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茍且因循 (gǒu qiě yīn xún)
簡拼 : gqyx

近義詞 : 因循茍且
反義詞 :
感情色彩 : 褒義詞
成語結(jié)構(gòu) : 聯(lián)合式
成語解釋 : 茍且:只圖目前,得過且過
;因循:拖沓
,疲沓
。沿襲舊的
,敷衍應(yīng)付
,得過且過
,不求進(jìn)取
出處 : 宋·王安石《讓仁宗皇帝言事書》:“臣愿陛下鑒漢
、唐、五代之所以亂亡
,懲晉武茍且因循之禍,明詔大臣
,思所以陶成天下之才
。”
成語用法 : 作謂語
、賓語
、定語;指不會變通
例子 :
產(chǎn)生年代 : 古代
常用程度 : 一般
海瑞傳的原文
海瑞
,字汝賢
,瓊山人。舉鄉(xiāng)試
。入都
,即伏闕上《平黎策》
,欲開道置縣,以靖鄉(xiāng)土
。識者壯之
。署南平教諭。御史詣學(xué)宮
,屬吏咸伏謁
,瑞獨(dú)長揖,曰:“臺謁當(dāng)以屬禮
,此堂
,師長教士地,不當(dāng)屈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边w淳安知縣。布袍脫粟
,令老仆藝蔬自給
。總督胡宗憲嘗語人曰:“昨聞海令為母壽
,市肉二斤矣
。”宗憲子過淳安
,怒驛吏
,倒懸之。瑞曰:“曩胡公按部
,令所過毋供張
。今其行裝盛,必非胡公子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卑l(fā)雚金數(shù)千,納之庫
,馳告宗憲
,宗憲無以罪。都御史鄢懋卿行部過
,供具甚薄
,抗言邑小不足容車馬。懋卿恚甚
。然素聞瑞名
,為斂威去,而屬巡鹽御史袁淳論瑞及慈溪知縣霍與瑕。與瑕
,尚書韜子
,亦抗直不諂懋卿者也。時瑞已擢嘉興通判
,坐謫興國州判官
。久之,陸光祖為文選
,擢瑞戶部主事
。時世宗享國日久,不親朝
,深居西苑
,專意齋醮。督撫大吏爭上符瑞
,禮官輒表賀
。廷臣自楊最、楊爵得罪后
,無敢言時政者
。四十五年二月,瑞獨(dú)上疏曰:臣聞君者天下臣民萬物之主也
,其任至重
。欲稱其任,亦惟以責(zé)寄臣工
,使盡言而已
。臣請披瀝肝膽,為陛下陳之
。昔漢文帝賢主也
,賈誼猶痛哭流涕而言。非苛責(zé)也
,以文帝性仁而近柔
,雖有及民之美,將不免于怠廢
,此誼所大慮也
。陛下天資英斷,過漢文遠(yuǎn)甚
。然文帝能充其仁恕之性
,節(jié)用愛人
,使天下貫朽粟陳
,幾致刑措。陛下則銳精未久,妄念牽之而去
,反剛明之質(zhì)而誤用之
。至謂遐舉可得,一意修真
,竭民脂膏
,濫興土木,二十余年不視朝
,法紀(jì)弛矣
。數(shù)年推廣事例,名器濫矣
。二王不相見
,人以為薄于父子。以猜疑誹謗戮辱臣下
,人以為薄于君臣
。樂西苑而不返,人以為薄于夫婦
。吏貪官橫
,民不聊生,水旱無時
,盜賊滋熾
。陛下試思今日天下,為何如乎
?邇者嚴(yán)嵩罷相
,世蕃極刑,一時差快人意
。然嵩罷之后
,猶嵩未相之前而已,世非甚清明也
,不及漢文帝遠(yuǎn)甚
。蓋天下之人不直陛下久矣。古者人君有過
,賴臣工匡弼
。今乃修齋建醮,相率進(jìn)香
,仙桃天藥
,同辭表賀。建宮筑室
,則將作竭力經(jīng)營
;購香市寶
,則度支差求四出。陛下誤舉之
,而諸臣誤順之
,無一人肯為陛下正言者,諛之甚也
。然愧心餒氣
,退有后言,欺君之罪何如
!夫天下者
,陛下之家,人未有不顧其家者
,內(nèi)外臣工皆所以奠陛下之家而磐石之者也
