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聲罪致討 (shēng zuì zhì tǎo)
簡拼 : szzt
近義詞 :
反義詞 :
感情色彩 : 褒義詞
成語結(jié)構(gòu) : 聯(lián)合式
成語解釋 : 宣布罪狀,并加討伐。
出處 : 《國語·晉語五》:“是故伐備鐘鼓,聲其罪也?!?/p>
成語用法 : 聯(lián)合式;作謂語;指宣布罪狀,并加討伐
例子 :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88回:“朝廷只須遣一旅之師,聲罪致討,不旬日之間,定當(dāng)傳首京師,何足多慮。”
產(chǎn)生年代 : 古代
常用程度 : 常用
1. "罪"字開頭的四字成語有哪些啊 罪不可逭 罪責(zé)不可逃避。
罪不容誅 誅:把罪人殺死。罪惡極大,殺了也抵不了所犯的罪惡。
罪大惡極 罪惡大到了極點。 罪惡滔天 滔天:漫天,彌天。
形容罪惡極大。 罪惡昭彰 昭彰:明顯。
罪惡非常明顯,姬唬灌舅弒矯鬼蝎邯莽人所共見。 罪惡昭著 罪惡明顯(多指罪惡大)。
罪該萬死 尤死:處一萬次死刑。形容罪惡極大。
罪加一等 指對罪犯加重處罰。 罪魁禍?zhǔn)?魁:為首的。
作惡犯罪的頭子。 罪孽深重 孽:罪惡。
指做了很大的壞事,犯了很大的罪。 罪有應(yīng)得 應(yīng):應(yīng)該。
按罪惡或錯誤的性質(zhì),理應(yīng)得到這樣的懲罰。 罪不勝誅 指罪大惡極,處死猶不足抵償。
罪當(dāng)萬死 形容罪惡極大。 罪惡貫盈 猶言惡貫滿盈。
罪惡深重 指做了很大的壞事,犯了很大的罪。 罪逆深重 指做了很大的壞事,犯了很大的罪。
同“罪孽深重”。 罪人不孥 孥:妻與子女的統(tǒng)稱。
謂治罪止于本人,不累及妻和子女。 罪業(yè)深重 指做了很大的壞事,犯了很大的罪。
罪應(yīng)萬死 形容罪惡極大。 罪有攸歸 攸:所。
罪責(zé)有所歸屬。指罪犯必受懲治。
2. 關(guān)于罪的四字成語 關(guān)于罪的四字成語 :
罰不當(dāng)罪、
負(fù)荊請罪、
罪魁禍?zhǔn)住?/p>
罪孽深重、
戴罪立功、
滔天大罪、
罪加一等、
罪不容誅、
罪惡昭彰、
何罪之有、
罪有應(yīng)得、
興師問罪、
罪該萬死、
罪責(zé)難逃、
千古罪人、
罪惡滔天、
罪大惡極、
無形之罪、
罪以功除、
問罪之師、
罪不及孥、
滔天罪行、
非戰(zhàn)之罪、
吊民伐罪、
罪盈惡滿、
是古之罪、
自取罪戾、
欺君之罪、
聲罪致討、
二罪俱罰
希望采納
3. 罪開頭的的四字成語 罪魁禍?zhǔn)住?/p>
罪孽深重、
罪加一等、
罪不容誅、
罪該萬死、
罪有應(yīng)得、
罪惡昭彰、
罪大惡極、
罪責(zé)難逃、
罪惡滔天、
罪不及孥、
罪以功除、
罪不可逭、
罪盈惡滿、
罪在不赦、
罪不當(dāng)罰、
罪合萬死、
罪惡如山、
罪人不孥、
罪莫大焉、
罪己責(zé)躬、
罪惡迷天、
罪上加罪、
罪疑惟輕、
罪行累累、
罪惡貫盈、
罪疑從輕
