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毀鐘為鐸 (huǐ zhōng wéi duó)
簡拼 : hzwd
近義詞 : 毀舟為杕
反義詞 :
感情色彩 : 貶義詞
成語結(jié)構(gòu) : 動賓式
成語解釋 : 將鐘改鑄為鈴。毀大物為小物,比喻隨心所欲的愚蠢行為。
出處 : 《淮南子·說林訓》:“心所說,毀舟為杕;心所欲,毀鐘為鐸?!?/p>
成語用法 :
例子 :
產(chǎn)生年代 : 古代
常用程度 : 生僻
見象牙乃知其大于牛,見虎尾乃知其大于貍,一節(jié)見而百節(jié)知也。小國不斗于大國之間,兩鹿不斗于伏兕之旁。佐祭者得嘗,救斗者得傷。蔭不祥之木,為電雷所撲?;蛑^冢,或謂隴,或謂笠,或謂簦。頭虱與空木之瑟,名同實異也。日月欲明,而浮云蓋之;蘭芝欲修,而秋風敗之?;⒂凶?,不能搏攫者,輒殺之,為墮武也。龜紐之璽,賢者以為佩;土壤布在田,能者以為富。予拯溺者金玉,不若尋常之纏索。視書,上有酒者,下必有肉;上有年者,下必有月。以類而取之。蒙塵而瞇,固其理也,為其不出戶而堁之也。屠者羹藿,為車者步行,陶者用缺盆,匠人處狹廬。為者不必用,用者弗肯為。轂立,三十輻各盡其力,不得相害。使一輻獨入,眾輻皆棄,豈能致千里哉!
夜行者掩目而前其手,涉水者解其馬載之舟。事有所宜,而有所不施。橘柚有鄉(xiāng),雚葦有叢。獸同足者相從游,鳥同翼者相從翔。田中之潦,流入于海;附耳之言,聞于千里也。蘇秦步,曰何故;趨,曰何趨馳;有為則議,多事固苛。皮將弗睹,毛將何顧?畏首畏尾,身凡有幾?欲觀九州之土,足無千里之行,心無政教之原,而欲為萬民之上,則難。旳々者獲,提提者射,故大白若辱,大德若不足。未嘗稼穡,粟滿倉;未嘗桑蠶,絲滿囊;得之不以道,用之必橫。海不受流胔,太山不上小人,旁光不升俎,駠駁不入牲。中夏用箑,快之,至冬而不知去;褰衣涉水,至陵而不知下;未可以應變。
有山無林,有谷無風,有石無金。滿堂之坐,視鉤各異,于環(huán)帶一也。獻公之賢,欺于驪姬;叔孫之智,欺于豎牛。故鄭詹入魯,《春秋》曰:"佞人來。佞人來。"君子有酒,鄙人鼓缶,雖不見好,亦不見丑。人性便絲衣帛,或射之則被鎧甲,為其不便以得所便。輻之入轂,各值其鑿,不得相通,猶人臣各守其職,不得相干。嘗被甲而免射者,被而入水;嘗抱壺而度水者,抱而蒙火;可謂不知類矣。君子之居民上,若以腐索御奔馬,若蹍薄冰,蛟在其下,若入林而遇乳虎。善用人者,若蚈之足,眾而不相害;若唇之與齒,堅柔相摩而不相敗。清醠之美,始于耒耜;黼黻之美,在于杼軸。布之新,不如纻;纻之弊,不如布?;蛏茷樾?,或惡為故。靨〈面甫〉在頰則好,在顙則丑;繡以為裳則宜,以為冠則譏。馬齒非牛蹄,檀根非椅枝,故見其一本而萬物知。石生而堅,蘭生而芳,少自其質(zhì),長而愈明。扶之與提,謝之與讓,故之與先,諾之與已也,之與矣,相去千里。污準而粉其顙,腐鼠在壇,燒薰于宮,入水而憎濡,懷臭而求芳,雖善者弗能為工。
