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頓口拙腮 (dùn kǒu zhuō sāi)
簡拼 : dkzs
近義詞 :
反義詞 :
感情色彩 :
成語結(jié)構(gòu) :
成語解釋 : 比喻嘴笨,不善于說話。
出處 :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八十回:“好妹妹,我是頓口拙腮,可不能一句一句同你套!”
成語用法 :
例子 :
產(chǎn)生年代 :
常用程度 : 一般
1. 頓的四字成語有哪些 搓手頓足 形容焦急不安的樣子
鞍馬勞頓 騎馬趕路過久,勞累疲困。形容旅途勞累。
沉郁頓挫 郁:低沉郁積。指詩文的風(fēng)格深沉蘊(yùn)籍,語勢有停頓轉(zhuǎn)折。
捶胸頓足 捶:敲打;頓:跺。敲胸口,跺雙腳。形容非常懊喪,或非常悲痛。
搓手頓腳 形容焦急不耐煩的樣子。
頓開茅塞 頓:立刻;茅塞:喻人思路閉塞或不懂事。比喻思想忽然開竅,立刻明白了某個道理。
頓口無言 張口結(jié)舌,說不出話。
頓口拙腮 比喻嘴笨,不善于說話。
頓首再拜 頓首:以頭叩地而拜;再拜:拜兩次。古代的一種跪拜禮。亦指舊時信札中常用作向?qū)Ψ奖硎揪匆獾目吞渍Z。
頓學(xué)累功 愚笨的人只要刻苦學(xué)習(xí),也能取得成就。
頓足不前 停頓下來不前進(jìn)。
頓足捶胸 用腳跺地,以拳捶胸。形容極度悲痛或惱怒,到了極點。
2. 頓字打頭 四字成語 頓開茅塞: 頓:立刻;茅塞:喻人思路閉塞或不懂事。比喻思想忽然開竅,立刻明白了某個道理。
頓足失色: 頓足:跺腳。失色:因驚恐而變以臉色。形容十分驚慌。
頓足椎胸: 形容情緒激烈的樣子。同“頓足搥胸”。
頓足搥胸: 邊跺腳邊擊打胸脯。形容情緒激烈的樣子。
頓足捩耳: 形容束手無策的困態(tài)。
頓足搓手: 頓:以腳扣地;搓:手相摩。形容著急惋惜的樣子。
頓腳捶胸: 形容情緒激烈的樣子。同“頓足搥胸”。
頓綱振紀(jì): 整頓朝綱,重振法紀(jì)。
頓腹之言: 猶言肺腑之言。
頓挫抑揚: 形容詩文作品或音樂聲響等高低起伏、停頓轉(zhuǎn)折,和諧而有節(jié)奏。
頓足捶胸: 用腳跺地,以拳捶胸。形容極度悲痛或惱怒,到了極點。
頓足不前: 停頓下來不前進(jìn)。
頓學(xué)累功: 愚笨的人只要刻苦學(xué)習(xí),也能取得成就。
頓首再拜: 頓首:以頭叩地而拜;再拜:拜兩次。古代的一種跪拜禮。亦指舊時信札中常用作向?qū)Ψ奖硎揪匆獾目吞渍Z。
頓口拙腮: 比喻嘴笨,不善于說話。
頓口無言: 張口結(jié)舌,說不出話。
3. 口四個字成語有哪些 礙口識羞 聱牙戟口 百口莫辯 百口難分 百口同聲 搬口弄舌
筆伐口誅 閉口捕舌 閉口不言 閉口藏舌 閉口結(jié)舌 閉口無言
辯口利辭 辯口利舌 病從口入 病由口入 讒口鑠金 赤口白舌
赤口毒舌 沖口而出 出口成章 出口入耳 出口傷人 垂餌虎口
唇干口燥 唇焦口燥 瞪目哆口 杜口裹足 杜口結(jié)舌 杜口絕言
杜口吞聲 杜口無言 鈍口拙腮 頓口無言 頓口拙腮 多口阿師
飯來開口 飯來張口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分房減口 分身減口
風(fēng)口浪尖 風(fēng)門水口 佛口蛇心 佛心蛇口 改口沓舌 甘冒虎口
高下在口 河門???河目???闔門百口 糊口度日 狗口里生不出象牙
虎口拔牙 虎口逃生 虎口余生 黃口孺子 黃口小兒 狗口里吐不出象牙
