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以容取人 (yǐ róng qǔ rén)
簡拼 : yrqr

近義詞 : 以貌取人
反義詞 :
感情色彩 : 貶義詞
成語結(jié)構(gòu) : 偏正式
成語解釋 : 只憑容貌來衡量人的品質(zhì)和才能
。
出處 : 《韓非子·顯學(xué)》:“孔子曰:‘以容取人乎,失之子羽
;以言取人乎
,失之宰予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薄犊鬃蛹艺Z·子路初見》:“以容取人,則失之子羽
; 以辭取人,則失之宰予
。”
成語用法 :
例子 :
產(chǎn)生年代 : 古代
常用程度 : 一般
文言文的語氣詞
1. 文言文中的語氣詞是那些 這是別人回答的 我借用一下回答你文言文常見的語氣詞有以下幾個(gè):1
、也:(1)用在句尾表示陳述語氣.如:夫?qū)⒄撸瑖o也.(2)用在句中表示停頓
,以舒緩語氣.如:鳥之將死,其鳴也哀
;人之將死,其言也善.2
、矣:(1)用在句尾表示陳述語氣.如:道之不行
,已知之矣.(2)用在句尾
,表示疑問、感嘆
、祈使語氣.如:先生處勝之門下
,幾年于此矣
?/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可疾去矣
,慎勿留.3、乎:(1)用在句尾表示疑問語氣.如:壯士
,能復(fù)飲乎
?(2)用在句尾
,表示感嘆
、祈使語氣.如:天乎!吾無罪./子其行乎
?(3)用在句中表示停頓,以舒緩語氣.以容取人乎
,失之子羽.4、者:(1)表停頓語氣.如:夫積貯者
,天下之大命也.(2)用在時(shí)間詞后表示停頓,以舒緩語氣.如:昔者吾舅死于虎.(3)用在句尾表疑問.如:無差
,誰為多與者?(《獄中雜記》)5
、耶:(1)用于句尾表疑問,相當(dāng)于“嗎”“呢”.如:六國互喪
,率賂秦耶
?/然則何時(shí)而樂耶
?(2)用于句尾疑問中略帶測度,相當(dāng)于“嗎”.如:得無教我獵蟲所耶
?(3)用于句尾表反問
,相當(dāng)于“嗎”.如:嗚呼
!州縣者真驛耶?(4)用于句尾表感嘆
,相當(dāng)于“啊”.時(shí)耶,命耶
?從古如斯.6、邪:(1)表疑問
,相當(dāng)于“呢”“嗎”.如:趙王豈以一璧之故欺秦邪?(2)表感嘆
,相當(dāng)于“耶”.如:乾坤其易之門邪。
2. 文言文中語氣詞用法 原發(fā)布者:Michina
1.桂林的山真奇?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ㄑ剑?.你這個(gè)人真好?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ㄍ郏?.桂林的山真險(xiǎn)?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模┱Z氣詞啊的音變語氣詞“啊”出現(xiàn)在句末或句中時(shí)
,由于受到前面音節(jié)末尾音素的影響,其讀音會(huì)發(fā)生變化
。“啊”的音變規(guī)律如下:1
、前面的音素是a
、o(不包括ao
、iao)e、i
、ü
、ê時(shí)
,“啊”讀作ya,同“呀”
。2、前面的音素是u(包括ao
、iao)時(shí),“啊”讀作wa
,同“哇”。3
、前面的音素是-n時(shí)
,“啊”讀作na
,同“哪”
。4、前面的音素是-ng時(shí)
,“啊”讀作nga。5
、前面的音素是i(舌尖后元音)和er時(shí),是兒化韻時(shí)
,“啊”讀作ra;6、前面的音素是i(舌尖前元音)時(shí)
,“啊”讀作[ZA]
。“啊”的音變例說:1
、ya—(在a
、o
、e
、i、ü
、ê音素后面時(shí)
,不包括ao
、iao):快打?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偷饶慊丶野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夸?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蠹铱靵沓圆ぬ}?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都是記者?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好新潮的大衣啊
!日子過的真快?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快幫我解圍?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阍趺床怀贼~?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這孩子多活躍?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2、wa—(在u音素后面時(shí)
,包括ao
、iao):您在哪兒住?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克胀ㄔ捳f得真好?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這么小?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蓓斶€漏不漏?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靠茨阋簧碛桶
。?
