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詢根問底 (xún gēn wèn dǐ)
簡拼 : xgwd
近義詞 : 尋根問底
反義詞 :
感情色彩 : 褒義詞
成語結構 : 聯(lián)合式
成語解釋 : 謂詢問事情的詳細原委,問個水落石出
。出處 : 楊朔《雪花飄飄》:“你問我
,叫我問誰呢?別總是那個老毛病成語用法 :
例子 :
產生年代 : 現(xiàn)代
常用程度 : 常用
1. 問四個字的成語大全 答非所問、刨根問底
2. 問幾個四字成語 幫虎吃食 比喻幫助惡人做壞事
。暴虎馮河 暴虎:空手搏虎
;馮河:涉水過河。比喻有勇無謀,魯莽冒險。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焉:怎么
。不進老虎窩,怎能捉到小老虎。比喻不親歷險境就不能獲得成功。 藏龍臥虎 指隱藏著未被發(fā)現(xiàn)的人才
,也指隱藏不露的人才。
鴟目虎吻 鴟:鷂鷹,一種猛禽
;吻:嘴唇邊。形容人相貌陰險兇惡。初生牛犢不怕虎 比喻青年人思想上很少顧慮
,敢作敢為。 春冰虎尾 踩著老虎尾巴,走在春天將解凍的冰上。比喻處境非常危險
。 打馬虎眼 故意裝糊涂蒙騙人。大人虎變 虎變:如虎身花紋的變化
大賢虎變 虎變:如虎身花紋的變化
調虎離山 設法使老虎離開原來的山岡。比喻用計使對方離開原來的地方
惡虎不食子 即使兇惡的老虎也不吃自己生下的小老虎。比喻不傷害親近者
。餓虎饑鷹 比喻兇殘貪婪
。 餓虎撲食 象饑餓的老虎撲向食物一樣。比喻動作猛烈而迅速
。 餓虎撲羊 象饑餓的老虎撲向食物一樣。比喻動作猛烈而迅速。 餓虎之蹊 比喻非常危險的處所
。二虎相斗
,必有一傷 兩只兇惡的老虎爭斗起來,其中必有一只受傷。比喻敵對雙方實力都很強,激烈斗爭的結果,必有一方吃虧。放虎歸山 把老虎放回山去
。比喻把壞人放回老巢,留下禍根。放虎自衛(wèi) 放出老虎來保衛(wèi)自己
。比喻利用壞人而自招災禍。風從虎,云從龍 比喻事物之間的相互感應
。 風虎云龍 虎嘯生風,龍起生云。指同類事物相互感應
。舊時也比喻圣主得賢臣,賢臣遇明君。伏虎降龍 伏:屈服
;降:用用威力使屈服。用威力使猛虎和惡龍屈服。形容力量強大
,能戰(zhàn)勝一切敵人和困難。 關門養(yǎng)虎,虎大傷人 比喻縱容助長壞人壞事,到頭來自己受害。官虎吏狼 官如虎,吏如狼
。形容官吏貪暴狐虎之威 狐貍與老虎相互勾結而表現(xiàn)出來的威勢。比喻權貴當?shù)勒吲c其爪牙串通一氣而發(fā)出的 ***
狐假虎威 假:借
比喻依仗別人的勢力欺壓人
虎不食兒 老虎兇猛殘忍,但并不吃自己的孩子
虎斗龍爭 形容斗爭或競賽很激烈
虎口拔牙 比喻做十分危險的事情。 虎口逃生 老虎嘴里幸存下來的生命
。比喻逃脫極危險的境地僥幸活下來
。 虎口余生 老虎嘴里幸存下來的生命。比喻逃脫極危險的境地僥幸活下來
。 虎狼之勢 形容極兇猛的聲勢。虎落平川 平川:地勢平坦的地方。老虎離開自己稱王稱霸的深山老林
,落到了平地上。比喻有權有勢或有實力者失去了自己的權勢或優(yōu)勢
。 虎珀拾芥 琥珀摩擦后生電,能吸引細小的東西。比喻互相感應
。 虎入羊群 老虎跑進羊群。比喻強大者沖入柔弱者中間任意砍殺
。 虎生三子,必有一彪 比喻眾多子女之中,一定有一個超群出眾的人。虎視眈眈 眈眈:注視的樣子
。象老虎那樣兇狠地盯著。形容心懷不善
,伺機攫取。 虎體熊腰 形容身材魁梧,體格健壯虎頭虎腦 形容壯健憨厚的樣子(多指兒童)
