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割須棄袍 (gē xū qì pào)
簡拼 : gxqp
近義詞 : 丟盔棄甲
反義詞 :
感情色彩 : 貶義詞
成語結(jié)構(gòu) : 聯(lián)合式
成語解釋 : 割掉胡須,丟掉外袍
。形容戰(zhàn)敗落魄的樣子出處 : 超遂令人叫拏短髯者是曹操
成語用法 : 聯(lián)合式
例子 :
產(chǎn)生年代 : 古代
常用程度 : 生僻
第五十八回
馬孟起興兵雪恨
曹阿瞞割須棄袍
曹操用計殺害了馬超的父兄,馬超聞訊大怒起兵
割須棄袍來源于古典名著《三國演義》第五十八回。
第五十八回 馬孟起興兵雪恥
曹操殺了馬騰
馬超便與馬騰結(jié)義兄弟韓遂商議興兵報殺父之仇。于是帶領(lǐng)手下侯選
曹操派曹洪
曹操敗退后堅守不出
結(jié)果曹操慘敗,折了許多士兵
擴展資料 該回主要角色簡介:
1
對內(nèi)消滅二袁
漢獻(xiàn)帝念及功勞,封為魏公
,加九錫。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封為魏王,位在諸侯王上,如同蕭何故事。建安二十五年(220年3月15日),病逝于洛陽,終年六十六,謚號為武。次子曹丕稱帝后,追尊為武皇帝,廟號太祖。曹操善常詩歌
,抒發(fā)政治抱負(fù),反映民生疾苦,氣魄雄偉,慷慨悲涼;散文清峻整潔,開啟并繁榮建安文學(xué),給后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魯迅贊之“改造文章的祖師”。擅長書法,唐朝張懷瓘《書斷》將曹操的章草評為“妙品”。2、馬超東漢末年軍閥
、三國時期蜀漢名將,伏波將軍馬援之后,衛(wèi)尉馬騰長子。少年成名,健勇善戰(zhàn),多次拒絕曹操征召。跟隨司隸校尉鐘繇攻打并州,拜為諫議大夫。馬騰入朝成為衛(wèi)尉后,拜為偏將軍建安十六年(211年),聯(lián)合韓遂一同抵抗曹操
,參加潼關(guān)之戰(zhàn),為曹操離間計所敗。攻打隴上諸郡失敗,依附漢中太守張魯。劉備攻打劉璋時,率眾投降,合兵包圍成都。參加漢中之戰(zhàn),上表尊封劉備為漢中王,遷左將軍。蜀漢建立后,拜為驃騎將軍、涼州牧,封為斄鄉(xiāng)侯。章武二年(222年)
,病逝,終年四十七歲。景耀三年(260年),謚號威侯,一女嫁于安平王劉理。有劍術(shù)“出手法”這個事情在歷史上有一點影子
,但基本上是羅貫中虛構(gòu)的。據(jù)《三國志》記載,大概是在建安十六(211)的時候,曹操起兵大舉討伐關(guān)中,馬超、韓遂等十余部起兵抵抗。在一次曹操渡過渭水的軍事行動中,遭到馬超的突然襲擊。曹操當(dāng)時的大部隊已經(jīng)過河割須棄袍的主人公是曹操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chengyu/113279.html,轉(zhuǎn)載請注明來源.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