、na—:(在-n音素后面時(shí))這件事兒可不簡單?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Φ谜鏆g?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買這么些冷飲?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l(fā)音真準(zhǔn)啊
!4、nga—(在-ng音素的后面時(shí))小心水燙?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c(diǎn)兒聲?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胁恍邪
。坎还苡冒
。?
、ra—(在舌尖后元音-i、卷舌元音er的后面時(shí)
,在兒化韻后面時(shí))沒法治啊
!隨便吃啊
!什么了不起的事啊
!他是王小二啊
!這兒多好玩兒啊
!6、[ZA]—(在舌尖前元音-i
3. 文言文的18個(gè)語氣詞是什么 而
1:第二人稱代詞
。你 你的
2 連詞:并列
轉(zhuǎn)折
相承
3連詞:連接狀語和中心語
4連詞:連接主語和謂語
,含有“如果”或
,卻 的意思
5如
,像
何:
1背
,扛
2 疑問代詞,什么
3副詞
。多么
乎
1介詞
,用法相當(dāng)于“于”
2語氣詞
。用在句末表示疑問或反問,相當(dāng)于現(xiàn)代漢語的“嗎”或“呢”
3語氣詞
。用在句末表示感嘆,相當(dāng)于現(xiàn)代漢語的:啊
,呀
4形容詞詞尾
乃
1第二人稱代詞 你 你的
2副詞 于是 這才
3副詞 卻 竟然
4副詞 只 僅僅
5是 就是
6語氣詞
7【乃爾】如此
其
1第三人稱代詞。表示領(lǐng)有
。相當(dāng)于他的 他們的
2指示代詞。相當(dāng)于 那
,那些
3連詞,相當(dāng)于如果
,假使
4句中語氣詞。表是推測
,反問,期望或命令
5形容詞詞頭(~的樣子)
且
1連詞
。而且,并且
。
2連詞
。況且
。
3連詞
。尚且
,還。
4副詞
。暫且
,姑且
。
5副詞
。將要,快要
。
6且(jū)
。語氣詞
4. 文言文語氣詞都是些什么意思 求列舉.. 文言文常見的語氣詞有以下幾個(gè):
1
、也:(1)用在句尾表示陳述語氣。如:夫?qū)⒄?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國之輔也
。
(2)用在句中表示停頓
,以舒緩語氣。如:鳥之將死
,其鳴也哀;人之將死
,其言也善。
2
、矣:(1)用在句尾表示陳述語氣。如:道之不行
,已知之矣。
(2)用在句尾
,表示疑問
、感嘆
、祈使語氣
。如:先生處勝之門下
,幾年于此矣
?/師道之不傳也久矣
!/可疾去矣,慎勿留
。
3
、乎:(1)用在句尾表示疑問語氣
。如:壯士,能復(fù)飲乎
?
(2)用在句尾
,表示感嘆
、祈使語氣。如:天乎!吾無罪
。/子其行乎
?
(3)用在句中表示停頓,以舒緩語氣
。以容取人乎
,失之子羽
。
4、者:(1)表停頓語氣
。如:夫積貯者,天下之大命也
。
(2)用在時(shí)間詞后表示停頓,以舒緩語氣。如:昔者吾舅死于虎
。
(3)用在句尾表疑問
。如:無差,誰為多與者
?(《獄中雜記》)
5
、耶:(1)用于句尾表疑問
,相當(dāng)于“嗎”“呢”
。如:六國互喪,率賂秦耶
?/然則何時(shí)而樂耶
?(2)用于句尾疑問中略帶測度
,相當(dāng)于“嗎”。如:得無教我獵蟲所耶
?(3)用于句尾表反問
,相當(dāng)于“嗎”
。如:嗚呼!州縣者真驛耶
?(4)用于句尾表感嘆
,相當(dāng)于“啊”
。時(shí)耶,命耶
?從古如斯。
6
、邪:(1)表疑問
,相當(dāng)于“呢”“嗎”。如:趙王豈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2)表感嘆
,相當(dāng)于“耶”
。如:乾坤其易之門邪!