豁口截舌 禍從口出 禍從口出,患從口入 禍從口生 雞口牛后
極口項斯 緘口不言 緘口結(jié)舌 緘口無言 交口稱譽(yù) 交口稱贊
交口同聲 交口贊譽(yù) 結(jié)舌杜口 金口木舌 金口玉牙 金口玉言
金口玉音 金口御言 金人緘口 金舌弊口 金舌蔽口 錦心繡口
錦胸繡口 噤口卷舌 噤口卷舌 絕口不道 開口見膽 開口見喉嚨
開口見心 空口無憑 口碑載道 口不二價 口不應(yīng)心 空口說白話
口不擇言 口齒伶俐 口齒生香 口出不遜 口出大言 口出狂言
口傳心授 口呆目瞪 口呆目鈍 口多食寡 口耳并重 口耳相承
口耳相傳 口耳之學(xué) 口沸目赤 口服心服 口腹之累 口干舌焦
口干舌燥 口含天憲 口講指畫 口角春風(fēng) 口角風(fēng)情 口惠而實不至
口角生風(fēng) 口口聲聲 口口相傳 口快心直 口蜜腹劍 口輕舌薄
口如懸河 口若懸河 口尚乳臭 口是心非 口是心苗 口說無憑
口似懸河 口誦心惟 口誦心維 口頭禪 口吐珠璣 口吻生花
口無擇言 口銜天憲 口諧辭給 口血未干 口壅若川 口燥唇干
口直心快 口中雌黃 口中蚤虱 口誅筆伐 口墜天花 苦口良藥
苦口逆耳 苦口婆心 膾炙人口 拉家?guī)Э?瑯瑯上口 朗朗上口
良藥苦口 兩肩荷口 流口常談 流膾人口 罵不絕口 免開尊口
面朋口友 摩口膏舌 目瞪口呆 目瞪口僵 目瞪口結(jié) 目瞪口歪
目瞪口張 目定口呆 目怔口呆 目睜口呆 訥口少言 寧為雞口,不為牛后
寧為雞口,無為牛后 寧為雞口,毋為牛后 ??谥?弄口鳴舌
破口大罵 七口八嘴 鉗口不言 鉗口撟舌 鉗口結(jié)舌 鉗口吞舌
巧言利口 青口白舌 輕口薄舌 輕口輕舌 輕言肆口 曲不離口
拳不離手,曲不離口 缺口鑷子 熱心苦口 人多口雜 如出一口
三緘其口 殺人滅口 舌尖口快 蛇口蜂針 蛇心佛口 獅子大開口
十口相傳 十字街口 十字路口 食不充口 食不糊口 矢口抵賴
矢口否認(rèn) 矢口狡賴 是非口舌 守口如瓶 守瓶緘口 是非只為多開口
授人口實 水來伸手,飯來張口 順口開河 俗諺口碑 素口罵人
縮衣節(jié)口 談不容口 探口而出 糖舌蜜口 饕口饞舌 提心在口
瘏口嘵音 脫口成章 脫口而出 萬口一詞 萬口一辭 萬口一談
枉口拔舌 枉口嚼舌 枉口誑舌 妄口巴舌 惟口起羞 嘵音瘏口
心不應(yīng)口 心服口服 心口不一 心口如一 心口相應(yīng) 心直口快
心拙口夯 信口雌黃 信口胡言 信口開呵 信口開喝 信口開合
信口開河 性急口快 繡口錦心 血口噴人 血盆大口 牙白口清
啞口無聲 啞口無言 掩口而笑 掩口胡盧 掩口葫蘆 掩口失聲
羊落虎口 養(yǎng)家糊口 養(yǎng)家活口 一口兩匙 一口三舌 一口同聲
一口同音 一口咬定 一口一聲 衣來伸手,飯來張口 一口吸盡西江水
貽人口實 以口問心 異口同聲 異口同音 異口同韻 易口以食
有口皆碑 有口難辯 有口難分 有口難言 有口無心 有口無行
譽(yù)不絕口 贊不絕口 贊口不絕 張口掉舌 張口結(jié)舌 直口無言
眾口嗷嗷 眾口紛紜 眾 *** 傳 眾 *** 詈 眾 *** 贊 眾口難調(diào)
眾口如一 眾口鑠金 眾口同聲 眾口相傳 眾口銷金 眾口熏天
眾口一詞 眾口一辭 拙口笨腮 拙口鈍腮
4. 帶有口字的四字成語 1、聱牙戟口
成語拼音:áo yá jǐ kǒu
成語解釋:聱牙:不順口。形容文詞艱澀,拗口難讀
成語出處:《明史 文苑傳三 李攀龍》:“所擬樂府,或更古數(shù)字為己作,文則聱牙戟口,讀者至不能終篇?!?