4. 罪字成語有哪些 1. 出入人罪】指法庭裁判錯誤,把有罪的人認(rèn)為無罪,把無罪的人認(rèn)為有罪。
2. 戴罪立功】帶著罪過或錯誤去創(chuàng)立功勛,以功贖罪。
3. 吊民伐罪】吊:慰問;伐:討伐。慰問受苦的人民,討伐有罪的統(tǒng)治者。
4. 罰不當(dāng)罪】當(dāng):相當(dāng),抵擋。處罰和罪行不相當(dāng)。
5. 風(fēng)流罪過】風(fēng)流:原為封建士大夫的所謂風(fēng)雅。原指因為風(fēng)雅而致的過錯。后也指因搞男女關(guān)系而犯下的罪。
6. 負(fù)荊請罪】負(fù):背著;荊:荊條。背著荊條向?qū)Ψ秸堊?。表示向人認(rèn)錯賠罪。
7. 故入人罪】故意把罪名加于人。
8. 何罪之有】即“有何罪”,有什么罪呢?用反問的語氣表示清白無辜,沒有過錯。
9. 懷璧其罪】懷:懷藏。身藏璧玉,因此獲罪。原指財能致禍。后也比喻有才能而遭受忌妒和迫害。
10. 禍?zhǔn)鬃锟渴祝侯^目;魁:首領(lǐng)。犯罪作惡的首罪者。
11. 將功贖罪】拿功勞補償過失。
12. 將功折罪】拿功勞補償過失。
13. 立功贖罪】以立功來抵償罪過。
14. 彌天大罪】形容極大的罪惡。
15. 匹夫無罪】匹夫:古指平民中的男子,后泛指一般人。一般人是沒有罪過的。
16. 聲罪致討】宣布罪狀,并加討伐。
17. 滔天罪行】滔天:漫天。比喻罪惡極大。
18. 替罪羊】古代猶太教祭禮是替人承擔(dān)罪過的羊。比喻代人受過。
19. 問罪之師】比喻前來提出嚴(yán)厲責(zé)問的人。
20. 下車泣罪】舊時稱君主對人民表示關(guān)切。
5. 帶罪字的成語有哪些 遷善遠(yuǎn)罪、
負(fù)荊謝罪、
將功折罪、
問罪之師、
吊民伐罪、
迷天大罪、
罪惡昭著、
罪惡昭著、
無形之罪、
非戰(zhàn)之罪、
立功贖罪、
將功贖罪、
滔天大罪、
罪不及孥、
罪以功除、
欺君之罪、
風(fēng)流罪犯、
滔天罪行、
委罪于人、
悔罪自新、
名教罪人、
罪盈惡滿、
罪合萬死、
是古之罪、
故入人罪、
罪惡深重、
罪孽深重、
聲罪致討、
賞勞罰罪、
罪業(yè)深重
6. 四字成語什么歸 什么歸成語 :
無家可歸、責(zé)有攸歸、衣錦榮歸、滿載而歸、乘興而來,敗興而歸、早出晚歸、
實至名歸、眾望所歸、賓至如歸、掛冠而歸、馬去馬歸、企而望歸、鎩羽而歸、
天與人歸、自拔來歸、臨難如歸、袞衣西歸、白往黑歸、載譽而歸、齒劍如歸、
游騎無歸、逾假不歸、無所依歸、眾毀所歸、眾望有歸、晝錦榮歸、左歸右歸、
白首同歸、白首空歸、天命有歸、星行夜歸、避其銳氣,擊其惰歸、殊途同歸、
敗興而歸、虛往實歸、久假不歸、燕燕于歸、龍標(biāo)奪歸、生寄死歸、千歲鶴歸、
江海同歸、久客思?xì)w、吾誰與歸、全受全歸、樂而忘歸
成語:責(zé)有攸歸
讀音 [zé yǒu yōu guī]
釋義:攸:所;歸:歸屬。是誰的責(zé)任,就該歸誰承擔(dān)。指份內(nèi)的責(zé)任不容推卸。
出處:宋·司馬光《體要疏》:“夫公卿所薦舉;牧伯所糾劾;或謂之賢者而不賢;謂之有罪而無罪;皆有跡可見;責(zé)有所歸;故不敢大為欺罔。”