比喻開始時聲勢很大
虎尾春冰 踩著老虎尾巴
虎臥龍?zhí)?形容字勢雄渾超逸
猛虎長鳴,則大風四起
虎穴龍?zhí)?龍潛居的深水坑,老虎藏身的巢穴
畫虎成狗 畫老虎不成,卻成了狗
畫虎畫皮難畫骨 比喻認識一個人容易,了解一個人的內心卻難
畫老虎不成,卻象狗
饑鷹餓虎 比喻兇殘貪婪
比喻父輩有才能,子孫也身手不凡
降龍伏虎 原是佛教故事,指用法力制服龍虎
九牛二虎之力 比喻很大的力氣
開柙出虎 柙:關猛獸的木籠。原指負責看管的人未盡責任
后多比喻放縱壞人
狼貪虎視 象狼一樣貪婪
狼吞虎咽 形容吃東西又猛又急的樣子
老虎頭上搔癢 比喻不自量力。 兩虎相斗 比喻力量強大的雙方相搏斗
龍盤虎踞 盤:曲折環(huán)繞
特指南京
龍蟠虎踞 象龍盤著,象虎蹲著
特指南京
潭:深水池
比喻極其兇險的地方
比喻極險惡的地方
形容跑跳時動作矯健有力
龍?zhí)⑴P 比喻文筆
形容氣慨威武雄壯
3. 問成語大全四字成語 答非所問
刨根問底、
不恥下問
問長問短
問心無愧、
噓寒問暖
無人問津
投石問路
尋花問柳
不敢問津、
訪親問友
興師問罪
勤學好問、
捫心自問
置而不問
潛圖問鼎、
載酒問字
革職拿問
尋消問息
問官答花、
安問狐貍
姑置勿問
、有問必答、
舍本問末
、此問彼難
、學問思辨、
好問決疑
、問罪之師
問羊知馬
、不相問聞、
吊死問疾
、記問之學
、訪貧問苦、
東挨西問
、好問則裕
問天買卦、
三推六問
呵壁問天
問鼎之心、
答問如流
音問相繼
問鼎蒼穹、
質疑問難
尋山問水
問十答十、
問道于盲
即窮驗問
問一得三、
耕當問奴
問安視膳
問諸水濱、
勞問不絕
觀風問俗
求簽問卜、
入門問諱
懸壺問世
問牛及馬
問鼎中原、
執(zhí)經問難、
十死不問
、切問近思
、入境問禁、
求田問舍
、不聞不問
、搜根問底、
問心有愧
、音問兩絕
、以心問心、
蜚蓬之問
、問一答十
、問鼎輕重、
問十道百
、含蓼問疾
、明知故問、
望聞問切
4. 形容好問的四字詞語 聞雞起舞
,不恥下問,懸梁刺骨,囊螢映雪
,勤學苦練,勤能補拙,將勤補拙
,篤學不倦,篤實好學,篤信好學
,學而不厭, 學而時習之 ,篤學好古, 頓學累功,閉戶讀書,刺股讀書,映雪讀書,映月讀書,據(jù)鞍讀書
囊螢照書
, 鑿壁借光 囊螢映雪聞雞起舞 廢寢忘食 秉燭達旦
篤學好古 頓學累功
閉戶讀書 刺股讀書
只要功夫深,鐵棒磨成針
不愧下學
、不愧下學、博學多才、博學多聞、博學洽聞
5. 問一個四字成語 愛禮存羊
由于愛惜古禮
,不忍使它廢弛,因而保留古禮所需要的祭羊。比喻為維護根本而保留有關儀節(jié)。羝羊觸藩
羝羊:公羊
;觸:抵撞;藩:籬笆。公羊的角纏在籬笆上,進退不得。比喻進退兩難。多歧亡羊
因岔路太多無法追尋而丟失了羊
。比喻事物復雜多變,沒有正確的方向就會誤入歧途。也比喻學習的方面多了就不容易精深。餓虎撲羊
象饑餓的老虎撲向食物一樣。比喻動作猛烈而迅速
。告朔餼羊
原指魯國自文公起不親到祖廟告祭
,只殺一只羊應付一下。后比喻照例應付,敷衍了事。掛羊頭,賣狗肉
比喻以好的名義做招牌
,實際上兜售低劣的貨色。虎入羊群
老虎跑進羊群。比喻強大者沖入柔弱者中間任意砍殺
。羚羊掛角
羚羊夜宿
,掛角于樹,腳不著地,以避禍患歧路亡羊
歧路:岔路
牽羊擔酒
牽著羊,挑著酒。表示向人慰勞或慶賀
驅羊攻虎
驅:趕
肉袒牽羊
牽羊:牽著羊
如狼牧羊
如同狼放養(yǎng)羊一般
十羊九牧
十頭羊倒用九個人放牧。比喻官多民少
,賦稅剝削很重。也比喻使令不一,無所適從。使羊將狼