2、飯來張口
成語拼音:fàn lái zhāng kǒu
成語解釋:指吃現(xiàn)成飯而不勞動
成語出處:唐 元稹《放言》:“酒熟脯糟學(xué)漁父,飯來開口似神鴉。”
3、緘口不言
成語拼音:jiān kǒu bù yán
成語解釋:緘:封閉;言:說話。封住嘴巴;不開口說話。
成語出處:《明史 何遵傳》:“正德間,給事、御史挾勢凌人,趨權(quán)擇便,凡朝廷大闕失,群臣大奸惡,緘口不言?!?
4、金口玉牙
成語拼音:jīn kǒu yù yá
成語解釋:金;玉:比喻珍貴。在戲曲和舊小說中;常說皇帝是金口玉牙;說什么就是什么;不能隨意更改?,F(xiàn)比喻說一不二。也作“金口玉言”。
成語出處:晉 夏侯湛《抵疑》:“今乃金口玉音,漠然沉默?!?
5、交口稱贊
成語拼音:jiāo kǒu chēng zàn
成語解釋:交口:眾口一辭。異口同聲地稱贊。
成語出處:《元史 王利傳》:“利自幼穎悟,弱冠,與魏初同學(xué),遂齊名,諸名公交口稱譽(yù)之。”
5. 關(guān)于口的四字成語 礙口識羞 礙口:說不出口。
指怕羞而不說話。 百口莫辯 莫:不能;辯:辯白。
即使有一百張嘴也辯白不清。形容不管怎樣辯白也說不清楚。
閉口不言 緊閉著嘴,什么也不說。 閉口藏舌 閉著嘴不說話。
形容怕惹事而不輕易開口。 病從口入 疾病多是由食物傳染。
比喻應(yīng)該注意飲食衛(wèi)生。 赤口毒舌 赤:火紅色。
形容言語惡毒,出口傷人。 沖口而出 形容不加思索地說出來。
出口成章 說出話來就成文章。形容文思敏捷,口才好。
出口入耳 指品德、才能超出同類之上。 出口傷人 說出話來污辱人;說出的話有損人的尊嚴(yán)。
唇干口燥 形容說話過多而出現(xiàn)口干舌燥的現(xiàn)象。 杜口裹足 杜口:閉住嘴;裹足:止步不前。
閉著嘴不敢說,停住腳不敢走。比喻有顧慮而不敢接近,遠(yuǎn)遠(yuǎn)避開。
杜口吞聲 形容一句話也不說。 頓口無言 張口結(jié)舌,說不出話。
頓口拙腮 比喻嘴笨,不善于說話。 多口阿師 指喜歡多話的人。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防:阻止;甚:超過。阻止人民進(jìn)行批評的危害,比堵塞河川引起的水患還要嚴(yán)重。
指不讓人民說話,必有大害。 風(fēng)口浪尖 比喻激烈、尖銳的社會斗爭前哨。
佛口蛇心 比喻話雖說得好聽,心腸卻極狠毒。 河目???河目:形狀像河一樣的眼睛,上下眼眶平而長;??冢合翊蠛R粯拥淖?,又大又深。
比喻相貌非凡。 虎口拔牙 比喻做十分危險的事情。
虎口逃生 老虎嘴里幸存下來的生命。比喻逃脫極危險的境地僥幸活下來。
虎口余生 老虎嘴里幸存下來的生命。比喻逃脫極危險的境地僥幸活下來。
黃口孺子 黃口:兒童;孺子:小孩子。常用以譏諷別人年幼無知。
黃口小兒 黃口:兒童;小兒:小孩子。常用以譏諷別人年幼無知。
禍從口出 災(zāi)禍從口里產(chǎn)生出來。指說話不謹(jǐn)慎容易惹禍。
雞口牛后 寧愿做小而潔的雞嘴,而不愿做大而臭的牛 *** 。比喻寧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聽人支配。
緘口結(jié)舌 閉口不說話。形容理屈詞窮說不出話來。
也指懾于 *** 不敢講話。 交口稱譽(yù) 異口同聲地稱贊。
金口木舌 以木為舌的銅鈴,即木鐸,古代施行政教傳布命令時所用。指宣揚教化的人。
金口玉言 舊時俗指皇帝說的話?,F(xiàn)在指說出口不能改變的話(用在諷刺)。
金舌弊口 金舌:用金子做舌頭;弊:破。用金做的舌頭,說破了嘴。
比喻說話很多,枉費口舌。 錦心繡口 形容文思優(yōu)美,詞藻華麗。
