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無所顧憚 (wú suǒ gù dàn)
簡拼 : wsgd
近義詞 : 無所顧忌、肆無忌憚
反義詞 : 瞻前顧后、畏首畏尾
感情色彩 : 褒義詞
成語結(jié)構(gòu) : 動賓式
成語解釋 : 見“無所顧忌”。
出處 : 《周書·宣帝紀(jì)》:“唯自尊崇,無所顧憚;國典朝儀,率情變改?!?/p>
成語用法 :
例子 :
產(chǎn)生年代 : 古代
常用程度 : 一般
《南史.蔡興宗傳》白話釋義:
蔡興宗,濟陽考城人。十歲時失去父親,悲傷異常而毀損其身,與一般兒童不同。父親蔡廓免去豫章郡守之職還鄉(xiāng),修筑起兩棟房子。先落成東宅,交給兄長蔡軌;蔡廓死后而房屋尚未修好,蔡軌送五十萬錢來追補房宅款項。
蔡興宗告訴母親說“一家人從來豐裕節(jié)儉都是一體的,今日房宅款項不應(yīng)接受?!蹦赣H高興地聽從了他。蔡軌有些慚愧,對他的兒子淡說:“我年紀(jì)六十,處事還比不上十歲小兒?!辈痪貌膛d宗母親去世。世祖登基,升遷蔡興宗為尚書吏部郎。
當(dāng)時尚書何偃患病,皇上對興宗說:“你通曉熟悉人事的善惡優(yōu)劣,現(xiàn)在把選拔官員的事情交付給你,你就可以公開執(zhí)掌此職,不必謙讓?!泵看握钡匮哉f得失,無所顧憚,因此失去皇上的信任。竟陵王劉誕據(jù)守廣陵城叛亂,事情平息后,蔡興宗奉旨前去慰勞。州別駕范義與興宗一向交好,范義在城內(nèi)與叛賊一同被誅殺。
蔡興宗趕到廣陵,親自為其收殮,極盡哀戚之情,將范義靈柩運回豫章舊墓安葬。皇上聽聞后很是不高興。廬陵內(nèi)史周郎以正直言論獲罪,戴上枷鎖押解到寧州,沒有敢看望和送行的人;蔡興宗本在當(dāng)班,請假,前往與周郎作別。
皇上得知更加生氣。因為托病多日,遭受了白衣領(lǐng)職的處分。當(dāng)時各方一起舉兵謀反,國家能保全的,只有丹陽、淮南幾個郡,其間的各個縣,有的已經(jīng)投降叛賊。東西叛兵已經(jīng)打到永世,京城危懼,皇上召集群臣來謀劃應(yīng)對之策。
蔡興宗說:“當(dāng)今遍天下圖謀叛逆,人有二心,應(yīng)當(dāng)用讓人們安定的辦法處理這事,用最大的誠信對待人們。近來叛賊的親戚,分布在京城,如果繩之以法,那么京城潰敗立馬就會到來,應(yīng)該說明治罪不涉及他們的道理。世情已經(jīng)評定,人才有決戰(zhàn)之心,六軍精勇,器甲犀利,來對待不熟悉的軍隊,其形勢相差萬倍。希望陛下不要擔(dān)憂?!?/p>
皇上采納了他的諫言。三年春,外放擔(dān)任郢州刺史,因為拜見尚書激切議論將何始真任命為咨議參軍一事,開始不被允許,后來又重新陳述,皇上生氣,將他貶為平西將軍,不久又恢復(fù)官職。當(dāng)初,吳興的丘珍孫的言論常常冒犯蔡興宗。
丘珍孫的兒子丘景先,為人和才干都很好,蔡興宗與他交游。等到丘景先擔(dān)任鄱陽郡郡守,正值晉安王劉子勛謀反,輾轉(zhuǎn)到竟陵,被吳喜殺害。寡母尚老女子尚幼,顛沛流離在夏口。蔡興宗到郢州,親自去哀悼悲哭,又護送丘景先靈柩及家小,讓他們得以還東。
在任三年,升遷為會稽太守。會稽有很多豪門貴族,不遵守律法。蔡興宗將他們都繩之以法。蔡興宗幼年就樹立了節(jié)操,平日家居的品行尤其謹(jǐn)慎,侍奉宗族姑媽,服侍守寡的嫂嫂,扶養(yǎng)亡兄的兒子,在世間很有名,泰豫元年,死,時年五十八。
原文:
蔡興宗,濟陽考城人也。年十歲喪父,哀毀有異凡童。父廓罷豫章郡還,起二宅。先成東宅,與兄軌;廓亡而館宇未立,軌送錢五十萬以補宅值。興宗白母曰:“一家由來豐儉必共,今日宅價不宜受也?!?/p>
母悅而從焉。軌有愧色,謂其子淡曰:“我年六十,行事不及十歲小兒?!睂誓?。世祖踐祚,遷尚書吏部郎。時尚書何偃疾患,上謂興宗曰:“卿詳練清濁,今以選事相付,便可開門當(dāng)之,無所讓也。”每正言得失,無所顧憚,由是失旨。
