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罰不當罪 (fá bù dāng zuì)
簡拼 : fbdz

近義詞 : 罪大惡極
、罪不容誅
反義詞 : 賞罰分明
感情色彩 : 褒義詞
成語結構 : 主謂式
成語解釋 : 當:相當
,抵擋。處罰和罪行不相當
。
出處 : 先秦·荀況《荀子·正論》:“夫德不稱位
,能不稱官
,賞不當功
,罰不當罪,不祥莫大焉
。”
成語用法 : 作謂語
、賓語
;指處罰和所犯罪行不相稱
例子 : 誰個懲辦要嚴,誰個處罰從輕
,農民都有極明白的計算,罰不當罪的極少
。(毛澤東《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
產生年代 : 古代
常用程度 : 常用
罰不當罪的成語示例
①毛澤東《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誰個懲辦要嚴
,誰個處罰從輕,農民都有極明白的計算
,罰不當罪的極少?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
②賞不當功則不如無賞
;罰不當罪則不如無罰
。(出自宋.張孝祥《徼駁成閔按劾部將奏》):
什么什么什么罪的成語
負荊請罪
釋義:史記·廉頗 藺相如列傳》記載
,戰(zhàn)國時趙國大將廉頗跟大臣藺相如不和。后來他認識到了這樣對國家不利
,便脫了 上衣,背著荊條去向藺相如謝罪
,請他用荊條責罰
。后用“負荊請罪”指主動向對方賠禮認錯,請求對 方責罰
。
拼音: fù jīng qǐng zuì?
出處:?《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記載;趙國大將廉頗與上卿藺相如不和;藺相如為了國家利益處處表示退讓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傲H聞之;肉袒負荊
;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曰:‘鄙賤之人
;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p>
出處譯文:廉頗聽到這話
;就脫去上衣,露出上身
,背著荊條
;由賓客引導到藺相如家的門前請罪。說:卑鄙下賤的人
;想不到將軍寬容我到這樣的地步啊
。
擴展資料:
典故:
戰(zhàn)國時期,廉頗是趙國有名的良將
,他戰(zhàn)功赫赫,被拜為上卿
,藺相如“完璧歸”有功
,被封為上大夫不久
,又在澠池秦王與趙王相會的時候
,維護了趙王的尊嚴,因此也被提升為上卿
,且位在廉頗之上
。
廉頗對此不服
,揚言說:“我要是見了他
,一定要羞辱他一番?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疤A相如知道后,就有意不與廉頗會面
。別人以為藺相如害怕廉頗
,廉頗為此很得意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墒巧滔嗳鐓s說:“我哪里會怕廉將軍
?不過,現(xiàn)在秦國倒是有點怕我們趙國
,這主要是因為有廉將軍和我兩個人在
。
如果我跟他互相攻擊
,那只能對秦國有益。我之所以避開廉將軍
,是以國事為重
,把私人的恩怨丟一邊兒了
!”這話傳到了廉頗耳朵里
,廉頗十分感動,便光著上身
,背負荊杖,來到藺相如家請罪
。他羞愧地對商相如說:“我真是一個糊涂人
,想不到你能這樣地寬宏大量!”兩個人終于結成誓同生死的朋友
。
德不稱位,能不稱官,賞不當功,罰不當罪 ,不祥莫大焉
出處 春秋戰(zhàn)國 《荀子·正論篇》:“德不稱位,能不稱官
,賞不當功,罰不當罪
,不祥莫大焉
。”
這句話的意思是
,品德與地位不相稱
,才能與職務不相稱,獎賞與功勞不相當
,懲罰與過失不相當,沒有比這更不好的了
。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chengyu/105157.html,轉載請注明來源.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伐罪吊人
下一篇:
罰不及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