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尤物精品自在拍视频首页,国产尤物精品自在拍视频首页,亚洲精品制服丝袜综合资源网,女人高潮娇喘抽搐喷水视频,久久精品这里精品,99久久ER热在这里只有精品99,天天狠天天透天干天天怕,ΑV一卡二卡三卡免费,午夜福利男女XX00动态图片,久久亚洲日韩精品,高清白嫩偷拍视频,中文字幕日韩在线视频综合网,噜噜噜66网站,亚洲日本va一区二区三区,欧美特级AAAAAA视频免费观看,亚洲日本va一区二区三区 ,男人深夜精品网站

登錄
首頁 >> 詞典大全 >> 成語

以容取人

大道家園 2023-08-03 23:13:12

拼音 : 以容取人 (yǐ róng qǔ rén)

簡拼 : yrqr

近義詞 : 以貌取人

反義詞 :

感情色彩 : 貶義詞

成語結(jié)構(gòu) : 偏正式

成語解釋 : 只憑容貌來衡量人的品質(zhì)和才能

出處 : 《韓非子·顯學(xué)》:“孔子曰:‘以容取人乎,失之子羽

;以言取人乎
,失之宰予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薄犊鬃蛹艺Z·子路初見》:“以容取人,則失之子羽
; 以辭取人,則失之宰予
。”

成語用法 :

例子 :

產(chǎn)生年代 : 古代

常用程度 : 一般

文言文的語氣詞

1. 文言文中的語氣詞是那些 這是別人回答的 我借用一下回答你文言文常見的語氣詞有以下幾個(gè):1

、也:(1)用在句尾表示陳述語氣.如:夫?qū)⒄撸瑖o也.(2)用在句中表示停頓
,以舒緩語氣.如:鳥之將死,其鳴也哀
;人之將死,其言也善.2
、矣:(1)用在句尾表示陳述語氣.如:道之不行
,已知之矣.(2)用在句尾
,表示疑問、感嘆
、祈使語氣.如:先生處勝之門下
,幾年于此矣
?/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可疾去矣
,慎勿留.3、乎:(1)用在句尾表示疑問語氣.如:壯士
,能復(fù)飲乎
?(2)用在句尾
,表示感嘆
、祈使語氣.如:天乎!吾無罪./子其行乎
?(3)用在句中表示停頓,以舒緩語氣.以容取人乎
,失之子羽.4、者:(1)表停頓語氣.如:夫積貯者
,天下之大命也.(2)用在時(shí)間詞后表示停頓,以舒緩語氣.如:昔者吾舅死于虎.(3)用在句尾表疑問.如:無差
,誰為多與者?(《獄中雜記》)5
、耶:(1)用于句尾表疑問,相當(dāng)于“嗎”“呢”.如:六國互喪
,率賂秦耶
?/然則何時(shí)而樂耶
?(2)用于句尾疑問中略帶測度,相當(dāng)于“嗎”.如:得無教我獵蟲所耶
?(3)用于句尾表反問
,相當(dāng)于“嗎”.如:嗚呼
!州縣者真驛耶?(4)用于句尾表感嘆
,相當(dāng)于“啊”.時(shí)耶,命耶
?從古如斯.6、邪:(1)表疑問
,相當(dāng)于“呢”“嗎”.如:趙王豈以一璧之故欺秦邪?(2)表感嘆
,相當(dāng)于“耶”.如:乾坤其易之門邪。

2. 文言文中語氣詞用法 原發(fā)布者:Michina

1.桂林的山真奇?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ㄑ剑?.你這個(gè)人真好?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ㄍ郏?.桂林的山真險(xiǎn)?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模┱Z氣詞啊的音變語氣詞“啊”出現(xiàn)在句末或句中時(shí)
,由于受到前面音節(jié)末尾音素的影響,其讀音會(huì)發(fā)生變化
。“啊”的音變規(guī)律如下:1
、前面的音素是a
、o(不包括ao
、iao)e、i
、ü
、ê時(shí)
,“啊”讀作ya,同“呀”
。2、前面的音素是u(包括ao
、iao)時(shí),“啊”讀作wa
,同“哇”。3
、前面的音素是-n時(shí)
,“啊”讀作na
,同“哪”
。4、前面的音素是-ng時(shí)
,“啊”讀作nga。5
、前面的音素是i(舌尖后元音)和er時(shí),是兒化韻時(shí)
,“啊”讀作ra;6、前面的音素是i(舌尖前元音)時(shí)
,“啊”讀作[ZA]
。“啊”的音變例說:1
、ya—(在a
、o
、e
、i、ü
、ê音素后面時(shí)
,不包括ao
、iao):快打?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偷饶慊丶野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夸?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蠹铱靵沓圆ぬ}?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都是記者?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好新潮的大衣啊
!日子過的真快?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快幫我解圍?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阍趺床怀贼~?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這孩子多活躍?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2、wa—(在u音素后面時(shí)
,包括ao
、iao):您在哪兒住?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克胀ㄔ捳f得真好?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這么小?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蓓斶€漏不漏?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靠茨阋簧碛桶
。?
、na—:(在-n音素后面時(shí))這件事兒可不簡單?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Φ谜鏆g?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買這么些冷飲?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l(fā)音真準(zhǔn)啊
!4、nga—(在-ng音素的后面時(shí))小心水燙?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c(diǎn)兒聲?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胁恍邪
。坎还苡冒
。?
、ra—(在舌尖后元音-i、卷舌元音er的后面時(shí)
,在兒化韻后面時(shí))沒法治啊
!隨便吃啊
!什么了不起的事啊
!他是王小二啊
!這兒多好玩兒啊
!6、[ZA]—(在舌尖前元音-i