竟陵王誕據(jù)廣陵城為逆,事平,興宗奉旨慰勞。州別駕范義與興宗素善,在城內(nèi)同誅。興宗至廣陵,躬自收殯,還豫章舊墓。上聞之,甚不悅。廬陵內(nèi)史周朗以正言得罪,鎖付寧州,無敢瞻送;興宗在直,請急,詣朗別。上知尤怒。
坐屬疾多日,白衣領(lǐng)職。時諸方并舉兵反,國家所保,唯丹陽、淮南數(shù)郡,其間諸縣,或已應(yīng)賊。東兵已至永世,宮省危懼,上集群臣以謀成敗。興宗曰:“今普天圖逆,人有異志,宜鎮(zhèn)之以靜,以至信待人。
上從之。三年春為郢州刺史坐詣尚書切論以何始真為咨議參軍初不被許后又重陳上怒貶號平西將軍尋又復(fù)號初,吳興丘珍孫言論常侵興宗。珍孫子景先,人才甚美,興宗與之周旋。及景先為鄱陽郡,值晉安王子勛為逆,轉(zhuǎn)在竟陵,為吳喜所殺。
母老女稚,流離夏口。興宗至郢州,親自臨哭,致其喪柩家累,令得東還。在任三年,遷會稽太守。會稽多諸豪右,不遵王憲,興宗皆以法繩之。興宗幼立風(fēng)概,家行尤謹(jǐn),奉宗姑,事寡嫂,養(yǎng)孤兄子,有聞于世。泰豫元年,薨,時年五十八。
此文出自南朝梁沈約撰的《宋書》
擴展資料 寫作背景:
《宋書》,“二十四史”之一。是一部記述南朝劉宋一代歷史的紀(jì)傳體史書。南朝梁沈約撰,含本紀(jì)十卷、志三十卷、列傳六十卷,共一百卷。
今本個別列傳有殘缺,少數(shù)列傳是后人用唐高峻《小史》、《南史》所補。八志原排在列傳之后,后人移于本紀(jì)、列傳之間,并把律歷志中律與歷兩部分分割開?!端螘肥珍洰?dāng)時的詔令奏議、書札、文章等各種文獻(xiàn)較多,保存了原始史料,有利于后代的研究。
《宋書》篇幅大,一個重要原因是很注意為豪門士族立傳。
東漢末年以來所形成的門閥制度,到東晉南北朝時期得到了充分的發(fā)展。門閥士族擁有政治經(jīng)濟各方面的特權(quán),他們大量兼并土地,廣泛收羅“蔭戶”,用各種手段霸占勞動力,極端殘酷地剝削和壓迫人民。
他們以門第相夸,把持官位,所謂“貴仕素資,皆由門慶,平流進取,坐致公卿”(南齊書褚淵王儉傳論)。
顧: 顧慮 ;忌:忌憚。沒有什么顧慮、 畏懼 。
成語出處: 清·李寶嘉《官場現(xiàn)形記》第五十一回:“當(dāng)初原為遮人 耳目 起見,不得不如此;等到后來張 太太 把抵押的憑據(jù)稟了上頭存了案,他卻 無所顧忌 了?!?
繁體寫法: 無所顧忌
注音: ㄨˊ ㄙㄨㄛˇ ㄍㄨˋ ㄐㄧˋ
無所顧忌的近義詞: 肆無忌憚恣意妄行,毫無顧忌世榮居中書數(shù)月,恃委任之專,肆無忌憚,視丞相猶虛位也 《元史?盧 毫不在乎毫:絲毫,形容細(xì)??;在乎:在意。形容絲毫不在意、無所謂的樣子。
無所顧忌的反義詞: 畏首畏尾形容做事膽小,多所猜忌顧慮,畏縮不前
成語語法: 動賓式;作謂語、賓語;含貶義
常用程度: 常用成語
感情.色彩: 中性成語
成語結(jié)構(gòu): 動賓式成語
產(chǎn)生年代: 古代成語
英語翻譯: stick/stop at nothing <go to great lengths>
日語翻譯: はばかるところがない
讀音注意: 所,不能讀作“shuǒ”。
寫法注意: 忌,不能寫作“記”。
1. 《宋史忠義傳李邈》翻譯 《宋史忠義傳李邈》翻譯
李邈,字彥思,臨江軍清江人,唐宗室宰相適之之后.少有才略,以父任為太廟齋耶,擢通判河間府.以迕蔡京、童貫,遷知霸州.為遼國賀正副使,還,貫將連金人夾攻契丹,呼邈至私第,以語動之,使附己.邈言契丹人未厭其主,因教貫陰佐契丹以圖金人.貫不能用,乃乞致仕.嘆曰:“國家禍亂自茲始矣!”
金人犯京師,詔趣入見,邈慨然復(fù)起就道.既至,會姚平仲戰(zhàn)不利,京師震動.上問御敵奈何,邈言:“勝負(fù)兵家之常勢,陛下無 過憂,第古未有和戰(zhàn)不定而能成功者.”因言:“種師道宿將,有重名,二敵所畏.朝廷自主和議,而盡以諸道兵畀師道,視敵為進退.將在軍中,君命有所不受.使見可擊而進,勝固社稷之福:不勝,亦足使敵知吾將帥有以國為任者.”上稱善.