。一意修真,是陛下之心惑
。過于苛斷
,是陛下之情偏。而謂陛下不顧其家
,人情乎
?諸臣徇私廢公,得一官多以欺敗
,多以不事事敗
,實(shí)有不足當(dāng)陛下意者。其不然者
,君心臣心偶不相值也
,而遂謂陛下厭薄臣工,是以拒諫
。執(zhí)一二之不當(dāng)
,疑千百之皆然,陷陛下于過舉
,而恬不知怪
,諸臣之罪大矣?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队洝吩弧吧先艘蓜t百姓惑
,下難知則君長勞”,此之謂也
。且陛下之誤多矣
,其大端在于齋醮。齋醮所以求長生也
。自古圣賢垂訓(xùn)
,修身立命曰“順受其正”矣
,未聞有所謂長生之說。堯
、舜、禹
、湯
、文、武
,圣之盛也
,未能久世,下之亦未見方外士自漢
、唐
、宋至今存者。陛下受術(shù)于陶仲文
,以師稱之
。仲文則既死矣,彼不長生
,而陛下何獨(dú)求之
?至于仙桃天藥,怪妄尤甚
。昔宋真宗得天書于乾祐山
,孫奭曰:“天何言哉?豈有書也
!”桃必采而后得
,藥必制而后成。今無故獲此二物
,是有足而行耶
?曰天賜者,有手執(zhí)而付之耶
?此左右奸人
,造為妄誕以欺陛下,而陛下誤信之
,以為實(shí)然
,過矣。陛下將謂懸刑賞以督責(zé)臣下
,則分理有人
,天下無不可治,而修真為無害已乎
?太甲曰:“有言逆于汝心
,必求諸道
;有言遜于汝志,必求諸非道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庇萌硕赜湮ㄑ阅`,此陛下之計(jì)左也
。既觀嚴(yán)嵩
,有一不順陛下者乎?昔為同心
,今為戮首矣
。梁材守道守官,陛下以為逆者也
,歷任有聲
,官戶部者至今首稱之。然諸臣寧為嵩之順
,不為材之逆
,得非有以窺陛下之微,而潛為趨避乎
?即陛下亦何利于是
。陛下誠知齋齋無益,一旦幡然悔悟
,日御正朝
,與宰相、侍從
、言官講求天下利害
,洗數(shù)十年之積誤,置身于堯
、舜
、禹、湯
、文
、武之間,使諸臣亦得自洗數(shù)十年阿君之恥
,置其身于皋
、夔、伊
、傅之列
,天下何憂不治,萬事何憂不理
。此在陛下一振作間而已
。釋此不為
,而切切于輕舉度世,敝精勞神
,以求之于系風(fēng)捕影
、茫然不可知之域,臣見勞苦終身
,而終于無所成也
。今大臣持祿而好諛,小臣畏罪而結(jié)舌
,臣不勝憤恨。是以冒死
,愿盡區(qū)區(qū)
,惟陛下垂聽焉。帝得疏
,大怒
,抵之地,顧左右曰:“趣執(zhí)之
,無使得遁
!”宦官黃錦在側(cè)曰:“此人素有癡名。聞其上疏時
,自知觸忤當(dāng)死
,市一棺,訣妻子
,待罪于朝
,僮仆亦奔散無留者,是不遁也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钡勰弧I夙晱?fù)取讀之
,日再三
,為感動太息,留中者數(shù)月
。嘗曰:“此人可方比干
,第朕非紂耳?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睍塾屑?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煩懣不樂,召閣臣徐階議內(nèi)禪
,因曰:“海瑞言俱是
。朕今病久
,安能視事?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庇衷唬骸半薏蛔灾?jǐn)惜
,致此疾困。使朕能出御便殿
,豈受此人詬詈耶