再生者不獲,華大早者不胥時落,毋曰不幸,甑終不墮井,抽簪招燐,有何為驚!使人無度河,可;中河使無度,不可。見虎一文,不知其武;見驥一毛,不知善走。水蠆為蟌,孑孑為蚊,兔嚙為螚。物之所為,出于不意,弗知者驚,知者不怪。銅英青,金英黃,玉英白,黂燭捔,膏燭澤也。以微知明,以外知內(nèi)。象肉之味不知于口,鬼神之貌不著于目,捕景之說不形于心。冬冰可折,夏木可結(jié),時難得而易失。木方茂盛,終日采而不知;秋風下霜,一夕而殫。病熱而強之餐,救暍而飲之寒,救經(jīng)而引其索,拯溺而授之石。欲救之,反為惡。雖欲謹亡馬,不發(fā)戶轔,雖欲豫就酒,不懷蓐。孟賁探鼠穴,鼠無時死,必噬其指,失其勢也。山云蒸,柱礎濕;伏苓掘,兔絲死,一家失熛,百家皆燒。讒夫陰謀,百姓暴骸。粟得水濕而熱,甑得火而液。水中有火,火中有水。疾雷破石,陰陽相薄。湯沐之于河,有益不多;流潦注海,雖不能益,猶愈于已。
一目之羅,不可以得為鳥;無餌之釣,不可以得魚;遇士無禮,不可以得賢。兔絲無根而生,蛇無足而行,魚無耳而聽,蟬無口而鳴。有然之者也。鶴壽千歲,以極其游;蜉蝣朝生而暮死,而盡其樂。紂醢梅伯,文王與諸侯構(gòu)之;桀辜諫者,湯使人哭之??耨R不觸木,猘狗不自投于河,雖聾蟲而不自陷,又況人乎!愛熊而食之鹽,愛獺而飲之酒,雖欲養(yǎng)之,非其道。心所說,毀舟為杕;心所欲,毀鐘為鐸。管子以小辱成大榮,蘇秦以百誕成一誠。質(zhì)的張而弓矢集,林木茂而斧斤入,非或召之,形勢所致者也。待利而后拯溺人,亦必以利溺人矣。舟能沉能浮,愚者不能加足。騏驥驅(qū)之不進,引之不止,人君不以取道里。
刺我行者,欲與我交;訾我貨者,欲與我市。以水和水不可食,一弦之瑟不可聽。駿馬以抑死,直士以正窮,賢者擯于朝,美女擯于宮。行者思于道,而居者夢于床,慈母吟于巷,適子懷于荊。赤肉縣則烏鵲集,鷹隼鷙則眾鳥散。物之散聚,交感以然。食其食者不毀其器,食其實者不折其枝,塞其源者竭,背其本者枯。交畫不暢,連環(huán)不解,其解之不以解。臨河而羨魚,不如歸家織網(wǎng)。明月之珠,蠬之病而我之利;虎爪象牙,禽獸之利而我之害。易道良馬,使人欲馳;飲酒而樂,使人欲謌。是而行之,是謂之斷;非而行之,必謂之亂。
矢疾,不過二里也;步之遲,百舍不休,千里可致。圣人處于陰,眾人處于陽;圣人行于水,眾人行于霜。異音者不可聽以一律,異形者不可合于一體。農(nóng)夫勞而君子養(yǎng)焉,愚者言而智者擇焉。舍茂林而集于枯,不弋鵠而弋烏,難與有圖。寅丘無壑,泉原不溥,尋常之壑,灌千頃之澤。見之明白,處之如玉石;見之暗晦,必留其謀。以天下之大,托于一人之才,譬若懸千鈞之重于木之一枝。負子而登墻,謂之不祥,為其一人隕而兩人傷。善舉事者,若乘舟而悲謌,一人唱而千人和。不能耕而欲黍粱,不能織而喜采裳,無事而求其功,難矣。有榮華者,必有憔悴;有羅紈者,必有麻蒯。
鳥有沸波者,河伯為之不潮,畏其誠也。故一夫出死,千乘不輕。蝮蛇螫人,傅以和堇則愈,物故有重而害反為利者。圣人之處亂世,若夏暴而待暮,桑榆之間,逾易忍也。水雖平,必有波;衡雖正,必有差;尺寸雖齊,必有詭。非規(guī)矩不能定方圓,非準繩不能正曲直。用規(guī)矩準繩者,亦有規(guī)矩準繩焉。舟覆乃見善游,馬奔乃見良御。嚼而無味者,弗能內(nèi)于喉;視而無形者,不能思于心。兕虎在于后,隨侯之珠在于前,弗及掇者,先避患而后就利。逐鹿者不顧兔,決千金之貨者不爭銖兩之價。弓先調(diào)而后求勁,馬先馴而后求良,人先信而后求能。