絕口不道 指閉口不談。 空口說白話 形容只說不實行,或只說而沒有事實證明。
空口無憑 單憑嘴說而沒有什么作為憑據(jù)。只要用實物來證明。
口碑載道 形容群眾到處都在稱贊。 口不應(yīng)心 應(yīng):符合。
心口不一致。 口齒伶俐 口齒:說話、言談;伶俐:聰明,靈活。
談吐麻利,應(yīng)付自如。形容口才好。
口齒生香 嘴和牙齒都有香味。比喻所讀的作品意味深長,雋永宜人。
口出不遜 遜:謙遜。說話極不謙虛。
形容狂妄自大。 口出大言 說大話。
形容說話狂妄。 口多食寡 吃飯的人多,但是食物很少。
口耳并重 對說和聽的訓(xùn)練同等重視。 口耳之學(xué) 指只知道耳朵進(jìn)口里出的一些皮毛之見,而沒有真正的學(xué)識。
口沸目赤 形容人情緒激動,聲音臉色都很嚴(yán)厲的樣子。 口腹之累 口腹:指飲食;累:連累。
指因為飲食而受到牽累。 口含天憲 天憲:指朝廷法令。
比喻說話就是法律,可以決定人的生死。 口惠而實不至 只在口頭上答應(yīng)給別人好處,而實際的利益卻得不到別人身上。
口講指畫 一面講一面用手勢幫助表達(dá)意思。 口角春風(fēng) 原指言語評論如春風(fēng)之能生長萬物。
后比喻替人吹噓或替人說好話。 口口聲聲 形容一次一次地說,或經(jīng)常說。
口口相傳 不著文學(xué),口頭相傳。 口蜜腹劍 形容兩面派的狡猾陰險。
口若懸河 講起話來滔滔不絕,象瀑布不停地奔流傾瀉。形容能說會辨,說起來沒個完。
口尚乳臭 嘴里還有奶腥味。表示對年輕人的輕視。
口是心非 嘴里說得很好,心里想的卻是另一套。指心口不一致。
口說無憑 單憑口說,不足為據(jù)。 口誦心惟 誦:朗讀;惟:思考。
口中朗誦,心里思考。 口頭禪 原指和尚常說的禪語或佛號。
現(xiàn)指經(jīng)常掛在口頭上而無實際意義的詞句。 口吐珠璣 珠、璣:都是珠寶,圓的叫珠,不圓的叫璣。
形容說話有文采。 口吻生花 比喻談吐文雅。
口血未干 古時訂立盟約,要在嘴上涂上牲口的血。指訂約不久就毀約。
口燥唇干 口腔和嘴唇都干了。形容話說得很多或費盡口舌。
口中雌黃 雌黃:即雞冠石,過去寫字用黃紙,寫錯了就用雌黃涂沫后重寫。隨口更改說得不恰當(dāng)?shù)脑挕?/p>
比喻言論前后矛盾,。 口中蚤虱 比喻極易消滅的敵人,猶如口中之虱。
故又作“口中虱”。 口誅筆伐 從口頭和書面上對壞人壞事進(jìn)行揭露和聲討。
苦口良藥 好藥往往味苦難吃。比喻衷心的勸告,尖銳的批評,聽起來覺得不舒服,但對改正缺點錯誤很有好處。
苦口逆耳 苦口:藥吃起來特別苦。逆耳:聽起來使人感到不舒服。
形容真誠的規(guī)勸。 苦口婆心 比喻善意而又耐心地勸導(dǎo)。
膾炙人口 膾和炙都是人們愛吃的食物。指美味人人愛吃。
比喻好的詩文受到人們和稱贊和傳訟。 拉家?guī)Э?帶著一家大?。ǘ嘀甘芗覍俚耐侠郏?。
瑯瑯上口 瑯瑯:玉石相擊聲,比喻響亮的讀書聲。指誦讀熟練、順口。
也指文辭通俗,便于口誦。 良藥苦口 好藥往往味苦難吃。
比喻衷心的勸告,尖銳。
6. 帶言和口的四字成語 帶言和口的四字成語:閉口不言 【拼音】:bì kǒu bù yán 【解釋】:緊閉著嘴,什么也不說。
【出處】:西漢·桓寬《鹽鐵論·刺復(fù)》:“是以曹丞相日飲醇酒,倪大夫閉口不言?!?【示例】:他~這件事。
【近義詞】:愛口識羞、啞口無言 【反義詞】:暢所欲言、振振有詞 【語法】:作謂語、賓語;比喻人因各種原因而不說話 頓口無言 【拼音】:dùn kǒu wú yán 【解釋】:張口結(jié)舌,說不出話。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一百四回:“王慶被范全說得頓口無言?!?/p>