3. 文言文的18個(gè)語氣詞是什么 而

1:第二人稱代詞

。你 你的

2 連詞:并列

轉(zhuǎn)折

相承

3連詞:連接狀語和中心語

4連詞:連接主語和謂語

,含有“如果”或
,卻 的意思

5如

,像

何:

1背

,扛

2 疑問代詞,什么

3副詞

。多么

1介詞

,用法相當(dāng)于“于”

2語氣詞

。用在句末表示疑問或反問,相當(dāng)于現(xiàn)代漢語的“嗎”或“呢”

3語氣詞

。用在句末表示感嘆,相當(dāng)于現(xiàn)代漢語的:啊
,呀

4形容詞詞尾

1第二人稱代詞 你 你的

2副詞 于是 這才

3副詞 卻 竟然

4副詞 只 僅僅

5是 就是

6語氣詞

7【乃爾】如此

1第三人稱代詞。表示領(lǐng)有

。相當(dāng)于他的 他們的

2指示代詞。相當(dāng)于 那

,那些

3連詞,相當(dāng)于如果

,假使

4句中語氣詞。表是推測

,反問,期望或命令

5形容詞詞頭(~的樣子)

1連詞

。而且,并且

2連詞

。況且

3連詞

。尚且
,還。

4副詞

。暫且
,姑且

5副詞

。將要,快要

6且(jū)

。語氣詞

4. 文言文語氣詞都是些什么意思 求列舉.. 文言文常見的語氣詞有以下幾個(gè):

1

、也:(1)用在句尾表示陳述語氣。如:夫?qū)⒄?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國之輔也

(2)用在句中表示停頓

,以舒緩語氣。如:鳥之將死
,其鳴也哀;人之將死
,其言也善。

2

、矣:(1)用在句尾表示陳述語氣。如:道之不行
,已知之矣。

(2)用在句尾

,表示疑問
、感嘆
、祈使語氣
。如:先生處勝之門下
,幾年于此矣
?/師道之不傳也久矣
!/可疾去矣,慎勿留

3

、乎:(1)用在句尾表示疑問語氣
。如:壯士,能復(fù)飲乎

(2)用在句尾

,表示感嘆
、祈使語氣。如:天乎!吾無罪
。/子其行乎

(3)用在句中表示停頓,以舒緩語氣

。以容取人乎
,失之子羽

4、者:(1)表停頓語氣

。如:夫積貯者,天下之大命也

(2)用在時(shí)間詞后表示停頓,以舒緩語氣。如:昔者吾舅死于虎

(3)用在句尾表疑問

。如:無差,誰為多與者
?(《獄中雜記》)

5

、耶:(1)用于句尾表疑問
,相當(dāng)于“嗎”“呢”
。如:六國互喪,率賂秦耶
?/然則何時(shí)而樂耶
?(2)用于句尾疑問中略帶測度
,相當(dāng)于“嗎”。如:得無教我獵蟲所耶
?(3)用于句尾表反問
,相當(dāng)于“嗎”
。如:嗚呼!州縣者真驛耶
?(4)用于句尾表感嘆
,相當(dāng)于“啊”
。時(shí)耶,命耶
?從古如斯。

6

、邪:(1)表疑問
,相當(dāng)于“呢”“嗎”。如:趙王豈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2)表感嘆

,相當(dāng)于“耶”
。如:乾坤其易之門邪!

轉(zhuǎn)自【/link?url=44jLGz0LsL4RpL54QrIYSh94IBGLTA9v7_Vvq3P4diBPBNFm_sukHHou2YTXDsy6eFXVd0Ycpi0YISJ8UjLmi_】

5. 文言文常見18語氣詞用法和分析 一、兩個(gè)語氣詞連用

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1.兩個(gè)陳述語氣詞連用

。例如:(燭之武)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
,無能為也已
。”

(《左傳·燭之武退秦師》)【譯句:(燭之武)推辭說:“我年輕力壯的時(shí)候

,尚且趕不上人
;現(xiàn)在我年老了
,不能干什么了
。”】例句中的“也已”是限止語氣兼論斷語氣

語氣重點(diǎn)在“已”

,它同“矣”
,可譯為“了”。兩個(gè)陳述語氣詞連用不算常見,其中較多的是“也已”
、“已也”等。

2.陳述語氣詞和疑問語氣詞連用

。例如:① 然則夫子既圣矣乎?(《孟子·公孫丑上》)【譯句:那么您已經(jīng)是圣人了嗎
?】② 唯求則非邦也與?”(《論語·先進(jìn)》)【譯句:難道冉有講的不是國家大事嗎?】③ 汝其知也邪
?其不知也邪
?韓愈:(《祭十二郎文》)【譯句:你知道呢,還是不知道呢?】例①是疑問語氣兼報(bào)道語氣
,語氣重點(diǎn)在“乎”
,可譯作“嗎”。