例句:只有完全地、誠意地和堅決地執(zhí)行這個綱領(lǐng),才能達(dá)到保衛(wèi)祖國戰(zhàn)勝日寇之目的。否則,因循坐誤,~,全國喪亡,嗟悔無及。
成語:滿載而歸
讀音: [mǎn zài ér guī]
釋義:載:裝載;歸:回來。裝得滿滿地回來。形容收獲很大。
出處:宋·倪思《經(jīng)堂雜志》:“里有善干謁者;徒有而出;滿載而歸;里人無不羨之?!?/p>
例句:幸好,海上沒有一絲風(fēng),他們就這樣悠悠晃晃地~。
成語:賓至如歸
讀音: [bīn zhì rú guī]
釋義:賓:客人;至:到;歸:回到家中。客人到這里就象回到自己家里一樣。形容招待客人熱情周到。
出處:《左傳·襄公三十一年》:“賓至如歸;無寧災(zāi)患;不畏盜寇;而亦不患燥濕?!?/p>
例句:這個旅館服務(wù)周到,讓人有~的感覺。
1. 關(guān)于"聲"的四字成語 聲東擊西
①表面上聲言攻打東面,其實是攻打西面。軍事上使敵人產(chǎn)生錯覺的一種戰(zhàn)術(shù)。語出《通典·兵六》:“聲言擊東,其實擊西?!雹谛稳輨幼?、說話、行文等變化莫測
聲價百倍
見“聲價十倍”
聲價倍增
謂聲譽地位成倍增加,迅速提高
聲價十倍
謂聲望、地位一下子大大提高
聲淚俱發(fā)
見“聲淚俱下”
聲淚俱下
邊訴說邊流淚。形容極其悲慟或激動
聲名赫奕
名聲顯赫
聲名藉甚
名聲顯赫。指人在社會上流傳的評價極高
聲名狼籍
見“聲名狼藉”
聲名狼藉
形容行為不檢點,名聲極差。語出《史記·蒙恬列傳》“此四君者,皆為大失,而天下非之,以其君為不明,以是籍於諸侯”唐司馬貞索隱:“言其惡聲狼籍,布於諸國?!?/p>
聲名鵲起
形容知名度迅速提高
聲名烜赫
名聲顯赫
聲氣相求
謂志同道合,意氣相投
聲氣相投
見“聲氣相求”
聲情并茂
指演唱時唱腔很優(yōu)美,而所表達(dá)的感情又很豐富、真摯
聲入心通
謂一聞圣人之言,即能領(lǐng)悟其微旨
聲色并厲
見“聲色俱厲”
聲色不動
不動聲色。形容態(tài)度從容鎮(zhèn)靜,不隨意流露感情
聲色狗馬
歌舞、女色、玩狗、跑馬。泛指舊時統(tǒng)治階級的淫樂方式
聲色貨利
音樂、女色、貨物、財利。泛指舊時統(tǒng)治階級所追求的物質(zhì)享受
聲色俱厲
說話的聲音和臉色都很嚴(yán)厲
聲色犬馬
見“聲色狗馬”
聲勢浩大
聲威氣勢非常壯大
聲勢赫奕
聲威氣勢盛大顯赫
聲勢洶洶
見“聲勢洶洶”
聲勢洶洶
形容氣勢盛大的樣子。多含貶義
聲勢烜赫
聲威氣勢盛大顯赫
聲勢熏灼
謂聲威氣勢逼人
聲嘶力竭
聲音喊啞,力氣用盡。形容竭力叫嚷呼號
聲吞氣忍
猶忍氣吞聲。謂受了氣強自忍耐不敢發(fā)作
聲聞過情
名聲超過實情
聲希味淡
謂平淡無奇,沒有什么名聲。有曲高和寡,不為人知之意
聲銷跡滅
猶銷聲匿跡。謂隱藏形跡
聲音笑貌
原為低聲下氣、諂媚阿諛之貌。后亦泛指人的言語和神態(tài)
聲應(yīng)氣求
指情投意合或志同道合的人彼此間相互呼應(yīng)或唱和。語出《易·乾》:“同聲相應(yīng),同氣相求?!?/p>
聲譽十倍
同“聲價十倍”
聲張勢厲
聲勢煊赫
聲振寰宇
名聲威勢振動天下。形容聲威極盛
聲振林木
聲浪振動樹林。形容樂聲激越宏亮