【示例】:他的一席話,使在場的人個個~。 【近義詞】:張口結(jié)舌、啞口無言 【反義詞】:伶牙俐齒 【語法】:作謂語、狀語;形容張口結(jié)舌 金口玉言 【拼音】:jīn kǒu yù yán 【解釋】:舊時俗指皇帝說的話。
現(xiàn)在指說出口不能改變的話(用在諷刺)。 【出處】:晉·夏侯湛《抵疑》:“今乃金口玉音,漠然沈默。
使吾子棲遲窮巷,守此困極?!?【示例】:拜舞已畢,天子~,問道:“卿是許武之弟乎?”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三孝廉讓產(chǎn)立高名》 【近義詞】:金科玉律、金口玉牙、金口玉音 【語法】:作主語、賓語;指說話正確,不能改變 口出大言 【拼音】:kǒu chū dā yán 【解釋】:說大話。
形容說話狂妄。 【出處】: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七回:“御者見考叔口出大言,更不敢上前,且立住腳觀看?!?/p>
【示例】:某家好意勸你,樂得兩邦和好;你反~!不必多言,放馬來罷。 清·錢彩《說岳全傳》第七十回 【近義詞】:口出狂言 【語法】:作謂語、賓語;指講大話訥口少言 【拼音】:nè kǒu shǎo yán 【解釋】:訥口:不善于說話。
不善言談,說話不多。 【出處】:《史記·李將軍列傳》:“廣訥口少言,與人居則畫地為軍陳,射闊狹以飲?!?/p>
【近義詞】:沉默寡言 【語法】:作謂語、定語;指不善言談鉗口不言 【拼音】:qián kǒu bù yán 【解釋】:鉗口:閉口。閉著嘴不說話。
【出處】:《莊子·田子方》:“吾形解而不欲動,口鉗而不欲言,吾所學(xué)者,直土梗耳!” 【示例】:遇廷爭則~,羅譴責(zé)則引身潛避。 清·阮葵生《茶余客話》卷六 【近義詞】:緘口不言 【反義詞】:口若懸河 【語法】:作謂語、定語;指不說話啞口無言 【拼音】:yǎ kǒu wú yán 【解釋】:啞口:象啞巴一樣。
象啞巴一樣說不出話來。形容理屈詞窮的樣子。
【出處】:明·馮夢龍《醒世恒言》卷八:“‘他也有兒子,少不也要娶媳婦。看三朝可肯放回家去?聞得親母是個知禮之人,虧他怎樣說了出來?’一番言語,說得張六嫂啞口無言?!?/p>
【示例】:他的一席話,使在場的人個個~。 【近義詞】:張口結(jié)舌、默默無聞、理屈詞窮 【反義詞】:振振有詞、理直氣壯、口若懸河 【語法】:作謂語、定語、狀語;指驚訝等 有口難言 【拼音】:yǒu kǒu nán yán 【解釋】:言:說。
雖然有嘴,但話難以說出口。指有話不便說或不敢說。
【出處】:宋·蘇軾《醉睡者》詩:“有道難行不如醉,有口難言不如睡。” 【示例】:如今輪到你山陽縣,這都是官吏每無心正法,使百姓~。
元·關(guān)漢卿《竇娥冤》第三折 【近義詞】:有口難分、有苦難言、難言之隱 【歇后語】:大姑娘說媒;糯米糕粘嗓子 【語法】:作謂語、賓語、定語;指有難言之隱閉口無言 【拼音】:bì kǒu wú yán 【解釋】:閉住嘴巴不言語。形容對事不置可否或事情弄僵,自己覺得理虧而無話可講時的情態(tài)。
參見“閉口不言”。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傳》第六十四回:“關(guān)勝連忙答禮,閉口無言,手腳無措?!?/p>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第一百五回:“一席話說得朱博如閉口無言,只得別去?!?【示例】:劉家父女只剩了彼此瞪著,已無話可講;祥子是~。