守真定,兵不滿二千,錢不滿二百萬,自度無以拒敵,乃諭民出財,共為死守.民恃邈為固,不數(shù)日,得錢十三萬貫、粟十一萬石,募民為 勇敢亦數(shù)千人.金人至,邈乞師于宣撫副使,且問道走蠟書上聞,皆不報.城被圍,且戰(zhàn)且守,相持四旬.城破,邈巷戰(zhàn)不克,將赴井,左右持之不得入.斡離不①脅邈拜,不拜,以火燎其須眉及兩髀,亦不顧,乃拘于燕山府.
金人問曰:“集民兵擊我 ,謂我為賊,何也?”邈曰:“汝負(fù)盟,所至掠吾金帛子女,何諱吾言敵?”不能屈.久之,欲以邈知滄州,笑而不答,且說之曰:“汝不以此時歸二帝及兩河地,歲取重幣如契丹,以為長利, 強尚可恃乎?”金人諱其言,命邈被發(fā)左衽,邈憤,詆毀甚力.金人大怒,遂遇害.將死,顏色不變,南向再拜,端坐就戮.燕人為之流涕.
(選自《宋史?忠義傳》,有刪節(jié))
2. 《宋史忠義傳李邈》翻譯 李邈,字彥思,臨江軍清江人,唐宗室,宰相李適之的后代。年輕時就很有才能和謀略,憑父親的官職任太廟齋郎,提拔任河間府通判。因為觸犯蔡京、童貫調(diào)任霸州知州,任遼國賀正副使。回到朝廷,童貫將要聯(lián)合金人夾攻契丹,召李邈到自己的府第,想用語言打動李邈使他依附自己。李邈說契丹人還沒有厭棄他們的君主,于是教童貫暗中聯(lián)合契丹來圖謀金人。童貫不能采用他的話,李邈就向 朝廷請求辭官還鄉(xiāng)。感嘆地說:國家的禍亂從這里開始啦!
金人侵犯京師,皇帝命他急速入見,李邈激昂振奮,再次出仕上路。到達(dá)朝廷后,恰逢姚平仲戰(zhàn)爭失利,京師震驚恐懼。皇上問怎樣抵御敵人,李邈說:“勝負(fù)是兵家之常事,陛下不用過于擔(dān)憂,只是自古沒有講和或戰(zhàn)爭還沒有確定的時候就能夠成功的人。”于是說:“種師道是名老將,有盛名,金和契丹都畏懼他。朝廷自管主持和談,而把各道的軍隊都交給師道,看敵人的情況決定是進攻還是后退。將領(lǐng)在軍中,君命有所不接受。使他見可以攻擊的機會就進攻,戰(zhàn)勝了固然是國家的福分;不勝,也足以使敵人知道我們有以國家為重任的將帥?!被噬险J(rèn)為很好。
鎮(zhèn)守真定,士兵不滿二千人,銅錢不滿二百萬,自己估計無法抵御敵人,于是出示告示讓百姓拿出錢財,共同死守。不幾天,籌得銅錢十三萬貫、粟十一萬石,招募百姓組成英勇敢死隊伍的也有幾千人。金人到了,李邈向宣撫副使請求援軍,并且抄小路傳送密信上報朝廷,都沒有得到答復(fù)。真定城被圍困,邊戰(zhàn)邊收,相持四十天。城池被攻破,李邈進行巷戰(zhàn)不能取勝,將要投井而死,身邊的人拉住他不能投井。斡離不脅迫李邈下拜,李邈不拜,就用火燒他的胡須和眉毛以及兩個大腿,他也不顧惜,于是把他關(guān)押在燕山府。
金人問說:“召集民兵攻擊我們,說我們是賊人,為什么呢?”李邈說:“你違背盟約,所到之處搶掠我們的金銀布帛和人民,為什么還顧忌我們說你們是敵人呢?”金人不能使他屈服。時間長了,想讓李邈作滄州知州,李邈笑而不回答,且游說他說:“你不在此時送還我們的兩位皇帝和兩河地區(qū),每年像契丹一樣收取豐厚的財物,來謀求長久之利,難道將來你們的強大還可以依賴嘛?”金人忌諱他的話,命令李邈披散頭發(fā)衣襟左開,李邈大怒,詆毀金人更加有力。金人大怒,于是遇害。將要死的時候,李邈面色不變,面向南拜了兩拜,端坐著接受刑戮。燕人為他流淚。
3. 宋史 忠義傳李邈譯文 參考譯文李邈,字彥思,臨江軍清江人,唐宗室,宰相李適之的后代。
年輕時就很有才能和謀略,憑父親的官職任太廟齋郎,提拔任河間府通判。因為觸犯蔡京、童貫調(diào)任霸州知州,任遼國賀正副使。
回到朝廷,童貫將要聯(lián)合金人夾攻契丹,召李邈到自己的府第,想用語言打動李邈使他依附自己。李邈說契丹人還沒有厭棄他們的君主,于是教童貫暗中聯(lián)合契丹來圖謀金人。
童貫不能采用他的話,李邈就向 朝廷請求辭官還鄉(xiāng)。感嘆地說:國家的禍亂從這里開始啦!金人侵犯京師,皇帝命他急速入見,李邈激昂振奮,再次出仕上路。
到達(dá)朝廷后,恰逢姚平仲戰(zhàn)爭失利,京師震驚恐懼。皇上問怎樣抵御敵人,李邈說:“勝負(fù)是兵家之常事,陛下不用過于擔(dān)憂,只是自古沒有講和或戰(zhàn)爭還沒有確定的時候就能夠成功的人?!?/p>
于是說:“種師道是名老將,有盛名,金和契丹都畏懼他。朝廷自管主持和談,而把各道的軍隊都交給師道,看敵人的情況決定是進攻還是后退。