例②是委婉的疑問語氣兼判斷語氣

,表肯定的反問語氣
,語氣重點(diǎn)在“與”
,它同“歟”
,可譯為“嗎”。例③是較舒緩的疑問語氣兼判斷語氣
,語氣重點(diǎn)在“邪”
,它同“耶”
,可譯為“呢”。

三例語氣的重心在疑問

。3.陳述或疑問語氣詞和感嘆語氣詞連用
,重心在感嘆語氣

例如:① 子曰:“莫我知也夫

!”(《論語·憲問》)【譯句:孔子說:“沒有誰了解我啊
!”】② 豈非計(jì)久長
,有子孫相繼為王也哉
?(《戰(zhàn)國策·觸龍說趙太后》【譯句: 難道不是為了她作長遠(yuǎn)打算,希望她生育子孫,一代一代地做國君呀
?】③ 豈獨(dú)伶人也哉
?(歐陽修:《伶官傳序》)【譯句:(這個(gè)道理)難道只是限于伶人嗎?】④ 嗚呼
,亦盛矣哉?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堜撸骸段迦四贡洝罚咀g句:?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矇蚴⒋舐≈亓税?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⑤ (齊宣王)曰:“若寡人者
,可以保民乎哉?”(《齊桓晉文之事》)【譯句:(齊宣王)說“像我這樣的人
,可以憑借德行使人民生活安定嗎
?”】例①~④均為感嘆語氣兼陳述語氣
,語氣重點(diǎn)在“夫”或“哉”上,“夫”可譯為“啊”,“哉”分別可譯為“呀”
、“嗎”
、“啊”
。例⑤是感嘆語氣兼疑問語氣
,語氣重點(diǎn)在“哉”
,可譯為“嗎”。

、三個(gè)語氣詞連用
。感 *** 彩一般比較強(qiáng)烈
,各語氣詞都仍然保留各自表達(dá)的語氣,但放在后面的一般要比前面的語氣重一些

例如:①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保ā墩撜Z·泰伯》)【譯句:孔子說:“(他們)也不過是各自說說自己的志向罷了?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p>

】 ② 寡人之于國也

,盡心焉耳矣。(《孟子·寡人之于國也》)【譯句:我對于國家總算盡了心了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p>

③ 吾罪也乎哉

?(《左傳·襄公吾罪二十五年》)【譯句:難道是我的罪過嗎?】④ 其視下也
,亦若是則已矣
。(《逍遙游(節(jié)選)》)【譯句:鵬鳥在天空看下邊
,也不過像人在地面上看天這樣罷了?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p>

例①

、②是三個(gè)陳述語氣詞連用
,加強(qiáng)肯定語氣
,語氣重點(diǎn)在“矣”
,相當(dāng)于“了”。例③句中三個(gè)語氣詞連用
,其中“也”表示陳述語氣
,“乎”表示疑問語氣
,“哉”表示感嘆語氣,語氣重點(diǎn)在“哉”
,可譯為“嗎”

三者合用

,表達(dá)強(qiáng)烈的反詰語氣。例④句中語氣助詞連用
,“則已”等于“而已”
,表示限止
;“矣”表感嘆。

可譯為“罷了”或“而已啊”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傊?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古代漢語中,句尾語氣詞是可以連用的
,有的是兩個(gè)陳述語氣詞連用,有的是陳述語氣詞和疑問語氣詞連用
,有的是疑問語氣詞和感嘆語氣詞連用,還有的是三個(gè)語氣詞連用

語氣詞連用

,它們各自表達(dá)特定的語氣
,給句子組合成一種復(fù)雜的語氣
,但語氣的重心一般都是落在最后一個(gè)語氣詞上面。只要掌握了這些知識(shí)
,學(xué)生就能朗讀和理解課文了

6. 文言文中語氣詞用法 其:本義為簸箕

,假借為表示推測的語氣詞:“今日其雨?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p>

〈助〉用作語助

。附著于形容詞前
、后,起加強(qiáng)形容的作用

北風(fēng)其涼

,雨雪其雰
。――《詩·邶風(fēng)》又如:他們對工作是極其認(rèn)真的;這類好辭書
,尤其需要
;說得何其好哇
! 句中助詞
,無義
,只增加一個(gè)音節(jié)雖僻遠(yuǎn)其何傷

――《楚辭·屈原·涉江》又云霏霏其承宇。其敢自謂幾于成乎

――唐·韓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句中語氣詞 表示揣測

、反問
、期望或命令。 《孟子 梁惠文王上》:“始作俑者
,~無后乎?” 《左傳 僖公十年》:“欲加之罪
,~其無辭乎
?” 《尚書 益稷》:“帝~念哉!” 文言文常見的語氣詞有以下幾個(gè):1
、也:(1)用在句尾表示陳述語氣

如:夫?qū)⒄?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國之輔也。(2)用在句中表示停頓,以舒緩語氣

