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沐猴衣冠 (mù hóu yī guàn)
簡拼 : mhyg
近義詞 : 沐猴而冠、木猴而冠、沐猴冠冕
反義詞 :
感情色彩 : 貶義詞
成語結(jié)構(gòu) : 緊縮式
成語解釋 : 同“沐猴而冠”。
出處 : 元·無名氏《十探子》第二折:“你這等人,乃沐猴衣冠之輩,馬牛襟裾之材?!?/p>
成語用法 :
例子 :
產(chǎn)生年代 : 古代
常用程度 : 生僻
成語釋義
《史記·項羽本紀(jì)》:"人言楚人沐猴而冠,果然。"
《現(xiàn)代漢辭詞典》第五版:沐猴(獼猴)戴帽子,裝成人的樣子。比喻裝扮得像個人物,而實際并不像。這里直接將"沐猴"解釋為"獼猴",并沒有闡述原因,沐猴指獼猴。
質(zhì)疑:沐猴非獼猴,《楚辭》的《漁夫》一文中有"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沐"的意思為洗頭,直譯為"剛洗頭的人一定要彈去帽子上的塵土",有潔身自好、修身養(yǎng)德之意;其二古人以字為句,與現(xiàn)代以詞造句大不同。故而"沐猴而冠"的字面意思應(yīng)該是指"猴子裝成人的樣子把頭發(fā)洗干凈,然后帶上帽子",猴子一板一眼的做事而不改其本質(zhì),更顯其滑稽可笑,虛有其表。
【習(xí)貞注:見"禺"字。禺,(yù)象形,是一尊塑像的形象。小篆字形,象沐猴形。本義:獸名,一種猴。
禺,母猴屬,頭似鬼。似獼猴而大,赤目長尾,亦曰沐猴。--《說文》
有獸焉,其狀如禺而白耳。--《山海經(jīng)》。郭璞注:"禺似獼猴而長,赤目長尾。"】
近義詞:衣冠禽獸、道貌岸然?、沐猴衣冠
反義詞:正人君子、仁人志士
用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狀語;貶義詞; 指人面獸心的人。
【名稱】沐猴而冠
【注音】mù hóu ér guàn
【出處】《史記?6?1卷七》:“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
【解釋】沐猴:獼猴;冠:戴帽子。本意:猴子穿衣戴帽,究竟不是真人。比喻虛有其表,形同傀儡。常用來諷刺投靠惡勢力竊據(jù)權(quán)位的人。
近義詞:衣冠禽獸、沐猴衣冠、道貌岸然
【用 法】 主謂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貶義
【示 例】 《晉書·張載傳》:“豐私家之積,此~爾,尚焉足道哉!”
【典故解釋】
1. 秦王朝滅亡后,項羽見宮室殘破沒落,在與劉邦爭奪天下的楚漢戰(zhàn)爭中,自己又占著優(yōu)勢,于是就自傲自大,想回家鄉(xiāng)炫耀此時的身世。因為在他看來,一個人升官或發(fā)財以后,如果不回故鄉(xiāng)夸耀一番,就如同穿了一身綾羅綢緞好衣服在夜里行走一樣,沒有人會知道這個人此時的大富大貴。楚漢之爭正處在最為關(guān)鍵的時候,項羽這種務(wù)虛的思想觀念反映了他性情的浮躁和短見的政治眼光,對他自己和楚國的前途是極為不利的,所以有人氣憤地說:“人們都說楚人沐猴而冠,真是說對了?!苯Y(jié)果,由于項羽的自傲自驕,再加上戰(zhàn)略失誤,最終走上窮途末路,被劉邦打敗。
2. 秦末,劉邦、項羽等起兵反秦。劉邦首先攻破秦都咸陽(今陜西西安市東渭城故城),接著項羽也趕到了。原先各路將領(lǐng)曾互相約定:誰先進入咸陽,誰就在關(guān)中為王。項羽因此很不樂意。他帶領(lǐng)人馬,沖入城內(nèi),大肆屠殺,并且殺了秦降王子嬰,放火焚燒秦宮,大火一連燒了幾個月都沒有熄滅。項羽還搜括了許多金銀財物,擄掠了一批年輕婦女,準(zhǔn)備回到東方去。
《史記·項羽本紀(jì)》載,當(dāng)時有人勸項羽仍在咸陽建都,因為“這里關(guān)中地區(qū),有險可守,而且土地肥沃,在此建都,可以奠定霸業(yè)?!表椨鹂纯辞貙m都已燒毀,殘破不堪,同時又懷念故鄉(xiāng),一心想回東方,便說:“人富貴了,應(yīng)歸故鄉(xiāng),富貴不歸故鄉(xiāng),好比‘衣繡夜行’(穿著錦繡衣服在黑夜里走),誰看得見!”
