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稱臣納貢 (chēng chén nà gòng)
簡拼 : ccng
近義詞 : 俯首稱臣
反義詞 : 稱王稱霸
感情色彩 : 褒義詞
成語結(jié)構(gòu) : 連動式
成語解釋 : 舊時指小國向大國臣服而年年進貢。
出處 :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十七回:“凡漢東小國
成語用法 : 作謂語
例子 : 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73回:“使那十個團臍個個稱臣納貢
產(chǎn)生年代 : 古代
常用程度 : 常用
藩屬國
藩屬國是藩國和屬國的合稱
從漢朝劉邦開始有了“藩國”這一稱呼,漢高祖劉邦設(shè)定在中央周圍
那么分封在京師周圍的這些國家呢
,就稱做藩國。為什么叫做“藩”呢?藩就是籬笆、藩籬,意思就是說你們像籬笆一樣在周圍保衛(wèi)中央,所以這些王侯都被稱為“藩王”
屬國一詞最早源于戰(zhàn)國時期
其時中華大地除了有秦
另外還有不少少數(shù)民族分布在四周,北與西北有林胡
這些小國或者小的政權(quán)
漢避漢高祖劉邦諱而改稱屬國
據(jù)《漢書》卷6《武帝本紀》記載
《漢書》卷6《武帝本紀》顏師古注曰:“凡言屬國者,存其國號而屬漢朝
可見“屬國”是中央王朝為安置歸附的邊疆民族而依緣邊諸郡設(shè)置的一種行政建制,“主蠻夷降者”
意思是說邊疆少數(shù)民族政權(quán)
自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后
比縣大
對于中國來說
從漢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到漢末為止
大郡割邊遠縣置屬國,如割廣漢北部都尉所治為廣漢屬國
雍正皇帝認為:“凡臣服之邦皆隸版籍
孫文等人認為 歷史上很多朝代,都特別喜歡收周邊國家為小弟 強國環(huán)繞的宋代宋朝因為宋太祖趙匡胤是黃袍加身
而且宋朝還是個倒霉孩子 帶頭大哥不好當(dāng)這自古拜山頭
而且大理除了戰(zhàn)馬是宋朝比較稀罕的
因此宋朝是一邊要防范大理,一邊確實沒有能力罩得住大理 1. 關(guān)于臣字的四字成語 臣成語 :開國功臣 2. 帶臣的四字詞語 帶臣的四字詞語: 開國功臣 四近之臣、功臣自居 忠臣孝子 不按君臣 草茅之臣 逆子貳臣 主明臣直 草莽之臣 位極人臣、孤臣孽子、一代鼎臣 主憂臣勞 3. 帶臣的成語,帶有臣字的四字成語,含有臣字的四字詞語 帶臣的成語 : 逆臣賊子 名臣碩老 稱臣納貢 四近之臣、 賊臣亂子 開國功臣、 納貢稱臣 孽子孤臣 有功之臣 功臣自居 北面稱臣 草茅之臣、 不按君臣 亂臣賊子 逆子賊臣、 欽差大臣 忠臣孝子、 亡國之臣 貴極人臣、 一代宗臣 遷臣逐客、 謀臣武將 謀臣猛將、 割地稱臣 主賢臣良 臣門如市、 逋逃之臣 逆子貳臣、 臣心如水 忠臣烈士 4. 字的四字成語,含有臣字的四字詞語 臣門如市 臣心如水 不臣之心 稱臣納貢 功臣自居 孤臣孽子 奸臣當(dāng)?shù)?/p> 君臣佐使 亂臣逆子 亂臣賊子 買臣覆水 名臣碩老 謀臣猛將 謀臣如雨 謀臣武將 逆臣賊子 遷臣逐客 賊臣亂子 賊臣逆子 忠臣良將 忠臣烈士 忠臣孝子 忠臣義士 君暗臣蔽 君唱臣和 君仁臣直 君辱臣死 君射臣決 君圣臣賢 主明臣直 主辱臣死 主圣臣良 主圣臣直 主賢臣良 主憂臣勞 主憂臣辱 不按君臣 北面稱臣 逋逃之臣 草莽之臣 草茅之臣 負險不臣 割地稱臣 股肱之臣 骨鯁之臣 貴極人臣 羈旅之臣 九錫寵臣 開國功臣 壟畝之臣 納貢稱臣 逆子貳臣 逆子賊臣 孽子孤臣 欽差大臣 竊簪之臣 社稷之臣 市井之臣 四近之臣 亡國之臣 位極人臣 一代鼎臣 一代宗臣 有功之臣 遺老孤臣 茵席之臣 望采納~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chengyu/106824.html,轉(zhuǎn)載請注明來源.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大理國多次主動稱臣納貢,宋朝為什么一再拒絕呢
什么什么臣的四字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