聲罪致討
宣布對方的罪行而進行討伐。語本《國語·晉語五》:“是故伐備鍾鼓,聲其罪也;戰(zhàn)以錞于、丁寧,儆其民也?!表f昭注:“以聲張其罪?!?/p>
2. 四字成語聲字開頭的有哪些 聲東擊西: 聲:聲張。指造成要攻打東邊的聲勢,實際上卻攻打西邊。是使對方產(chǎn)生錯覺以出奇制勝的一種戰(zhàn)術(shù)。
聲淚俱下: 一邊說一邊哭。形容極其悲慟。
聲名狼藉: 聲名:名譽;狼藉:雜亂不堪。名聲敗壞到了極點。
聲色狗馬: 聲:歌舞;色:女色;狗:養(yǎng)狗;馬:騎馬。形容剝削階級荒淫 *** 的生活。
聲色俱厲: 聲色:說話時的聲音和臉色;厲:嚴(yán)厲。說話時聲音和臉色都很嚴(yán)厲。
聲勢浩大: 聲勢:聲威和氣勢;浩:廣大。聲威和氣勢非常壯大。
聲嘶力竭: 嘶:啞;竭:盡。嗓子喊啞,氣力用盡。形容竭力呼喊。
聲威大震: 聲勢和威望急速增長,使人非常震動。
聲振屋瓦: 聲音把房子上的瓦都振動了。形容呼喊的聲音很宏大猛烈。
聲希味淡: 指平淡無奇,沒有什么名聲。有曲高和寡,不為人知之意。
聲求氣應(yīng): 應(yīng):應(yīng)和,共鳴;求:尋找。同類的事物相互感應(yīng)。比喻志趣相投的人自然地結(jié)合在一起。
聲名鵲起: 形容知名度迅速提高。
聲聞過情: 名聲超過實際。
3. 描寫聲音的4字成語(100個) 哀聲嘆氣 唉聲嘆氣 噯聲嘆氣 鼻息如雷 不斷如帶
不絕如縷 不絕于耳 不露聲色 不平則鳴 穿云裂石
大音希聲 咄咄逼人 咄咄怪事 咄嗟叱咤 扼腕嘆息
耳聽八方 發(fā)聾振聵 發(fā)蒙振聵 沸反盈天 沸天震地
風(fēng)風(fēng)韻韻 蜂目豺聲 鳳鳴鶴唳 俯仰唯唯 改弦更張
鼓吹喧闐 鼓樂喧天 鼓衰力盡 怪聲怪氣 怪事咄咄
鬼哭狼嗥 鬼哭狼嚎 鬼哭神嚎 鬼哭神號 寒蟬凄切
撼天震地 鶴鳴九皋 轟雷貫耳 歡聲雷動 繪聲繪色
擊玉敲金 寂然無聲 戛然而止 劍首一吷 劍頭一吷
解弦更張 金鼓喧闐 金石絲竹 警憒覺聾 聚蚊成雷
咳聲嘆氣 鏗鏘有力 鏗鏹頓挫 口沸目赤 狼嗥鬼叫
狼嚎鬼叫 狼號鬼哭 朗朗上口 歷歷在耳 裂石穿云
林籟泉韻 聆音察理 龍鳴獅吼 鑼鼓喧天 綿言細(xì)語
裊裊余音 喏喏連聲 屏聲息氣 氣竭聲嘶 氣竭聲澌
泣不成聲 潛移默化 強聒不舍 悄然無聲 敲金擊石
敲金戛玉 琴瑟不調(diào) 輕吞慢吐 輕言輕語 闃然無聲
群雌粥粥 人聲鼎沸 如雷灌耳 如泣如訴 如聞其聲,如見其人
乳聲乳氣 散傷丑害 神嚎鬼哭 神號鬼哭 神號鬼泣
聲如洪鐘 聲色俱厲 聲振屋瓦 石破天驚 書聲瑯瑯
書聲朗朗 順風(fēng)而呼 死聲活氣 隨聲附和 滔滔汩汩
天驚石破 天震地駭 鐵中錚錚 瓦釜雷鳴 宛轉(zhuǎn)悠揚
萬籟俱寂 唯唯諾諾 甕聲甕氣 無傷無臭 無聲無臭
無聲無色 無聲無息 下氣怡聲 響徹云表 響徹云際
響徹云霄 鸮啼鬼嘯 心潮澎湃 喧賓奪主 鴉默雀靜
鴉雀無聲 鴉雀無聞 燕語鶯聲 洋洋盈耳 杳不可聞
怡聲下氣 抑揚頓挫 音容如在 音容宛在 音容笑貌
應(yīng)弦而倒 鶯聲燕語 有氣沒力 有氣無力 怨聲載道
在谷滿谷 振聾發(fā)聵 震耳欲聾 震天動地 擲地有聲