陶人棄索,車人掇之;屠者棄銷,而鍛者拾之;所緩急異也。百星之明,不如一月之光;十牖之開,不如一戶之明。矢之于十步貫兕甲,及其極,不能入魯縞。太山之高,背而弗見;秋豪之末,視之可察。山生金,反自刻;木生蠹,反自食;人生事,反自賊。巧冶不能鑄木,巧工不能斫金者,形性然也。白玉不琢,美珠不文,質(zhì)有余也。故跬步不休,跛鱉千里;累積不輟,可成丘阜。城成于土,木直于下,非有事焉,所緣使然。凡用人之道,若以燧取火,疏之則弗得,數(shù)之則弗中,正在疏數(shù)之間。從朝視夕者移,從枉準直者虧。圣人之偶物也,若以鏡視形,曲得其情。揚子見逵路而哭之,為其可以南,可以北;墨子見練絲而泣之,為其可以黃,可以黑。趨舍之相合,猶金石之一調(diào),相去千歲,合一音也。
鳥不干防者,雖近弗射;其當?shù)?,雖遠弗釋。酤酒而酸,買肉而臭;然酤酒買肉,不離屠沽之家。故求物必于近之者。以詐應詐,以譎應譎,若披蓑而救火,毀瀆而止水,乃愈益多。西施、毛嬙,狀貌不可同,世稱其好,美鈞也。堯、舜、禹、湯,法籍殊類,得民心一也。圣人者,隨時而舉事,因資而立功,涔則具擢對,旱則修土龍。臨淄之女,織紈而思行者,為之悖戾。室有美貌,繒為之纂繹。徵羽之操,不入鄙人之耳。抮和切適,舉坐而善,過府而負手者,希不有盜心。故侮人之鬼者,過社而搖其枝。晉陽處父伐楚以救江,故解捽者不在于捌格,在于批伔。木大者根扌瞿,山高者基扶,蹠巨者志遠,體大者節(jié)疏??裾邆?,莫之怨也;嬰兒詈老,莫之疾也;賊心{亡蟲}。尾生之信,不如隨牛之誕,而又況一不信者乎!憂父之疾者子,治之者醫(yī);進獻者祝,治祭者庖。
1. 帶有“鐘”的四字成語是什么 1.鐘鼎人家[ zhōng dǐng rén jia ] 釋義:富貴宦達之家。
同“鐘鼎之家”。 出 處: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一回:“雖然算不得簪纓門第、鐘鼎人家,卻倒過得親親熱熱,安安靜靜?!?/p>
2.鐘鼎山林 [ zhōng dǐng shān lín ] 釋義:比喻富貴和隱逸。 出 處:《玉漏遲·詠杯》:“鐘鼎山林,一事幾時曾了。”
3.鐘鼓之色[ zhōng gǔ zhī sè ] 釋義:指歡欣喜樂的面色,像欣賞音樂時表現(xiàn)出的那樣。 出 處:《管子·小問》:“夫欣然喜樂者,鐘鼓之色也?!?/p>
4.鐘靈毓秀[ zhōng líng yù xiù ] 釋義:鐘:凝聚,集中;毓:養(yǎng)育。 凝聚了天地間的靈氣,孕育著優(yōu)秀的人物。
指山川秀美,人才輩出。 出 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三十六回:“真真有負天地鐘靈毓秀之德了?!?/p>
5.鐘漏并歇 [ zhōng lòu bìng xiē ] 釋義:比喻年老衰殘。 出 處:唐·沈既濟《枕中記》:“今年逾八十,位極三事,鐘漏并歇,筋骸俱耄。”
2. 帶有“鐘”的四字成語是什么 1.鐘鼎人家[ zhōng dǐng rén jia ]
釋義:富貴宦達之家。同“鐘鼎之家”。
出 處: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一回:“雖然算不得簪纓門第、鐘鼎人家,卻倒過得親親熱熱,安安靜靜?!?/p>
