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鞠躬盡瘁 (jū gōng jìn cuì)
簡拼 : jgjc
近義詞 : 鞠躬盡力
反義詞 :
感情色彩 : 褒義詞
成語結(jié)構(gòu) : 補充式
成語解釋 : 指恭敬謹慎,竭盡心力
出處 : 明·宋濂《先府君蓉峰處士阡表》:“祖妣夫人與顯考鞠躬盡瘁,誓勿蹶其門?!?/p>
成語用法 : 作謂語、定語;指恭敬謹慎
例子 : ◎ 他為我國各族人民的翻身解放、為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shè)事業(yè),百折不撓,鞠躬盡瘁,建立了卓著的功勛?!?他一生戎馬疆場,血染征鞍,為締造中華民國鞠躬盡瘁,立下了卓越的功勛。◎ 它要求領(lǐng)導(dǎo)者對自己從事的事業(yè)孜孜追求、腳踏實地、埋頭苦干、樂于奉獻,做到鞠躬盡瘁。◎ 幾千年來,無數(shù)中華兒女為中華民族的海洋文明奔走呼號、鞠躬盡瘁,用奮斗和犧牲來維護東方文明的光彩?!?劉老是倒在工作崗位上,真正是為農(nóng)史事業(yè)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產(chǎn)生年代 : 古代
常用程度 : 常用
鞠躬盡瘁的解釋如下:
鞠躬盡瘁,是漢語中來源于古代奏表的一則成語,語出三國·蜀·諸葛亮《后出師表》:“臣鞠躬盡力,死而后已?!?
這則成語指不辭辛勞,盡力于國事,形容小心謹慎,貢獻出全部精力。其自身結(jié)構(gòu)為補充式,在句子中可作謂語,含褒義。
成語典故:
東漢末年,由于統(tǒng)治者昏庸無能,各地諸侯紛紛割據(jù)自立,天下大亂。在這期間,曹操崛起,統(tǒng)一了北方。曹操死后,他的兒子曹丕執(zhí)掌了政權(quán)。
不久,曹丕廢去漢獻帝改國號為魏,自己做了皇帝,史稱魏文帝。這時,占據(jù)四川一帶的劉備也正式登基,江東的孫權(quán)也稱王稱帝。于是,出現(xiàn)了魏、蜀、吳三國鼎立的局面。
蜀漢的皇帝劉備任命諸葛亮為丞相。諸葛亮輔佐劉備,把蜀國治理得國富民強,百姓安居樂業(yè)。不久以后,劉備去世,劉備的兒子劉禪繼位。劉禪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劉阿斗”,他十分昏庸無能,只知享樂,便把國內(nèi)的軍政大權(quán)全交給諸葛亮處理。
諸葛亮一貫主張聯(lián)吳伐魏。這時他一面和東吳交好,一面南征孟獲,平定南方邊境,然后積蓄力量,積極準(zhǔn)備北伐。過了一段時間,諸葛亮感到力量積聚差不多了,便決定出祁山北伐魏國。
在出師前,他給后主劉禪上表,要他聽信忠言,任用賢臣,富國強兵。這道奏表便是歷史上有名的《前出師表》。可是,這次北伐并沒有成功,諸葛亮兵敗以后,只得退兵回蜀地。
過了幾年,諸葛亮決定再次北伐。當(dāng)時,蜀漢有一些臣子對諸葛亮北伐持反對態(tài)度。于是,諸葛亮再次上表給后主,詳細分析了當(dāng)時的敵我形勢,說明蜀漢和魏國勢不兩立,你不去伐他,他就要來伐你。后主劉禪看了,同意諸葛亮北戰(zhàn)。
這第二道表,便是歷史上有名的《后出師表》。
諸葛亮在《后出師表》中,先審時度勢,高屋建瓴地指出討伐曹魏是鞏固蜀漢政權(quán)、興復(fù)漢室江山的當(dāng)務(wù)之急。文章的立論,由先帝劉備伐魏的決策開始,坐實到劉備托付諸葛亮伐魏這一重大任務(wù)之上,說明了這次出師,乃是非伐不可的大事,決不能有所懷疑。
接著綜論蜀中非議的錯誤。這從兩個方面立論:一是先帝遺意的決心,一是當(dāng)前形勢的有利,指明此刻出師,是為最佳時機,決不能宴然自惜,偏安蜀郡,得出了“兵法乘勞,此進趨之時也”的結(jié)論。然后,諸葛亮從六個方面具體駁斥了蜀中非議的錯誤。
最后論述世事多變,難以預(yù)料,必須盡力而為。在這道表的最后,諸葛亮用“鞠躬盡力,死而后已”結(jié)尾,表達了衷心為國的意愿。這八個大字錚錚有聲,充分體現(xiàn)了諸葛亮對蜀漢政權(quán)的忠肝義膽,是全文高潮之所在,也是諸葛亮人格璀璨光輝之所在,讀來令人肅然起敬。
遺憾的是,由于蜀魏力量相差太大,這次北伐又未能獲勝。但諸葛亮并沒有灰心,他仍一直謀求機會,討伐魏國,直到最后病死在軍中,踐行了他為國家“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愿望。
《前出師表》和《后出師表》由于表現(xiàn)了諸葛亮一心為國的忠貞氣節(jié),成了歷史上的散文名篇,在文學(xué)史上也有很高的價值。
鞠躬盡瘁指小心謹慎,貢獻出全部精力。
鞠躬盡瘁比喻不辭勞苦、奮斗終生、大公無私的高貴品質(zhì)。形容貢獻出全部精神和力量。在句子中一般作謂語,含褒義。
鞠躬盡瘁是漢語的一則成語,出自諸葛亮的《后出師表》。
1、鞠躬盡瘁指小心謹慎,貢獻出全部精力。
2、拼音:jū gōng jìn cuì,
3、意思為指勤勤懇懇,竭盡心力,到死為止。多用來形容人的偉大。
4、出自諸葛亮的《后出師表》。諸葛亮于漢靈帝光和四年(181年)出生在瑯琊郡陽都縣的一個官吏之家,諸葛氏是瑯琊的望族。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chengyu/107678.html,轉(zhuǎn)載請注明來源.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駒光過隙
下一篇: 鞠躬屏氣
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