?”遂逮瑞下詔獄,究主使者
。尋移刑部
,論死。獄上
,仍留中
。戶部司務(wù)何以尚者,揣帝無殺瑞意
,疏請釋之
。帝怒,命錦衣衛(wèi)杖之百
,錮詔獄
,晝夜搒訊。越二月
,帝崩
,穆宗立,兩人并獲釋
。帝初崩
,外庭多未知。提牢主事聞狀
,以瑞且見用
,設(shè)酒饌款之。瑞自疑當(dāng)赴西市
,恣飲啖
,不顧。主事因附耳語:“宮車適晏駕
,先生今即出大用矣
。”瑞曰:“信然乎
?”即大慟
,盡嘔出所飲食,隕絕于地,終夜哭不絕聲
。既釋
,復(fù)故官。俄改兵部
。擢尚寶丞
,調(diào)大理。隆慶元年
,徐階為御史劉康所劾
,瑞言:“階事先帝,無能救于神仙土木之誤
,畏威保位
,誠亦有之。然自執(zhí)政以來
,憂勤國事
,休休有容,有足多者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的烁市您椚?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捕噬善類
,其罪又浮于高拱?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比隧t其言
。歷兩京左、右通政
。三年夏
,以右僉都御史巡撫應(yīng)天十府。屬吏憚其威
,墨者多自免去
。有勢家朱丹其門,聞瑞至
,黝之
。中人監(jiān)織造者,為減輿從
。瑞銳意興革
,請浚吳淞、白茆
,通流入海
,民賴其利。素疾大戶兼并
,力摧豪強(qiáng)
,撫窮弱
。貧民田入于富室者,率奪還之
。徐階罷相里居
,按問其家無少貸。下令飚發(fā)凌厲
,所司惴惴奉行
,豪有力者至竄他郡以避。而奸民多乘機(jī)告訐
,故家大姓時有被誣負(fù)屈者
。又裁節(jié)郵傳冗費(fèi)。士大夫出其境率不得供頓
,由是怨頗興
。都給事中舒化論瑞,滯不達(dá)政體
,宜以南京清秩處之
,帝猶優(yōu)詔獎瑞。已而給事中戴鳳翔劾瑞庇奸民
,魚肉搢紳
,沽名亂政,遂改督南京糧儲
。瑞撫吳甫半歲
。小民聞當(dāng)去,號泣載道
,家繪像祀之
。將履新任,會高拱掌吏部
,素銜瑞
,并其職于南京戶部,瑞遂謝病歸
。萬歷初
,張居正當(dāng)國,亦不樂瑞
,令巡按御史廉察之
。御史至山中視,瑞設(shè)雞黍相對食
,居舍蕭然
,御史嘆息去。居正憚瑞峭直,中外交薦,卒不召。十二年冬
,居正已卒,吏部擬用左通政
。帝雅重瑞名,畀以前職
。正月
,召為南京右僉都御史,道改南京吏部右侍郎
,瑞年已七十二矣
。疏言衰老垂死,愿比古人尸諫之義
,大略謂:“陛下勵精圖治
,而治化不臻者,貪吏之刑輕也
。諸臣莫能言其故
,反借待士有禮之說,交口而文其非
。夫待士有禮
,而民則何辜哉?”因舉太祖法剝皮囊草及洪武三十年定律枉法八十貫論絞
,謂今當(dāng)用此懲貪
。其他規(guī)切時政
,語極剴切
。獨(dú)勸帝虐刑,時議以為非
。御史梅鹍祚劾之
。帝雖以瑞言為過,然察其忠誠
,為奪鹍祚俸
。帝屢欲召用瑞,執(zhí)政陰沮之
,乃以為南京右都御史
。諸司素偷惰,瑞以身矯之
。有御史偶陳戲樂
,欲遵太祖法予之杖。百司惴恐,多患苦之
。提學(xué)御史房寰恐見糾擿
,欲先發(fā),給事中鐘宇淳復(fù)慫恿
,寰再上疏丑詆
。瑞亦屢疏乞休,慰留不允
。十五年
,卒官。瑞無子
。卒時
,僉都御史王用汲入視,葛幃敝籝
,有寒士所不堪者
。因泣下,醵金為斂
。小民罷市
。喪出江上,白衣冠送者夾岸
,酹而哭者百里不絕
。贈太子太保,謚忠介
。瑞生平為學(xué)