將領(lǐng)在軍中,君命有所不接受。使他見可以攻擊的機會就進攻,戰(zhàn)勝了固然是國家的福分;不勝,也足以使敵人知道我們有以國家為重任的將帥。”
皇上認(rèn)為很好。鎮(zhèn)守真定,士兵不滿二千人,銅錢不滿二百萬,自己估計無法抵御敵人,于是出示告示讓百姓拿出錢財,共同死守。
不幾天,籌得銅錢十三萬貫、粟十一萬石,招募百姓組成英勇敢死隊伍的也有幾千人。金人到了,李邈向宣撫副使請求援軍,并且抄小路傳送密信上報朝廷,都沒有得到答復(fù)。
真定城被圍困,邊戰(zhàn)邊收,相持四十天。城池被攻破,李邈進行巷戰(zhàn)不能取勝,將要投井而死,身邊的人拉住他不能投井。
斡離不脅迫李邈下拜,李邈不拜,就用火燒他的胡須和眉毛以及兩個大腿,他也不顧惜,于是把他關(guān)押在燕山府。金人問說:“召集民兵攻擊我們,說我們是賊人,為什么呢?”李邈說:“你違背盟約,所到之處搶掠我們的金銀布帛和人民,為什么還顧忌我們說你們是敵人呢?”金人不能使他屈服。
時間長了,想讓李邈作滄州知州,李邈笑而不回答,且游說他說:“你不在此時送還我們的兩位皇帝和兩河地區(qū),每年像契丹一樣收取豐厚的財物,來謀求長久之利,難道將來你們的強大還可以依賴嘛?”金人忌諱他的話,命令李邈披散頭發(fā)衣襟左開,李邈大怒,詆毀金人更加有力。金人大怒,于是遇害。
將要死的時候,李邈面色不變,面向南拜了兩拜,端坐著接受刑戮。燕人為他流淚。
4. 宋史 忠義傳李邈譯文 參考譯文
李邈,字彥思,臨江軍清江人,唐宗室,宰相李適之的后代。年輕時就很有才能和謀略,憑父親的官職任太廟齋郎,提拔任河間府通判。因為觸犯蔡京、童貫調(diào)任霸州知州,任遼國賀正副使。回到朝廷,童貫將要聯(lián)合金人夾攻契丹,召李邈到自己的府第,想用語言打動李邈使他依附自己。李邈說契丹人還沒有厭棄他們的君主,于是教童貫暗中聯(lián)合契丹來圖謀金人。童貫不能采用他的話,李邈就向 朝廷請求辭官還鄉(xiāng)。感嘆地說:國家的禍亂從這里開始啦!
金人侵犯京師,皇帝命他急速入見,李邈激昂振奮,再次出仕上路。到達(dá)朝廷后,恰逢姚平仲戰(zhàn)爭失利,京師震驚恐懼?;噬蠁栐鯓拥钟鶖橙?,李邈說:“勝負(fù)是兵家之常事,陛下不用過于擔(dān)憂,只是自古沒有講和或戰(zhàn)爭還沒有確定的時候就能夠成功的人?!庇谑钦f:“種師道是名老將,有盛名,金和契丹都畏懼他。朝廷自管主持和談,而把各道的軍隊都交給師道,看敵人的情況決定是進攻還是后退。將領(lǐng)在軍中,君命有所不接受。使他見可以攻擊的機會就進攻,戰(zhàn)勝了固然是國家的福分;不勝,也足以使敵人知道我們有以國家為重任的將帥?!被噬险J(rèn)為很好。
鎮(zhèn)守真定,士兵不滿二千人,銅錢不滿二百萬,自己估計無法抵御敵人,于是出示告示讓百姓拿出錢財,共同死守。不幾天,籌得銅錢十三萬貫、粟十一萬石,招募百姓組成英勇敢死隊伍的也有幾千人。金人到了,李邈向宣撫副使請求援軍,并且抄小路傳送密信上報朝廷,都沒有得到答復(fù)。真定城被圍困,邊戰(zhàn)邊收,相持四十天。城池被攻破,李邈進行巷戰(zhàn)不能取勝,將要投井而死,身邊的人拉住他不能投井。斡離不脅迫李邈下拜,李邈不拜,就用火燒他的胡須和眉毛以及兩個大腿,他也不顧惜,于是把他關(guān)押在燕山府。
金人問說:“召集民兵攻擊我們,說我們是賊人,為什么呢?”李邈說:“你違背盟約,所到之處搶掠我們的金銀布帛和人民,為什么還顧忌我們說你們是敵人呢?”金人不能使他屈服。時間長了,想讓李邈作滄州知州,李邈笑而不回答,且游說他說:“你不在此時送還我們的兩位皇帝和兩河地區(qū),每年像契丹一樣收取豐厚的財物,來謀求長久之利,難道將來你們的強大還可以依賴嘛?”金人忌諱他的話,命令李邈披散頭發(fā)衣襟左開,李邈大怒,詆毀金人更加有力。金人大怒,于是遇害。將要死的時候,李邈面色不變,面向南拜了兩拜,端坐著接受刑戮。燕人為他流淚。
5. 李邈,字彥思 參考譯文:
李邈,字彥思,臨江軍清江人,唐代皇族、宰相李適之的后代。年輕時就很有才能和謀略,憑父親的官職任太廟齋郎,提拔任河間府通判。因為觸犯蔡京、童貫,調(diào)任霸州知州,任遼國賀正副使?;氐匠ⅲ炏胍?lián)合金人夾攻契丹,召李邈到自己府第,想用言語打動他,使他依附自己。李邈說契丹人尚未厭棄自己的君主,就教童貫暗中幫助契丹來圖謀金人。童貫不能采納,李邈就向朝廷請求辭官還鄉(xiāng)。感嘆說:“國家的禍亂從此開始啦!”
