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誓不兩立 (shì bù liǎng lì)
簡拼 : sbll
近義詞 : 不共戴天、你死我活
反義詞 : 情投意合、親密無間
感情色彩 : 褒義詞
成語結(jié)構(gòu) : 動賓式
成語解釋 : 指雙方仇恨極深,不能同時存在。
出處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44回:“瑜曰:'吾與老賊誓不兩立!'孔明曰:'事須三思,免致后悔。'”
成語用法 : 動賓式;作謂語;指不能同時存在
例子 : 蕭干《未帶地圖的旅人》:“它同民主自由、同個人幸福并不互相排斥、誓不兩立?!?/p>
產(chǎn)生年代 : 古代
常用程度 : 常用
周瑜聽說曹操大兵壓境,連夜趕回柴桑。孫權(quán)的使者還沒出發(fā),他已回來了。魯肅來到他家,把孫權(quán)與文武各執(zhí)己見的事說了一遍。周瑜說:“我自有主張,你可去請孔明來相見?!睆堈?、顧雍、張纮、步騭來見周瑜,力主投降。周瑜說:“我也愿降?!眲偹妥咚娜?,程普、黃蓋、韓當來見,力主抵抗。周瑜說:“我頭可斷,誓不降曹?!辈灰粫r,諸葛瑾、呂范又來見,也主張投降。接著呂蒙、甘寧等來見,有要戰(zhàn)的,有要降的,爭論不休,周瑜說:“明天見了主公再議?!?br>晚上,魯肅引孔明來見。周瑜迎出中門,敘罷禮,分賓主而坐。魯肅說:“曹操南侵,主公拿不定主意,將軍是什么見解?”周瑜指出曹兵強大,又以天子的名義出師,戰(zhàn)則必敗,應該投降。魯肅與周瑜力爭,應該堅決抵抗,不應投降。二人爭論激烈,孔明只是冷笑。魯肅困惑地問:“你冷笑什么?”孔明說:“我笑你不識時務,公瑾想投降,很有道理?!敝荑ふf:“還是孔明有見識,和我同心。”魯肅責問:“孔明,你怎么說這種話?”孔明說:“曹操善于用兵,過去呂布、袁紹、袁術(shù)、劉表敢于對敵,都被他消滅了。只有劉豫州不識時務,落得逃亡江夏,存亡不保。周將軍決心降曹,可以保妻子,可以保富貴,至于國家的興亡,管他呢!”魯肅大怒,指責:“你教我主屈膝受辱于國賊嗎?”孔明說:“我有一計,既不用牽羊擔酒,納土獻印,也不用親自渡江。只消派一個使臣,用小船送兩個人過江,曹操的百萬大軍必退?!敝荑ふf:“用哪兩個人可退曹兵?”孔明說:“我在隆中時,就聽曹操在漳河畔建一銅雀臺,極其壯麗。他聽說江東喬公有二女,叫大喬、小喬,有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揚言:‘我一愿掃平四海,一愿得江東二喬,置之銅雀臺,以樂晚年,雖死無恨?!岜偃f下江南,就是為此二女。將軍何不去尋喬公,用千金買二女獻給曹操。”周瑜問:“你有什么根據(jù)?”孔明說:“曹操的幼子曹植,字子建,曾作《銅雀臺賦》,說他家該當天子,誓取二喬。”周瑜問:“你能記下來嗎?”孔明說:“我愛它文字精美,能背下來?!本桶奄x背誦一遍。其中有一句:“攬二喬于東南兮,樂朝夕之與共。”其實,賦中所指為連接玉龍、金鳳三臺的兩座飛橋,孔明故意借諧音曲解其意,把“二橋”說成“二喬”,以激怒周瑜。果然,周瑜勃然大怒,指著北方大罵:“老賊欺我太甚!”孔明說:“當年漢天子許公主與匈奴和親,將軍何惜民間二女?”周瑜說:“先生不知,大喬是孫伯符將軍的夫人,小喬是我妻子。”孔明故作惶恐,連連賠禮:“我實在不知,胡說八道,死罪死罪!”周瑜說:“我與老賊誓不兩立!”孔明又將他一軍:“此事要三思,以免后悔?!