老舍《駱駝祥子》十五 【近義詞】:啞口無言 【反義詞】:口若懸河 【語法】:作謂語、狀語;指沉默 杜口絕言 【拼音】:dù kǒu jué yán 【解釋】:猶言杜口無言。 【出處】:唐·玄奘《大唐西域記·阿逾陀國》:“昔以舌毀大乘,今以舌贊大乘,補(bǔ)過自新,猶為善矣,杜口絕言,其利安在?” 【近義詞】:杜口無言、杜口結(jié)舌、杜口絕舌 【語法】:作謂語、賓語;指無言以對杜口無言 【拼音】:dù kǒu wú yán 【解釋】:閉住嘴巴,不出一言。
【出處】:《晉書·吉挹傳》:“挹辭氣慷慨,志在不辱,杖刃推戈,期之以隕,將吏持守,用不即斃,遂乃杜口無言,絕粒而死。” 【近義詞】:杜口絕言、杜口結(jié)舌、杜口木舌 【語法】:作謂語、賓語;指無言以對緘口不言 【拼音】:jiān kǒu bù yán 【解釋】:緘:封閉。
封住嘴巴,不開口說話。 【出處】:《明史·何遵傳》:“正德間,給事、御史挾勢凌人,趨權(quán)擇便,凡朝廷大闕失,群臣大奸惡,緘口不言?!?/p>
【示例】:商民工匠,見諸官紳,皆~,恐犯當(dāng)?shù)乐溕粶y云。 清·鄭觀應(yīng)《盛世危言·商務(wù)》 【近義詞】:緘口無言 【反義詞】:口若懸河 【語法】:作謂語;形容沉默不語 緘口無言 【拼音】:jiān kǒu wú yán 【解釋】:緘口:閉著嘴。
閉著嘴,不說話。 【出處】: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十二:“師云:‘汝若不會,老僧即緘口無言。
’” 【近義詞】:緘口不言、啞口無言 【。
A. 拙的四字成語有哪些
勤能補(bǔ)拙、弄巧成拙、笨口拙舌、心勞日拙、大巧若拙、笨嘴拙舌、藏巧于拙、將勤補(bǔ)拙、弄巧反拙、拙貝羅香、以勤補(bǔ)拙、心拙口夯、拙口鈍腮、兵聞拙速、拙嘴笨腮、拙嘴笨舌、拙口笨腮、安分守拙、心勞政拙、時乖運拙、百拙千丑、辭巧理拙、才疏計拙、頓口拙腮、鈍口拙腮、運拙時乖、計窮途拙、運拙時艱、左支右拙、日拙心勞
1、勤能補(bǔ)拙
【解釋】:勤奮能夠彌補(bǔ)不足。
【出自】:宋·邵雍《弄筆吟》:“弄假像真終是假,將勤補(bǔ)拙總輪勤?!?br>【語法】:主謂式;作賓語;含褒義
2、弄巧成拙
【解釋】:本想耍弄聰明,結(jié)果做了蠢事。
【出自】:宋·黃庭堅《拙軒頌》:“弄巧成拙,為蛇畫足?!?br>【示例】:孩兒系深閨 *** ,此事俱是父親失言,~。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五十六回
【語法】:聯(lián)合式;作謂語;含貶義,用于批評場合
3、心勞日拙
【解釋】:心勞:費盡心機(jī);日:逐日;拙:笨拙。現(xiàn)多指做壞事的人,雖然使盡壞心眼,到頭來不但撈不到好處,處境反而一天比一天糟。
【出自】:《尚書·周官》:“作德,心逸日休,作偽,心勞日拙?!?br>【示例】:但是終于因為我有鐵據(jù)足以證明這是毀謗誣蔑,他們徒然“~”,并不能達(dá)到他們的目的。 ◎鄒韜奮《經(jīng)歷·社會的信用》
【語法】:聯(lián)合式;作謂語、補(bǔ)語、定語;含貶義
4、大巧若拙
【解釋】:拙:笨。指真正聰明的人,不顯露自己,從表面看,好像笨拙。
【出自】:《老子》第四十五章:“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辨若訥?!?br>【語法】:主謂式;作定語、分句;指不暴露自己
5、笨嘴拙舌
【解釋】:拙:不巧。形容沒有口才,不善言辭。
【出自】:楊朔《石油城》:“我這個人,笨嘴拙舌的,談什么呢?”