將:統(tǒng)率
,指揮。派羊去指揮狼。比喻不足以統(tǒng)率指揮。也比喻使仁厚的人去駕馭強橫而有野心的人,這要壞事。順手牽羊
順手把人家的羊牽走
。比喻趁勢將敵手捉住或乘機利用別人。現(xiàn)比喻乘機拿走別人的東西。素絲羔羊
指正直廉潔的官吏
。替罪羊
古代猶太教祭禮是替人承擔罪過的羊。比喻代人受過
屠所牛羊
比喻臨近死亡的人
亡羊補牢
亡:逃亡,丟失
亡羊得牛
丟掉羊
問羊知馬
比喻從旁推究,弄清楚事情真相
羊腸鳥道
形容山路狹窄
羊腸小道
曲折而極窄的路(多指山路)
羊狠狼貪
狠:兇狠。原指為人兇狠
羊毛出在羊身上
比喻表面上給了人家好處
羊入虎群
比喻好人落入壞人的手中,處境極端危險
羊質虎皮
質:本性
以羊易牛
易:更換
爭雞失羊
比喻貪小失大
6. 看圖猜四字成語答案及圖片
魚目混珠、水滴石穿
【魚目混珠】
不少商人想拿仿冒品來魚目混珠
只見大師走到畫作前一看
我們要抵制仿冒品,絕不允許魚目混珠
【水滴石穿】
他辛苦了好幾年,終于水滴石穿
他認為談戀愛要有水滴石穿的功夫,磨久了自然會有成果
別看我們現(xiàn)在很不強大
【東張西望】
上課的時候要聚精會神,不能東張西望
小明平時上課不注意聽講,總是東張西望
媽媽給我講故事
7. 表示問的四字詞語有哪些急,快啊3個 置之不問: 置:放著;之:代詞
尋根問底: 追求根底
詢根問底: 指詢問事情的詳細原委
問寒問暖: 形容關懷體貼備至。
問長問短: 問:詢問
問安視膳: 每日必問安
問罪之師: 比喻前來提出嚴厲責問的人
問牛知馬: 比喻從旁推究
詢問的詞語解釋是:詢問xúnwèn。(1)打聽
1. 底的四字成語有哪些 底的四字成語 :
刨根問底
、井底之蛙、
釜底抽薪、
海底撈針
、
血戰(zhàn)到底、
井底蝦蟆
、伊于何底
、筆底煙花
、石沉海底、
澈底澄清
、洞悉底蘊
、心里有底、
有根有底
、靡所底止
磨礱底厲、
連底連面
筆底春風
海枯見底
、心中沒底
、崗頭澤底、
伊于胡底
、井底銀瓶、
冤沉海底
、井底撈月
、方底圓蓋、
釜底游魚
、搜根問底
、干卿底事、
深情底理
、底死謾生
2. “底”字開頭的四字成語有哪些 1
、釜底抽薪發(fā)音【fǔ dǐ chōu xīn 】
釋義: 釜:古代的一種鍋;薪:柴
。把柴火從鍋底抽掉。比喻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出處:漢·董卓《上何進書》:“臣聞?chuàng)P湯止沸
,莫若去薪。”2
、干卿底事發(fā)音【gān qīng dǐ shì 】
釋義 :干:關涉
。管你什么事?常用于譏笑人愛管閑事。出處:《南唐書·馮延巳》:“延巳有‘風乍起
,吹皺一池春水’之句,元宗嘗戲延巳曰:‘吹皺一池春水,干卿何事?’”3
、海底撈月發(fā)音:【hǎi dǐ lāo yuè】
釋義:到水中去撈月亮。比喻去做根本做不到的事
,只能白費力氣出處:唐·釋元覺《永嘉證道歌》:“鏡里看形見不難,水中捉月爭拈得
4
發(fā)音:【hǎi kū jiàn dǐ 】
釋義: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荩汉K珊?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海水干涸之后終究可以看見海底,但并非容易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