時中,藝人花李郎、紅字李二都有交往,有“曲狀元”之譽。雜劇見于著錄的有15種;散曲集有《東籬樂府》。是元代時著名大戲劇家、散曲家。 這首小令僅五句28字,語言極為凝煉卻容量巨大,寥寥。一說字千里。曾任江浙行省務(wù)官(一作江浙省務(wù)提舉)。晚年隱退。所作雜劇今知有十五種,現(xiàn)存七種。作品多寫神仙道化,有“馬神仙”之稱。曲詞豪放灑脫。其散曲成就尤為世所稱,存小令百余首,套數(shù)二十三套。數(shù)筆就勾畫出一幅悲緒四溢的“游子思歸圖”,淋漓盡致地傳達出漂泊羈旅的游子心。
1.描寫悲傷、憂愁的詞語垂頭喪氣 愁霧漫漫 憂愁滿腹 滿腔心事 滿腹愁腸 愁腸百結(jié) 愁腸欲斷 愁腸寸斷 九回腸斷 回腸九轉(zhuǎn) 百愁在心 心事重重 心情陰郁 憂心忡忡 憂心如焚 憂心如煎 愁緒滿懷 憂愁擔(dān)心 食不下咽 越腸百折 茶飯不思 肚里淚下 愁眉苦臉 悲戚悲涼 唉聲嘆氣 哭天抹淚 愁眉不展 愁眉苦臉 精神恍惚 黯然神傷 黯然銷魂 若有所失 愁眉苦臉 痛不欲生、呼天搶地、泣不成聲、心如刀絞、悲痛欲絕 悲憤交加、淚如雨下 聲淚俱下 淚如雨下 痛心疾首 傷心欲絕 淚如雨下 心如刀割 哀毀骨立 黯然銷魂 黯然失色 黯然傷神 悲天憫人 悲不自勝 捶胸頓足 惙怛傷悴 悼心失圖 泣涕如雨 泣不成聲 熱淚盈眶 如泣如訴 喪明之痛 司馬青衫 死去活來 癇入骨髓 兔死狐悲 五內(nèi)俱焚 物傷其類 遭家不造 芝焚蕙嘆 愛別離苦 悲憤填膺 椎心泣血 肝腸寸斷 回腸九轉(zhuǎn) 淚如泉涌 淚如雨下 人琴俱亡 如喪考妣 痛定思痛 痛心入骨 痛不欲生 萬箭攢心 無腸可斷 心如刀割 血淚盈襟 尋死覓活 飲泣吞聲 哀毀骨立 黯然銷魂 黯然失色 黯然傷神 悲天憫人 悲不自勝 捶胸頓足 惙怛傷悴 悼心失圖 泣涕如雨 泣不成聲 熱淚盈眶 如泣如訴 喪明之痛 司馬青衫 死去活來 癇入骨髓 兔死狐悲 五內(nèi)俱焚。
2.描寫愁苦的成語黯然銷魂 黯然:心懷沮喪、面色難看的樣子;銷魂:靈魂離開肉體。心懷沮喪得好象丟了魂似的。形容非常悲傷或愁苦。
悲愁垂涕 垂:垂下。涕:淚。因為悲哀、愁苦而落淚。
不堪其憂 憂:愁苦。不能忍受那樣的愁苦。
愁腸百結(jié) 愁腸:憂愁的心腸。百結(jié):極多的結(jié)頭。憂愁苦悶的心腸好象凝結(jié)成了許多的疙瘩。形容愁緒郁結(jié),難于排遣。
愁眉苦臉 皺著眉頭,哭喪著臉。形容愁苦的神色。
愁云慘霧 形容暗淡無光的景象。多比喻令人憂愁苦悶的局面。
離情別緒 分離前后惜別、相思的愁苦情緒。
日坐愁城 愁城:比喻為憂愁所包圍。整天沉浸在愁苦之中。
3.描寫心情悲傷的詞語原發(fā)布者: *** 亞
形容悲傷的心情的詞語【篇一:形容悲傷的心情的詞語】形容心情的詩句1、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2、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3、風(fēng)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4、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fēng),人比黃花瘦。5、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6、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7、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8、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9、寂寞深閨,柔腸一寸愁千縷。惜春春去,幾點催花雨。10、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11、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12、聞?wù)f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13、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fēng)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14、白發(fā)三千丈,緣愁似個長。15、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fēng)悲畫扇。16、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17、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18、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19、我本將心比明月,奈何明月照清渠。20、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21、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22、少年不知愁滋味,為賦新辭強說愁。23、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24、過境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25、春風(fēng)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26、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
4.描寫傷心,難過.側(cè)重于內(nèi)心的哀愁的詞語悲傷 哀傷 哀愁 悲慘 哀鳴 傷心 悲切 哀痛
哀嘆 悲壯 悵然 傷感 悲憫 哀思 哀怨 悲戚
凄切 痛心 悲怨 哀悼 悲嘆 悲痛 痛苦 痛切
悲泣 憂愁 苦惱 憂慮 憂郁 惆悵 憂傷 愁苦
愁悶 焦慮 焦急 憂悶
五內(nèi)俱焚 心亂如麻 惴惴不安 心急如焚 悲痛欲絕
心如刀割 哀聲沖天 悲哀哽咽 痛不欲生 樂極生悲
悲天憫人 淚流滿面 痛心疾首 欲哭無淚 淚水縱橫
悲傷嘆息 凄然淚下 慷慨悲歌 哭聲震天 低聲哭訴
傷心落淚 泣不成聲 失聲痛哭 痛哭流涕 心膽俱裂
黯然淚下 心痛欲裂 失魂落魄 憂心忡忡 愁眉不展
坐立不安 雙眉緊蹙 愁眉緊鎖 愁眉苦臉 愁腸百結(jié)
顧慮重重 滿臉愁容 長歌當(dāng)哭 愁緒全消 愁腸寸斷
悲傷憂郁 牽腸掛肚 憂慮重重 憂心如焚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chengyu/101954.html,轉(zhuǎn)載請注明來源.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愁腸百結(jié)
下一篇: 愁腸九回
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