如:鳥之將死

,其鳴也哀;人之將死
,其言也善
。2
、矣:(1)用在句尾表示陳述語氣。

如:道之不行

,已知之矣
。(2)用在句尾
,表示疑問、感嘆
、祈使語氣

如:先生處勝之門下

,幾年于此矣?/師道之不傳也久矣
!/可疾去矣
,慎勿留
。3
、乎:(1)用在句尾表示疑問語氣

如:壯士,能復(fù)飲乎

?(2)用在句尾
,表示感嘆
、祈使語氣。如:天乎
!吾無罪

/子其行乎

?(3)用在句中表示停頓,以舒緩語氣
。以容取人乎
,失之子羽

4、者:(1)表停頓語氣

。如:夫積貯者
,天下之大命也

(2)用在時(shí)間詞后表示停頓,以舒緩語氣

。如:昔者吾舅死于虎

(3)用在句尾表疑問。如:無差

,誰為多與者
?(《獄中雜記》)5、耶:(1)用于句尾表疑問
,相當(dāng)于“嗎”“呢”。

如:六國互喪

,率賂秦耶
?/然則何時(shí)而樂耶
?(2)用于句尾疑問中略帶測度,相當(dāng)于“嗎”
。如:得無教我獵蟲所耶
?(3)用于句尾表反問
,相當(dāng)于“嗎”。

如:嗚呼

!州縣者真驛耶
?(4)用于句尾表感嘆
,相當(dāng)于“啊”。時(shí)耶
,命耶
?從古如斯

6、邪:(1)表疑問

,相當(dāng)于“呢”“嗎”
。如:趙王豈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2)表感嘆,相當(dāng)于“耶”

如:乾坤其易之門邪

顯學(xué)·《韓非子》原文翻譯注釋與鑒賞

顯學(xué) 《韓非子》

世之顯學(xué)

,儒、墨也。儒之所至
,孔丘也。墨之所至
,墨翟也。自孔子之死也
,有子張之儒
,有子思之儒
,有顏氏之儒,有孟氏之儒
,有漆雕氏之儒
,有仲良氏之儒
,有孫氏之儒,有樂正氏之儒
。自墨子之死也
,有相里氏之墨
,有相夫氏之墨,有鄧陵氏之墨
。故孔
、墨之后
,儒分為八,墨離為三
,取舍相反不同
,而皆自謂真孔
、墨,孔
、墨不可復(fù)生
,將誰使定世之學(xué)乎
?孔子
、墨子俱道堯
、舜
,而取舍不同
,皆自謂真堯、舜
,堯
、舜不復(fù)生
,將誰使定儒、墨之誠乎
?殷
、周七百余歲,虞
、夏二千余歲
,而不能定儒
、墨之真;今乃欲審堯
、舜之道于三千歲之前
,意者其不可必乎
!無參驗(yàn)而必之者,愚也
;弗能必而據(jù)之者
,誣也
。故明據(jù)先王,必定堯
、舜者,非愚則誣也
。愚誣之學(xué)
,雜反之行,明主弗受也

墨者之葬也

,冬日冬服
,夏日夏服,桐棺三寸
,服喪三月
,世主以為儉而禮之
。儒者破家而葬,服喪三年
,大毀扶杖
,世主以為孝而禮之
。夫是墨子之儉
,將非孔子之侈也;是孔子之孝
,將非墨子之戾也。今孝
、戾、侈
、儉俱在儒、墨
,而上兼禮之
。漆雕之議,不色撓
,不目逃,行曲則違于臧獲
,行直則怒于諸侯
,世主以為廉而禮之
。宋榮子之議
,設(shè)不斗爭
,取不隨仇
,不羞囹圄
,見侮不辱
,世主以為寬而禮之
。夫是漆雕之廉
,將非宋榮之恕也
;是宋榮之寬,將非漆雕之暴也
。今寬、廉
、恕、暴俱在二子
,人主兼而禮之
。自愚誣之學(xué)
、雜反之辭爭,而人主俱聽之
,故海內(nèi)之士
,言無定術(shù)
,行無常議
。夫冰炭不同器而久,寒暑不兼時(shí)而至
,雜反之學(xué)不兩立而治。今兼聽雜學(xué)繆行同異之辭
,安得無亂乎?聽行如此
,其于治人又必然矣

今世之學(xué)士語治者

,多曰:“與貧窮地以實(shí)無資?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苯穹蚺c人相若也
,無豐年旁入之利而獨(dú)以完給者
,非力則儉也
。與人相若也
,無饑饉
、疾疚
、禍罪之殃獨(dú)以貧窮者,非侈則墮也
。侈而墮者貧
,而力而儉者富
。今上征斂于富人以布施于貧家
,是奪力儉而與侈墮也
,而欲索民之疾作〔51〕而節(jié)用
,不可得也