2.鐘鼎山林 [ zhōng dǐng shān lín ]
釋義:比喻富貴和隱逸。
出 處:《玉漏遲·詠杯》:“鐘鼎山林,一事幾時曾了?!?/p>
3.鐘鼓之色[ zhōng gǔ zhī sè ]
釋義:指歡欣喜樂的面色,像欣賞音樂時表現(xiàn)出的那樣。
出 處:《管子·小問》:“夫欣然喜樂者,鐘鼓之色也?!?/p>
4.鐘靈毓秀[ zhōng líng yù xiù ]
釋義:鐘:凝聚,集中;毓:養(yǎng)育。 凝聚了天地間的靈氣,孕育著優(yōu)秀的人物。指山川秀美,人才輩出。
出 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三十六回:“真真有負天地鐘靈毓秀之德了?!?/p>
5.鐘漏并歇 [ zhōng lòu bìng xiē ]
釋義:比喻年老衰殘。
出 處:唐·沈既濟《枕中記》:“今年逾八十,位極三事,鐘漏并歇,筋骸俱耄?!?/p>
3. 鐘字開頭的四字成語有哪些 鐘鼎人家 富貴宦達之家。
同“鐘鼎之家”。鐘鼎山林 比喻富貴和隱逸。
鐘鼎之家 富貴宦達之家。鐘鼓之色 指歡欣喜樂的面色,像欣賞音樂時表現(xiàn)出的那樣。
鐘鼓饌玉 指鳴鐘鼓,食珍饈。形容富貴豪華的生活。
鐘靈毓秀 鐘:凝聚,集中;毓:養(yǎng)育。凝聚了天地間的靈氣,孕育著優(yōu)秀的人物。
指山川秀美,人才輩出。鐘漏并歇 比喻年老衰殘。
鐘鳴鼎列 指官高位重。同“鐘鳴鼎重”。
鐘鳴鼎食 鐘:古代樂器;鼎:古代炊器。擊鐘列鼎而食。
形容貴族的豪華排場。鐘鳴鼎重 謂官高位重。
鐘鳴漏盡 漏:滴漏,古代計時器。晨鐘已經(jīng)敲呼,漏壺的水也將滴完。
比喻年老力衰,已到晚年。也指深夜。
4. 帶鐘的成語有哪些 恐人聞之而奪己也,就不能使它發(fā)出應有的響聲,得過且過地混日子。
比喻才識淺陋的人向高明的學者發(fā)問。 暮鼓晨鐘 佛教規(guī)矩。
擊鐘列鼎而食。原意是鐘的音量大。
舊指男女之間一見面就產(chǎn)生愛情。 鐘鼓之色 見“鐘鼓之色”。
做一日和尚撞一日鐘 俗語;棄。謂用食時身邊響著樂器。
塞耳盜鐘 〖解釋〗比喻自欺欺人。 黃鐘毀棄。
黃鐘毀棄 黃鐘,百姓有得鍾者。偷鐘時捂住自己的耳朵。
銅山西崩,寺里晚上打鼓。擊鐘列鼎而食。
形容貴族的豪華排場:泥土燒成的大鍋。 現(xiàn)鐘弗打 見“現(xiàn)鐘不打”。
鐘鼎人家 見“鐘鼎之家”:盜竊。比喻遇事敷衍:愛情專注。
比喻年老力衰。比喻自己欺騙自己,暮擊鼓以報時。
鐘鳴鼎列 見“鐘鳴鼎重”,泛指一般樂器。則鍾大不可負、高妙。
②比喻應答的雙方才學懸殊。 聲如洪鐘 洪。
比喻高雅優(yōu)秀的或庸俗低劣的,比喻隨心所欲的愚蠢行為;鼎,行動不靈便:古代一種樂器。 黃鐘瓦釜 瓦釜。
以莛叩鐘 莛。捂住耳朵偷鐘,晚上敲鐘:古代炊器,行動不便 晨鐘暮鼓 暮,而無才德的平庸之輩卻居于高位:六種陰律的第四律。
漏盡鐘鳴 見“漏盡鍾鳴”:指古代量器,后因用“鳴鐘列鼎”或“鳴鐘食鼎”形容古代貴族高官生活的豪奢:我國古代音韻十二律中六種陽律的第一律,用作樂器:古代樂器。 鳴鐘食鼎 見“鳴鐘列鼎”。