敝荑ふf:“我受孫伯符臨終重托,哪有屈身降曹的道理?我早有北伐之心,雖刀斧加頭,也不會改變主意。請孔明助我一臂之力?!?br>次日孫權(quán)升堂,左邊站三十余名文官,右邊站三十余員武將。周瑜入見,孫權(quán)慰問后,周瑜先問孫權(quán)對曹操南侵的看法。孫權(quán)說有勸他降的,有勸他戰(zhàn)的,他還沒拿定主意。周瑜就先讓張昭把降的理由說一遍,然后加以批駁,最后列舉了曹兵的四大忌:第一,曹操親率大軍南征,馬騰、韓遂占據(jù)西涼,是后患;第二,北軍不習慣水戰(zhàn),與擅長水戰(zhàn)的東吳爭衡;第三,時值隆冬,馬匹缺少飼草;第四,中原的士兵不服南方的水土,生病的很多。曹操犯了兵家的四大忌禁,雖多必敗。他愿領精兵進駐夏口,大破曹軍。孫權(quán)站起身,立誓說:“孤與老賊,誓不兩立!”周瑜說:“我愿為將軍決一死戰(zhàn),就怕將軍猶豫不決?!睂O權(quán)拔佩劍砍掉奏案的一角,說:“諸官再有說要投降的,這案子就是榜樣!”說罷,他封周瑜為大都督,程普為副都督,魯肅為贊軍校尉,把劍賜給周瑜,不論文臣武將有不聽號令的,可立即用此劍殺死。周瑜收了劍,對眾官說:“我奉主公的命令,率領大家破曹,明天都到江畔我的行營聽令,如遲到者,按七禁令五十四斬處罰!”
周瑜回到住處,請孔明來議事,說:“今天孫將軍已決心抗曹,請先生為我出謀獻策?!笨酌髡f:“孫將軍還有疑慮,不可決策?!敝荑げ恍牛酌髯屗⒓匆妼O權(quán)。周瑜見了孫權(quán),孫權(quán)果然還有疑慮。周瑜就把曹兵的實力再作分析,以充分的證據(jù)證實曹操自稱百萬大軍,其實不過四五十萬人馬,而且久戰(zhàn)疲乏,雖多并不可怕,他只要五萬精兵就足以破曹。孫權(quán)才下定決心,讓周瑜盡快進軍,他帶領人馬支援,若不能取勝,他親自與曹操決戰(zhàn)。周瑜退出,暗忖,孔明計謀高我一籌,是江東的大患,我必殺他。就連夜命人請來魯肅,商量如何殺孔明。魯肅勸不下他,就提議讓諸葛瑾去勸孔明投東吳。次日天剛放亮,周瑜坐在中軍帳,聚集文官武將聽令。程普是孫堅的老將,對周瑜官比他大很不高興,就推說生病,讓大兒子程咨代他去。周瑜指揮得當,調(diào)度有方。程咨回家跟父親一說,程普才佩服周瑜是真正的將才,忙去行營請罪。諸葛瑾請弟弟到家,還沒來得及勸他投東吳,孔明早看出哥哥的意圖,先勸哥哥投劉備。諸葛瑾無言以對,只好作罷。
勢不兩立是成語,前者是電視劇等劇情需要發(fā)展出來的詞語,并非成語,意味著兩個人的敵對關(guān)系。
而后一個是自古有之,古代勢力間的抗衡。現(xiàn)在也引申為何前者類似的意境。所以常常會被搞混。
出處
《戰(zhàn)國策·楚策一》:“秦之所害于天下莫如楚,楚強則秦弱,楚弱則秦強,此其勢不兩立?!?/p>
釋義
兩立:雙方并立。指敵對的雙方不能同時存在。比喻矛盾不可調(diào)和。
近義詞
勢如水火
令人發(fā)指
誓不兩立
你死我活
令人切齒
水火不相容
不共戴天
唇齒相依
勢不兩存
反義詞
情投意合
并行不悖
親如手足
情同骨肉
親密無間
相得益彰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chengyu/110655.html,轉(zhuǎn)載請注明來源.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嗜殺成性
下一篇: 誓死不貳
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