轉(zhuǎn)自【/link?url=44jLGz0LsL4RpL54QrIYSh94IBGLTA9v7_Vvq3P4diBPBNFm_sukHHou2YTXDsy6eFXVd0Ycpi0YISJ8UjLmi_】
5. 文言文常見18語氣詞用法和分析 一、兩個(gè)語氣詞連用
。
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1.兩個(gè)陳述語氣詞連用
。例如:(燭之武)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
,無能為也已
。”
(《左傳·燭之武退秦師》)【譯句:(燭之武)推辭說:“我年輕力壯的時(shí)候
,尚且趕不上人
;現(xiàn)在我年老了
,不能干什么了
。”】例句中的“也已”是限止語氣兼論斷語氣
。
語氣重點(diǎn)在“已”
,它同“矣”
,可譯為“了”。兩個(gè)陳述語氣詞連用不算常見,其中較多的是“也已”
、“已也”等。
2.陳述語氣詞和疑問語氣詞連用
。例如:① 然則夫子既圣矣乎?(《孟子·公孫丑上》)【譯句:那么您已經(jīng)是圣人了嗎
?】② 唯求則非邦也與?”(《論語·先進(jìn)》)【譯句:難道冉有講的不是國家大事嗎?】③ 汝其知也邪
?其不知也邪
?韓愈:(《祭十二郎文》)【譯句:你知道呢,還是不知道呢?】例①是疑問語氣兼報(bào)道語氣
,語氣重點(diǎn)在“乎”
,可譯作“嗎”。
例②是委婉的疑問語氣兼判斷語氣
,表肯定的反問語氣
,語氣重點(diǎn)在“與”
,它同“歟”
,可譯為“嗎”。例③是較舒緩的疑問語氣兼判斷語氣
,語氣重點(diǎn)在“邪”
,它同“耶”
,可譯為“呢”。
三例語氣的重心在疑問
。3.陳述或疑問語氣詞和感嘆語氣詞連用
,重心在感嘆語氣
。
例如:① 子曰:“莫我知也夫
!”(《論語·憲問》)【譯句:孔子說:“沒有誰了解我啊
!”】② 豈非計(jì)久長
,有子孫相繼為王也哉
?(《戰(zhàn)國策·觸龍說趙太后》【譯句: 難道不是為了她作長遠(yuǎn)打算,希望她生育子孫,一代一代地做國君呀
?】③ 豈獨(dú)伶人也哉
?(歐陽修:《伶官傳序》)【譯句:(這個(gè)道理)難道只是限于伶人嗎?】④ 嗚呼
,亦盛矣哉?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堜撸骸段迦四贡洝罚咀g句:?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矇蚴⒋舐≈亓税?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⑤ (齊宣王)曰:“若寡人者
,可以保民乎哉?”(《齊桓晉文之事》)【譯句:(齊宣王)說“像我這樣的人
,可以憑借德行使人民生活安定嗎
?”】例①~④均為感嘆語氣兼陳述語氣
,語氣重點(diǎn)在“夫”或“哉”上,“夫”可譯為“啊”,“哉”分別可譯為“呀”
、“嗎”
、“啊”
。例⑤是感嘆語氣兼疑問語氣
,語氣重點(diǎn)在“哉”
,可譯為“嗎”。
二
、三個(gè)語氣詞連用
。感 *** 彩一般比較強(qiáng)烈
,各語氣詞都仍然保留各自表達(dá)的語氣,但放在后面的一般要比前面的語氣重一些
。
例如:①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保ā墩撜Z·泰伯》)【譯句:孔子說:“(他們)也不過是各自說說自己的志向罷了?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p>
】 ② 寡人之于國也
,盡心焉耳矣。(《孟子·寡人之于國也》)【譯句:我對于國家總算盡了心了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p>
③ 吾罪也乎哉
?(《左傳·襄公吾罪二十五年》)【譯句:難道是我的罪過嗎?】④ 其視下也
,亦若是則已矣