今有人于此,義不入危城

,不處軍旅
,不以天下大利易其脛一毛〔52〕,世主必從而禮之
,貴其智而高其行,以為輕物重生〔53〕之士也
。夫上所以陳〔54〕良田大宅
,設(shè)爵祿
,所以易民死命也。今上尊貴輕物重生之士
,而索民之出死而重殉上事〔55〕
,不可得也
。藏書策
,習(xí)談?wù)?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聚徒役,服?6〕文學(xué)而議說
,世主必從而禮之,曰:“敬賢士
,先王之道也?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狈蚶糁悺?7〕,耕者也
;而上之所養(yǎng),學(xué)士也
。耕者則重稅
,學(xué)士則多賞
,而索民之疾作而少言談,不可得也
。立節(jié)參明〔58〕
,執(zhí)操不侵〔59〕,怨言過于耳
,必隨之以劍,世主必從而禮之
,以為自好〔60〕之士
。夫斬首之勞不賞
,而家斗〔61〕之勇尊顯,而索民之疾戰(zhàn)距敵〔62〕而無私斗
,不可得也
。國平則養(yǎng)儒俠
,難至〔63〕則用介士。所養(yǎng)者非所用
,所用者非所養(yǎng)
,此所以亂也
。且夫人主于聽學(xué)〔64〕也,若是其言
,宜布之官而用其身
;若非其言
,宜去其身而息其端〔65〕
。今以為是也
,而弗布于官
;以為非也
,而不息其端
。是而不用
,非而不息
,亂亡之道也

澹臺(tái)子羽

,君子之容〔66〕也,仲尼幾〔67〕而取之
,與處久而行不稱其貌。宰予之辭
,雅而文也
,仲尼幾而取之
,與處久而智不充其辯〔68〕。故孔子曰:“以容取人乎
,失之子羽
;以言取人乎
,失之宰予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惫室灾倌嶂嵌惺?shí)之聲〔69〕
。今之新辯濫乎宰予
,而世主之聽眩〔70〕乎仲尼
,為〔71〕悅其言,因任其身
,則焉得無失乎?是以魏任孟卯之辯
,而有華下之患〔72〕;趙任馬服之辯
,而有長平之禍
。此二者
,任辯之失也。夫視鍛錫〔73〕而察青黃〔74〕
,區(qū)冶不能以必〔75〕劍
;水擊鵠雁,陸斷駒馬
,則臧獲不疑鈍利。發(fā)齒吻形容〔76〕
,伯樂不能以必馬
;授車就駕
,而觀其末涂〔77〕
,則臧獲不疑駑良〔78〕
。觀容服
,聽辭言
,仲尼不能以必士
;試之官職
,課其功伐〔79〕
,則庸人不疑于愚智
。故明主之吏
,宰相必起于州部
,猛將必發(fā)于卒伍
。夫有功者必賞
,則爵祿厚而愈勸〔80〕;遷官襲級〔81〕
,則官職大而愈治〔82〕
。夫爵祿大而官職治,王之道也

磐石千里

,不可謂富
;象人〔83〕百萬,不可謂強(qiáng)。石非不大
,數(shù)非不眾也
,而不可謂富強(qiáng)者
,磐不生粟,象人不可使距敵也
。今商官〔84〕技藝之士亦不墾而食,是地不墾
,與磐石一貫〔85〕也。儒俠毋軍勞〔86〕
,顯而榮者
, *** 不使
,與象人同事也。夫知禍〔87〕磐石象人
,而不知禍商官儒俠為不墾之地
、不使之民
,不知事類〔88〕者也。

故敵國〔89〕之君王雖說〔90〕吾義

,吾弗入貢而臣
;關(guān)內(nèi)之侯雖非吾行
,吾必使執(zhí)禽〔91〕而朝
。是故力多則人朝
,力寡則朝于人,故明君務(wù)力
。夫嚴(yán)家無悍虜〔92〕,而慈母有敗子
。吾以此知威勢之可以禁暴〔93〕,而德厚之不足以止亂也。

夫圣人之治國

,不恃人之為吾善〔94〕也,而用〔95〕其不得為非也
。恃人之為吾善也,境內(nèi)不什〔96〕數(shù)
;用人不得為非
,一國可使齊〔97〕
。為治者用眾而舍寡,故不務(wù)德而務(wù)法
。夫必恃自直之箭
,百世無矢;恃自圜〔98〕之木
,千世無輪矣
。自直之箭
,自圜之木,百世無有一
,然而世皆乘車射禽者何也
?隱栝之道〔99〕用也
。雖有不恃隱栝而有自直之箭、自圜之木
,良工弗貴〔100〕也。何則
?乘者非一人,射者非一發(fā)也
。不恃賞罰而恃自善〔101〕之民
,明主弗貴也
。何則?國法不可失,而所治非一人也
。故有術(shù)之君
,不隨適然〔102〕之善
,而行必然之道。

今或謂人曰:“使子必智而壽”

,則世必以為狂〔103〕
。夫智,性也
;壽
,命也
。性命者,非所學(xué)于人也
,而以人之所不能為說〔104〕人,此世之所以謂之為狂也
。謂之不能然,則是諭〔105〕也
,夫諭性也
。以仁義教人
,是以智與壽說也,有度〔106〕之主弗受也
。故善毛嗇
、西施之美
,無益吾面;用脂澤粉黛
,則倍其初〔107〕。言先王之仁義
,無益于治
;明吾法度
,必吾賞罰者
,亦國之脂澤粉黛也。故明主急其助〔108〕而緩其頌
,故不道仁義。

今巫?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09〕之祝人曰:“使若千秋萬歲?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鼻锶f歲之聲括耳〔110〕
,而一日之壽無征〔111〕于人
,此人所以簡〔112〕巫祝也。今世儒者之說人主
,不善今之所以為治
,而語已治之功;不審官法之事
,不察奸邪之情
,而皆道上古之傳譽(yù)〔113〕
、先王之成功。儒者飾辭〔114〕曰:“聽吾言
,則可以霸王?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贝苏f者之巫祝,有度之主不受也
。故明主舉實(shí)事
,去無用
,不道仁義者〔115〕故,不聽學(xué)者之言

