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商彝夏鼎 (shāng yí xià dǐng)
簡拼 : syxd
近義詞 : 夏鼎商彝
反義詞 :
感情色彩 : 褒義詞
成語結(jié)構(gòu) : 聯(lián)合式
成語解釋 : 夏商的青銅禮器。泛稱極其珍貴的古董。
出處 : 清·沈起鳳《諧鐸·呂仙寶筏》:“君文氣息逼似《兩京》,次者亦韓潮蘇海,若以此獵取功名,譬猶執(zhí)商彝夏鼎鬻諸五都之肆,非弗寶貴,而無如識者希也?!?/p>
成語用法 : 作賓語、定語;指文物
例子 :
產(chǎn)生年代 : 近代
常用程度 : 一般
1. 分字有什么四字成語 本本分分、
安安分分、
安常守分、
良莠不分、
揚鑣分路、
守分安命、
不由分說、
鏡分鸞鳳、
分家析產(chǎn)、
陳平分肉、
安分守理、
諦分審布、
分床同夢、
分工合作、
屈身守分、
分條析理、
適如其分、
連理分枝、
是非不分、
銖兩分寸、
析縷分條、
救患分災、
分內(nèi)之事、
分風劈流、
不容分說、
安分守己、
涇渭分明、
非分之財、
分毫不值、
皂白不分
2. 帶有鼎字的四字詞和成語 搜索結(jié)果大名鼎鼎 一言九鼎 鼎鐺玉石 問鼎中原 三足鼎立 鼎足之勢 舉鼎絕脰 力能扛鼎 人聲鼎沸 革故鼎新 鼎鼎大名 拔山扛鼎 鐘鼎之家 鐘鳴鼎食 鼎新革故 九鼎大呂 鼎鼎有名 鼎成龍升 調(diào)和鼎鼐 舉鼎絕臏 三牲五鼎 商彝周鼎 舉鼎絕臏 九鼎不足為重 擊鐘陳鼎 拔山舉鼎 鼎鼐調(diào)和 海內(nèi)鼎沸 染指于鼎 彝鼎圭璋 鼎食鳴鐘 鼎分三足 負衡據(jù)鼎 鼎食鐘鳴 鼎足三分 鼎魚幕燕 鼎折餗覆 鼎足而居 鼎足而立 問鼎輕重 一代鼎臣 鍾鳴鼎食 鼎足而三 鼎玉龜符 鼎折覆餗 擊鐘鼎食 禁鼎一臠 鼎湖龍去 鼎鑊刀鋸 鼎鑊如飴 鼎食鳴鍾 鼎鐺有耳搜索結(jié)果鼎成龍去 嘗鼎一臠 三分鼎立 三分鼎足 笙歌鼎沸 商彝夏鼎 九鼎一絲 舉鼎拔山 牛鼎烹雞 匡鼎解頤 五鼎萬鐘 夏鼎商彝 言重九鼎 春秋鼎盛 鍾鼎山林 鐘鼎山林 鐘鳴鼎重 革舊鼎新 四海鼎沸 扛鼎抃牛 列鼎而食 龍去鼎湖 鳴鐘列鼎 鳴鐘食鼎 幕燕鼎魚 群情鼎沸 扛鼎拔山 魚游沸鼎 折鼎覆餗 鐘鼎人家 瓜分鼎峙 刀鋸鼎鑊 鐘鳴鼎列 重裀列鼎。
3. 分字成語有哪些 分工合作
分崩離析
分文不直
分甘絕少
分我杯羹
分文不取
分形同氣
分秒必爭
分香賣履
分門別戶
分外妖嬈
分化瓦解
分文不值
分文不名
分內(nèi)之事
分茅裂土
分甘共苦
分身無術
分路揚鑣
分道揚鑣
分守要津
分庭抗禮
分風劈流
分居異爨
分毫析厘
分門別類
分釵斷帶
分毫不爽
分斤掰兩
分釵破鏡
分別部居
分別門戶
分勞赴功
分毫不取
分進合擊
分斤撥兩
分毫不差
分家析產(chǎn)
分毫不值
分形共氣
分厘毫絲
分寸之末
分鞋破鏡
分房減口
分釵劈鳳
分星撥兩
分文未取
分條析理
分三別兩
分宵達曙
分花拂柳
分而治之
分床同夢
分星劈兩
分星擘兩
分金掰兩
分章析句
分茅胙土
分茅賜土
分茅錫土
分毫無爽
分煙析產(chǎn)
分身減口
分茅列土
分形連氣
分心掛腹
分煙析生
分朋引類
分花約柳
分甘同苦
分貧振窮
分庭伉禮
分絲析縷
分情破愛
分一杯羹
分兵把守
分外之物
分寸之功
分心勞神
分文不受
分文不少
分斤較兩
分星掰兩
分期分批
分淺緣慳
分淺緣薄
分薄緣慳
分陜之重
安分守常
安分守已
安分守己
安分知足
不分輕重
不分畛域
不分皂白
不分軒輊
不分彼此
不分伯仲
不分青白
不分勝負
不分玉石
鼎分三足
豆分瓜剖
諦分審布
二分明月
非分之財
非分之想
非分之念
瓜分鼎峙
甘分隨時
瓜分豆剖
毫分縷析
鏡分鸞鳳
鸞分鳳離
難分難舍
難分難解
平分秋色
三分鼎足
四分五裂
守分安常
三分鼎立
四分五剖
四分五落
豕分蛇斷
條分縷析
條分節(jié)解
一分一毫
一分為二
銖分毫析
支分族解
枝分葉散
枝分縷解
支分節(jié)解
爭分奪秒
不分上下
不分主次
不分勝敗
不分高下
力分勢弱
群分類聚
神分志奪
身分不明
絲分縷析
絲分縷解
條分縷晰
宵分廢寢
一分一厘
4. 帶分字的成語有哪些成語 四分五裂、
二分明月、
賞罰分明、
分內(nèi)之事、