。(《逍遙游(節(jié)選)》)【譯句:鵬鳥在天空看下邊
,也不過像人在地面上看天這樣罷了?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p>
例①
、②是三個(gè)陳述語氣詞連用
,加強(qiáng)肯定語氣
,語氣重點(diǎn)在“矣”
,相當(dāng)于“了”。例③句中三個(gè)語氣詞連用
,其中“也”表示陳述語氣
,“乎”表示疑問語氣
,“哉”表示感嘆語氣,語氣重點(diǎn)在“哉”
,可譯為“嗎”
。
三者合用
,表達(dá)強(qiáng)烈的反詰語氣。例④句中語氣助詞連用
,“則已”等于“而已”
,表示限止
;“矣”表感嘆。
可譯為“罷了”或“而已啊”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傊?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古代漢語中,句尾語氣詞是可以連用的
,有的是兩個(gè)陳述語氣詞連用,有的是陳述語氣詞和疑問語氣詞連用
,有的是疑問語氣詞和感嘆語氣詞連用,還有的是三個(gè)語氣詞連用
。
語氣詞連用
,它們各自表達(dá)特定的語氣
,給句子組合成一種復(fù)雜的語氣
,但語氣的重心一般都是落在最后一個(gè)語氣詞上面。只要掌握了這些知識(shí)
,學(xué)生就能朗讀和理解課文了
。
6. 文言文中語氣詞用法 其:本義為簸箕
,假借為表示推測的語氣詞:“今日其雨?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p>
〈助〉用作語助
。附著于形容詞前
、后,起加強(qiáng)形容的作用
。
北風(fēng)其涼
,雨雪其雰
。――《詩·邶風(fēng)》又如:他們對工作是極其認(rèn)真的;這類好辭書
,尤其需要
;說得何其好哇
! 句中助詞
,無義
,只增加一個(gè)音節(jié)雖僻遠(yuǎn)其何傷
。
――《楚辭·屈原·涉江》又云霏霏其承宇。其敢自謂幾于成乎
。
――唐·韓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句中語氣詞 表示揣測
、反問
、期望或命令。 《孟子 梁惠文王上》:“始作俑者
,~無后乎?” 《左傳 僖公十年》:“欲加之罪
,~其無辭乎
?” 《尚書 益稷》:“帝~念哉!” 文言文常見的語氣詞有以下幾個(gè):1
、也:(1)用在句尾表示陳述語氣
。
如:夫?qū)⒄?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國之輔也。(2)用在句中表示停頓,以舒緩語氣
。
如:鳥之將死
,其鳴也哀;人之將死
,其言也善
。2
、矣:(1)用在句尾表示陳述語氣。
如:道之不行
,已知之矣
。(2)用在句尾
,表示疑問、感嘆
、祈使語氣
。
如:先生處勝之門下
,幾年于此矣?/師道之不傳也久矣
!/可疾去矣
,慎勿留
。3
、乎:(1)用在句尾表示疑問語氣
。
如:壯士,能復(fù)飲乎
?(2)用在句尾
,表示感嘆
、祈使語氣。如:天乎
!吾無罪
。
/子其行乎
?(3)用在句中表示停頓,以舒緩語氣
。以容取人乎
,失之子羽
。
4、者:(1)表停頓語氣
。如:夫積貯者
,天下之大命也
。
(2)用在時(shí)間詞后表示停頓,以舒緩語氣
。如:昔者吾舅死于虎
。
(3)用在句尾表疑問。如:無差
,誰為多與者
?(《獄中雜記》)5、耶:(1)用于句尾表疑問
,相當(dāng)于“嗎”“呢”。
如:六國互喪
,率賂秦耶
?/然則何時(shí)而樂耶
?(2)用于句尾疑問中略帶測度,相當(dāng)于“嗎”
。如:得無教我獵蟲所耶
?(3)用于句尾表反問
,相當(dāng)于“嗎”。
如:嗚呼
!州縣者真驛耶
?(4)用于句尾表感嘆
,相當(dāng)于“啊”。時(shí)耶
,命耶
?從古如斯
。
6、邪:(1)表疑問
,相當(dāng)于“呢”“嗎”