金人侵犯京師,皇上命他急速入見,李邈激昂振奮,再次出仕上路。到達(dá)朝廷,恰逢姚平仲出戰(zhàn)失利,京師震驚恐懼?;噬蠁栐鯓拥钟鶖橙?,李邈說:“勝敗是兵家常有的情形,陛下不必過分憂慮,只是自古以來沒有求和與出戰(zhàn)的策略沒有確定而能成功的?!本驼f:“種師道是老將,有盛名,是契丹和金人畏懼的將領(lǐng)。朝廷只管主持和談,而把各路軍隊全部交給種師道,根據(jù)敵情確定攻守。將領(lǐng)在軍隊中,君主的命令有不接受的。使他發(fā)現(xiàn)可攻擊的機會就進攻,戰(zhàn)勝固然是國家的福分;不勝,也足以使敵人知道我們有把國家存亡作為重任的將領(lǐng)?!被噬险J(rèn)為很好。
守衛(wèi)真定,士兵不滿二千,錢財不到二百萬,自己估計無法抵御敵人,就出文告讓百姓出錢,共同死守。百姓信賴?yán)铄隳軌驁允?,不幾天,籌得錢十三萬貫,糧食十一萬石,招募百姓組成敢死隊也有幾千人。金兵到來,李邈向宣撫副使請求援兵,并且從小路傳送密信上報朝廷,都沒有答復(fù)。城被圍,有時出戰(zhàn),有時堅守,相持四十天。城被攻破,李邈巷戰(zhàn)不能取勝,想要投井自盡,身邊的人拉住他,不能投井。(被俘后)斡離不脅迫李邈向金人下拜,李邈不下拜,斡離不用火燒他的胡須眉毛和大腿,李邈也不顧惜,斡離不就把他關(guān)押在燕山府。
金人問他說:“召集民兵攻擊我們,說我們是賊人,這是為什么?”李邈說:“你們違背盟約,到處搶掠我們的錢物和人民,為什么還顧忌我說你們是敵人呢?”金人不能使他屈服。過了一些日子,想讓李邈任滄州知州,李邈笑著并不答復(fù),并且勸說他們:“你們不在此時送還我們的兩位皇帝和兩河地區(qū),每年像契丹一樣收取豐厚的財物,來謀求長久之利,(難道將來你們的)強大還可以依賴么?”金人忌諱他的話,讓他披散頭發(fā)衣襟左開,李邈大怒,斥責(zé)更有力。金人大怒,李邈就遇害了。將死,臉色不變,向南拜了兩拜,端正地坐著接受刑戮。燕地的百姓為他流淚。
原文:
李邈,字彥思,臨江軍清江人,唐宗室宰相適之之后。少有才略,以父任為太廟齋耶,擢通判河間府。以迕蔡京、童貫,遷知霸州。為遼國賀正副使,還,貫將連金人夾攻契丹,呼邈至私第,以語動之,使附己。邈言契丹人未厭其主,因教貫陰佐契丹以圖金人。貫不能用,乃乞致仕。嘆曰:“國家禍亂自茲始矣!”