【語法】:聯(lián)合式;作謂語;用于謙辭
B. 帶有拙字的成語有哪些
勤能補(bǔ)拙
笨嘴拙舌
運拙時乖
拙口笨腮
藏巧于拙
時乖運拙
百拙千丑
兵聞拙速
弄巧反拙
安分守拙
C. 拙的成語有哪些成語大全
帶拙的成語 : 勤能補(bǔ)拙、 弄巧成拙、 心勞日拙、 笨嘴拙舌、 安分守拙、版 才疏計拙、 將勤補(bǔ)拙、 拙貝羅香、 藏巧權(quán)于拙、 辭巧理拙、 百拙千丑、 巧詐不如拙誠、 心勞政拙、 計窮途拙、 兵聞拙速、 大巧若拙、 心拙口夯
D. 帶有拙字的成語有哪些
勤能補(bǔ)拙 笨嘴拙舌 運拙時乖 拙口笨腮 藏巧于拙 時乖運拙 百拙千丑 兵聞拙速
弄巧反拙 安分守拙
E. 帶拙字成語有哪些
勤能補(bǔ)拙、
弄巧成拙、
相形見拙、
大巧若拙、
心勞日拙、
將勤補(bǔ)拙、
笨嘴拙內(nèi)舌容、
藏巧于拙、
笨口拙舌、
弄巧反拙、
以勤補(bǔ)拙、
百拙千丑、
拙嘴笨腮、
兵聞拙速、
拙貝羅香、
拙口鈍腮、
心拙口夯、
拙口笨腮、
辭巧理拙、
運拙時乖、
頓口拙腮、
才疏計拙、
運拙時艱、
計窮途拙
F. 關(guān)于拙和動的成語
【勤能補(bǔ)拙】
【讀 音】 qín néng bǔ zhuō
【釋 義】 勤奮能夠彌補(bǔ)不足。
王文明先生書法作品--勤能專補(bǔ)拙
【近義詞】熟屬能生巧、笨鳥先飛、功在不舍、勤學(xué)苦練、駑馬十駕
【出 處】公元825年,唐敬宗將杭州刺史白居易調(diào)任蘇州刺史,蘇州是唐東南地區(qū)最大的州,地方事務(wù)繁雜。白居易上任后謝絕了所有的宴請,一心處理政務(wù),很快就熟悉當(dāng)?shù)氐那闆r,整頓吏治,贏得老百姓的好評。他認(rèn)為自己生來笨拙只有靠勤奮才能來彌補(bǔ)。
【用法】可作為主語、賓語。
G. 與拙相關(guān)的成語,帶拙字的成語,拙字成語大全,拙
笨嘴拙舌 拙:不巧。形容沒有口才,不善言辭。
藏巧于拙 有才能而不顯示出來。
大巧若拙 拙:笨。指真正聰明的人,不顯露自己,從表面看,好象笨拙。
頓口拙腮 比喻嘴笨,不善于說話。
將勤補(bǔ)拙 以勤奮彌補(bǔ)笨拙。
弄巧成拙 本想耍弄聰明,結(jié)果做了蠢事。
勤能補(bǔ)拙 勤奮能夠彌補(bǔ)不足。
心勞日拙 心勞:費盡心機(jī);日:逐日;拙:笨拙?,F(xiàn)多指做壞事的人,雖然使盡壞心眼,到頭來不但撈不到好處,處境反而...