。如:趙王豈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2)表感嘆,相當(dāng)于“耶”
。
如:乾坤其易之門邪
。
顯學(xué)·《韓非子》原文翻譯注釋與鑒賞
顯學(xué) 《韓非子》
世之顯學(xué)
,儒、墨也。儒之所至
,孔丘也。墨之所至
,墨翟也。自孔子之死也
,有子張之儒
,有子思之儒
,有顏氏之儒,有孟氏之儒
,有漆雕氏之儒
,有仲良氏之儒
,有孫氏之儒,有樂正氏之儒
。自墨子之死也
,有相里氏之墨
,有相夫氏之墨,有鄧陵氏之墨
。故孔
、墨之后
,儒分為八,墨離為三
,取舍相反不同
,而皆自謂真孔
、墨,孔
、墨不可復(fù)生
,將誰使定世之學(xué)乎
?孔子
、墨子俱道堯
、舜
,而取舍不同
,皆自謂真堯、舜
,堯
、舜不復(fù)生
,將誰使定儒、墨之誠乎
?殷
、周七百余歲,虞
、夏二千余歲
,而不能定儒
、墨之真;今乃欲審堯
、舜之道于三千歲之前
,意者其不可必乎
!無參驗(yàn)而必之者,愚也
;弗能必而據(jù)之者
,誣也
。故明據(jù)先王,必定堯
、舜者,非愚則誣也
。愚誣之學(xué)
,雜反之行,明主弗受也
。
墨者之葬也
,冬日冬服
,夏日夏服,桐棺三寸
,服喪三月
,世主以為儉而禮之
。儒者破家而葬,服喪三年
,大毀扶杖
,世主以為孝而禮之
。夫是墨子之儉
,將非孔子之侈也;是孔子之孝
,將非墨子之戾也。今孝
、戾、侈
、儉俱在儒、墨
,而上兼禮之
。漆雕之議,不色撓
,不目逃,行曲則違于臧獲
,行直則怒于諸侯
,世主以為廉而禮之
。宋榮子之議
,設(shè)不斗爭
,取不隨仇
,不羞囹圄
,見侮不辱
,世主以為寬而禮之
。夫是漆雕之廉
,將非宋榮之恕也
;是宋榮之寬,將非漆雕之暴也
。今寬、廉
、恕、暴俱在二子
,人主兼而禮之
。自愚誣之學(xué)
、雜反之辭爭,而人主俱聽之
,故海內(nèi)之士
,言無定術(shù)
,行無常議
。夫冰炭不同器而久,寒暑不兼時(shí)而至
,雜反之學(xué)不兩立而治。今兼聽雜學(xué)繆行同異之辭
,安得無亂乎?聽行如此
,其于治人又必然矣
。
今世之學(xué)士語治者
,多曰:“與貧窮地以實(shí)無資?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苯穹蚺c人相若也
,無豐年旁入之利而獨(dú)以完給者
,非力則儉也
。與人相若也
,無饑饉
、疾疚
、禍罪之殃獨(dú)以貧窮者,非侈則墮也
。侈而墮者貧
,而力而儉者富
。今上征斂于富人以布施于貧家
,是奪力儉而與侈墮也
,而欲索民之疾作〔51〕而節(jié)用
,不可得也
。
今有人于此,義不入危城
,不處軍旅
,不以天下大利易其脛一毛〔52〕,世主必從而禮之
,貴其智而高其行,以為輕物重生〔53〕之士也
。夫上所以陳〔54〕良田大宅
,設(shè)爵祿
,所以易民死命也。今上尊貴輕物重生之士
,而索民之出死而重殉上事〔55〕
,不可得也
。藏書策
,習(xí)談?wù)?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聚徒役,服?6〕文學(xué)而議說
,世主必從而禮之,曰:“敬賢士
,先王之道也?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狈蚶糁悺?7〕,耕者也
;而上之所養(yǎng),學(xué)士也
。耕者則重稅
,學(xué)士則多賞
,而索民之疾作而少言談,不可得也
。立節(jié)參明〔58〕
,執(zhí)操不侵〔59〕,怨言過于耳
,必隨之以劍,世主必從而禮之
,以為自好〔60〕之士
。夫斬首之勞不賞
,而家斗〔61〕之勇尊顯,而索民之疾戰(zhàn)距敵〔62〕而無私斗
,不可得也
。國平則養(yǎng)儒俠
,難至〔63〕則用介士。所養(yǎng)者非所用
,所用者非所養(yǎng)
,此所以亂也
。且夫人主于聽學(xué)〔64〕也,若是其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