身無分文、
黑白分明、
獎罰分明、
皂白不分、
管鮑分金、
擘肌分理、
坐地分贓、
不分青紅皂白、
分香賣履、
分身無術、
難解難分、
不分彼此、
分毫不差、
良莠不分、
下回分解、
是非分明、
涇渭不分、
瓜分豆剖、
不分畛域、
余光分人、
分毫不爽、
恩怨分明、
分文不取、
混沌不分、
蘭艾難分、
鼎足三分
5. 有分字的成語有哪些 1. 入木三分、
2. 爭分奪秒、
3. 分道揚鑣、
4. 恰如其分、
5. 勞燕分飛、
6. 難舍難分、
7. 分崩離析、
8. 涇渭分明、
9. 安分守己、
10. 分庭抗禮、
11. 平分秋色、
12. 不由分說、
13. 割席分坐、
14. 條分縷析、
15. 四分五裂、
16. 愛憎分明、
17. 非分之想、
18. 一分為二、
19. 分外妖嬈、
20. 分門別類、
21. 五馬分尸、
22. 不分伯仲、
23. 不分軒輊、
24. 分花拂柳、
25. 管鮑分金、
26. 分內(nèi)之事、
27. 坐地分贓、
28. 分工合作、
29. 賞罰分明、
30. 獎罰分明
6. 帶分的四字詞語 賞罰分明、
恰如其分、
分門別類、
身無分文、
分道揚鑣、
安分守己、
分毫無爽、
坐地分贓、
入木三分、
分庭抗禮、
愛憎分明、
不由分說、
分內(nèi)之事、
是非分明、
分工合作、
不分彼此、
平分秋色、
恩怨分明、
行政處分、
定量分析、
分文不取、
分秒必爭、
分外妖嬈、
不分勝負、
句子成分、
定性分析、
不分伯仲、
積極分子、
百分之百、
知識分子
拔山扛鼎
嘗鼎一臠
春秋鼎盛
大名鼎鼎
鼎鐺有耳
鼎鐺玉石
鼎鼎大名
鼎足三分
人聲鼎沸
一言九鼎
三足鼎立
鼎足之勢
力能扛鼎
嚴重九鼎
夏傳九鼎
可以和考古發(fā)現(xiàn)相印證的是,不少古代文獻都把中國開始鑄造青銅器的年代定在夏代。相傳,由于夏禹治水有功,被擁戴為王,九州(代表中國各地) 各部落領袖紛紛把他們的藏金(青銅)獻給夏禹,而各方國的酋長,也把他們各族的圖像進奉。夏禹于是利用這些青銅,鑄造了九座大鼎,并把各種圖像裝飾到鼎上,用來象征九州 。
夏禹所鑄的九個大鼎,后來便成為夏商周三代相傳、作為國家政權象征的「九鼎」,而「定鼎」、「問鼎」、「鼎遷」,都是指國家政權的確立或變革,這表明了青銅器在古代人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這九個鼎后來流傳至春秋時代的東周王室,并出現(xiàn)楚王「問鼎中原」的故事。這一故事發(fā)展到漢代,又有「泗水取鼎」的故事:據(jù)說九鼎后來被秦昭王奪走,搬運途中一只鼎掉進了泗水。秦始皇時派人打撈,剛拽出水面,被龍咬斷繩索又落入水中——因為秦朝無德,不該保有九鼎。
問鼎 《漫畫問鼎》
我們常常聽到別人說問鼎三甲、問鼎中原、問鼎拳王寶座等等,其實問鼎的故事源自春秋時代楚莊王向王孫滿問鼎的歷史故事。楚莊王故意在洛水附近邊界駐軍,周定王派大夫王孫滿去慰勞楚軍,楚莊王就向王孫滿打聽周室九鼎的大小輕重,王孫滿很有技巧地回答說:天子能夠得到天下是因為他有德行而非因為有鼎,并歷舉夏商朝君主為例,以說明如果有德行,即使鼎小也很重,反之,雖大亦輕。周室雖漸衰微,但仍然是天定的統(tǒng)治者,所以鼎的輕重是不可隨便問的。楚莊王問鼎意在取代周室,取得天下。這就是鼎對國家十分重要的原因。
“列鼎而食” 和“鐘鳴鼎食”
古代的貴族通常用鼎來煮肉,把不同類的肉分用幾個鼎來煮,熟后直接取食,因此古籍中有“列鼎而食”的說法。
另外,到商、周時代,常以青銅鑄造鼎做為祭祀的禮器,青銅器的鑄造過程較陶器困難得多,需要花費大量的人力與資源,通常只有統(tǒng)冶階級才有能力鑄造,因此鼎也就成為貴族地位和階級的象征,所以又以“鐘鳴鼎食”代表貴族的生活。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chengyu/102929.html,轉(zhuǎn)載請注明來源.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的一確二
下一篇: 斗而鑄兵
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