金人犯京師,詔趣入見,邈慨然復(fù)起就道。既至,會姚平仲戰(zhàn)不利,京師震動。上問御敵奈何,邈言:“勝負(fù)兵家之常勢,陛下無過憂,第古未有和戰(zhàn)不定而能成功者?!币蜓裕骸胺N師道宿將,有重名,二敵所畏。朝廷自主和議,而盡以諸道兵畀師道,視敵為進退。將在軍中,君命有所不受。使見可擊而進,勝固社稷之福;不勝,亦足使敵知吾將帥有以國為任者?!鄙戏Q善。
守真定,兵不滿二千,錢不滿二百萬,自度無以拒敵,乃諭民出財,共為死守。民恃邈為固,不數(shù)日,得錢十三萬貫、粟十一萬石,募民為勇敢亦數(shù)千人。金人至,邈乞師于宣撫副使,且間道走蠟書上聞,皆不報。城被圍,且戰(zhàn)且守,相持四旬。城破,邈巷戰(zhàn)不克,將赴井,左右持之不得入。斡離不①脅邈拜,不拜,以火燎其須眉及兩髀,亦不顧,乃拘于燕山府。
金人問曰:“集民兵擊我,謂我為賊,何也?”邈曰:“汝負(fù)盟,所至掠吾金帛子女,何諱吾言敵?”不能屈。久之,欲以邈知滄州,笑而不答,且說之曰:“汝不以此時歸二帝②及兩河地,歲取重幣如契丹,以為長利,強尚可恃乎?”金人諱其言,命邈被發(fā)左衽,邈憤,詆毀甚力。金人大怒,遂遇害。將死,顏色不變,南向再拜,端坐就戮。燕人為之流涕。 (選自《宋史·忠義傳》,有刪節(jié))
6. 李邈,字彥思 參考譯文: 李邈,字彥思,臨江軍清江人,唐代皇族、宰相李適之的后代。
年輕時就很有才能和謀略,憑父親的官職任太廟齋郎,提拔任河間府通判。因為觸犯蔡京、童貫,調(diào)任霸州知州,任遼國賀正副使。
回到朝廷,童貫想要聯(lián)合金人夾攻契丹,召李邈到自己府第,想用言語打動他,使他依附自己。李邈說契丹人尚未厭棄自己的君主,就教童貫暗中幫助契丹來圖謀金人。
童貫不能采納,李邈就向朝廷請求辭官還鄉(xiāng)。感嘆說:“國家的禍亂從此開始啦!” 金人侵犯京師,皇上命他急速入見,李邈激昂振奮,再次出仕上路。
到達(dá)朝廷,恰逢姚平仲出戰(zhàn)失利,京師震驚恐懼?;噬蠁栐鯓拥钟鶖橙?,李邈說:“勝敗是兵家常有的情形,陛下不必過分憂慮,只是自古以來沒有求和與出戰(zhàn)的策略沒有確定而能成功的。”
就說:“種師道是老將,有盛名,是契丹和金人畏懼的將領(lǐng)。朝廷只管主持和談,而把各路軍隊全部交給種師道,根據(jù)敵情確定攻守。
將領(lǐng)在軍隊中,君主的命令有不接受的。使他發(fā)現(xiàn)可攻擊的機會就進攻,戰(zhàn)勝固然是國家的福分;不勝,也足以使敵人知道我們有把國家存亡作為重任的將領(lǐng)?!?/p>
皇上認(rèn)為很好。 守衛(wèi)真定,士兵不滿二千,錢財不到二百萬,自己估計無法抵御敵人,就出文告讓百姓出錢,共同死守。
百姓信賴?yán)铄隳軌驁允?,不幾天,籌得錢十三萬貫,糧食十一萬石,招募百姓組成敢死隊也有幾千人。金兵到來,李邈向宣撫副使請求援兵,并且從小路傳送密信上報朝廷,都沒有答復(fù)。
城被圍,有時出戰(zhàn),有時堅守,相持四十天。城被攻破,李邈巷戰(zhàn)不能取勝,想要投井自盡,身邊的人拉住他,不能投井。
(被俘后)斡離不脅迫李邈向金人下拜,李邈不下拜,斡離不用火燒他的胡須眉毛和大腿,李邈也不顧惜,斡離不就把他關(guān)押在燕山府。 金人問他說:“召集民兵攻擊我們,說我們是賊人,這是為什么?”李邈說:“你們違背盟約,到處搶掠我們的錢物和人民,為什么還顧忌我說你們是敵人呢?”金人不能使他屈服。
過了一些日子,想讓李邈任滄州知州,李邈笑著并不答復(fù),并且勸說他們:“你們不在此時送還我們的兩位皇帝和兩河地區(qū),每年像契丹一樣收取豐厚的財物,來謀求長久之利,(難道將來你們的)強大還可以依賴么?”金人忌諱他的話,讓他披散頭發(fā)衣襟左開,李邈大怒,斥責(zé)更有力。金人大怒,李邈就遇害了。
將死,臉色不變,向南拜了兩拜,端正地坐著接受刑戮。燕地的百姓為他流淚。
原文:李邈,字彥思,臨江軍清江人,唐宗室宰相適之之后。少有才略,以父任為太廟齋耶,擢通判河間府。
以迕蔡京、童貫,遷知霸州。為遼國賀正副使,還,貫將連金人夾攻契丹,呼邈至私第,以語動之,使附己。
邈言契丹人未厭其主,因教貫陰佐契丹以圖金人。貫不能用,乃乞致仕。
嘆曰:“國家禍亂自茲始矣!” 金人犯京師,詔趣入見,邈慨然復(fù)起就道。既至,會姚平仲戰(zhàn)不利,京師震動。
上問御敵奈何,邈言:“勝負(fù)兵家之常勢,陛下無過憂,第古未有和戰(zhàn)不定而能成功者?!币蜓裕骸胺N師道宿將,有重名,二敵所畏。
