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鼓刀屠者 (gǔ dāo tú zhě)
簡拼 : gdtz
近義詞 :
反義詞 :
感情色彩 : 褒義詞
成語結(jié)構 : 偏正式
成語解釋 : 鼓刀:動刀
。宰殺牲畜的屠夫。指社會地位低下的人出處 : 戰(zhàn)國·楚·屈原《離騷》:“呂望之鼓刀兮,遭周文而得舉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成語用法 : 作主語
例子 :
產(chǎn)生年代 : 古代
常用程度 : 一般
1. 初中所有文言文 七年級上冊1
、觀滄海 曹操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
,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
,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幸甚至哉
潮平兩岸闊
鄉(xiāng)書何處達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幾處早鶯爭暖樹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何當共剪西窗燭
商女不知亡國恨
去年天氣舊亭臺
小園香徑獨徘徊。8
夕陽西下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
子曰:“見賢思齊焉
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仁以為己任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
造化鐘神秀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感時花濺淚
,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3、使至塞上 王維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征蓬出漢塞
,歸雁入胡天。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4、游山西村 陸游莫笑農(nóng)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山重水復疑無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從今若許閑乘月
斯是陋室,唯我德馨
談笑有鴻儒
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6、愛蓮說 周敦頤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予謂菊
,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愛,宜乎眾矣。7、桃花源記 陶淵明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yè),緣溪行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
復前行,欲窮其林
。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
。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shù)十步
,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
,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見漁人,乃大驚
,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
,設酒殺雞作食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
余人各復延至其家
及郡下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
,聞之,欣然規(guī)往。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8
、三峽 酈道元 自三峽七百里中重巖疊嶂
或王命急宣
每至晴初霜旦
9
懷民亦未寢
何夜無月
懷舊空吟聞笛賦
2. 初中全部的文言文 按人大版教材
3. 初中有什么文言文 童趣(沈復)
《論語》十則
古代詩歌五首
觀滄海(曹操)
次北固山下(王灣)
錢塘湖春行(白居易)
西江月(辛棄疾)
天凈沙·秋思(馬致遠)
山市(蒲松齡)
《世說新語》兩則
詠雪
陳太丘與友期
寓言四則
智子疑鄰
塞翁失馬
傷仲永(王安石)
木蘭詩
孫權勸學《資治通鑒》
口技(林嗣環(huán))
短文兩篇
夸父逐日 《山海經(jīng)》
兩小兒辯日 《列子》
狼(蒲松齡)
桃花源記(陶淵明)
陋室銘(劉禹錫)
愛蓮說(周敦頤)
核舟記(魏學洢)
大道之行也(《禮記》)
杜甫詩三首
望岳
春望
石壕吏
三峽(酈道元)
短文兩篇
答謝中書書(陶弘景)
記承天寺夜游(蘇軾)
觀潮(周密)
湖心亭看雪(張岱)
歸園田居(陶淵明)
使至塞上(王維)
渡荊門送別(李白)
登黃鶴樓
與朱元思書(吳均)
五柳先生傳(陶淵明)
馬說(韓愈)
送東陽馬生序(節(jié)選)(宋濂)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劉禹錫)
赤壁(杜牧)
過零丁洋(文天祥)
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蘇軾)
山坡羊·潼關懷古(張養(yǎng)浩)
小石潭記(柳宗元)
岳陽樓記(范仲淹)
醉翁亭記(歐陽修)
滿井游記(袁宏道)
飲酒(其五)(陶淵明)
行路難(其一)(李白)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杜甫)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岑參)
己亥雜詩(龔自珍)
陳涉世家(司馬遷)
唐雎不辱使命(劉向)
隆中對(陳壽)
出師表(諸葛亮)
望江南(溫庭筠)
江城子·密州出獵(蘇軾)
漁家傲(范仲淹)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辛棄疾)
武陵春(李清照)
公輸 《墨子》
《孟子》兩章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生于憂患
魚我所欲也 《孟子》
《莊子》故事兩則
惠子相梁
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
曹劌論戰(zhàn) 《左傳》
鄒忌諷齊王納諫 《戰(zhàn)國策》
愚公移山 《列子》
詩經(jīng)》兩首
關睢
蒹葭
4. 初中全部文言文有哪些 一、七年級上冊文言文
1
二
1
三、八年級上冊文言文
1
四、八年級下冊文言文
1
、與朱元思書 吳均2 、五柳先生傳 陶淵明3 、馬說 韓愈4、送東陽馬生序 宋濂5、小石潭記 柳宗元6、岳陽樓記 范仲淹7、醉翁亭記 歐陽修8、滿井游記 袁宏道五、九年級上冊文言文
1
、陳涉世家 司馬遷2、唐雎不辱使命 《戰(zhàn)國策》3 、隆中對 陳壽4、出師表 諸葛亮六
、九年級下冊文言文1、公輸 《墨子》2
、《孟子》兩章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4、生于憂患,死于安樂5、魚我所欲也 《孟子》6擴展資料:
文言文是以古漢語口語為基礎的書面語
隨著歷史變遷,口語的演變
,文言文和口語的差別逐漸擴大,“文言文”成了讀書人的專用。文言文是相對現(xiàn)今新文化運動之后白話文來講的,古代并無文言文這一說法。其特征是注重典故、駢驪對仗、音律工整,包含策、詩、詞、曲、八股、駢文等多種文體。參考資料:搜狗百科:文言文
5. 高中與初中的文言名句 弱柳好花盡折
,晴陌,陌上少年郎.滿身蘭麝撲人香.狂么狂,狂么狂.記得那時初見,膽戰(zhàn)
,鬢亂四肢柔.泥人無語不抬頭.羞么羞,羞么羞.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
身無彩鳳雙飛翼
,心有靈犀一點通.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樓臺煙雨中.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
,除卻巫山不是云.綠滿山川聞杜宇
,便做無情,莫也愁人苦。紅杏枝頭花幾許
?啼痕止恨清明雨。世情薄
角聲寒
梧桐葉上三更雨
對漁燈一點,羈愁一搦,譜琴中語
。6. 初中的文言文中有那些“之”的用法 之的用法1
、他,她,它(們).例:①人皆吊之.(之:他,指上文善術者)②以刀劈狼首,數(shù)刀斃之.(之:它,指狼)③ 然之.(之:它,指上文李 的話)④彼竭我盈,故克之.(之:他們,指齊軍)⑤我見相如,必辱之.(之:他,指相如)2、的.例:①東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②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3、往,到.去.例:①如欲之南海,何如?(《為學》)②去逾四十里,之虛所賣之.(本義項指前一個“之”)③輟耕之壟上,悵恨久之.(本義項指前一個“之”)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