今不知治者必曰:“得民之心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庇妹裰亩梢詾橹?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則是伊尹、管仲無所用也
,將聽民而已矣
。民智之不可用
,猶嬰兒之心也。夫嬰兒不剔首則腹〔116〕痛
,不痤〔117〕則寖益〔118〕
。剔首、痤
,必一人抱之
,慈母治之
,然猶啼呼不止,嬰兒子不知犯其所小苦致其所大利也
。今上急耕田墾草以厚〔119〕民產(chǎn)也,而以上為酷
;修刑重罰以為禁邪也,而以上為嚴(yán)
;征賦錢粟以實(shí)倉庫
,且以救饑饉、備軍旅也
,而以上為貪
;境內(nèi)必知介〔120〕而無私解〔121〕
,并力疾〔122〕斗,所以禽虜也
。而以上為暴
。此四者
,所以治安也
,而民不知悅也。夫求圣通〔123〕之士者
,為民知〔124〕之不足師用
。昔禹決〔125〕江浚〔126〕河
,而民聚瓦石
;子產(chǎn)開畝樹桑
,鄭人謗訾〔127〕。禹利天下
,子產(chǎn)存鄭人
,皆以受謗,夫民智之不足用亦明矣
。故舉士而求賢智
,為政而期適民〔128〕
,皆亂之端〔129〕,未可與為治也


〔注釋〕 所至:至,極

,最。所至
,造詣最高的人
。子張:姓顓孫,名師
,字子張
,孔子弟子
。子思:孔子的孫子,主張“中庸之道”
。顏氏:指孔子弟子顏回
,字子淵
。孟氏:孟軻
,繼孔子之后儒家的代表人物。漆雕氏:姓漆雕名啟
,孔子的弟子
。仲良氏:無從考證,一說為《禮記·檀子》之仲梁子
,魯國人
。孫氏:一說為孫卿
,即荀況。樂正氏:曾參的門徒
。相里氏:相里勤,墨家代表人物
。相夫氏:墨家代表人物。鄧陵氏:鄧陵子
,后期墨家中南方的一派
。取舍相反:取
,采用;舍
,舍棄
;反,矛盾
。這里指當(dāng)時(shí)儒
、墨兩家內(nèi)部各學(xué)派相互差異
。俱:都
。誠:真實(shí)。歲:年
。審:定
。必:確定
。參驗(yàn):參考驗(yàn)證。據(jù):以……為根據(jù)
。雜反:雜
,雜亂;反
,相互矛盾
。葬:喪葬制度。服喪:守孝
。禮:禮遇
。破家:傾家蕩產(chǎn)
。大毀:極度哀傷。是:肯定
、贊成。非:反對
。戾:乖戾、不近人情
。議:主張
。不色撓:不屈從于別人。臧獲:奴婢
。設(shè):提倡
、主張
。隨仇:報(bào)仇。囹圄(líng yú):監(jiān)獄
。寬:寬厚
、氣量大
。夫:語氣詞
,無義。?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簩捤 Pg(shù):道
。常議:一定的準(zhǔn)則。常
,固定的
;議
,通“儀”,標(biāo)準(zhǔn)
。兼時(shí)而至:同時(shí)到來
。繆行:繆
,通“謬”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闹嚒㈠e(cuò)誤的行為
。語治:談?wù)撝卫韲?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無資:貧窮
、匱乏。相若:相似
。旁入:意外收入
。非力則儉也:不是勤勞就是節(jié)儉
。疚:久病。墮:懶惰。征斂:征收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1〕疾作:努力耕作、工作勤快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2〕易其脛一毛:易
,換取
;脛一毛,小腿上的一根毫毛
。在這里指不愿意犧牲個(gè)人的小利?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3〕輕物重生:輕視物質(zhì)利益,看重自己的生命
。〔54〕陳:拿出
。〔55〕重殉上事:勇于為君主犧牲自己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6〕服:鉆研?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7〕稅:征稅的對象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8〕參明:高明?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9〕執(zhí)操不侵:堅(jiān)持操守不受侵犯
。執(zhí)
,堅(jiān)持;操,操守
;侵
,侵犯
。〔60〕自好:自愛節(jié)操
,指愛惜自己名聲
。〔61〕家斗:私斗?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2〕疾戰(zhàn)距敵:奮戰(zhàn)抗敵
。距,通“拒”
,抵抗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3〕難至:指戰(zhàn)爭來臨的時(shí)候?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4〕聽學(xué):聽取學(xué)士的話
。〔65〕息其端:將他的主張扼滅于萌芽之中。息
,止
;端,開頭
、苗頭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6〕容:儀表?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7〕幾:接近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8〕辯:言論
。〔69〕失實(shí)之聲:不符合實(shí)際的感嘆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0〕眩:迷惑?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1〕為:由于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2〕華下之患:華下,地名
,戰(zhàn)國時(shí)孟卯率趙魏聯(lián)軍伐韓
,秦將白起出兵相救
,戰(zhàn)于華下,聯(lián)軍打敗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3〕鍛錫:古人鍛煉金屬時(shí)摻的錫?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4〕青黃:冶煉時(shí)的火色
。〔75〕必:判斷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6〕形容:外形體貌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7〕末涂:終途,涂
,通“途”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8〕駑良:指馬的好壞。〔79〕課其功伐:指考察臣子的功績
。課
,考核;功伐,功績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0〕勸:勉勵(lì)?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1〕襲級:升級
、逐步提升
。〔82〕治:治績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3〕象人:俑人,用土
、木
、草等材料所做成的殉葬假人
。〔84〕官商:用金錢買得爵位的商人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5〕一貫:一樣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6〕毋軍勞:沒有軍功。毋
,通“無”
,沒有
。〔87〕禍:過
、責(zé)備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8〕事類:事情的類似性
。〔89〕敵國:指實(shí)力相當(dāng)?shù)膰?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0〕說:通“悅”,喜愛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1〕執(zhí)禽:古代朝見君主時(shí)持禽類作為禮物的一種制度
。〔92〕悍虜:強(qiáng)悍的奴仆
。〔93〕暴:暴行
。〔94〕為吾善:自我完善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5〕用:使?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6〕什:通“十”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7〕齊:一致?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8〕圜:通“圓”?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9〕隱栝之道:運(yùn)用矯正工具改造自然物的原則
。隱栝
,運(yùn)用矯正竹木彎曲的器具?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00〕弗貴:不看重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01〕自善:自動(dòng)為善
。〔102〕適然:偶然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03〕狂:通“誑”
,欺騙?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04〕說:通“悅”
,討好?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05〕諭:明示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06〕度:法度?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07〕倍其初:比原來加倍?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08〕助:有助于治理國家的東西,指法度和賞罰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09〕巫祝:巫,古代以歌舞降神為人祈禱的人
;祝
,古代為人祝福的人
。〔110〕括耳:括
,通“聒”
,指吵鬧
、喋喋不休
。〔111〕征:驗(yàn)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12〕簡:輕視
。〔113〕傳譽(yù):流傳的佳話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14〕飾辭:夸大其辭?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15〕者:通“諸”
,之
。〔116〕腹:疑作“復(fù)”
,更加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17〕簫痤(pì cuó):簫,剖開
;痤
,癤子?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18〕寖益:逐漸加重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19〕厚:增多?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20〕介:鎧甲
。此指武裝?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21〕私解:私下相互爭斗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22〕疾:奮力?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23〕圣通:圣明通達(dá)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24〕知:通“智”,智慧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25〕決:疏通
。〔126〕浚:挖深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27〕謗訾:惡意誹謗?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28〕適民:迎合人民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29〕端:開端、根源