那人聽了這句話,覺得項羽要作為一位英雄,實在不夠,心里不免對他鄙視。于是在背后對人說:“人家說楚國人(指項羽)不過是‘沐猴而冠’罷了,果然不錯!”不料給項羽知道了,立刻把那人抓來,投入鼎鑊煮死。
楚人管獼猴為“沐猴”?!般搴锒凇?,是說獼猴而戴上人的帽子,也就是說假充人樣的野獸。這是一句罵人的話?!稘h書·伍被傳》也有此語:伍被曾在淮南王劉安手下做“淮南中郎”的官,劉安謀反,伍被多次諫勸,劉安不聽,以輕蔑的口吻對伍被說:“漢廷公卿列侯皆如沐猴而冠耳!”
在很多人眼中,項羽是歷史上一位非常有名的豪杰,是一位英雄人物,但同時,項羽也還是有很多毛病的,正是他的這些缺點,導(dǎo)致了他最終的失敗。然而歷史上卻有人說,項羽只是一只穿著人類衣服的猴子,這是什么意思?項羽本身是個人,為什么說他是只猴子?這與一個成語沐猴而冠有聯(lián)系,這個成語又是什么意思?
項羽率領(lǐng)大軍入秦都咸陽,殺子嬰,焚阿房宮,甚至很多貧民也都被楚軍所殺。對項羽稱道尤嘉的司馬遷在《項羽本紀(jì)》中寫到:“居數(shù)日,項羽引兵西屠咸陽,殺秦降王子嬰,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收其貨寶婦女而東。”項羽進咸陽,一焚燒宮殿、二殺人、三搶奪財寶和婦女,沒一件是好事情,項羽的殘暴可見一斑。
就在項羽打算引軍東歸的時候,有個叫韓生的謀士勸項羽說:“。將軍,您應(yīng)該在咸陽建立都城,因為這里地處關(guān)中地區(qū),易守難攻,而且土地肥沃,財富殷實。建都此地,一定能統(tǒng)一天下,實現(xiàn)霸業(yè)?!表n生的話有一定道理。關(guān)中地區(qū)自古都是兵家必爭之地。但是項羽性格固執(zhí),驕傲自大,根本進不進韓生的建議。他覺得咸陽城殘破不堪,在這里建都條件太艱苦。另外他想回到家鄉(xiāng)去炫耀自己的財富和威力。他對韓生說:“人富貴了,應(yīng)該回歸故鄉(xiāng)。富貴而不歸故鄉(xiāng),就好比穿著華麗的衣服卻在夜間行走,誰看得見?”