心拙口夯 心思笨,又不善于說話。
拙口鈍腮 比喻嘴笨,沒有口才。
百拙千丑 極言拙劣丑陋。
兵聞拙速 指用兵打仗當(dāng)求速勝而不計戰(zhàn)法的巧拙。
才疏計拙 指才識疏淺,不善謀算。
辭巧理拙 文辭雖然浮華,但不能闡明道理。
鈍口拙腮 指口才笨拙,說話不流利。
計窮途拙 指無計可施,無路可走。
弄巧反拙 本想耍弄聰明,結(jié)果做了蠢事。同“弄巧成拙”。
時乖運拙 拙:劣,不好。時運不順,命運不佳。指處境不順利。
相形見拙 和同類的事物相比較,顯出不足。同“相形見絀”。
以勤補(bǔ)拙 用勤奮補(bǔ)救笨拙,含有自謙之意。
H. 帶拙的成語有哪些
笨嘴拙舌 拙:不巧。形容沒有口才,不善言辭。
藏巧于拙 有才能而不顯示出來。專
大巧若拙 拙:笨屬。指真正聰明的人,不顯露自己,從表面看,好象笨拙。
頓口拙腮 比喻嘴笨,不善于說話。
將勤補(bǔ)拙 以勤奮彌補(bǔ)笨拙。
弄巧成拙 本想耍弄聰明,結(jié)果做了蠢事。
勤能補(bǔ)拙 勤奮能夠彌補(bǔ)不足。
心拙口夯 心思笨,又不善于說話。
拙口鈍腮 比喻嘴笨,沒有口才。
百拙千丑 極言拙劣丑陋。
兵聞拙速 指用兵打仗當(dāng)求速勝而不計戰(zhàn)法的巧拙。
才疏計拙 指才識疏淺,不善謀算。
辭巧理拙 文辭雖然浮華,但不能闡明道理。
I. 有相和拙的成語
相形見拙 [xiāng xíng jiàn zhuō]
生詞本
基本釋義
和同類的事物相比較,顯出不足。同“相形見絀”。
成語接龍
拙嘴笨舌 舌敝唇枯 枯蓬斷草 草靡風(fēng)行 行思坐想 想望豐采 采蘭贈藥 藥石之言 言談舉止止談風(fēng)月 月朗風(fēng)清 清貧如洗 洗兵牧馬 馬如游龍 龍駒鳳雛 雛鳳清聲 聲色并厲 厲兵粟馬馬到成功 功成不居 居下訕上 上兵伐謀 謀聽計行 行蹤無定 定于一尊 尊年尚齒 齒頰掛人人己一視 視人如傷 傷心欲絕 絕子絕孫 孫龐斗智 智藏瘝在 在天之靈 靈丹圣藥 藥店飛龍龍蟄蠖屈 屈高就下 下車作威 威鳳一羽 羽扇綸巾 巾幗丈夫 夫倡婦隨 隨行就市 市井無賴賴有此耳 耳鬢撕磨 磨磚成鏡 鏡里觀花 花說柳說 說親道熱 熱腸古道 道高望重 重金襲湯湯去三面 面目可憎 憎愛分明 明窗浄幾 幾不欲生 生機(jī)勃勃 勃然變色 色厲膽薄 薄暮冥冥冥行盲索 索隱行怪 怪事咄咄 咄咄書空 空前絕后 后福無量 量力而為 為富不仁 仁義之兵兵貴先聲 聲淚俱下 下車泣罪 罪惡如山 山清水秀 秀色可餐 餐松飲澗
網(wǎng)絡(luò)釋義
相形見絀:形,比較;見,顯示出;絀,不夠、不足。意思是和同類的事物相比較顯出不足。語出:清·李綠園《歧路燈》:“譚紹聞……見婁樸;同窗共硯;今日相形見絀。難說心中不鼓動么?”【“相形見絀”常誤寫為“相形見拙”,應(yīng)注意?!?
J. 拙成語
"笨嘴拙舌"的讀音釋義
[解釋]:拙:不巧。形容沒有口才,不善言辭。內(nèi)
[發(fā)音]:bèn zuǐ zhuō shé
[出處]:楊朔《容石油城》:“我這個人,笨嘴拙舌的,談什么呢?”
[例句]:你笨嘴拙舌的,怎能參加辯論賽呢?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chengyu/106716.html,轉(zhuǎn)載請注明來源.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頓開茅塞
下一篇: 頓首再拜
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