(饒玲一)

?

〔鑒賞〕 讀《顯學(xué)》

,最好把它與《五蠹》放在一起讀
,因?yàn)橥瑯恿钊恕靶鸟敹駝?dòng)”(張鼎文《校刻韓非子序》)
。韓非把儒家列為“五蠹”之首
,主張堅(jiān)決予以鏟除。原由在“儒以文亂法”
,并用“私學(xué)”
、“誦先王之書”
,從而“以疑當(dāng)世之法,而貳人主之心”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渡叹龝酚小办堋对姟?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書》而明法令”的過激主張(《和氏》)
,韓非為確立“法治”和法家的絕對權(quán)威,也提出“無書簡之文”
、“無先王之語”
,只獨(dú)留“以法為教”、“以吏為師”
。秦始皇后來導(dǎo)演了歷史上空前的一幕“焚書坑儒”
,正是法家提供了這種文化專制的理論
。“世之顯學(xué)
,儒
、墨也”
,韓非著專文批判當(dāng)時(shí)已成為時(shí)代思潮、聲名赫赫的儒
、墨兩派的政治主張
,進(jìn)一步闡述自己的“法治”思想,是自然而必然的事情

“孔

、墨之后
,儒分為八,墨離為三”
,文章開頭便從儒
、墨兩派的歷史流變說起
,接著指出都因?yàn)椤叭∩嵯喾础⒉煌?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已難判定是否“真堯
、舜”、“真孔、墨”
。韓非說:“無參難驗(yàn)而必之者
,愚也;弗能必而據(jù)之者
,誣也”
,不用事實(shí)加以驗(yàn)證就作出判斷是愚蠢,不能確定事物的真相就把它作為依據(jù)是欺騙
。在韓非眼里
,“顯學(xué)”不過是“愚誣之學(xué)”
。韓非這里提出了著名的“參驗(yàn)”論,以之作為檢驗(yàn)是非的標(biāo)準(zhǔn)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都榻購s臣》篇亦有曰:“循名實(shí)以定是非
,參驗(yàn)而審言辭”,必須考察名稱和實(shí)際是否相符才能判斷是非
,只有通過比較驗(yàn)證才能判斷言辭是否正確
。儒家等學(xué)說祖述“先王”、“必定堯
、舜”的言論就是未經(jīng)“參驗(yàn)”的“妄發(fā)之說”(《問辯》)
、“雜反之辭”
。這種經(jīng)驗(yàn)主義的“參驗(yàn)”論,是韓非政治思想的哲學(xué)基礎(chǔ)
,也是他在認(rèn)識(shí)論上作出的重要貢獻(xiàn)