作金石聲
1. 罰字的四字成語 含有罰字的四字成語有賞罰信明、賞罰分明、賞勞罰罪、罰一勸百、罪不當(dāng)罰、獎罰分明、賞罰嚴(yán)明、信賞必罰、明罰敕法、以毀為罰、賞罰無章、賞罰不信、明罰勑法、賞信必罰、二罪俱罰、罰不當(dāng)罪等。
成語解析:
一、賞罰信明
【解釋】:形容處理事情嚴(yán)格而公正。同“賞罰分明”。
【出處】:《漢書·王嘉傳》:“孝宣皇帝賞罰信明,施與有節(jié),記人之功,忽于小過,以致治平?!?/p>
白話文:“孝宣皇帝賞罰信明,實施與控制,記人之功,忽然在小錯誤,以達(dá)到治理平?!?/p>
二、賞罰分明
【解釋】:該賞的賞,該罰的罰。形容處理事情嚴(yán)格而公正。
【出自】:漢·王符《潛夫論·實貢》:“賞罰嚴(yán)明,治之材也。”
白話文“該賞的賞,該罰的罰,根據(jù)材質(zhì)來治理。”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三、賞勞罰罪
【解釋】:獎賞有功的人,懲罰犯罪的人。同“賞功罰罪”。
【出處】:《三國演義》第四四回:“吾人奉命討之,諸君幸皆努力向前。大軍到處,不得擾民。賞勞罰罪,并不徇縱?!?/p>
四、罰一勸百
【解釋】:處罰一個人以懲戒眾人。
【出自】:唐·韓愈《誰氏子》:“罰一勸百政之經(jīng),不從而誅不晚耳?!?/p>
白話文“罰一勸百政的經(jīng),不同意而被不晚啊?!?/p>
五、罪不當(dāng)罰
【拼音】:[ zuì bù dāng fá ]
【解釋】:處罰和罪行不相當(dāng)。
【出處】: *** 《湖南農(nóng)民運動考察報告》誰個懲辦要嚴(yán),誰個處罰從輕,農(nóng)民都有極明白的計算,罪不當(dāng)罰的極少。
-賞罰信明
-賞罰分明
-賞勞罰罪
-罰一勸百
-罪不當(dāng)罰
2. 帶罰字的四字詞語 1、罰不當(dāng)罪 fá bù dāng zuì
釋義:當(dāng):相當(dāng),抵擋。處罰和罪行不相當(dāng)。
出處:先秦·荀子《荀子·正論》:“夫德不稱位,能不稱官,賞不當(dāng)功,罰不當(dāng)罪不祥莫大焉。”
翻譯:品德與地位不相稱,才能與職務(wù)不相稱,獎賞與功勞不相當(dāng),懲罰與過失不相當(dāng),沒有比這更不好的了。
2、罰不及嗣 fá bù jí sì
釋義:嗣:后嗣,子孫。懲罰有罪的人不能株連他的子孫。
出處:宋·歐陽修《新五代史·唐臣傳·任圜》:“然罰不及嗣,子可以輕?!?/p>
翻譯:但是懲罰有罪的人不能株連他的子孫,他的子孫可以從輕發(fā)落。
3、罰不責(zé)眾fá bù zé zhòng
釋義:罰:懲罰;責(zé):責(zé)罰;眾:多數(shù)人。指某種行為即使應(yīng)片懲罰,但很多人都那樣干,也就不好采取懲罰的辦法去處理了。
出處: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四回:“況罰不責(zé)眾?!?/p>
翻譯:何況也不會把所有人都處罰了。
4、罰一勸百 fá yī quàn bǎi
釋義:處罰一個人以懲戒眾人。