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 比喻遇事敷衍。 現(xiàn)鐘不打 比喻有現(xiàn)成的東西卻不加利用,不明確,連騎相過。
二缶鐘惑 〖解釋〗二,眼前列著鼎器。 鐘漏并歇 比喻年老衰殘。
盜鐘掩耳 盜;毓,洛鐘東應 比喻重大事件彼此相互影響,陰陽各六。擊鐘列鼎而食,早晨敲鐘:拋棄。
形容富貴人家生活豪侈;鐘,得不到回答:“范氏之亡也。也指深夜,勉強從事的意思。
晨鐘已經(jīng)敲呼、正大:古代炊器。后比喻學識淺薄的人向知識淵博的人請教。
凝聚了天地間的靈氣;賢才和庸才:大:草莖,食珍饈。 鐘鼎之家 富貴宦達之家。
暮鼓朝鐘 見“暮鼓晨鐘”;鼎。 鐘鳴鼎重 謂官高位重,打擊樂器。
形容貴族的豪華排場,我國古代音樂有十二律。形容貴族或富人生活奢華。
比喻自欺欺人,已到晚年。指山川秀美。
比喻遇事敷衍:古代樂器,音調(diào)最為低,古代計時器。”鐘。
黃鐘大呂 黃鐘,以椎毀之。 鳴鐘列鼎 漢張衡《西京賦》,漏壺的水也將滴完,寺里晚上打鼓。
也有無可奈何。形容說話或歌唱的聲音洪亮。
擊鐘列鼎而食:滴漏。形容貴族的豪華排場。
擊鐘陳鼎 〖解釋〗鐘,孕育著優(yōu)秀的人物。比喻可以使人警覺醒悟的話,集中;鐘情,人才輩出。
做一日和尚撞一天鐘 俗語。 鐘鳴漏盡 漏;鼎。
大呂。毀大物為小物。
比喻弄不清普通的是非道理,如同敲擊大鐘似的。形容音樂或言辭莊嚴。
黃鐘長棄 見“黃鍾毀棄”;毀。比喻賢人遭受擯斥。
掩耳盜鐘 亦作“掩耳盜鍾”。 鐘靈毓秀 鐘;鼎。”
以莛扣鐘 見“以莛撞鐘”。弄不清缶與鐘的容量,得過且過。
比喻有才德的人被棄置不用、和諧。形容富貴豪華的生活,而把泥制的鍋敲得很響,鍾怳然有音:黃銅鑄的鐘:養(yǎng)育。
鼎食鳴鐘 亦作“鼎食鳴鍾”。 毀鐘為鐸 將鐘改鑄為鈴,遽揜其耳、鐘。
鼎食鐘鳴 鐘。 五鼎萬鐘 指高官厚祿;缶。
鐘鼓饌玉 謂鳴鐘鼓,黃鐘為陽六律的第一律。 擊鐘鼎食 打鐘列鼎而食。
佛教規(guī)矩:集中。語出《呂氏春秋·自知》:古代樂器:疑,瓦釜雷鳴 黃鐘被砸爛并被拋置一邊:凝聚。
老態(tài)龍鐘 形容年老體衰。 鐘鼎山林 比喻富貴和隱逸。
鐘鳴鼎食 鐘老邁龍鐘 形容年老體衰:“擊鐘鼎食。 山崩鐘應 比喻同類事物相感應。
一見鐘情 鐘:古代炊器。比喻可以使人警覺醒悟的話,得過且過,硬要掩蓋掩蓋不了的事情:毀壞,欲負而走。
朝鐘暮鼓 佛寺晨撞鐘。 以莛撞鐘 ①用草莖打鐘,用草莖去敲,毫無聲響,盛物食器:傍晚。
5. 帶鐘成語有哪些成語 一見鐘情、
鐘靈毓秀、
情有獨鐘、
鐘鳴鼎食、
晨鐘暮鼓、
老態(tài)龍鐘、
黃鐘大呂、
掩耳盜鐘、
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
黃鐘毀棄、
鐘鼓饌玉、
聲如洪鐘、
鐘鼎之家、
鐘鼎山林、
二缶鐘惑、
五鼎萬鐘、
黃鐘瓦釜、
以莛撞鐘、
鐘鳴漏盡、
鐘鳴鼎列、
朝鐘暮鼓、
做一日和尚撞一天鐘、
老邁龍鐘、
鐘鼎人家、
擊鐘陳鼎、
做一日和尚撞一日鐘、
鐘鳴鼎重
6. 含有鐘字的詞語有哪些
一見鐘情
鐘意
老態(tài)龍鐘
時鐘
分鐘
1.一見鐘情
基本解釋
鐘:集中;鐘情:愛情專注。舊指男女之間一見面就產(chǎn)生愛情。也指對事物一見就產(chǎn)生了感情。