韓生聽了項羽的話,非常失望。他走出項羽的軍帳,搖著頭說道:“人家說楚地的人不過是‘穿著衣服的猴子’,以前不信,今天聽了項羽的話,果然不錯!”韓生的話是在譏諷項羽沒有遠見卓識,愚魯無知。沒想到“沐猴而冠”的話傳到了項羽耳朵里。項羽非常生氣,立刻把韓生抓起來。倒霉的韓生就這樣被烹殺了。
從這件小事情,可以看出項羽的性格缺陷,這種性格缺陷正是導(dǎo)致他最終失敗的根本原因。首先是殘暴。進入咸陽的種種表現(xiàn)以及就因為一句話便將韓生烹殺,都是他殘暴的證明。其次是目光短淺、驕傲自大,不聽人勸。且不說鴻門宴上的失策,單單他對韓生說的“富貴不歸故鄉(xiāng),如穿錦繡之衣于夜間步行,有誰知之!”便足以說明問題。由此看來,韓生對項羽的評價“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的確有幾分道理。
秦朝末年,天下大亂,各路起義軍紛紛起兵反秦。他們在全國各地和秦軍作戰(zhàn),沒有統(tǒng)一的指揮,于是約定:如果誰能夠先打入咸陽,推翻秦朝的暴政,誰就做關(guān)中王。
項羽的路線安排不是很好,所以總是和秦軍正面遭遇,費盡千辛萬苦還是晚來一步。所以他對劉邦極為不滿,就以胡作非為來發(fā)泄心中的怨憤。項羽率領(lǐng)大隊人馬到處沖撞殺戮,又放火燒了秦宮,大火燒了幾個月,把一座富麗堂皇的宮殿燒成了一片焦土瓦礫。即便這樣,他還覺得不夠解氣,又把秦朝留下的珠寶玉器洗劫一空,然后準(zhǔn)備率領(lǐng)眾人回到江東。
當(dāng)時,項羽手下的有識之士勸他說:“咸陽處在關(guān)中要地,土地肥沃,物產(chǎn)富饒,而且地勢險要,您不如就在這里建都,這樣有利于您奠定霸業(yè)?!表椨鸨疽灿行┬膭?,可是一看眼前的咸陽已被自己弄得殘破不堪,哪里還像個都城的樣子?就更加懷念故鄉(xiāng),所以一心只想回到故里去。他對那個勸他的人說:“人要是富貴了,就應(yīng)該回到故鄉(xiāng)去,讓父老鄉(xiāng)親知道你現(xiàn)在是什么樣子。要是富貴了還不回故鄉(xiāng),就好像是穿著漂亮的錦繡衣服在黑夜里行走,你的衣服再好也沒有人看得見,有什么用呢?所以我還是要回到江東去。”
那人聽了這話,覺得項羽實在算不上頂天立地的大英雄,就私下對別人說:“人家都說楚國人徒有其表,就好像是猴子戴上帽子假充人一樣,我以前還不相信,這次和楚王談話之后,我才知道果真如此啊!”
不料,這句話傳到了項羽的耳朵里,他非常生氣,立即把那人抓來,投入鼎鑊里活活烹死了。
項羽據(jù)關(guān)中后,韓生獻計于羽曰:“關(guān)中地勢險要,有山河為屏障,土地肥沃,可建都立霸業(yè)。”羽見秦宮悉已燒殘,又心欲東歸,曰:“富貴不歸故鄉(xiāng),如穿錦繡之衣于夜間步行,有誰知之!”生竊曰:“人云楚人為獼猴戴帽,果然如此?!表椨鹇勚銓⒅胨?。亦作“沐猴冠冕”。《元·石君寶·秋胡戲妻·第三折》:“不由咱生嗔怒,我罵你個‘沐猴冠冕’,牛馬襟裾?!币嘧鳌般搴镆鹿凇??!睹鳌o名氏·十探子·第二折》:“你這等人,乃‘沐猴衣冠’之輩,馬牛襟裾之材?!?br>
亦作“沐猴而冠”?!睹鳌ど虿伞でЫ鹩洝さ谑觥罚骸绊椡跄耸恰搴锒凇蛔阒\天下矣。”
亦作“衣冠沐猴”?!对ね粼唷こ熳印w隱》:“厭襟裾馬牛,笑‘衣冠沐猴’拂破我歸山袖?!?br>
“沐猴而冠”。原指獼猴性急,不能若人戴冠著帶。后譏人徒具儀表,而無內(nèi)才,品格低下。或喻人徒具衣冠而毫無人性?;蜓匀吮┰贻p浮,不能成事,常用此語。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chengyu/112493.html,轉(zhuǎn)載請注明來源.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沐猴而冠
下一篇: 牧豕聽經(jīng)
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