朝廷自主和議,而盡以諸道兵畀師道,視敵為進退。將在軍中,君命有所不受。
使見可擊而進,勝固社稷之福;不勝,亦足使敵知吾將帥有以國為任者。”上稱善。
守真定,兵不滿二千,錢不滿二百萬,自度無以拒敵,乃諭民出財,共為死守。民恃邈為固,不數(shù)日,得錢十三萬貫、粟十一萬石,募民為勇敢亦數(shù)千人。
金人至,邈乞師于宣撫副使,且間道走蠟書上聞,皆不報。城被圍,且戰(zhàn)且守,相持四旬。
城破,邈巷戰(zhàn)不克,將赴井,左右持之不得入。斡離不①脅邈拜,不拜,以火燎其須眉及兩髀,亦不顧,乃拘于燕山府。
金人問曰:“集民兵擊我,謂我為賊,何也?”邈曰:“汝負(fù)盟,所至掠吾金帛子女,何諱吾言敵?”不能屈。久之,欲以邈知滄州,笑而不答,且說之曰:“汝不以此時歸二帝②及兩河地,歲取重幣如契丹,以為長利,強尚可恃乎?”金人諱其言,命邈被發(fā)左衽,邈憤,詆毀甚力。
金人大怒,遂遇害。將死,顏色不變,南向再拜,端坐就戮。
燕人為之流涕。 (選自《宋史·忠義傳》,有刪節(jié))。
7. 宋史 忠義李邈原文 李邈,字彥思,臨江軍清江人。
唐宗室宰相適之之后。少有才略,精悍敏決,見事風(fēng)生。
以父任為太廟齋郎。初調(diào)安州司理,監(jiān)潤州酒務(wù)。
用薦改京官,監(jiān)在京竹木務(wù),擢提轄環(huán)慶路糧草,通判河間府。 以迕蔡京、童貫,換右列,由承議郎換莊宅副使,知信安軍,遷知霸州,為遼國賀正副使。
還,貫將連金人夾攻契丹,呼邈至私第,以語動之,使附己。邈言契丹人未厭其主,貫懼邈有異議,即奏不俟對,令復(fù)任。
邈上書言:“契丹不可滅,茍誤機事,愿誅臣以謝邊吏?!倍嫁D(zhuǎn)運使沈積中捃邈罪五十有三條,鞠治一無所得,乃以建神霄宮不如詔,免官。
久之,監(jiān)在京染院,進都大提舉京西汴河堤岸。盜起浙東,改江、淮、兩浙制置司管當(dāng)公事,改知嚴(yán)州,代還。
貫欲以西師入燕,邈復(fù)語貫曰:“方臘小丑,一呼屠七州四十余縣,竭數(shù)路之力而后能平之,殆天以此警公也,何可遽移之北乎?”因密教貫陰佐契丹以圖金人,貫不能用,乃乞致仕。貫收復(fù)燕山,奏邈知涿州,改易州,皆辭不赴。
嘆曰:“國家禍亂自茲始矣!” 金人犯京師,詔趣入見,邈慨然復(fù)起就道。既至,會姚平仲戰(zhàn)不利,京師震動,上不以時賜對,問御敵奈何?邈言:“勝負(fù)兵家之常勢,陛下無過憂,第古未有和戰(zhàn)不定而能成功者。”
因言:“種師道宿將,有重名,二敵所畏。朝廷自主和議,而盡以諸道兵畀師道,視敵為進退。
將在軍中,君命有所不受,使見可擊而進,勝固社稷之福;不勝,亦足使敵知吾將帥有以國為任者?!鄙戏Q善,而耿南仲方主和議,不合,乃換右文殿修撰、京畿轉(zhuǎn)運使,辭不拜。
金人猶駐毛駝崗,乃以邈為京城西壁守御使。邈言:“姚平仲敗績,而敵猶不敢留,是畏我也。
不以種師道再戰(zhàn),已失機會;尚可尾其行,及河半渡擊之,猶足為后戒?!弊h復(fù)格。
三上章致仕,不允。改主管馬軍公事、權(quán)樞密副都承旨,出為河北西路制置使。
以措置山西塘灣、屯田、弓箭手事。邈論塘灣不可為,奪制置使,下遷提舉保甲,仍領(lǐng)措置司。
又論不已,再奪觀察使,則金兵將及境矣。遂復(fù)舊官,守真定。
后二日,落階,拜青州觀察使,仍知府事。 邈始視事,兵不滿二千,錢不滿二百萬,自度無以拒敵,乃諭民出財,共為死守。
民恃邈為固,不數(shù)日,得錢十三萬貫、粟十一萬石,募民為勇敢亦數(shù)千人。而新集之兵皆無斗志,金人至,邈乞師于宣撫副使劉韐,且間道走蠟書上聞,皆不報。
城被圍,且戰(zhàn)且守,相持四旬。城破,邈巷戰(zhàn)不克,將赴井,左右持之不得入。
斡離不脅邈拜,不拜,以火燎其須眉及兩髀,亦不顧,乃拘于燕山府。 金人問曰:“集民兵擊我,謂我為賊,何也?”邈曰:“汝負(fù)盟,所至掠吾金帛子女,何諱吾言敵?”不能屈。
久之,欲以邈知滄州,笑而不答。且說之曰:“天下強弱之勢安有常,特吾中國適逢其隙耳。
汝不以此時歸二帝及兩河地,歲取重幣如契丹,以為長利,強尚可恃乎?”金人諱其言,命邈被發(fā)左衽,邈憤,詆毀甚力,金人撾其口,猶吮血噀之。翼日,自去發(fā)為浮屠,金人大怒,遂遇害。
將死,顏色不變,南向再拜,端坐就戮,燕人為之流涕。高宗贈昭化軍節(jié)度使,謚曰忠壯。
8. 文言文李邈殉國的翻譯 金人攻破真定府,知府李邈為此而死難。