2.鐘意
拼音:zhōng yì。
鐘意,源自廣東話,是白話地區(qū)的一個口語,其意義為"喜歡",也可以理解為欣賞。可寫作:"鐘意"。
3.老態(tài)龍鐘是一個漢語成語,指行動不靈便。形容年老體衰,行動不靈便。語出唐·李端《贈謝戴》:"交結(jié)漸時輩,龍鐘似老翁。"
4.時鐘
如今我們只需瞧一下鐘就能說出具體時間,我們把這看成是很自然的事。但在長達幾千年的時間里,根本就沒有任何測定時間的精確方法。人們通過太陽在天空中的位置,或者通過像日晷或沙漏這樣的裝置來判斷時間。在沙漏中,是通過沙子從一個雙頭玻璃容器中漏落下來來指示時間的。
5.分鐘
分鐘表示時間長度的詞語,一分鐘等于60秒。
7. 帶有鐘的成語 朝鐘暮鼓 晨鐘暮鼓 盜鐘掩耳 鼎食鳴鐘 鼎食鐘鳴
二缶鐘惑 黃鐘長棄 黃鐘大呂 黃鐘毀棄 黃鐘毀棄
黃鐘瓦釜 毀鐘為鐸 擊鐘陳鼎 擊鐘鼎食 老邁龍鐘
老態(tài)龍鐘 漏盡鐘鳴 鳴鐘列鼎 鳴鐘食鼎 暮鼓朝鐘
暮鼓晨鐘 塞耳盜鐘 山崩鐘應 聲如洪鐘 銅山西崩
五鼎萬鐘 現(xiàn)鐘不打 現(xiàn)鐘弗打 掩耳盜鐘 一見鐘情
以莛叩鐘 以莛扣鐘 以莛撞鐘 鐘鼎人家 鐘鼎山林
鐘鼎之家 鐘鼓之色 鐘鼓饌玉 鐘靈毓秀 鐘漏并歇
鐘鳴鼎列 鐘鳴鼎食 鐘鳴鼎重 鐘鳴漏盡 洛鐘東應
瓦釜雷鳴 一見鐘情 情有獨鐘
一些的解釋
鼎食鳴鐘 鼎:古代炊器;鐘:古代樂器。擊鐘列鼎而食。形容貴族的豪華生活排場。
老邁龍鐘 形容年老體衰,行動不便。
老態(tài)龍鐘 龍鐘:行動不靈便的樣子。形容年老體衰,行動不靈便。
暮鼓朝鐘 比喻可以使人警覺醒悟的話。同“暮鼓晨鐘”。
暮鼓晨鐘 佛教規(guī)矩,寺里晚上打鼓,早晨敲鐘。比喻可以使人警覺醒悟的話。
塞耳盜鐘 比喻自欺欺人,硬要掩蓋掩蓋不了的事情。
聲如洪鐘 洪:大。形容說話或歌唱的聲音洪亮,如同敲擊大鐘似的。
五鼎萬鐘 指高官厚祿。
掩耳盜鐘 捂住耳朵偷鐘。比喻自己欺騙自己。
以莛叩鐘 莛:草莖。原意是鐘的音量大,用草莖去敲,就不能使它發(fā)出應有的響聲。后比喻學識淺薄的人向知識淵博的人請教。
以莛扣鐘 莛:草莖。用草莖打鐘,毫無聲響。比喻應答的雙方才學懸殊。
以莛撞鐘 莛:草莖。用草莖打鐘,毫無聲響。比喻才識淺陋的人向高明的學者發(fā)問,得不到回答。
做一日和尚撞一日鐘 俗語。比喻遇事敷衍,得過且過。也有無可奈何,勉強從事的意思。
成語鐘 :鐘鳴鼎重、五鼎萬鐘、漏盡鐘鳴、山林鐘鼎、一見鐘情、黃鐘長棄、暮鼓朝鐘、以莛扣鐘、鳴鐘食鼎、盜鐘掩耳、山崩鐘應、鳴鐘列鼎、鐘靈毓秀、鐘鳴鼎食、鐘皷之色、鐘漏并歇、鐘鳴鼎列、胡肥鐘瘦、擊鐘鼎食、毀鐘為鐸、朝鐘暮皷、二缶鐘惑、晨鐘暮鼓、鐘鳴漏盡、鐘鼓饌玉、鐘室之禍、以莛撞鐘、情有獨鐘、黃鐘毀棄、聲如洪鐘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chengyu/106680.html,轉(zhuǎn)載請注明來源.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毀譽不一
下一篇: 看風行事
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