,以剛為主,因自號剛峰
,天下稱剛峰先生
。嘗言:“欲天下治安,必行井田
。不得已而限田
,又不得已而均稅,尚可存古人遺意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惫首詾榭h以至巡撫,所至力行清丈
,頒一條鞭法
。意主于利民,而行事不能無偏云
。
第四個字是因的四字成語
1. 以因字開頭的四個字的成語大全 因材施教
、
因噎廢食
、
因禍得福、
因果報應(yīng)
、
因人而異
、
因地制宜、
因小失大
、
因勢乘便
、
因人而施、
因隙間親
、
因循茍安
、
因人成事、
因任授官
、
因緣為市
、
因循守舊、
因樹為屋
、
因其固然
、
因循坐誤、
因勢利導(dǎo)
、
因變制宜
、
因勢而動、
因噎去食
、
因小見大
、
因利制權(quán)、
因敵取糧
、
因循敷衍
、
因襲陳規(guī)、
因敵取資
、
因難見巧
、
因陋就簡
2. 開頭是因字的四字成語 開頭是因字的四字成語:
因材施教: 因:根據(jù);材:資質(zhì)
;施:施加
;教:教育
。指針對學(xué)習(xí)的人的志趣
、能力等具體情況進(jìn)行不同的教育。
因敵取資 : 因:依
,靠
;資:財物,資用
。從敵人方面取得資用
、給養(yǎng)
。
因地制宜 : 因:依據(jù);制:制定
;宜:適當(dāng)?shù)拇胧?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根?jù)各地的具體情況,制定適宜的辦法
。
因風(fēng)吹火 : 因:順著
。順著風(fēng)勢吹火,比喻乘便行事
,并不費(fèi)力
。常用作謙詞。
因公假私 : 借公務(wù)謀取私利
。
因果報應(yīng) : 因果:原因和結(jié)果
。佛教迷信,認(rèn)為今生種什么因
,來生結(jié)什么果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
因禍得福 : 變壞事為好事
。
因禍為福: 變壞事為好事。
因利乘便 : 因:順著
。憑藉有利的形勢
。
3. 成語第4個字是事的 1. 暗昧之事】指見不得人的丑事。
2. 報冰公事】舊時官場指清苦的差使
。
3. 比類從事】比:比照
。其它類似的情況按照這種精神辦理。
4. 便宜行事】便宜:方便
,適宜
。指可以根據(jù)實(shí)際情況斟酌處理,不必請示
。
5. 不經(jīng)一事
,不長一智】智:智慧,見識
。不經(jīng)歷一件事情
,就不能增長對那件事情的見識。
6. 不省人事】?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褐X
。指昏迷過去,失去知覺
。也指不懂人情世故
。
7. 草草了事】草草:形容草率
、馬虎;了:辦完
,結(jié)束
。草率地把事情結(jié)束了。
8. 草率從事】草率:粗枝大葉
,敷衍了事
。馬馬虎虎就處理了。形容辦事不認(rèn)真
。
9. 膽小怕事】膽子非常小
,怕事情落在自己頭上,怕惹麻煩
。
10. 杜絕人事】杜絕:斷絕
;人事:人與人的交往。即斷絕與別人的一切交往
。
11. 咄咄怪事】表示吃驚的聲音
。形容不合常理,難以理解的怪事
。
12. 分內(nèi)之事】分內(nèi):自己
,本分。本分之內(nèi)的事情
。指自己應(yīng)負(fù)責(zé)任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