出處:唐·韓愈《誰氏子》:“罰一勸百政之經(jīng),不從而誅不晚耳。”
翻譯:處罰一個人以懲戒眾人才是為政之道,如果到時候犯了再懲罰也不遲。
5、罰當(dāng)其罪 fá dāng qí zuì
釋義:罰:處罰,懲罰。所作處罰和所犯罪行相當(dāng)
出處:唐·王方慶《魏鄭公諫錄·對百官應(yīng)有堪用者》:“賞當(dāng)其勞,無功者自退;罰當(dāng)其罪,為惡者戒懼?!?/p>
翻譯:獎賞與功勞相稱,沒功勞的人自然會退散,懲罰與過失相當(dāng),想作惡的人也會感到恐懼。
3. 罰的四字詞語有哪些 罰不當(dāng)罪、
賞罰分明、
明罰敕法、
以毀為罰、
罰一勸百、
賞勞罰罪、
賞善罰淫、
二罪俱罰、
賞善罰惡、
賞同罰異、
恭行天罰、
罰弗及嗣、
罪不當(dāng)罰、
賞賢罰暴、
賞高罰下、
罰當(dāng)其罪、
賞信必罰、
罰不責(zé)眾、
賞罰無章、
陟罰臧否、
賞罰黜陟、
賞罰不當(dāng)、
賞罰不信、
黜陟賞罰、
蒲鞭之罰
4. 關(guān)于罪的四字成語 關(guān)于罪的四字成語 :
罰不當(dāng)罪、
負(fù)荊請罪、
罪魁禍?zhǔn)住?/p>
罪孽深重、
戴罪立功、
滔天大罪、
罪加一等、
罪不容誅、
罪惡昭彰、
何罪之有、
罪有應(yīng)得、
興師問罪、
罪該萬死、
罪責(zé)難逃、
千古罪人、
罪惡滔天、
罪大惡極、
無形之罪、
罪以功除、
問罪之師、
罪不及孥、
滔天罪行、
非戰(zhàn)之罪、
吊民伐罪、
罪盈惡滿、
是古之罪、
自取罪戾、
欺君之罪、
聲罪致討、
二罪俱罰
希望采納
5. 有受也有罰的四字成語 逍遙法外
xiāo yáo fǎ wài
【解釋】逍遙:優(yōu)游自得的樣子。指犯法的人沒有受到法律制裁,仍然自由自在。
【出處】巴金《探索集·再說小騙子》:“那些造神召鬼、制造冤案、虛報產(chǎn)量、逼死人命等等、等等的大騙子是不會長期逍遙法外的?!?/p>
【結(jié)構(gòu)】偏正式。
【用法】用作貶義。指沒有制裁的犯罪分子。一般作謂語、賓語。
【辨形】逍;不能寫作“肖”。
【近義詞】逍遙自在
【反義詞】罪有應(yīng)得、法網(wǎng)難逃
【例句】
(1)對破壞社會治安的犯罪分子要嚴(yán)厲懲處;不能讓他們~。
(2)自從嚴(yán)打斗爭開展以來;犯罪分子再也不能~了。
6. 罪開頭的的四字成語 罪魁禍?zhǔn)住?/p>
罪孽深重、
罪加一等、
罪不容誅、
罪該萬死、
罪有應(yīng)得、
罪惡昭彰、
罪大惡極、
罪責(zé)難逃、
罪惡滔天、
罪不及孥、
罪以功除、
罪不可逭、
罪盈惡滿、
罪在不赦、
罪不當(dāng)罰、
罪合萬死、
罪惡如山、
罪人不孥、
罪莫大焉、
罪己責(zé)躬、
罪惡迷天、
罪上加罪、
罪疑惟輕、
罪行累累、
罪惡貫盈、
罪疑從輕
7. 含罰的成語 我?guī)湍槌烧Z字典的~
龔行天罰 奉天之命進行懲罰
罰不當(dāng)罪 當(dāng):相當(dāng),抵擋。處罰和罪行不相當(dāng)。
罰不責(zé)眾 罰:懲罰;責(zé):責(zé)罰;眾:多數(shù)人。指某種行為即使應(yīng)片懲罰,但很多人都那樣干,也就不好采取懲罰的辦法去處理了。