韓非進(jìn)而指出,對“愚誣之學(xué)

、雜反之辭”而“人主俱聽之”,“安得無亂乎”
,說儒
、墨兩家學(xué)說是造成國家混亂的根源。韓非認(rèn)為儒者只是在那里“語已治之功”
、“道上古之傳”、“譽(yù)先王之成功”
、“言先王之仁義”,都不過是一些無用之辭
,“無益于治”
。不僅如此,還使“海內(nèi)之士
,言無定術(shù),行無常議”
,言論沒有統(tǒng)一的思想,行為沒有固定的準(zhǔn)則
。這樣必然造成思想界的混亂
,因此必須“宜去其身而息其端”,對荒謬的學(xué)說決不能手軟
,應(yīng)堅(jiān)決予以驅(qū)除
,且剛一冒頭就要加以禁止
。不然“以為非也而不息其端,是而不用
,非而不息
,亂亡之道也”
,在荒謬的學(xué)說露頭時(shí)如未加以禁止,正確的不加以運(yùn)用
,錯(cuò)誤的不去禁止
,最終要導(dǎo)致國家的敗亡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磥眄n非是反對百家爭鳴的,他主張用政治手段來干預(yù)學(xué)術(shù)的發(fā)展
,以使人們的思想歸于一尊
,本篇的主旨正在這里。一句話歸總
,韓非是要說服君主,用君主的權(quán)勢
,去禁止儒
、墨的學(xué)說
。這種加強(qiáng)思想文化專制的主張,對思想文化的發(fā)展是起了不小的消極作用的

韓非從“參驗(yàn)”論出發(fā),提出了一套任用選拔官吏的原則

。韓非認(rèn)為必須量功錄用,注意嚴(yán)格考核
,說“試之官職
,課其功伐”,即放在一定的官職上試用
,再考查他的功績。又說“宰相必起于州部
,猛將必發(fā)于卒伍”,宰相必須從地方低級官吏中提升起來
,猛將應(yīng)當(dāng)從士兵中選 *** 的
。這實(shí)際上是對貴族世襲制的一種挑戰(zhàn)?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栋私?jīng)》中說得更明白:“官襲節(jié)(級)而進(jìn),以至大任
,智也
。”《問田》還說:“不試于毛伯
,不關(guān)乎州部
,故有失政亡國之患
。”韓非把注重考查
,逐級提升官吏提高到關(guān)系“失政亡國”的高度來認(rèn)識(shí)
。這對今天的現(xiàn)實(shí)來說,還是有借鑒意義的

韓非講“法治”,還數(shù)列了一大堆主張:“明君務(wù)力”

,“舉實(shí)事,去無用”
,“不恃人之為吾善也
,而用其不得為非也”,“不務(wù)德而務(wù)法”
,不“求賢智”,不“期適民”
,“明吾法度,必吾賞罰”
,“民智之不足用”等
。歸總起來說無非是注重實(shí)力、強(qiáng)調(diào)功利
、推行強(qiáng)權(quán)政治。就其積極方面而言
,是當(dāng)時(shí)“爭于氣力”的現(xiàn)實(shí)在意識(shí)領(lǐng)域中的一種反映,但可以看出韓非是輕視民眾的智慧和力量的

本篇不失為韓非政治思想的代表作

,不但提出了有一定歷史進(jìn)步意義的“法治”主張,還梳理了儒
、墨兩大學(xué)派的歷史發(fā)展脈絡(luò)
,保存了極為珍貴的中國學(xué)術(shù)思想史料
。如
,“孔、墨之后
,儒分為八
,墨離為三”之說
,為后世學(xué)者認(rèn)同、征引
。另
,對儒、墨冠之以“顯學(xué)”
,也許最早就出自韓非。但韓非兩眼只盯住一個(gè)君主
,為確立法家思想的絕對權(quán)威
,不惜走向極端
,提出思想文化專制的主張,宣揚(yáng)愚民政策
,反對學(xué)術(shù)爭鳴,搞的是“我花開放百花殺”
,對后世有極為消極的影響
。韓非強(qiáng)調(diào)許多事物“不兩立”
,“夫冰炭不同器而久
,寒暑不兼時(shí)而至,雜反之學(xué)不兩立而治”
。他不承認(rèn)對立的統(tǒng)一,看不到相反相成
、兼容互補(bǔ),走向了片面性
、極端化
。然而通讀《韓非子》者都不能不感佩韓非思想學(xué)術(shù)內(nèi)容的豐富而深刻
,包括片面的深刻
,也正是有如此宏富的思想才加快了先秦思想大交叉
、大融合的新時(shí)代的來臨
,才成就了秦漢之際儒法合流及其以后兩千年中國古代政治思想上陽儒陰法
、德主刑輔的思想體系格局。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chengyu/107089.html,轉(zhuǎn)載請注明來源.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

,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shí)真實(shí)出處
,未能及時(shí)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
,請聯(lián)系管理員
,我們會(huì)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
,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cuò)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
,情況屬實(shí),我們會(huì)第一時(shí)間予以刪除
,并同時(shí)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guān)文章
樂退安貧

成語

成語

站長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