當(dāng)初,李邈聽說敵人到來,派人走便道封蠟書(表情況緊急)向朝廷傳達(dá)信息,上奏了三十四次,有關(guān)人員都不上報。城被圍,李邈一邊戰(zhàn)一邊守,相持四十天。
真定城被攻破之后,李邈將要投井徇國,左右的人抱著他,使他不能跳下去。宗望脅迫i他跪拜,他堅決不服從,又用火燎其須眉及兩只大腿,也無動于衷,于是被羈押到燕山府。
金主想讓李邈做滄州知府,李邈笑而不答。后來又命令他更換成金國服飾,李邈大怒,大罵,金人掌撾他的嘴,他還要把血吸入嘴里用手指沾著書寫蹂罵的文字,金人大怒,于是李邈遇害。
將死,臉色沒一點變化,面朝南行兩次跪拜禮,端坐著接受殺戮。后謚號為忠壯。
9. 舊唐書忠義傳馮立 原文:
馮立,同州馮翊人也。有武藝,略涉書記,隱太子建成引為翊衛(wèi)車騎將軍,托以心膂。建成被誅,其左右多逃散,立
嘆曰:“豈有生受其恩而死逃其難!”于是率兵犯玄武門,苦戰(zhàn)久之,殺屯營將軍敬君弘。謂其徒曰:“微以報太子
矣!”遂解兵遁于野。俄而來請罪。太宗數(shù)之曰:“汝在東宮,潛為間構(gòu),阻我骨肉,汝罪一也。昨日復(fù)出兵來戰(zhàn),
殺傷我將士,汝罪二也。何以逃死!”對曰:“出身事主,期之效命,當(dāng)職之日,無所顧憚?!币蚍貧[欷,悲不自
勝。太宗慰勉之。立歸,謂所親曰:“逢莫大之恩,幸而獲濟,終當(dāng)以死奉答?!?/p>
未幾,突厥至便橋。立率數(shù)百騎與虜戰(zhàn)于咸陽,殺獲甚眾。太宗聞而嘉嘆,拜廣州都督。前后作牧者,多以黷貨
為蠻夷所患,由是數(shù)怨叛。立到,不營產(chǎn)業(yè),衣食取給而已。嘗至貪泉,嘆曰:“此吳隱之所酌泉也。飲一杯水,何
足道哉!吾當(dāng)汲而為食,豈止一杯耶,安能易吾性乎!”遂畢飲而去。在職數(shù)年,甚有惠政,卒于官。
譯文:
馮立,同州馮翊縣人。有武藝,略識文字,隱太子李建成援任為翊衛(wèi)車騎將軍,當(dāng)做可以依托的心腹骨干。李建成被殺,他身邊的人大多逃散而去,馮立感嘆說:“怎麼能在太子活著時接受他的恩典,太子死后卻逃避他的災(zāi)難呢!”
於是率兵進攻玄武門,苦戰(zhàn)了很久,殺掉屯營將軍敬君弘,對他自己的部下說:“可以稍稍報答太子了廠於是扔掉武器逃入荒野。不久又前來請罪,太宗數(shù)落他說:“你在東宮,暗地裹離間中傷,阻隔我們的骨肉之情,是你的罪過之一。昨天又出兵來戰(zhàn),殺傷我的將士,這是你的罪過之二。怎麼能逃脫一死!”馮立回答說:“獻(xiàn)身侍奉主上,希望能舍命報效,在任之時,是沒有什麼可顧忌的。”於是伏在地上抽泣,悲哀不能自已。太宗慰勉了他。馮立回去,對親信說:“受到莫大的恩典,有幸得到救助,終生應(yīng)當(dāng)以死來報答?!辈痪?,突厥來到便橋,馮立率領(lǐng)數(shù)百名騎兵與虜兵在咸陽作戰(zhàn),殺死并俘獲很多虜兵。
太宗聞訊而贊嘆,拜授廣州都督。以前做州牧的,大多因貪污納賄而被蠻夷所厭恨,因此屢次因怨恨而反叛。馮立到任,不經(jīng)營產(chǎn)業(yè),衣食取其夠用而已。曾到貪塞。感嘆說:“這是吳隱之酌飲過的泉水,飲一杯泉水,哪里值得一提呢!我應(yīng)當(dāng)汲取而食用,何止一杯呢,它怎麼能改變我的心性呢!”於是全都飲下而去。在職數(shù)年,很有德政,后死在任上。
10. 文言文李邈殉國的翻譯 金人攻破真定府,知府李邈為此而死難。
當(dāng)初,李邈聽說敵人到來,派人走便道封蠟書(表情況緊急)向朝廷傳達(dá)信息,上奏了三十四次,有關(guān)人員都不上報。城被圍,李邈一邊戰(zhàn)一邊守,相持四十天。
真定城被攻破之后,李邈將要投井徇國,左右的人抱著他,使他不能跳下去。宗望脅迫i他跪拜,他堅決不服從,又用火燎其須眉及兩只大腿,也無動于衷,于是被羈押到燕山府。
金主想讓李邈做滄州知府,李邈笑而不答。后來又命令他更換成金國服飾,李邈大怒,大罵,金人掌撾他的嘴,他還要把血吸入嘴里用手指沾著書寫蹂罵的文字,金人大怒,于是李邈遇害。
將死,臉色沒一點變化,面朝南行兩次跪拜禮,端坐著接受殺戮。后謚號為忠壯。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chengyu/113670.html,轉(zhuǎn)載請注明來源.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無所不作
下一篇: 無所回避
成語