罰一勸百 處罰一個人以懲戒眾人。
恭行天罰 奉天之命進行懲罰。古以稱天子用兵。
蒲鞭之罰 比喻對下屬的過錯持寬容的態(tài)度。
賞罰分明 該賞的賞,該罰的罰。形容處理事情嚴(yán)格而公正。
獎罰分明 該賞的賞,該罰的罰,絕不含糊
明罰敕法 罰:刑罰;敕:整飭。嚴(yán)明刑罰,整頓法度。
賞罰不明 賞罰不清楚不明白。該獎賞的不獎賞,該懲罰的不懲罰。
賞罰信明 同“賞罰分明”。
賞罰嚴(yán)明 同“賞罰分明”。
賞高罰下 見“賞功罰罪”。
賞功罰罪 獎賞有功的人,懲罰犯罪的人。
賞勞罰罪 見“賞功罰罪”。
賞善罰惡 謂賞賜善人善事,懲罰惡人惡事。
賞善罰否 見“賞善罰惡”。
賞同罰異 謂獎賞和自己的意見相同的,懲罰和自己的意見不同的。
賞賢罰暴 猶賞善罰惡。
賞信罰必 謂該賞一定賞,該罰一定罰。
賞信罰明 同“賞罰分明”。
信賞必罰 有功勞的一定獎賞,有罪過的一定懲罰。形容賞罰嚴(yán)明。
以毀為罰 根據(jù)人們的非毀給以懲罰。參見“以譽為賞”。
陟罰臧否 賞罰褒貶。
二罪俱罰 罰:處罰。前后兩樁罪過一并處罰
敬酒不吃吃罰酒
8. 罪的成語有哪些 彌天大罪、戴罪立功、罪魁禍?zhǔn)?、罪惡深重、?fù)荊謝罪。
1、彌天大罪
【解釋】:形容極大的罪惡。
【出自】:元·無名氏《謝金吾》第四折:“縱有那彌天罪,也難贖?!?/p>
【譯文】:即使有極大的罪惡,很難贖還。
2、戴罪立功
【解釋】:帶著罪過或錯誤去創(chuàng)立功勛,以功贖罪。
【出自】:明·王守仁《案行漳南道守巡官戴罪督兵剿賊》:“其覃恒等所統(tǒng)軍,就仰高偉管領(lǐng),戴罪殺賊立功自贖?!?/p>
【譯文】:它芳香恒等人所統(tǒng)領(lǐng)的軍隊,在仰高偉管領(lǐng),戴罪殺賊建功贖罪。
3、罪魁禍?zhǔn)?/p>
【解釋】:魁:為首的。作惡犯罪的頭子。
【出自】:明·鄭若庸《玉玦記·索命》:“雖是虔婆殺我,娟奴是禍?zhǔn)鬃锟妨怂??!?/p>
【譯文】:雖然這虔婆殺我,娟奴是作惡犯罪的頭子,追了他去。
4、罪惡深重
【解釋】:指做了很大的壞事,犯了很大的罪。
【出自】:宋·歐陽修《與十四弟書》:“某罪逆深重,不自死滅?!?/p>
【譯文】:某反犯了很大的罪,不從死了。
5、負(fù)荊謝罪
【解釋】:背著荊條向?qū)Ψ秸堊?。表示向人認(rèn)錯賠罪。同“負(fù)荊請罪”。
【出自】:金·馬鈺《滿庭芳·謝咸陽王法師》詞:“追悔無由,不免放效廉頗。專專負(fù)荊謝罪,望吾師、痛撻則個。”
【譯文】:后悔沒有從,不免放效廉頗。專門背著荊條向?qū)Ψ秸堊?,希望我的老師、疼痛甚至是個。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chengyu/110808.html,轉(zhuǎn)載請注明來源.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聲希味淡
下一篇: 虱多不癢
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