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推誠置腹 (tuī chéng zhì fù)
簡拼 : tczf
近義詞 : 推心置腹、推心致腹
反義詞 :
感情色彩 : 褒義詞
成語結(jié)構(gòu) : 聯(lián)合式
成語解釋 : 同“推心置腹”。
出處 : 明·無名氏《楊家將演義》第二卷:“吾推誠置腹,何愁彼不賓服?”
成語用法 :
例子 :
產(chǎn)生年代 : 古代
常用程度 : 一般
編號 82 成語 推心置腹 注音 ㄊㄨㄟ ㄒㄧㄣ ㄓˋ ㄈㄨˋ 漢語拼音 tuī xīn zhì fù 釋義 把赤忱之心推到人家肚子里。
比喻以至誠待人。
#語本《東觀漢記.卷一.光武帝紀》。
典源 #《東觀漢記.卷一.光武帝紀》更始遣使者,即立帝為蕭王。
諸將議上尊號,帝不許。
帝擊銅馬1>,大破之,受降適畢,封降賊渠率2>,諸將未能信,賊亦兩心。
帝敕3>降賊各歸營勒兵待,帝輕騎入,案行4>賊營。
賊曰:「蕭王5>推赤心6>置人腹中,安得不投死7>。」
由是皆自安。
〔注解〕(1)銅馬:指銅馬賊,王莽末年,起于北方的叛軍之一。
(2)渠率:首領(lǐng)。
(3)敕:音ㄔˋ,指帝王對臣屬所下的命令。
(4)案行:巡察。
(5)蕭王:指東漢光武帝劉秀(西元前6?西元57)字文叔。
蔡陽人,漢景帝后裔。
新朝王莽末年,劉秀起兵討伐王莽,因大敗莽軍及其他叛軍,被劉玄封為蕭王。
后光復(fù)漢室,定都洛陽,為漢朝中興之主。
(6)赤心:誠心。
(7)投死:效死。
此言舍命回報。
〔參考資料〕另可參考:《后漢書.卷一.光武帝紀上》 典故說明 據(jù)《東觀漢記.卷一.光武帝紀》載,西漢末年,王莽篡漢,改國號為「新」,推行改革政策,卻因法令煩苛,弄得民不聊生,四方分裂。
此時劉秀兄弟也以恢復(fù)漢室為號召,擁立劉玄為更始皇帝,加入反王莽政權(quán)的陣容。
劉秀待人誠懇,擅于用兵,軍民悅服。
邯鄲一役,劉秀大敗莽軍,被劉玄封為蕭王。
后來劉秀又北上擊敗強大的銅馬軍以及其他的割據(jù)勢力,戰(zhàn)敗軍隊紛紛投降。
劉秀收編降卒,原先的首領(lǐng)也都分派官職。
但是這些首領(lǐng)們?nèi)匀恍拇嬉蓱],深怕劉秀終會對他們不利。
劉秀看出他們的心態(tài),就下令讓他們?nèi)匀换厝ьI(lǐng)自己的部隊,自己只帶著極少的隨從前去巡察。
降將們看到劉秀對他們毫無戒心,十分信賴,便說:「蕭王把他的赤誠之心都推移到人家的肚子里了,我們怎能不舍命回報呢?」后來「推心置腹」這句成語就從這里演變而出,比喻以至誠待人。
書證 01.《明史.卷一七○.于謙列傳》:「贊曰:『……景帝既推心置腹,謙亦憂國忘家,身系安危,志存宗社,厥功偉矣。
』」02.《清史稿.卷二二○.諸王列傳.允禩》:「圣祖升遐,朕念允禩夙有才干,冀其痛改前非,為國家出力,令其總理事務(wù),加封親王,推心置腹?!?br>03.《隋唐演義》第五八回:「王世充拾亡魏之余,推心置腹,以待群雄,藉其土地以強根本。」
04.清.蔣士銓《臨川夢》第一二出:「大人若推心置腹,叟雖衰疾,尚堪一往,管教他下邳兵逃,邯鄲圍解,又何必運神椎,勞朱亥?!?br> 用法說明 【語義說明】比喻以至誠待人。
【使用類別】用在「真誠待人」的表述上。
【例句】<01>他對朋友向來推心置腹,坦誠相待。
<02>我們是推心置腹的老友,絕對信任對方。
<03>他們倆推心置腹談了一整夜,化解了許多誤會。
<04>要解開他心中的疑慮,你必須推心置腹地與他懇談。
<05>我跟你推心置腹相交數(shù)十年,你不相信我還能相信誰?<06>陳伯伯是爸爸推心置腹的好友,有事可以去找他幫忙。
<07>如果我們不能推心置腹,合作無間,這項計畫決不可行。
近義詞:肝膽相照,披肝瀝膽,坦誠相見
反義詞:明爭暗斗,鉤心斗角,爾虞我詐 辨識 參考語詞 推心致腹,推誠置腹,置腹推心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chengyu/101958.html,轉(zhuǎn)載請注明來源.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坦腹東床
下一篇: 乘車戴笠
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